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制备C/C复合材料的高效等温ICVI工艺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瑞成 李贺军 +2 位作者 徐向阳 熊信柏 李爱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将传统的负压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加以改进,在常压条件下以丙烯为气态前驱体,氮气为稀释气体,通过定向扩散和控制滞留时间,经 100h沉积后制备出密度为 1 72g/cm3 的 C/C复合材料。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等温CVI工艺致密化速率较慢的问... 将传统的负压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加以改进,在常压条件下以丙烯为气态前驱体,氮气为稀释气体,通过定向扩散和控制滞留时间,经 100h沉积后制备出密度为 1 72g/cm3 的 C/C复合材料。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等温CVI工艺致密化速率较慢的问题,提高了致密化效率,有利于降低C/C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 C/C复合材料 滞留时间 定向扩散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ICVI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白瑞成 李贺军 +2 位作者 席琛 卢锦花 王兰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等温 CVI 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致密化过程和热解碳的形成机理,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碳/碳复合材料 CVI工艺 碳/碳复合材料 致密化过程 制备工艺 形成机理 发展趋势 热解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C/C复合材料ICVI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白瑞成 李贺军 +3 位作者 李克智 孙晋良 任慕苏 李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9-831,860,共4页
以2D针刺碳毡为预制体、丙烯为前驱气体、氮气为稀释气体,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了沉积温度、滞留时间和丙烯分压等工艺因素对致密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工艺参数协同作用,对致密化具有相似的影响:参数取值较高时初期致密化速度也较快... 以2D针刺碳毡为预制体、丙烯为前驱气体、氮气为稀释气体,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了沉积温度、滞留时间和丙烯分压等工艺因素对致密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工艺参数协同作用,对致密化具有相似的影响:参数取值较高时初期致密化速度也较快,结果导致预制体表层气孔的过早填充,不利于进一步的沉积,反之,则致密化速度较慢,但有利于预制体内部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致密化 致密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ICVI制备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白瑞成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业伟 王兰英 卢锦花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研究了预制体孔隙结构对ICVI工艺致密化过程及基体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D针刺炭毡致密化速度高于炭布叠层预制体,1K炭布叠层预制体的致密化速度高于3K炭布叠层;在致密化过程中,热解炭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预制体AS/VR比值变... 研究了预制体孔隙结构对ICVI工艺致密化过程及基体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D针刺炭毡致密化速度高于炭布叠层预制体,1K炭布叠层预制体的致密化速度高于3K炭布叠层;在致密化过程中,热解炭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预制体AS/VR比值变化是导致热解炭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ICVI 致密化 预制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国忠 李贺军 +2 位作者 白瑞成 陈拂晓 胡志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5-1390,共6页
为了提高传统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的致密化效率,降低C/C复合材料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减小预制体周围气体流动空间,将传统负压ICVI工艺加以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新型ICVI工艺,在沉积温度1100℃、沉积压力为常压和滞留时间为0.1s的实... 为了提高传统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的致密化效率,降低C/C复合材料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减小预制体周围气体流动空间,将传统负压ICVI工艺加以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新型ICVI工艺,在沉积温度1100℃、沉积压力为常压和滞留时间为0.1s的实验条件下,以甲烷为前驱体,氮气为稀释气体,对纤维体积分数为28.7%的2D针刺炭毡预制体进行致密化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所制试样的组织结构,测定了其三点弯曲强度,并利用SEM观察断面形貌.结果表明:125h制备出密度为1.73g/cm^3且密度分布均匀的C/C复合材料.试样的组织结构为粗糙层,弯曲强度为250.87MPa,模量为29.29GPa,断裂行为呈现明显假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滞留时间 快速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声电沉积/碱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熊信柏 李贺军 +3 位作者 黄剑锋 李克智 白瑞成 孙国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89-1492,共4页
通过碱热处理工艺对碳/碳复合材料表面阴极声电沉积的磷酸钙生物陶瓷涂层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磷灰石涂层,采用SEM,EDAX,FTIR,XRD等研究了涂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并采用拉伸测试评价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用SEM观察了涂层的断口形... 通过碱热处理工艺对碳/碳复合材料表面阴极声电沉积的磷酸钙生物陶瓷涂层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磷灰石涂层,采用SEM,EDAX,FTIR,XRD等研究了涂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并采用拉伸测试评价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用SEM观察了涂层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用声电沉积技术获得的片状透钙磷石涂层经碱热处理后而得到磷灰石涂层,涂层与基体形成了化学键合,且结合紧密,涂层的形貌没有显著变化,但涂层的致密度有所增加;拉伸测试表明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最大可达4.2MPa以上,涂层的失效部位主要在涂层内部,其失效方式为涂层的内聚破坏和界面脱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沉积 碱热处理 碳/碳复合材料 磷灰石 生物活性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席琛 白瑞成 张秀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 炭复合材料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石墨化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的能垒在 2 2 0 0℃附近 ;炭 ... 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 炭复合材料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石墨化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的能垒在 2 2 0 0℃附近 ;炭 炭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先升高后降低 ,当热处理温度是 2 0 0 0℃时 ,所得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 ;炭 炭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硬度 石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化学气相沉积均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伟 张中伟 +3 位作者 白瑞成 李爱军 王俊山 孙晋良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7,共11页
采用均相反应机理来考察丙烷在热解炭化学气相沉积(CVD)条件下的均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提出的反应机理包含285种气相组分和1074个基元反应,其中大部分反应可逆。该反应机理结合全混反应器模型和平推流反应器模型分别形成丙烷热解的0维和... 采用均相反应机理来考察丙烷在热解炭化学气相沉积(CVD)条件下的均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提出的反应机理包含285种气相组分和1074个基元反应,其中大部分反应可逆。该反应机理结合全混反应器模型和平推流反应器模型分别形成丙烷热解的0维和1维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组分浓度随温度和滞留时间的分布函数,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此反应机理可以复制出主要产物的形成路径,两个反应模型都能准确地预测小分子随温度和滞留时间的分布函数,并能较好地预测大分子随温度和滞留时间的变化趋势。在1248 K和滞留时间为1 s条件下,对丙烷的热解进行反应流速率分析并对重要产物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丙烷热解的主要反应路径和重要的反应步骤。最后,讨论如炔丙基、环戊二烯基和茚基等自由基在稠环芳香烃形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热解 灵敏度分析 丙烷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次界面对C/C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2 位作者 卢锦花 白瑞成 黄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7-1462,共6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了不同层次界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及断裂模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束内纤维与基体间结合要适度,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保证材料具...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了不同层次界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及断裂模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束内纤维与基体间结合要适度,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保证材料具有高强度同时又具有一定塑韧性;当碳布层间或束间的基体热解碳与纤维柬表面之间残余孔隙量较多或者结合较弱时,则裂纹沿碳布层表面的纤维与基体热解碳之间扩展而分层;热解碳碳层面排列的越紧密,层面间的结合强度越高,则倾向于在基体热解碳内形成齐茬形断面;若碳层面之间存在过多间隙或结合较弱,则倾向于沿碳层面剥离而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组织结构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组织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1 位作者 白瑞成 黄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1-676,共6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2D-C/C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1200-1250℃, 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1200℃沉积的基体热解碳中粗...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2D-C/C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1200-1250℃, 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1200℃沉积的基体热解碳中粗糙层组织占大多数,其弯曲强度较高、韧性较低; 1250℃的基体热解碳呈现为光学各向异性程度不同的光滑层/粗糙层交替层状组织,其弯曲强度较低、韧性较高,具有非脆性断裂行为.不同微观结构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及断裂模式,除了纤维/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不同外,不同温度沉积得到的热解碳微观结构的不同引起裂纹在不同微观结构碳层内的扩展阻力也会不同.此外,裂纹在光滑层/粗糙层界面处的偏转会导致断裂面的高低不平,从而使后者韧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热解碳 组织结构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崔园园 白瑞成 +3 位作者 孙晋良 任慕苏 张家宝 周春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40,共6页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C/C-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熔融渗硅法 热结构材料 摩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碳/碳复合材料密度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2 位作者 白瑞成 卢锦花 黄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0-783,共4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用Leica定量金相分析仪及Archimedes排水法测定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样品沿径向的孔隙率及密度分布,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低倍形貌及孔隙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定量金...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用Leica定量金相分析仪及Archimedes排水法测定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样品沿径向的孔隙率及密度分布,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低倍形貌及孔隙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定量金相观察计算得到的孔隙率值略大于排水法测得的孔隙率值;当沉积温度≤1200℃,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沉积得到的材料残留孔隙率降低,密度升高,样品沿径向密度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存在密度梯度或分布不均匀现象。沉积温度为1250℃时,孔隙分布也比较均匀,但样品内残留孔隙较多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碳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孔隙率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处理对炭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建君 孙晋良 +1 位作者 任慕苏 白瑞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8,共4页
空气气氛下对T300炭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处理。对处理后的炭纤维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对表面活性基团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纤维表面沟槽长度加长,程度加深,表面粗糙度增大。纤维表面并没有明... 空气气氛下对T300炭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处理。对处理后的炭纤维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对表面活性基团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纤维表面沟槽长度加长,程度加深,表面粗糙度增大。纤维表面并没有明显的活性基团产生。将处理后的炭纤维制备成单向增强板,测得试样的弯曲模量达到109GPa;弯曲强度在处理时间为16min之内增加较快达到1241.5MPa,超过16min之后开始下降。等离子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相比,弯曲模量提高了50.97%,弯曲强度提高了46.89%。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处理16min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界面结合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 炭纤维 界面结合 扫描电镜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纸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业伟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爱军 白瑞成 石振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制备了一种纸基摩擦材料。通过改装QM1000 Ⅱ型摩擦材料性能试验机的盘车装置, 增添静摩擦力矩曲线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 研究了载荷与纸基摩擦材料摩擦力矩特征的关系和对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 得到了静摩擦力矩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 制备了一种纸基摩擦材料。通过改装QM1000 Ⅱ型摩擦材料性能试验机的盘车装置, 增添静摩擦力矩曲线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 研究了载荷与纸基摩擦材料摩擦力矩特征的关系和对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 得到了静摩擦力矩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 测量静摩擦力矩的持续时间与载荷无关, 静、动摩擦力矩随着加载载荷增加而增大, 静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增大, 动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 自动盘车测得的静摩擦系数准确性和可信度高, 试验结果对设计摩擦材料的使用参数和优化摩擦材料的配方工艺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摩擦材料 摩擦力矩 动摩擦系数 静摩擦系数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对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国忠 李贺军 +2 位作者 白瑞成 陈拂晓 黄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4,共5页
研究了分别以甲烷和丙烯为前驱体对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型ICVI工艺致密化速率及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密度与致密化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密度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试样的断口形貌,利用三点弯... 研究了分别以甲烷和丙烯为前驱体对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型ICVI工艺致密化速率及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密度与致密化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密度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试样的断口形貌,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致密化时间100h前,以甲烷为前驱体,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比丙烯为前驱体时低,100h后致密化速率发生逆转;以甲烷为前驱体所得C/C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小,组织结构为粗糙层,弯曲强度为250.87MPa,模量为29.29GPa;而以丙烯为前驱体所得C/C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大,组织结构为光滑层,弯曲强度为102.75MPa,模量为11.42GPa。因此,相对而言甲烷作为制备C/C复合材料的前驱体优于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前驱体 ICVI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碳的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敏 孙晋良 +2 位作者 任慕苏 李红 白瑞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5,共5页
借助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纳米压痕法,测定了高温处理前、后的纯热解碳和3D正交编织碳/碳复合材料中热解碳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讨论了加载和卸载过程的载荷-位移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热解碳在高温处理前,只发生弹性变形,高温处理后不仅发... 借助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纳米压痕法,测定了高温处理前、后的纯热解碳和3D正交编织碳/碳复合材料中热解碳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讨论了加载和卸载过程的载荷-位移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热解碳在高温处理前,只发生弹性变形,高温处理后不仅发生弹性变形,也产生塑性变形.测得高温处理前纯热解碳的模量为33.84 GPa,高温处理后的热解碳模量为4.65 GPa,二者的差值是乱层结构向石墨结构转变引起的,3D碳/碳复合材料中的热解碳模量为30.08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热解碳 纳米压痕 纳米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VI工艺参数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国忠 李贺军 +3 位作者 张守阳 陈拂晓 李伟 白瑞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91,共5页
综述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沉积(ICVI)工艺中前驱体种类、滞留时间(τ)、AS/Vr比、前驱体分压、沉积温度以及H2在热解炭沉积中的作用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前驱体滞留时间(τ)的精确控制对ICVI的影响。指出滞... 综述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沉积(ICVI)工艺中前驱体种类、滞留时间(τ)、AS/Vr比、前驱体分压、沉积温度以及H2在热解炭沉积中的作用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前驱体滞留时间(τ)的精确控制对ICVI的影响。指出滞留时间(τ)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扩散控制。另外还特别强调AS/Vr比控制着复杂的气相反应(均相反应)和表面反应(异相反应)之间的竞争过程,是调节其它参数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前驱体 CVI As/Vr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苯为前驱体化学液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兰英 李贺军 +3 位作者 卢锦花 白瑞成 郭领军 张秀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采用碳布叠层作预制体,于950℃下沉积9h制备了密度为1.63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 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采用碳布叠层作预制体,于950℃下沉积9h制备了密度为1.63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该方法可以制备组织结构比较均匀的碳/碳复合材料.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甲苯热分解产物(不挥发成分)进行了成分分析,提出了甲苯裂解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初期热裂解机理和热缩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甲苯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处理对高压浸渍碳化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强 李贺军 +2 位作者 白瑞成 卢锦花 李克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5-1519,共5页
用超高压液相浸渍和碳化,经石墨化处理制备了毡基碳/碳复合材料.采用等温氧化实验,系统研究了所得试样在不同温度(773~1 173 K)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行为;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观察了石墨化处理前后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 用超高压液相浸渍和碳化,经石墨化处理制备了毡基碳/碳复合材料.采用等温氧化实验,系统研究了所得试样在不同温度(773~1 173 K)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行为;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验观察了石墨化处理前后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墨化处理可明显的提高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在氧化反应中优先氧化,氧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973 K时,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分别受2种不同的机制控制,其反应活化能E,在石墨化前分别为7.91×104 J/mol和2.80×104 J/mol,石墨化后分别为1.08×105J/mol和4.42×104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超高压液相浸渍 高压碳化 石墨化处理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舒适与卫生保健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慧茹 代大庆 +3 位作者 李冬霜 白瑞成 唐志勇 孙晋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22-227,231,共7页
对湿热舒适(吸湿快干、智能化透湿、智能化调温)和卫生保健(抗菌)复合功能材料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介绍了此类复合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湿热舒适 卫生保健 复合材料 功效协同 复合功能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