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薇 刘薇 +6 位作者 汤东三 谢小华 皮玲丽 齐楚怡 王亚娟 李玉萌 成守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通过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胸痛智能化平台管理小组,将院前急救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融为一体,... 目的通过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胸痛智能化平台管理小组,将院前急救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融为一体,构建胸痛智能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与护理。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以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6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效率及预后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后,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进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入门至造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可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智能化平台 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皮玲丽 李丹卉 +3 位作者 谭薇 陈晖 张继文 彭刚刚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干预组遵从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院前延迟时间、预后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满意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院前延迟时间<2 h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而院前延迟时间>5 h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情稳定出院率、转入专科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48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未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及意识障碍(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 院前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及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皮玲丽 李丹卉 +2 位作者 陈晖 张继文 古楚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救中的急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时...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救中的急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康复情况、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1.7)min、(1.2±0.3)min、(37.6±5.5)min、(70.5±10.1)min、(40.3±4.5)h、(9.1±2.0)d,均短于对照组的(12.3±2.6)min、(1.7±0.6)min、(46.2±6.0)min、(89.3±12.5)min、(45.2±5.7)h、(10.6±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00%(33/33),高于对照组的88.89%(2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抢救时间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皮玲丽 杨文娟 唐红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2737-2738,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则应用标准化护理... 目的观察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则应用标准化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统计其有效救治时间与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45.24±16.2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05±14.51)min,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流程满意69例,护理满意度为98.57%,抢救成功69例,成功率为9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仅1例发生医疗纠纷,占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展开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管理,不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抢救时间,同样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流程管理 急诊 创伤性休克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皮玲丽 谭薇 张继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8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124名学员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模拟人心肺复苏训练1次,然后对照组继续应用模拟人培训;研究组则实施多元化... 目的:探讨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124名学员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模拟人心肺复苏训练1次,然后对照组继续应用模拟人培训;研究组则实施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学员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各单项技能以及综合演练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训练 心肺复苏 多元化 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皮玲丽 古楚璇 殷国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关节疼痛情况,满意度,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2、3 d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可有效缓解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疼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