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在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建国 张东友 +2 位作者 李昂 马锦玲 白永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临床中心诊断为ACOPD 2206例80~98岁的患者病历资料。随访30 d内需要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临床中心诊断为ACOPD 2206例80~98岁的患者病历资料。随访30 d内需要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6例AECOPD患者,在30 d的随访过程中,179例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全因死亡率6.2%(137/2206)。未存活者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需要机械通气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不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不仅是预测30 d内是否存活的影响因素,也是预测是否30 d内需要机械通气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AECOPD患者在30 d随访中,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的风险越多,提示D-二聚体对于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诱发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4
2
作者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16 位作者 解放军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 范利 刘宏斌 曹丰 白永怿 边素艳 高凌根 李婷婷 刘霖 刘荣玉 卢学春 卢艳慧 孙虹 杨光 杨云 印凡 尹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81-922,共42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因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因素的激发,序贯或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新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因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因素的激发,序贯或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新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1,2],其中肺部感染是MODSE的首位诱因,病死率高达75%以上[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丙烯腈人群中肺炎衣原体感染和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永怿 余竹元 +1 位作者 徐坚 王卫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接触丙烯腈人群中,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1名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工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 目的:探讨接触丙烯腈人群中,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1名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工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作为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并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及血浆Cpn特异性抗体IgA、IgG及lgM。结果:与相应阴性组比较,Cpn抗原阳性组及Cpr-IgM阳性组NPX水平显著降低(P<0.05)。以 NOX水平为应变量,以Cpn抗原、抗体检出情况、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量、饮酒量、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pn抗原、Cpn-IgM与血清NPX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pn感染可损害接触丙烯腈工人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表原体 内皮功能 一氧化氮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和无创胸阻抗法监测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法测量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4
作者 祁莉萍 刘宏伟 +2 位作者 洪昌明 白永怿 李昂 《中国医药》 2020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 CCO)监测和无创胸阻抗法监测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法测量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 CCO)监测和无创胸阻抗法监测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法测量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45例。分别用Pi CCO、无创胸阻抗法、TTE检测患者心功能,其中Pi CCO监测包括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无创胸阻抗法测量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加速指数和胸部液体含量(TFC)等。统一行TTE测量,所有患者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几种方法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NT-proBNP 3276.5(1591.5,11372.5)ng/L,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 CCO指标中CI与TTE的LVEF相关(r=0.885,P=0.022)。Pi CCO指标中CI与胸阻抗无创指标TFC相关(r=0.683,P=0.005),中心静脉压(CVP)与胸阻抗无创指标SVR相关(r=0.346,P=0.045),平均动脉压与胸阻抗无创指标收缩时间比率(STR)、预射血期相关(r=0.448,P=0.008;r=0.683,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时间与Pi CCO指标中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P=0.022),与CVP呈负相关(P=0.002),与胸阻抗法测量指标中TFC呈正相关(P=0.011);NT-proBNP与Pi CCO法测量指标中CVP呈正相关(P=0.025)。胸阻抗无创指标CI、心输出量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07、0.006),TFC、STR与NT-proBNP呈正相关(P=0.044、0.049)。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Pi CCO监测指标与NT-proBNP水平及TTE评价的心功能指标相关,胸阻抗监测指标与NT-proBNP水平及TTE评价的心功能指标相关,无创胸阻抗法可以作为Pi CCO的替代方法评估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胸阻抗 经胸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动脉脉压是影响大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3 位作者 白永怿 骆雷鸣 吴红梅 高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55,共7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6.55 mm 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 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动脉僵硬度 压力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至2014年因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4 位作者 刘宏伟 白永怿 朱启伟 张帷 张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 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 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4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及顺位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4 位作者 刘宏伟 白永怿 朱启伟 张帷 张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谱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老年诊疗相关科室出院病案资料,统计≥60岁老年患者年龄及前10位疾病的种类、构成比、顺位变化。结果共纳入30 267例老年住院患者资料,平均年龄(82.84&... 目的分析近10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谱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老年诊疗相关科室出院病案资料,统计≥60岁老年患者年龄及前10位疾病的种类、构成比、顺位变化。结果共纳入30 267例老年住院患者资料,平均年龄(82.84±9.17)岁,以80~99岁年龄段居多。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前3位系统疾病;其中,冠心病和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单病种疾病。因脑梗死、慢性胃炎和肺癌住院的构成比及顺位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肺癌是主要住院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老年人 80岁以上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曦 于茜 +4 位作者 陈永增 王娟 白永怿 王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的方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自愿完成TEG测定的年龄≥60岁军队老年男性955例,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4组,阿司匹林组368例,氯吡格雷组115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43例,无抗血小板...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的方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自愿完成TEG测定的年龄≥60岁军队老年男性955例,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4组,阿司匹林组368例,氯吡格雷组115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43例,无抗血小板药物组429例。用TEG指标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并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A抑制率)为(48.0±19.3)%,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为(63.0±18.2)%,双抗组AA抑制率为(51.0±16.5)%,ADP抑制率为(46.0±15.3)%,均在起效范围内。AA途径中,阿司匹林组与双抗组有效率无差异(45.80%vs 51.16%,P>0.05),ADP途径中,氯吡格雷组与双抗组有效率无差异(76.52%vs67.44%,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示,白细胞计数(OR=0.891,P=0.001),肾小球滤过率(OR=1.016,P=0.013)是增加出血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OR=1.026,P=0.000),糖化血红蛋白(OR=1.358,P=0.011)是血栓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质量控制的TEG测定可以作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评估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3基因多态、MTHFR基因多态和ALOX5AP基因多态的多位点联合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血栓性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峻豪 孙凯 +6 位作者 白永怿 汪一波 张伟丽 陈敬洲 王虎 宋晓东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Notch3基因、MTHFR基因和ALOXSAP基因多态之间的多位点交互作用是否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对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的对照和脑卒中患者检测了Notch3、MTHFR、VKORC1、APOA1和ALOX5AP基因的8个多态性,基... 目的研究Notch3基因、MTHFR基因和ALOXSAP基因多态之间的多位点交互作用是否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对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的对照和脑卒中患者检测了Notch3、MTHFR、VKORC1、APOA1和ALOX5AP基因的8个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经测序进一步确证。用Generalized Multifactor-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方法检测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当个体同时携带Notch3 381TT、MTHFR 677TT和ALOX5AP 2354AA基因型时,携带者血栓性脑卒中的相对患病风险率增加至3.72倍(95%CI:1.235~11.209;P<0.05)。结论Notch 3 381TT、MTHFR 677TT和ALOX5AP 2354AA基因型的多位点联合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血栓性脑卒中患病风险。对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DR方法 遗传 多态性 交互作用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血浆NT-proBNP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启伟 高鹏 +3 位作者 张今尧 曹瑞华 白永怿 骆雷鸣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依据与≥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评估症状及普通心电图等诊断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解... 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依据与≥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评估症状及普通心电图等诊断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80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按照冠心病诊断方式分为冠心病1组(有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史)、冠心病2组(经症状及普通心电图诊断),另入选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1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冠心病2组和对照组,冠心病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后对心功能造成长期、持续的影响;症状发作时普通心电图有缺血改变依然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丙烯腈工人血中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卫群 白永怿 +1 位作者 周元陵 余竹元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丙烯腈对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石化厂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 111名工人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任何毒物及不进行有害作业的健康体检者89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清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丙烯腈对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石化厂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 111名工人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任何毒物及不进行有害作业的健康体检者89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清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测定,作为评 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以NO水平为应变量,以 接触丙烯腈、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量、饮酒量、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接 触丙烯腈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性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职业性接触丙烯腈 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且这种损害可能具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NO水平 血管内皮功能 一氧化氮合酶 对照组 人血 职业性接触 丙烯腈 石化厂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瑞华 朱启伟 +3 位作者 白永怿 王亮 秦爱梅 叶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833例,根据基线NT-proBN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A组(<27.5 ng/L)209例,B组(27.5~54.4 ng/...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833例,根据基线NT-proBN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A组(<27.5 ng/L)209例,B组(27.5~54.4 ng/L)208例,C组(54.5~105.8 ng/L)207例和D组(≥105.9 ng/L)209例,收集入选者临床基线资料,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T-proBNP,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MACE和全因死亡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NT-proBNP预测价值。结果C、D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A、B组,D组年龄、Hcy及hs-CRP明显高于A、B、C组,TG、LDL-C、舒张压及eGFR明显低于A、B、C组(P<0.05,P<0.01)。年龄、女性与NT-proBNP呈正相关,舒张压、eGFR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5,P<0.01)。随访时间发生MACE 80例(9.6%),全因死亡41例(4.9%)。D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17.2%vs 3.3%,10.0%vs 1.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D组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高于A、B、C组(P<0.05)。NT-proBNP对于MACE和全因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95%CI:0.593~0.715)和0.661(95%CI:0.579~0.743)。结论在社区无症状老年人群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是MACE及全因死亡的强而独立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有创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祁莉萍 刘宏伟 +2 位作者 洪昌明 白永怿 李昂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有创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 CCO)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脏监护室(CCU)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P... 目的观察早期有创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 CCO)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脏监护室(CCU)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Pi CCO监测(Pi CCO组)与常规监测(常规对照组),其中Pi CCO组25例,常规对照组20例;Pi CCO组年龄68~96岁,常规对照组年龄67~95岁;Pi CCO组测量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SVV)等,两组患者均测量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肺动脉压(PAP)等心功能指标、操作当日抽取静脉血,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T(cTnI/T)、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前瞻性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LVEF、LVET、PAP、CVP、SCr、Alb,NT-proBNP、cTnI、cTn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老年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0 d和随访1年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i CCO组病死率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i CCO组累积心源性死亡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19)。结论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早期应用Pi CCO监测有降低心源性死亡、改善临床预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力衰竭 PICCO监测 冠心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267例住院老年患者不同年龄段疾病谱构成及顺位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4 位作者 刘宏伟 白永怿 朱启伟 张帷 张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分析近10年住院老年患者不同年龄段疾病谱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30267例患者病案资料,将≥60岁老年患者每10年划分1个年龄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第一出院诊断的疾病分类和前10位单病种的构成比及顺... 目的分析近10年住院老年患者不同年龄段疾病谱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30267例患者病案资料,将≥60岁老年患者每10年划分1个年龄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第一出院诊断的疾病分类和前10位单病种的构成比及顺位变化。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82.84±9.17)岁,以80—89和90—99岁年龄段居多(分别为47.3%和23.6%)。消化、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80岁老年患者住院前3位系统疾病,而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是≥80岁高龄老年患者住院的主要系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神经系统疾病顺位增长,肿瘤、消化系统疾病顺位下降。单病种分析显示,冠心病、慢性胃炎和2型糖尿病是〈80岁住院患者重要的单病种疾病,而下呼吸道感染和冠心病则是≥80岁高龄老年患者最重要的单病种疾病。结论不同年龄段老年住院患者的系统疾病及单病种疾病谱均有不同特点,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综合防治.特别要重视冠心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年龄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住院患者 老年 年龄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卫群 钱利生 +3 位作者 史益军 李雪萍 白永怿 余竹元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表达与冠状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20例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表达与冠状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20例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阳性率分别是58.0%(29/50)和15.0%(3/20)。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Cpn-Ag沉积,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pn-Ag在冠状动脉瘤外膜下有高表达率,Cpn可能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损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 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瑞华 白永怿 +3 位作者 肖文凯 王晓娜 骆雷鸣 叶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一般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在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1月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年龄≥65岁)476例,进行平均4.8年的随访研究。检测其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 目的探讨社区一般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在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1月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年龄≥65岁)476例,进行平均4.8年的随访研究。检测其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分析Hcy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结果随访期间(随访时间4.5~5.2年),37名(7.8%)受试者死亡,13名(2.7%)因心血管原因导致死亡,68名(14.3%)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随着Hcy升高,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后HR:1.045,95%CI:1.001~1.079),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后HR:1.027,95%CI:1.001~1.053)。结论 Hcy与社区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和MACE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人群 全因死亡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高龄难治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琳 史艳丽 +1 位作者 潘剑雪 白永怿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4例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108例)和循证护理组(116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4例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108例)和循证护理组(116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住院4周后,循证护理组体重控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心理状况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改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老年人 护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申琳 苏怡 +1 位作者 金岚 白永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260例,男性184例,女性76例,年龄80~97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和循证组(152例)。对...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260例,男性184例,女性76例,年龄80~97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和循证组(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从合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增强遵医行为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4周时比较两组对疾病认知较好、体重控制较好、生活习惯较好、心理状况较好、遵医行为较好比例及血脂水平。结果对照组与循证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循证组体重控制较好的比例(5.6%vs.20.7%)、生活习惯较好的比例(3.7%vs.31.0%)、遵医行为较好的比例(11.1%vs.41.4%)、心理状况较好的比例(3.7%vs.32.8%)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疾病认知较好的比例(0%vs.6.9%)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循证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通过查阅资料,针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改善了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和疾病认知、生活习惯、遵医行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高龄 下肢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附170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建明 白永怿 +2 位作者 龚辉 沈伟 张象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4年5月-2006年2月疑为冠心痛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170例。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并分别对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程度、长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4年5月-2006年2月疑为冠心痛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170例。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并分别对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程度、长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定量评定法。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69%,P>0.05);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8%比38%,P=0.015);糖尿病患者斑块积分亦大于非糖尿病组(8.03±7.37比6.68±8.45,P=0.027)。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显示的复杂病变,多支病变,严重病变。故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在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对80岁以上老年人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启伟 白永怿 +2 位作者 骆雷鸣 高鹏 曹瑞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对≥80岁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年龄≥80岁老年患者及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无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对≥80岁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年龄≥80岁老年患者及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无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相关参数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起搏器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校正心衰、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因素后,这种差别依然显著;起搏器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下降,左房内径扩大、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大,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对≥80岁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起搏器 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