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申飞梅 马文红 范春华 《上海护理》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申飞梅 龚燕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61-1162,1168,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平均(46±2.5)d;透析时血流量150~220ml/min,平均(200±45)ml/min。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8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心理疏导减轻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情绪抑郁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申飞梅 汪晓笑 马文红 《上海护理》 2013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情绪抑郁问题进行调查及分析,开展综合心理疏导,以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尿毒... 目的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情绪抑郁问题进行调查及分析,开展综合心理疏导,以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10例,采用Brink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筛选出存在情绪抑郁症状的患者112例,进行心理疏导,12周后进行GDS复测评分。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经过12周综合心理疏导后,GDS评分与疏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疏导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情绪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透析 情绪抑郁 心理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宏 申飞梅 +1 位作者 朱爱国 齐华林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5期641-643,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并评估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本透析中心2015年1月—2018年4月共10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红蛋白(... 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并评估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本透析中心2015年1月—2018年4月共10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红蛋白(Hb)、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计算其达标率,与DOPPS4结果比较,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5~75岁组和75岁以上组,两组比较并分析高磷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2例老年血透患者血磷达标率24.5%,血钙达标率15.7%,血iPTH达标率19.6%,均低于透析预后实践模式(DOPPS4)组。年龄75岁以上组的患者血HB和血钙达标率低于年龄65~75岁组,其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亦低于65~75组。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透析龄、血iPTH水平与老年血透患者高磷血症密切相关。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磷、iPTH达标率低,年龄、透析龄、血iPTH水平是影响老年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透析 血钙 血磷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奚燕萍 申飞梅 +2 位作者 江萍 李丽 顾晓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4期22-24,42,共4页
目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2007年5-10月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护理人员血液透析知识的培训、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的评估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落实)... 目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2007年5-10月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护理人员血液透析知识的培训、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的评估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落实),并评估实验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血压、高血钾发生率、瘘管堵塞率、肌酐等病情观察指标。结果实验前后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1.96%和99.70%,就介绍血透注意事项、內瘘的按压和护理、药物及饮食指导等条目实验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钾2例、内瘘闭塞4例,实验后仅发生1例内瘘闭塞(P<0.05);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后血压、透析前后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护理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栓塞的个案护理
6
作者 倪丽娜 汪晓笑 +2 位作者 申飞梅 马文红 顾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4期00366-00366,368,共2页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目前通常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过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有毒物质,达到改善肾功能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血管通路直接决定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认为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目前通常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过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有毒物质,达到改善肾功能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血管通路直接决定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认为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但是患者自身病情、机体耐受性弱、自身血管条件差等方面的影响,使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成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血透通路的首选,提高血透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目前,AVG已被认为是血液透析的理想血管通路之一[2]。然而改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以远期并发症最常见,如血管栓塞的形成,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次数,增加经济负担,再加上AVG的建立困难、费用昂贵、修复较慢。所以,应对预防人造血管通路栓塞的护理予以高度重视。现对2017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使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患者,曾发生过一次内瘘栓塞,后经过合理的治疗护理,患者至今未发生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现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盛燕群 申飞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2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净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的CKD-MB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B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净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的CKD-MB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B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患者的血清钙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痛、抽搐、肌无力及骨密度低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改善CKD-MB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骨营养不良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