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因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因素的激发,序贯或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新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因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因素的激发,序贯或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新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1,2],其中肺部感染是MODSE的首位诱因,病死率高达75%以上[3]。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6.55 mm 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 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依据与≥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评估症状及普通心电图等诊断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解...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依据与≥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评估症状及普通心电图等诊断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80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按照冠心病诊断方式分为冠心病1组(有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史)、冠心病2组(经症状及普通心电图诊断),另入选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1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冠心病2组和对照组,冠心病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后对心功能造成长期、持续的影响;症状发作时普通心电图有缺血改变依然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因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因素的激发,序贯或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新发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1,2],其中肺部感染是MODSE的首位诱因,病死率高达75%以上[3]。
文摘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6.55 mm 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 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依据与≥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关系,评估症状及普通心电图等诊断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80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按照冠心病诊断方式分为冠心病1组(有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史)、冠心病2组(经症状及普通心电图诊断),另入选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1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冠心病2组和对照组,冠心病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后对心功能造成长期、持续的影响;症状发作时普通心电图有缺血改变依然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