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老化对锂离子电池在绝热条件下的产热及热失控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毛亚 白清友 +5 位作者 马尚德 周罗增 郭瑞 郑耀东 雷博 解晶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寿命的提升,对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温度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以钴酸锂/中间相碳微球体系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工作电流、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特性和热失控行为,电池的发...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寿命的提升,对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温度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以钴酸锂/中间相碳微球体系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工作电流、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特性和热失控行为,电池的发热量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速率,发现容量衰减速度与直流内阻、产热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从热失控行为研究发现,自放热起始温度为105.4℃,随后发生连续自放热,直到温度达到149.7℃热失控起始温度,发生内短路,最终导致电池热失控。循环后电池的热失控过程中自放热和热失控起始温度稍有变化,热失控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产热 热失控 循环老化 绝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物降解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成涛 张敏 +3 位作者 白清友 刘武周 王天瑜 宋吉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0,55,共5页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微生物存在条件下,可降解为低分子量的小分子。文章以实验室自行分离的、能有效降解PBS的菌株ZM-P1为出发菌株进行PBS的降解研究,对降解液中的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生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微生物存在条件下,可降解为低分子量的小分子。文章以实验室自行分离的、能有效降解PBS的菌株ZM-P1为出发菌株进行PBS的降解研究,对降解液中的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生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蛋白经过SDS—PAGE电泳鉴定为脂肪酶,该脂肪酶最适温度为60℃,在30—60℃内趋于稳定;其最适pn为9.0,pH6-9范围内酶的活性稳定;Mg2+该脂肪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Zn2+和Na+对该脂肪酶影响较小,Ca2+和EDTA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降解后PBS数均分子量与重均分子量下降,结晶颗粒减小,热稳定也有所下降,说明该菌株对PBS有较为明显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脂肪酶 分离纯化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氟化碳电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雯 李永 +2 位作者 白清友 郭瑞 解晶莹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0,495,共7页
针对锂/氟化碳电池放电过程产热问题,选用了3种不同型号的氟化碳材料,对材料的微观形貌、晶型和键型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倍率下锂/氟化碳软包电池放电的产热功率和积分产热量,使用加速量热仪测量了锂/氟化碳电池的比... 针对锂/氟化碳电池放电过程产热问题,选用了3种不同型号的氟化碳材料,对材料的微观形貌、晶型和键型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倍率下锂/氟化碳软包电池放电的产热功率和积分产热量,使用加速量热仪测量了锂/氟化碳电池的比热容。结果表明:氟化碳材料的放电电位与材料中C-F键的类型(键能)有关,进而影响电池放电过程中的产热量;C-F键偏离子型,放电电位越高,极化越小,放电过程中产热越少;锂氟化碳电池的放电倍率越大,电池的产热功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碳 电池 电化学性能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体系锂-空气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爱明 夏国锋 +5 位作者 沈水云 殷洁炜 毛亚 白清友 解晶莹 章俊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66-1879,共14页
锂-空气电池是目前已知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以及成本较低,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过去二十年间与之有关的研究已经在反应机理、电极结构、催化剂及电解液... 锂-空气电池是目前已知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以及成本较低,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过去二十年间与之有关的研究已经在反应机理、电极结构、催化剂及电解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受诸多因素限制,其实用化仍然任重道远。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非水体系锂-空气电池在反应机理、正极材料、催化剂、电解液以及锂负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反应机理 正极材料 锂负极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白清友 刘海萍 +3 位作者 毕四富 马志强 曹立新 屠振密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高、可加工性好及耐海水腐蚀性强,是一种优秀的船舶材料。然而钛合金较低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氧化性能及其对异种金属的电偶腐蚀等制约了其在船舶中实际应用。通过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氧化物陶瓷层,可显著... 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高、可加工性好及耐海水腐蚀性强,是一种优秀的船舶材料。然而钛合金较低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氧化性能及其对异种金属的电偶腐蚀等制约了其在船舶中实际应用。通过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氧化物陶瓷层,可显著改善钛合金的以上性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船用钛合金微弧氧化研究进展及微弧氧化对钛合金的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强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微弧氧化技术改善船用钛合金表面性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耐磨性 耐高温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75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毕四富 刘海萍 +3 位作者 马志强 白清友 曹立新 屠振密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含硅酸钠10g/L、六偏磷酸钠2g/L、柠檬酸钠2g/L和添加剂4g/L的电解液中,以微弧氧化技术在Ti75钛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采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微弧氧化电压和时间对钛合金微弧氧... 在含硅酸钠10g/L、六偏磷酸钠2g/L、柠檬酸钠2g/L和添加剂4g/L的电解液中,以微弧氧化技术在Ti75钛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采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微弧氧化电压和时间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厚度的影响,分析了氧化膜层的表面形貌、组成、硬度、耐蚀性能及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组成。氧化电压升高,膜层厚度增加;氧化时间延长,初期膜层厚度增加明显,20min后膜厚增加减缓。经微弧氧化处理后,钛合金的硬度、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高温氧化性
原文传递
氧化电压和时间对Ti75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申恒梅 毕四富 +2 位作者 白清友 曹立新 刘海萍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9,共4页
通过微弧氧化在Ti75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得微弧氧化膜层。电解液组成为:Na3PO4·12H2O14.0g/L,Na2SiO3·9H2O2.0g/L,添加剂3.0g/L。借助体视显微镜、涡流测厚仪、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了氧化电压和时间对微弧氧化膜... 通过微弧氧化在Ti75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得微弧氧化膜层。电解液组成为:Na3PO4·12H2O14.0g/L,Na2SiO3·9H2O2.0g/L,添加剂3.0g/L。借助体视显微镜、涡流测厚仪、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了氧化电压和时间对微弧氧化膜形貌、厚度、显微硬度及构相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组成。氧化电压和时间对氧化膜的形貌、厚度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大。随氧化电压升高,微弧氧化膜层中金红石相TiO2的含量增大。氧化时间对微弧氧化膜层构相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电压 时间 微观结构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