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对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余俊 王金鹏 +7 位作者 邵天胤 周洪浩 吴俣 申雪晗 董汉华 程琪 张志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脾脏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BCLC B期... 目的探讨脾脏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BCLC B期和C期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行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既往脾切除组(n=57)和非脾切除组(n=70),通过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使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至2023年12月30日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为18.9个月。既往脾切除组死亡29例,非脾切除组死亡41例,既往脾切除组中位OS(24.9个月)与中位PFS(13.8个月)均长于非脾切除组的中位OS(18.1个月)和中位PFS(8.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P=0.003;χ^(2)=5.74,P=0.017)。既往脾切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38.6%)高于非脾切除组(18.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1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既往未行脾切除(HR=2.86,95%CI 1.64-4.76,P<0.001)、BCLC分期C期(HR=1.83,95%CI 1.11-3.03,P=0.018)、Child-Pugh分级B级(HR=2.23,95%CI 1.24-4.01,P=0.007)、有门静脉侵犯(HR=5.93,95%CI 3.37-10.43,P=0.001)、肿瘤多发(>3个)(HR=2.96,95%CI 1.69-5.18,P=0.001)是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未行脾切除(HR=2.00,95%CI 1.23-3.23,P=0.005)、BCLC分期C期(HR=1.69,95%CI 1.06-1.69,P=0.001)、ALBI分级2级(HR=1.93,95%CI 1.19-3.12,P=0.007)、有门静脉侵犯(HR=1.95,95%CI 1.15-3.30,P=0.013)、肿瘤多发(>3个)(HR=2.20,95%CI 1.36-2.56,P=0.001)是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脾切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4.29%)高于既往脾切除组(92.9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1.00)。结论既往行脾切除术可以显著延长BCLC B期和C期HCC患者使用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PFS和OS,改善预后;既往行脾切除术并不会增加患者使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脾切除术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对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申雪晗 周江敏 +1 位作者 张志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4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4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2.57,将NLR<2.57的患者归为低NLR组(n=52),NLR≥2.57的患者归为高NLR组(n=52)。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肝癌OS和PFS的危险因素。结果低NLR组的中位OS(19个月vs 12个月,P=0.013)与中位PFS(9个月vs 3个月,P=0.002)均优于高NLR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2.57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前的NLR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治疗前NLR<2.57患者较NLR≥2.57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生存分析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腹腔镜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天胤 余俊 +5 位作者 周洪浩 李园秋 申雪晗 董汉华 张志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60-667,共8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和腹腔镜微波消融术(LMA)治疗肝血管瘤(H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262例H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LH组(n=1...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和腹腔镜微波消融术(LMA)治疗肝血管瘤(H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262例H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LH组(n=192)和LMA组(n=70),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配对出68对患者(LH组136例,LMA组6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LMA疗效的因素。结果LM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静脉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LH组[(160.32±69.51)min vs(273.09±96.46)min,(1.63±1.15)d vs(2.36±1.10)d,(2.91±1.55)d vs(4.36±1.87)d,(5.10±2.41)d vs(7.46±3.02)d,均P<0.05]。LMA组术后引流率及术中输血发生率明显低于LH组(51.5%vs 98.5%,0 vs 11.8%,均P<0.05)。两组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LMA组明显低于LH组(P<0.05)。LMA组术后贫血、胸腹水(Ⅰ级)、发热、轻微及显著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H组(P<0.05)。术后首次评估中,LH组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LMA组(100%vs 72.1%,P<0.05)。在针对LMA疗效的多因素分析中,瘤体最大径、毗邻肝门、毗邻主要静脉是不完全反应(I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LH,LMA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更轻,并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治疗HH患者时,应结合瘤体的大小和部位等特点,充分考虑创伤大小与疗效获益,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腹腔镜手术 微波消融 肝切除术 LOGISTIC回归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和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周江敏 陈琳 +5 位作者 周晨阳 胡新昇 王金林 申雪晗 张志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385-391,共7页
目的比较肝切除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9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肝切除组31例,MWA组67例。MWA组共治疗105个病灶,其中特殊部... 目的比较肝切除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9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肝切除组31例,MWA组67例。MWA组共治疗105个病灶,其中特殊部位病灶36个,非特殊部位病灶69个。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Mantel-Cox)检验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和生存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消融不完全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融不完全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截止2020年10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38(4~94)个月。肝切除组中位肝内复发时间22(95%CI 13~49)个月,明显长于MWA组9(95%CI 6~12)个月(P<0.001)。肝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95%CI 33~86)个月,也明显长于MWA组36(95%CI 30~41)个月(P=0.040)。肝切除组和MWA组1、5年累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00%vs 97%,χ^(2)=0.945,P=1.000;36%vs 27%,χ^(2)=0.437,P=0.508)。肝切除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MWA组(74%vs 48%,χ^(2)=6.013,P=0.014)。特殊部位组消融不完全率明显高于非特殊部位[33.3%(12/36)vs 15.9%(11/69),χ^(2)=4.183,P=0.041]。肿瘤直径≥3 cm、特殊部位、CEA≥200 ng/mL是消融不完全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直径≥3 cm是消融不完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切除性CRLM手术切除的疗效优于微波消融,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不宜微波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微波消融 肝切除术 生存时间 消融不完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江敏 周晨阳 +4 位作者 胡新昇 王金林 申雪晗 张志伟 陈孝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50-2054,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肝切除仍是早期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不足20%,超8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采用联合或序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等方...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肝切除仍是早期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不足20%,超8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采用联合或序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等方案已成为目前治疗晚期肝癌的主要模式。当前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等。自Nivolumab及Pembrolizumab获批用于HCC二线治疗以来,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了其在HCC免疫治疗方面的良好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单药、联合治疗方案在HCC中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