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地区差异及演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闫超栋 皮武 《基础教育参考》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它的均衡配置是缩小区域差距、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师生比、高于规定学历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三项指标,着重就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地区差...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它的均衡配置是缩小区域差距、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师生比、高于规定学历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三项指标,着重就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地区差异、空间收敛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但部分指标的区域非均衡现象依然存在;除小学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指标外,其他几项观测指标将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收敛到相对一致的水平,即达到省际间相对均衡的状态。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精准监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优化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加大优质师资的“在地化”培养、重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配置 地区差异 演化趋势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谋生驱动到生命超越: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2
作者 皮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13,62,共6页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其超越性根植于人的本性,内蕴于培养目标之中。因此,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应止步于“谋生”的需要,而要进一步体现对“超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谋生驱动 生命超越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对高校管理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皮武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7,共3页
在高校管理中,人们试图解决的复杂系统的各个问题之间存在内部非线性关联。要实现有效管理,就必须寻求一种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或思维模型。自组织范式作为一种能把人的思维提高到系统的高度,并给予基本方法论指导的思维模型,必然引... 在高校管理中,人们试图解决的复杂系统的各个问题之间存在内部非线性关联。要实现有效管理,就必须寻求一种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或思维模型。自组织范式作为一种能把人的思维提高到系统的高度,并给予基本方法论指导的思维模型,必然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高校 学校管理 方法论 办学自主权 耗散结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文化担当 被引量:11
4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2,共3页
农村文化是一种乡土为核心,与城市文化并无优劣之分。新农村必然保有旧农村的优秀基因,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的当代价值,为此,要摒弃二元对立的模式,让农村教育担当更多的文化责任,在城乡两种文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 农村文化 新农村建设 农村教育 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权威的失落——一项学生评教负向隐性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4-36,共3页
目前,学生评教制度在高校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对它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息过。高校教师权威的失落是学生评教的一项负向隐性功能,评教结果的过度使用大大加剧了这一进程。适度的教师权威对于维持教学过程和保障教学效果是必要的。因此,... 目前,学生评教制度在高校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对它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息过。高校教师权威的失落是学生评教的一项负向隐性功能,评教结果的过度使用大大加剧了这一进程。适度的教师权威对于维持教学过程和保障教学效果是必要的。因此,要珍视教师权威,当前必须对学生评教制度做出进一步的反思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教师权威 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及其培养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皮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85,共3页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甄别、选择和传递过程。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文化敏感性成为当代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教师文化敏感性的缺失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文化中心主义、对课程文化霸权的忽视...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甄别、选择和传递过程。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文化敏感性成为当代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教师文化敏感性的缺失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文化中心主义、对课程文化霸权的忽视以及面对学生文化表现出的无知和自我封闭。提高教师文化敏感性的主要路径有:加强有关文化的知识学习;培养针对不同文化的正确的态度和情感;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敏感性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身份受损:“污名化”的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10
7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6,81,共5页
当前教师群体因处于污名化的风险之中而身份受损。这一现象主要由教师个体越轨行为、人类的认知偏见、社会的"泛污名化"背景以及媒体的"催化"作用所导致。任由这种状态发展,将会造成教师权威丧失,自我认同感降低,... 当前教师群体因处于污名化的风险之中而身份受损。这一现象主要由教师个体越轨行为、人类的认知偏见、社会的"泛污名化"背景以及媒体的"催化"作用所导致。任由这种状态发展,将会造成教师权威丧失,自我认同感降低,师生关系坍塌,教育根基侵蚀。防范和应对教师污名化的风险,需要教师严守"角色"伦理,教师管理部门担当主体责任,新闻媒体加强监管,严格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身份受损 污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皮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方面有所超越。通过对具有典范性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分析,可以认识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特征,为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 “4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的课程决策陷阱:基于镜像政治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皮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作为政治决策的一种次级形式,课程决策过程充满政治色彩。多年来,尽管大学课程不断变革,但人们对它的诟病却从未停止。课程决策过程的"镜像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决策者重点关注的不是新的课程方案所能带来... 作为政治决策的一种次级形式,课程决策过程充满政治色彩。多年来,尽管大学课程不断变革,但人们对它的诟病却从未停止。课程决策过程的"镜像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决策者重点关注的不是新的课程方案所能带来的人才培养的实际效应,而主要是为了获得"改革"意识形态驱动下的象征表达,决策的目标和细节都是在幕后被策划和商定的,它们会为少数人带来真正的利益,而观众看到的往往是一种表面上参与者众多的幻化的"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决策 决策“陷阱” 镜像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育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皮武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 人文价值取向 教育发展 数字信息 生活方式 技术渗透 多媒体化 教育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自由与教学美的创生 被引量:6
11
作者 皮武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9,共3页
美和自由相伴随,美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教学美是教学自由的产物,教师自由是教学美创生的基石。只有去除种种羁绊,让教师拥有更大程度的教学自由,才有可能创生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美。
关键词 教师自由 教学美 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检视 被引量:3
12
作者 皮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8,共4页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化、具体化。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视野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诸方面均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公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政策倾...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化、具体化。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视野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诸方面均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公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强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课程公平 农村基础教育 罗尔斯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权力与关系的大学课程决策分析——以X大学的课程决策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17,共4页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调中完成的。而权力与中国式"关系"的嵌入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学课程决策偏离它的理性目标,使决策结果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决策 权力 关系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课程的决策空间及其有效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皮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6-79,共4页
大学课程决策要呈现更多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色彩,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构建有效的决策空间,它是一个组织平台、运行机制和公共理念的复合体,藉此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就大学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民主对话、互动交流和博弈协调。构建... 大学课程决策要呈现更多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色彩,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构建有效的决策空间,它是一个组织平台、运行机制和公共理念的复合体,藉此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就大学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民主对话、互动交流和博弈协调。构建大学课程的决策空间需要建构参与型决策文化、优化决策主体构成和完善课程决策运行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课程决策 决策空间 有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农村基础教育的文化公平 被引量:2
15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6,共4页
没有文化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公平,所以,以文化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最为突出,也最为引人关注。文化区隔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表现为学校与乡村日常生活... 没有文化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公平,所以,以文化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最为突出,也最为引人关注。文化区隔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表现为学校与乡村日常生活的冲突,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缺失,课程文化的城市化倾向,校园中的语言霸权,学生中的反学校文化的流行等等。为此,需要确立城乡文化有差异而无优劣的信念,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培养新型农村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农村文化 教育公平 文化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维度中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皮武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27,共2页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但是,实际上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成人世界。反思成人教育中生命教育缺乏及由此带来的困顿,并进而实现生命维度中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生命化教育 反思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透镜下大学的课程决策主体分析——以X大学的课程决策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皮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4,共4页
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是在权力的"透镜"下得以显现和定格的。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呈现出从核心层到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权力不断递减的层级结构。在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 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是在权力的"透镜"下得以显现和定格的。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呈现出从核心层到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权力不断递减的层级结构。在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不足;在纵向上,决策权力集中在上层,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权力缺乏;决策空间构建随意化。优化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对于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性(开放性)、可选择性、自主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大学课程 决策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关怀:打造“留守儿童”成长的生命绿洲 被引量:2
18
作者 皮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8-69,共2页
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怀的缺位,阻碍了身心的正常发展。学校应该填补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让学校关怀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方生命成长的绿洲。
关键词 学校关怀 留守儿童 生命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怀性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14,共4页
关怀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根植于关怀伦理,兼容情感和理性,关注平等、理解、尊重、责任和爱,主张教学人性化、道德性、情感性、关系性和情境性。缺失关怀的教学实践必然导致种种病理现象,因此,应该重视实施关怀性教学,在确立教学目... 关怀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根植于关怀伦理,兼容情感和理性,关注平等、理解、尊重、责任和爱,主张教学人性化、道德性、情感性、关系性和情境性。缺失关怀的教学实践必然导致种种病理现象,因此,应该重视实施关怀性教学,在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体现关怀意蕴,同时避免关怀性教学陷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 关怀性教学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关怀:反思型教师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皮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反思型教师能够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和自身的教师素养,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人)的发展。因此,对学生主体的人性关怀应该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 人性关怀 反思型教师 核心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