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参数分析
1
作者 白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传染病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26例,对所有患者均行DK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究DKI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传染病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26例,对所有患者均行DK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究DKI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另分析良性、恶性乳腺病变的DKI有关参数差异。结果:126例乳腺病变患者中,“金标准”共检出恶性39例,良性87例;DKI检出恶性37例,良性89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DKI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36/39)、98.85%(86/87)、96.83%(122/126)、97.30%(36/37)、96.63%(86/89);Kappa检验显示,DKI检查同“金标准”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25);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峰度(MK)值、轴向峰度(AK)值、径向峰度(RK)值、高于良性乳腺病变患者,平均扩散率(MD)值低于良性乳腺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KI可有效鉴别诊断出乳腺疾病的良恶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性 恶性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形超大型架空叠合式水厂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2
作者 王勇 易雨锋 +1 位作者 白林刚 夏真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1期152-155,共4页
架空叠合式水厂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建立在斜坡的架空平台上,施工难度大、工序多、工期压力大。因此,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与施工后的质量监测三方面多... 架空叠合式水厂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建立在斜坡的架空平台上,施工难度大、工序多、工期压力大。因此,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与施工后的质量监测三方面多措并举三管齐下,把好“五关”,严守“三不准”。施工进度的管理则是从组织保证、施工管理、过程控制3方面实现。该文对斜坡地形超大型架空叠合式水厂的施工组织管理措施作出总结,对类似的工程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叠合式水厂 施工组织 施工管理 工期进度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影像诊断中MRI弥散加权成像的运用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白林刚 田光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7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估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方法,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检出120例肿瘤患... 目的评估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方法,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检出120例肿瘤患者中共203个病灶,而CT检出173个(85.3422%),MRI弥散加权成像则检出199个(98.03%),其中病灶直径为0.5~18 cm,病灶边界均清晰可见,多数表现为类圆形或小规则分叶状肿块影。T1W1以低信号为主,T2W1表现出不均匀高信号状态,而肿块则表现出较高信号现象,间隔表现为相对低信号。结论在肿瘤影像诊断过程中,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白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8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应用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疗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超声检查。并将所得诊断结果同金标准(手术...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应用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疗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超声检查。并将所得诊断结果同金标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临床效果、各类型检出率及发病部位。结果:76例疑似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显示,66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漏诊5例,误诊1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漏诊13例,误诊3例。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准确度、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分别为35例、10例、20例,均多于超声检查的32例、9例、16例,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中肿瘤部位显示为左侧22例、26例、17例,直径(2.65±0.55)cm;超声检查中肿瘤部位显示为左侧20例、25例、12例,直径(2.80±0.6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均较高,利于医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更全面的掌握,对后续相关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实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早期乳腺癌 影像诊断 临床效果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3D时间飞跃法磁共振颅内血管成像用于介入术前评价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静 张士德 +1 位作者 魏永兵 白林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3.0T 3D TOF MRA对颅内血管狭窄术前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3.0T 3D TOF MRA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分析30例患者的450个血管片段。以DSA为诊断标准,以有无... 目的:探讨3.0T 3D TOF MRA对颅内血管狭窄术前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3.0T 3D TOF MRA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分析30例患者的450个血管片段。以DSA为诊断标准,以有无狭窄、轻度狭窄(10%-〈50%)、狭窄50%、70%、100%为判定点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发现115段病变血管,MRA发现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0%和99.7%;以50%为界点分别是86.7%和99.5%,PPV92.9%和NPV99.1%;以70%为界点分别是95.5%、99.5%、PPV91.3%和NPV99.5%。8处闭塞MRA诊断出7处,假阳性、假阴性各1处(分别是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28段(24.6%)高估,7段低估。结论:对于判定50%、70%颅内动脉狭窄,3.0T 3D TOF MRA与旋转DSA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支架置入术前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学检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探讨
6
作者 白林刚 田光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MRI影像学检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用MRI对患者实施扫描。结果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发病位置海绵窦旁左侧占54.55%,海绵窦旁右侧占45.45%;病灶大... 目的分析MRI影像学检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用MRI对患者实施扫描。结果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发病位置海绵窦旁左侧占54.55%,海绵窦旁右侧占45.45%;病灶大小直径低于3 cm占68.18%,直径超过3 cm占31.82%;病灶形态情况分布哑铃状占50.00%,葫芦状占50.00%。对22例患者术前进行一系列检查,有3例患者出现MRI增强后T1等信号出现低信号,而且还有钙化,被误诊为脑膜瘤,误诊率为13.64%;实施手术后,收集标本实施病理检查确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虽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不高,但是仍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无论平扫或者增强扫描均有一定特征性,清晰的显示出病变和周边血管、神经关联性,可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学 检查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 特征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7
作者 白林刚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2期86-86,共1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技术在当今肝胆外科中的临床运用以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从2010年5月-2017年2月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都为40例,通过腹腔镜运用的新型手术和传统手术进行分组手术对比,... 目的:分析腹腔镜技术在当今肝胆外科中的临床运用以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从2010年5月-2017年2月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都为40例,通过腹腔镜运用的新型手术和传统手术进行分组手术对比,统计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临床结果,探讨肝胆外科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对比了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手术术后观察总结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效果都更佳,对比与对照组有着更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在当今的肝胆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科学、谨慎、大胆地运用腹腔镜,有利于提升手术的整体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胆外科 临床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超高位疝囊缝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
8
作者 周洪兴 江宏伟 +3 位作者 肖本书 袁浩铮 白林刚 戴彦英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65-65,共1页
儿童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护理困难。近年来,为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我们已开始逐渐舍弃创伤较大的传统手术方式,追求创伤更小、术后更为美观的腹腔镜辅助... 儿童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护理困难。近年来,为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我们已开始逐渐舍弃创伤较大的传统手术方式,追求创伤更小、术后更为美观的腹腔镜辅助手术方式治疗。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蒙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腹股沟疝患者9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单孔腹腔镜经皮超高位疝囊缝扎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囊高位结扎术 单孔腹腔镜 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 缝扎术 超高位 儿童 传统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