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 被引量:8
1
作者 白兴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禁忌 起源 演变 传统文化 宗教观念 原始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兴发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2,共5页
二十世纪前期,一批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调查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 二十世纪前期,一批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调查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前期 人类学家 西南少数民族 体质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在少数民族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以南方民族和国外一些民族“乐器说话”现象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白兴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文以我国南方彝、白、壮、纳西、傣、佤、苗、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同时兼引国外一些民族材料为参照,对“乐器说话”这种文化现象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乐器说话”现象,说明人类音乐最初的产生并非仅出自于音乐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南方彝、白、壮、纳西、傣、佤、苗、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同时兼引国外一些民族材料为参照,对“乐器说话”这种文化现象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乐器说话”现象,说明人类音乐最初的产生并非仅出自于音乐的目的,音乐与语言具有同源关系,从而使我们对早期音乐的社会功能,对音乐以及艺术的起源,对人类文化的历史演进规律有更新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乐器说话 少数民族 社会交往 媒介 乐器 婚姻 丧葬 礼仪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兴发 《学术探索》 2003年第6期61-64,共4页
一个世纪以来 ,彝族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热点。彝族史研究及彝族史编撰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彝族族源、彝族文字起源等方面仍存有争议。彝族史研究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一个世纪以来 ,彝族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热点。彝族史研究及彝族史编撰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彝族族源、彝族文字起源等方面仍存有争议。彝族史研究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尚需在拓展研究领域、扩大国际影响以及学科体系与学科梯队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历史研究 风尚礼俗 民族志 史料节录 彝文典籍 彝族族源 编修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白兴发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对20世纪的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20世纪上半叶,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新中国建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 本文对20世纪的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20世纪上半叶,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新中国建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仍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研究 述略 努力 新中国 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评述 领域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传统禁忌的成因及文化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兴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2-46,共5页
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族的传统禁忌古老神秘、源远流长 ,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 ,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
关键词 彝族 禁忌 文化功能 物质冬小麦 巫术观 心理调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滇国主体民族及与周边民族关系考述 被引量:4
7
作者 白兴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6-103,共8页
古滇国及滇文化的研究历来争议颇多。文章在梳理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资料的基础上,对"滇"、滇国史事、古滇国族属及文化习俗等作了考证研究,认为古滇国民族来源复杂具有多种民族成分,其主体民族"滇人""劳... 古滇国及滇文化的研究历来争议颇多。文章在梳理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资料的基础上,对"滇"、滇国史事、古滇国族属及文化习俗等作了考证研究,认为古滇国民族来源复杂具有多种民族成分,其主体民族"滇人""劳浸""靡莫""昆明""叟"等与彝族先民的文化渊源关系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史事 民族族属 民族关系 文化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7
8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独特的生态观。文章主要从宗教神话、生产耕作方式、树木崇拜、丧葬仪俗等方面 ,探讨了少数民族的生态意识。从中可以看出 。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生态意识 环境保护 神话 宗教 生产耕作方式 树木崇拜 丧葬仪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器说话”在南方少数民族社会中的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兴发 《音乐探索》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乐器说话"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社会中的运用十分普遍。通过分析,乐器说话促进了人际的沟通,发挥了自然口语不能实现的传递功能;在某种特殊语境下,它甚至起到隐语和密码的作用。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乐器说话” 社会交往 爱情交往 婚丧祭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禁忌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被引量:31
10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5,共4页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传统禁忌习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借鉴和继承发扬。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禁忌 自然环境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生态文化略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兴发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傣族非常重视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对自身民族的重要性 ,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互相调适 。
关键词 傣族 生态文化 人文生态环境 衣食住行 意识形态 竹楼文化 稻作文化 水崇拜 文化适应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规范与生态保护 被引量:14
12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 ,重点阐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规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并依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所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习惯法规范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志材料看巫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8-33,共6页
文章运用民族志调查材料,就巫的起源及巫师在民族地区的历史演变作了梳理,并对巫师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女巫在历史上的出现早于男巫;巫师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后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巫师的社会地... 文章运用民族志调查材料,就巫的起源及巫师在民族地区的历史演变作了梳理,并对巫师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女巫在历史上的出现早于男巫;巫师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后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巫师的社会地位和职能被排斥、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历史演变 原始宗教 外来宗教 民族志 发展 女巫 男巫 巫师 氏族长 部落首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38,共6页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文章通过有关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服饰艺术,对民族服饰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并就...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文章通过有关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服饰艺术,对民族服饰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并就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载体 服饰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学研究:成就、形势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兴发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0期21-25,共5页
彝学研究影响日益扩大,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彝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法律、天文历法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的探讨日益精深,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要使彝学研究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取得... 彝学研究影响日益扩大,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彝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法律、天文历法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的探讨日益精深,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要使彝学研究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取得突破性进展,仍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还有待于广大学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研究 形势任务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兴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关键词 越南彝族 历史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兴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2 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 ,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5 0年代至 70年代为发展阶段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2 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 ,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5 0年代至 70年代为发展阶段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干扰 ,彝族史研究一度中断 ;80年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是彝族史研究的繁荣阶段 ,该领域硕果累累 ,成绩空前 ,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 ,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研究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兴发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7期27-31,共5页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是彝族人民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彝族古代歌舞艺术认真挖掘、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彝族文化及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状况。
关键词 彝族 古代 歌舞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略述
19
作者 白兴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清末民初,云南彝区结束旧制教育。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在教育经费、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得到发展。新式教育在彝区的推进,提高了彝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彝族子弟外出求学意识得到提升,培养了大批有学识有见... 清末民初,云南彝区结束旧制教育。民国时期云南彝族教育在教育经费、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得到发展。新式教育在彝区的推进,提高了彝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彝族子弟外出求学意识得到提升,培养了大批有学识有见地的彝族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彝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云南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的再研究
20
作者 白兴发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6期75-79,共5页
对前辈学者的田野工作点进行学术回访或再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有助于我们认识地方社会的时空转换与变迁的本质。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的几个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及其相关后续研究进行系统的介述,为后来者提供重新审视这些... 对前辈学者的田野工作点进行学术回访或再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有助于我们认识地方社会的时空转换与变迁的本质。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的几个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及其相关后续研究进行系统的介述,为后来者提供重新审视这些田野点的更多信息,延续学术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人类学 田野调查地点 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