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从脑挫裂伤发生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改变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入手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 ,采用硝酸还原... 目的 从脑挫裂伤发生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改变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入手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分别对脑挫裂伤后共十个时相点的各指标进行检测 ,所得数据均以SAS( 6.12 )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分别在脑挫裂伤后不同时相升高 ,随后下降 ,前两者彼此之间以及前两者与后者间均表现为正相关。结论 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之间以及此两者与神经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 ,前两者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神经细胞凋亡 相关因素 一氧化氮 内皮素 继发性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脑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和c-fo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白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62-63,i00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改变及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6只,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 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改变及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6只,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后两组又分别分成10个时相组,每组6只。实验组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对照组动物只颅骨开窗,不致伤;正常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分别对各组大鼠脑挫裂伤后各时相点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与海马区c-fos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2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与海马区c-fosmRNA表达水平均在脑挫裂伤后6h达高峰[(81.45±2.41)mmol/L,(20.29±1.63)ng/L,(22.17±2.99)×102个/mm2],伤后12h开始逐渐回落[(66.11±1.97)mmol/L,(20.14±1.63)ng/L,(16.50±2.26)×102个/mm2]。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5,P<0.01),与脑海马区c-fosmRNA表达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870,0.514,P<0.01)。结论: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之间以及与c-fos表达三者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在一定时限内,当一氧化氮合成增加,内皮素水平增高,诱导c-fos基因异常表达,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参与了继发性神经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白洁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57-558,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对 2 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分别于伤后 4~ 7天行颅内压监测 ,6个月行GCS、GOS、语言... ①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对 2 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分别于伤后 4~ 7天行颅内压监测 ,6个月行GCS、GOS、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分 ,并与未进行激素治疗的对照组 2 5例患者进行比较。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恢复程度较高。④结论 早期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 ,对于抑制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神经节苷脂 甲基强的松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激素冲击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
4
作者 白云驰 杨九一 阚志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7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分别于术后4-7天行颅内压监测,6个月行GCS、GOS、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分别于术后4-7天行颅内压监测,6个月行GCS、GOS、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并与未进行此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于抑制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甲基强的松龙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英文)
5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白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230-232,F0003,共4页
背景:脑海马区作为脑损伤后的选择性易损区,在伤后某些早期基因超表达、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以及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等方面对外源性刺激较为敏感。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改变与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设... 背景:脑海马区作为脑损伤后的选择性易损区,在伤后某些早期基因超表达、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以及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等方面对外源性刺激较为敏感。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改变与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设计:观察对比动物实验,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2/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二级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126只,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60只、对照组60只和正常组6只,其中前两组又各自分成0.5,1,3,6,12,24,72,120,168,240h 10个时相组,每组6只大鼠。方法:实验组按照改良Feeney 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对照组动物只颅骨开窗,不致伤;正常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大鼠脑挫裂伤后各时相点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与脑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主要观察指标:脑挫裂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与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2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与脑海马区c-fos m RNA 表达水平:均在脑挫裂伤后6h 达高峰犤(81.45±2.41)m m ol/L,(20.29±1.63)ng/L犦,伤后12h 开始逐渐回落犤(66.11±1.97)m m ol/L,(20.14±1.63)ng/L犦。大鼠脑挫裂伤后0.5h 至120h一氧化氮水平、0.5h 至168h 内皮素水平与正常组和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升高(t=3.33~27.91,P <0.01)。②实验组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伤后168h 达到高峰(27.33±1.86)×102个/m m 2,伤后240h 开始下降(21.67±2.07)×102个/m m 2。正常组脑海马区神经细胞未见凋亡细胞,对照组脑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极少。③实验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内皮素水平与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838,P <0.01;r=0.281,P <0.05)。结论:大鼠脑挫裂伤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之间以及与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参与调控了脑挫裂伤后的病生理过程,从而诱导了脑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挫伤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6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白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9期841-842,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多年来,对DAI病理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其治疗仍沿用传统综合疗法,疗效不佳,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为了减少病残率、...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多年来,对DAI病理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其治疗仍沿用传统综合疗法,疗效不佳,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为了减少病残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我们进行了在伤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DAI的尝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激素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联合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5
7
作者 白洁 史美嫒 +2 位作者 白云驰 闫素珍 赵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每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C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C+U组)和护肝片组(H组).C组以清热利湿、活血解郁为治则,予自拟中...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每日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C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C+U组)和护肝片组(H组).C组以清热利湿、活血解郁为治则,予自拟中药方剂“保肝降脂汤”口服,C+U 组予同样中药方剂加熊去氧胆酸口服,H组予护肝片口服,疗程均为3 mo.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并行肝脏的B超、CT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C+U组肝功能血清酶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ALT:622.29±13.17nkat/L vs 728.98±15.17nkat/L和622.29±13.17 nkat/L vs 693.97±15.17 nkat/L;AST:511.77±12.00nkat/L vs 650.13±11.50 nkat/L和511.77±12.00 nkat/L vs 667.80±12.34 nkat/L;ALP:777.99±11.84 nkat/L vs 1563.31±16.00 nkat/L 和777.99±1 1.84 nkat/L vs 1605.32±20.1 nkat/L;γ-GGT: 1605.32±20.17 nkat/L vs 731.81±15.00 nkat/L和1605.32±20.17 nkat/L vs 756.32±14.17 nkat/L;P<0.011,C组与H组比较,各血清酶水平相近(ALT:728.98±15.17 nkat/L vs 693.97±15.17 nkat/L;AST:650.13±11.50 nkat/L vs 667.80±12.34 nkat/L;ALP:1563.31±16.00 nkat/L vs 1605.32±20.17; γ-GGT:731.81±15.00 nkat/L vs 756.32±14.17 nkat/L; P>0.05);C+U组、C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U组治疗前后TC:7.85±0.08 mmol/L vs 2.47±0.06 mmol/L,TG:4.47±0.05 mmol/L vs 0.79±0.02 mmol/L;C组治疗前后TC:7.92±0.06 mmol/L vs 4.37±0.07 mmol/L,TG:4.34±0.05 mmol/L vs 2.46±0.05 mmol/L; P<0.01),C+U组下降较C组更为显著(2.47±0.06 mmol/L vs 4.37±0.07 mmol/L和0.79±0.02 mmol/L vs 2.46±0.05 mmol/L,P<0.01);影像学的改善为C+U组优于C组, C组优于H组,三组脂肪肝消除率分别为41.7%、27.5% 和6.67%(P<0.05);三组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显示,C+U 组、C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H组,(治愈率:30.6% vs 3.3%和20.0% vs 3.3%;总有效率:94.4% vs 56.7%和82.5%vs 56.7%:P<0.01);C+U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消除或减轻脂肪肝:该方剂与熊去氧胆酸合用,则更能显著地降低肝功能血清酶和血脂水平,肝脏的影像学改变也更加明显减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药汤剂 UDCA治疗 mol/L 熊去氧胆酸 中西医结合方法 保肝降脂汤 自拟中药方剂 治疗前后 总有效率 脂肪肝患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改变 肝功能 治愈率 临床疗效 先后顺序 清热利湿 活血解郁 临床效果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白洁 邓彩云 +3 位作者 史美媛 闫素珍 孟素荣 白云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910-912,共3页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Ⅰ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Ⅱ组)和护肝片组(Ⅲ组)。Ⅰ组予自拟中药方剂“保肝降脂汤”口服,Ⅱ组予同样方剂加熊去...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汤剂组(Ⅰ组)、中药汤剂加熊去氧胆酸组(Ⅱ组)和护肝片组(Ⅲ组)。Ⅰ组予自拟中药方剂“保肝降脂汤”口服,Ⅱ组予同样方剂加熊去氧胆酸口服,Ⅲ组予护肝片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并行肝脏B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后,Ⅱ组肝功能血清酶水平明显低于另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Ⅲ组比较,各血清酶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Ⅰ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下降较Ⅰ组更为显著,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的改善为Ⅱ组优于Ⅰ组,Ⅰ组优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显示,Ⅱ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Ⅰ组次之,Ⅲ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地消除或减轻脂肪肝;如与熊去氧胆酸合用,则更能显著地降低肝功能血清酶和血脂水平,肝脏的影像学改变也更加明显减轻,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西医结合治疗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NGF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吉敏 袁宝军 +2 位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丁焕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法,分别对脑挫裂伤后0.5,1,3,6,12,24,72,120...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法,分别对脑挫裂伤后0.5,1,3,6,12,24,72,120,168,240h各时相点血清NGF含量及脑组织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挫裂伤后24h海马区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阳性细胞(16.50±2.51),72,120h逐渐增多[分别为(17.83±2.04),(23.67±1.51)],168h达到高峰(27.33±1.86),240h开始下降(21.67±2.07);血清NGF含量于脑挫裂伤后3h开始增高[(6.31±1.93)pg/ml],12h达顶峰[(20.57±12.44)pg/ml],24h开始降低[(6.78±3.62)pg/ml],120h接近正常组水平[(3.25±0.81)pg/ml],168,240h回升[分别为(6.59±3.14)pg/ml、(5.92±3.40)pg/ml]。结论大鼠脑挫裂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与时间有关,血清NGF含量增高对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适时使用抗凋亡药物可能对减轻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损伤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脑挫裂伤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对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宝军 裴斐 +3 位作者 李继华 白云驰 王静 崔永鹏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8-30,3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NGF组。采用PTZ慢性点燃SD大鼠癫痫模型,并对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低浓度NGF,大体观察... 目的:探讨低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NGF组。采用PTZ慢性点燃SD大鼠癫痫模型,并对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低浓度NGF,大体观察各组大鼠癫痫行为学;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的CREB(p-CREB)和突触后蛋白PSD95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NGF组大鼠出现典型癫痫发作的行为学改变,后者经NGF干预后未出现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P<0.05),p-CREB和PSD9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NGF组降低(P<0.05);NGF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逃避潜伏期变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CREB和PSD95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NGF可以通过提高p-CREB和PSD95的表达水平改善癫痫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生长因子 学习记忆能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世宇 阚志生 +3 位作者 赵静 刘文兴 白云驰 杨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33例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探讨AR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脑膜瘤组织标本中AR的表达情况。结果AR在恶性脑膜瘤组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组,其平均... 目的观察33例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探讨AR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脑膜瘤组织标本中AR的表达情况。结果AR在恶性脑膜瘤组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组,其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是25.41±13.42和6.20±4.75(P<0.05);AR mRNA的IOD分别为19.46±9.33和4.72±4.68(P<0.05)。结论AR在脑膜瘤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病理性质(良、恶性)有关,AR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脑膜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脑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宝军 裴斐 +2 位作者 李继华 白云驰 崔永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戊四氮点燃慢性癫痫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海马内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细胞差异以及酶活性改变。结果慢性癫痫大鼠海... 目的观察戊四氮点燃慢性癫痫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海马内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细胞差异以及酶活性改变。结果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阳性,但较正常组明显减少,而GFAP表达增高;慢性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谷氨酰胺合成酶缺乏可能是癫痫发生的一个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点燃 癫痫 丹参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13
作者 冯世宇 阚志生 +3 位作者 刘文兴 赵静 白云驰 杨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AR,MMP-2表达与脑膜瘤的复发、恶性转化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脑膜瘤的复发及指导术后治疗提供部分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AR,MMP-2表达与脑膜瘤的复发、恶性转化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脑膜瘤的复发及指导术后治疗提供部分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脑膜瘤组织标本中的AR,MMP-2蛋白相关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恶性脑膜瘤组中AR与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蛋白的表达(P<0.05);②在良性复发脑膜瘤组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未复发组的蛋白表达(P<0.05);③AR蛋白与MMP-2蛋白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AR与MMP-2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鉴别脑膜瘤良、恶性时有用的辅助诊断指标。MMP-2蛋白在良性脑膜瘤中较高的表达可能与脑膜瘤复发有关,MMP-2蛋白表达的检测对预测脑膜瘤的复发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恶性脑膜瘤 雄激素受体 临床相关性 MMP-2蛋白 MMP-2表达 良性脑膜瘤 免疫组化S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14
作者 刘宝军 蒋萍 +4 位作者 吴艳丽 李继华 裴斐 白云驰 崔永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2期38-40,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路经颞叶颞叶皮质显微外科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骨瓣开颅减压以及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路经颞叶颞叶皮质显微外科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骨瓣开颅减压以及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总结其手术方法,比较其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技巧。结果 126例患者中完全清除血肿90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5例,再出血5例、存活105例、死亡21例。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手术后随访3个月,105例生存者预后达I级者6例,Ⅱ级43例,Ⅲ级18例,Ⅳ级26例,Ⅴ级1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止血可靠,安全有效。手术脑组织损伤小,可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动静脉畸形出血原因的血管影像学分析
15
作者 孟祥靖 郑大利 +9 位作者 王连福 白云驰 阚志生 曹爱娟 刘志伟 王海天 凌锋 王大明 李萌 郝蔓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动静脉畸形(AVM)容易出血的特有血管影像学表现及其原因。方法从血管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14例脑干AVM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例脑干AVM中8例出血,占57.1%。2例直窦闭塞,其余12例中9... 目的探讨脑干动静脉畸形(AVM)容易出血的特有血管影像学表现及其原因。方法从血管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14例脑干AVM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例脑干AVM中8例出血,占57.1%。2例直窦闭塞,其余12例中9例以单上Galen静脉(大脑大静脉)引流,占75%,9例中6例出血,占66.7%。8例A—V循环时间<2S,占57.1%,8例中5例出血,占62.5%。结论脑干AVM供血动脉压力高,血流速度快,A—V循环时间较短,且多以单支Galen静脉引流,相对引流不畅是脑干AVM容易出血的特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动静脉畸形 颅内出血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大鼠模型的影响
16
作者 刘宝军 裴斐 +2 位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刘锋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的抗痫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丹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75 mg/kg);丹...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的抗痫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丹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75 mg/kg);丹参干预组先给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 ml/kg),30 min后再腹腔注射戊四氮;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注射戊四氮后,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描记脑电图。各组大鼠于戊四氮注射24 h和72 h后处死,取含有海马的脑组织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照相,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丹参干预组大鼠痫性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明显小于戊四氮致痫组(P<0.05)。(2)脑电图显示,两组在发作期无明显的脑电图改变;在发作后恢复期,丹参组与PTZ组相比,脑电图出现棘波的频率低(1次/5s vs 8次/5s),波幅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①24 h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TZ组海马内GFAP表达量增多,以齿状回和CA3区最为明显。GFAP阳性细胞突起增多、增粗、分支增多,细胞着色加深。丹参治疗组GFAP表达较注射PTZ组增多,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突起数目增多,长度增长,细胞着色更深。②72 h组:PTZ组和丹参组与正常组相比,GFA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可以明显降低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的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癫痫发生后24 h海马内GFAP表达增多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丹参可能是通过促进GFAP表达增高来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丹参 海马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1 位作者 白洁 阚志平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7-808,共2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与同期未进行此治疗的 11例该病患者进行比较。...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与同期未进行此治疗的 11例该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对于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神经节苷脂
原文传递
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2 位作者 刘宝军 崔永鹏 李继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采用罂粟碱溶液冲洗,术后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尼莫地平经深静脉持续泵入、适度的3H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48例患...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采用罂粟碱溶液冲洗,术后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尼莫地平经深静脉持续泵入、适度的3H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48例患者,术后6例(12.5%)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34例(70.8%),轻残11例(22.9%),重残3例(6.3%),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后的应用
19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3 位作者 崔永鹏 刘宝军 王欢 冯世宇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评估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于术后1、6个月分别行GCS、GOS、Barthel... 目的评估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于术后1、6个月分别行GCS、GOS、Barthel指数、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并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GCS评分分别为6.8±2.1与6.6±2.3,10.5±2.5与8.7±2.2;术后1、6个月GOS评分分别为3.4±0.3与2.8±0.2,4.1±0.6与3.2±0.4;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63.15±11.64与51.76±12.81,1.7±0.3与2.3±0.2,2.0±0.3与2.6±0.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恢复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微骨窗入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功能保护
20
作者 白云驰 阚志生 +2 位作者 崔永鹏 刘宝军 王欢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垂体功能保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垂体腺瘤患者,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在神经内窥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及正常垂体组织。结果40例(83.3%,40/48)肿瘤全...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垂体功能保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垂体腺瘤患者,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在神经内窥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及正常垂体组织。结果40例(83.3%,40/48)肿瘤全切除,6例(12.5%,6/48)次全切除,2例(4.2%,2/48)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0~36个月。38例激素水平异常患者中24例恢复正常,14例明显改善,38例均无垂体功能低下;术后多饮、多尿7例,均于3周内缓解。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能够在彻底地切除肿瘤的同时注意保护垂体柄及正常垂体组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窥镜 单鼻孔 蝶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