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坏死性淋巴结炎——老问题、新认识 被引量:21
1
作者 申明识 纪小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9-59,T018,共2页
关键词 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因 病理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新认识 被引量:4
2
作者 纪小龙 申明识 《胃肠病学》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关键词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电镜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临床 定向分化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证明 新认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肺的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申明识 尹彤 纪小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肺部病变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与其他肺部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行尸体解剖的SARS病例的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 ...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肺部病变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与其他肺部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行尸体解剖的SARS病例的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主要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并与病理资料完整的 16例病毒性肺炎、13例间质性肺炎的肺部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死亡的SARS病人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肺部损伤 ,但是各处病变轻重不一。肺泡腔内可见细颗粒样或泡状水肿液 ,其中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肺泡间隔表面可见透明膜覆盖 ,有的区域肺泡腔内出现机化性改变 ,肺泡腔和肺间质内可见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同时 ,肺间质内的小动脉壁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 SARS的肺部病理形态学特征可与其他肺部炎症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肺组织 病理学 诊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组织病理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明识 纪小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收集诊断为脑膜瘤6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9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进行统计,并依据1990年WHO制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重新阅片。
关键词 脑膜瘤 病理诊断 组织学分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性血管内皮瘤病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明识 《实用癌症杂志》 199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肿瘤性血管内皮瘤病(Neoplastic Angioendoth-eliosis′以下简称NAE)是一种容易误诊的淋巴瘤,它是发生于全身脏器细小血管内的肿瘤增生性病变,呈多灶性,且具有潜在的恶性,常发生于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通常人们认为它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肿... 肿瘤性血管内皮瘤病(Neoplastic Angioendoth-eliosis′以下简称NAE)是一种容易误诊的淋巴瘤,它是发生于全身脏器细小血管内的肿瘤增生性病变,呈多灶性,且具有潜在的恶性,常发生于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通常人们认为它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发现此肿瘤显示淋巴细胞的特征,因而认为它是淋巴细胞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近来文献新报道的例子越来越多,临床抗淋巴瘤治疗可使病情缓解,因此,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很有必要对本病的临床病理作一归纳分析。一、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年龄从5个月到84岁,高峰年龄在53岁~61岁,男女比例为4:5。病程平均为10个月~11个月。临床症状除有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肿瘤性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肿瘤的电镜观察
6
作者 申明识 纪小龙 侯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1-223,T005,共4页
收集我院1984~1992年活检中取电镜观察的10例甲状旁腺肿瘤,对其光镜及电镜下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10例中9例可见完整的菲薄包膜。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型6例,腺样型2例,分叶腺样型1例,小梁状型1例。细胞形态表现为单纯的主细胞2例... 收集我院1984~1992年活检中取电镜观察的10例甲状旁腺肿瘤,对其光镜及电镜下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10例中9例可见完整的菲薄包膜。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型6例,腺样型2例,分叶腺样型1例,小梁状型1例。细胞形态表现为单纯的主细胞2例,以主细胞为主散在有透明细胞或嗜酸性细胞灶者6例。单纯由嗜酸性细胞组成者1例,以嗜酸细胞为主伴有主细胞巢者1例。电镜下除见有典型的主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外,还见有胞浆内微丝呈漩涡状排列及成束的张力微丝,另见有环形,半环形及杆状似“横栏状结构”,以及晶格状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超微结构 甲状旁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错构瘤的病理诊断(附二例报告)
7
作者 申明识 纪小龙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正> 脾脏错构瘤十分罕见,其病理诊断在教科书中描述简略,但病理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我院相继遇两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光镜及电镜特点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 郑某,男,29岁。查体时发现脾下极3.7×3.9 cm实性占位性病变,历时11... <正> 脾脏错构瘤十分罕见,其病理诊断在教科书中描述简略,但病理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我院相继遇两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光镜及电镜特点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 郑某,男,29岁。查体时发现脾下极3.7×3.9 cm实性占位性病变,历时11个月,无不适。血常规示Hb 150 g/L,WBC 6.5×10~9/L,N0.79,L 0.19,M0.02,pH:12.2×10~9/L,骨穿未见特殊。B超示脾脏形态失常,下缘凸起,脾下极可探及3.6×4.2 cm中等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周边有正常脾包绕。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未见血流,其周边可探及门脉样及动脉样血流。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患者于1993年3月14日全麻下切除脾脏送病理。大体检查:切除脾脏大小为13×10×3 cm,位于脾脏边缘处扪及一肿物,4×3×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错构瘤 病理学 诊断 错构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季肋部疼痛、肝脏肿大
8
作者 申明识 纪小龙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4-45,共2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1988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部持续性疼痛,并向右背部放射,持续时间不等,可自行缓解,劳累后及咳嗽时加重,但能耐受。同时伴有发热,无寒战,开始为37~39℃,自认为'上感',口服速效感冒丸无效,遂到... 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1988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部持续性疼痛,并向右背部放射,持续时间不等,可自行缓解,劳累后及咳嗽时加重,但能耐受。同时伴有发热,无寒战,开始为37~39℃,自认为'上感',口服速效感冒丸无效,遂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胆系感染',经静脉输液抗感染(用药不洋)治疗2日,无好转,腹痛加重,但无黄疸、无恶心、呕吐。后转到另一医院治疗。经B超和CT检查诊断为'肝脓肿',直径17cm。又给予抗炎治疗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并出现右季肋部隆起肿块,疼痛难忍,遂采取B超下穿刺治疗,第一次抽出脓液460ml,前后穿刺共7次,脓肿缩小为5cm,好转出院。1991年6月始又出现右季肋部疼痛,为间断性刺痛,无明显诱囚。无其它不适,能照常工作。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季肋部疼痛 肝脏肿大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病理和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海力 吴本俨 +1 位作者 尤纬缔 申明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研究机体免疫因素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与进展期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并筛选对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影响的指标。方法:获得6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预后资料,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胃癌... 目的:研究机体免疫因素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与进展期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并筛选对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影响的指标。方法:获得6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预后资料,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胃癌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树突状细胞(DCs,dendritic cells)浸润密度,凋亡指数(AI,apoptosis index),研究上述指标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CNA-LI,DCs,AI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胃癌分化有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的大小、肿瘤分化、是否有淋巴管癌栓、AJ等与胃癌预后无关。胃癌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CNA—LI、DCs浸润密度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Log-rank test,P<0.05)。多参数回归生存分析表明肿瘤大小(RR=2.328),UICC(1997年)TNM分期(RR=5.251)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UICC的胃癌TNM分期是判断胃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胃癌细胞本身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胃癌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参与了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病理学 预后 影响因素 免疫组化SABC法 TUNEL 增生细胞核抗原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纪小龙 纪元 +1 位作者 钟定荣 申明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收集 2 1例HAML的临床相关资料 ;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HAML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有其特征 ,病理形态学上均显示有血管周上皮样细... 目的 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收集 2 1例HAML的临床相关资料 ;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HAML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有其特征 ,病理形态学上均显示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血管有厚壁和薄壁两种 ,上皮样细胞分为 4种形态 ,形态与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部分上皮样细胞胞浆PAS染色阳性且抗淀粉酶消化 ,电镜下可见类似前黑色素小体的特殊晶体样结构及密体。结论 HAML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 ,其特点为actin、HMB45 (+)。HAML因其特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CTIN HMB45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黑色素瘤的常见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7
11
作者 纪小龙 徐薪 申明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黏膜黑色素瘤较皮肤黑色素瘤少见 ,日常诊断工作中较易引起误诊。本文以黏膜黑色素瘤好发部位为主线 ,归纳整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
关键词 黏膜黑色素瘤 临床特点 病理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正常胃、胃溃疡及胃癌组织中弹力纤维分布规律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关维 纪小龙 +3 位作者 徐薪 马亚敏 尹彤 申明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所在胃壁组织中弹力纤维(EF)的观察,总结EF在其中的分布规律及异同并分析EF增多的原因. 方法:正常胃标本17例,胃溃疡标本7例,胃癌标本40例.进行常规取材、固定、包埋、石蜡切片、HE 染色和改良的Wei... 目的:通过对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所在胃壁组织中弹力纤维(EF)的观察,总结EF在其中的分布规律及异同并分析EF增多的原因. 方法:正常胃标本17例,胃溃疡标本7例,胃癌标本40例.进行常规取材、固定、包埋、石蜡切片、HE 染色和改良的Weigert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 结果:正常胃壁中EF呈规律性分布,主要位于黏膜肌层和肌层临近黏膜下层侧,纤维毛细状,数量少,分布均匀. 胃溃疡EF只在溃疡旁的黏膜肌层有显著增多,纤维增粗, 着色深,排列紊乱,当溃疡深达肌层时,其中EF增多不明显.胃癌EF在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增粗,着色深,排列紊乱.胃癌组与渍疡组增多的EF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 042, P<0.05).胃癌组织中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胃溃疡组中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现象. 结论:EF在正常胃组织、胃溃疡及胃癌周围组织中均呈规律性分布,且三者存在显著不同.胃溃疡组织EF增多可能与慢性炎症的刺激有关;胃癌周围组织中EF的增多除慢性炎症外还应该存在其他刺激因素,癌细胞还可能向外发出某种刺激因子,这些因子不仅作用于癌旁组织,还可以渗透到癌组织周围至胃壁浆膜层,作用于沿途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使其生成EF 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其中的EF增多、增粗.癌组织还可能刺激周围组织,直接通过基因的调节使胃壁中能生成EF的细胞功能激活并增强,EF生成增多.胃壁中EF增多是一个慢性过程.胃癌组织中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是肿瘤相关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正常 胃癌组织 胃壁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周围组织 观察 EF 中小 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8
13
作者 纪小龙 申明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1955 年至1997 年42 年间诊断为淋巴瘤的1631 例作为分析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理诊断共4 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1例...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1955 年至1997 年42 年间诊断为淋巴瘤的1631 例作为分析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理诊断共4 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1例淋巴瘤中, 结内688 例, 占42-18 % ; 结外943 例, 占57-82 % 。在943 例结外淋巴瘤中, 见于消化道229 例, 占24-28% ;鼻腔121 例,占12-83 % ;皮肤104 例,占11-03 % ;扁桃体84 例,占8-9 % ;口腔77 例,占8-17% ;骨55 例,占5-83 % ;鼻咽部40 例,占4-24 % 。其余部位为软组织37 例,腹腔26 例,涎腺24 例,肝脏22 例,眼部19 例,肺19 例,颅内14 例,睾丸11 例,脾10 例,纵隔9 例,喉部8 例,甲状腺6 例,胸腔6 例,乳腺5 例,胰腺及膀胱各2 例,肾上腺、肾及卵巢各1 例。结论:1 本组材料中结外淋巴瘤高达58 % 。超过结内淋巴瘤的比率,这是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中比例最高的。这是否是中国人淋巴瘤的特点,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证实;2 美国白种人的结外淋巴瘤好发部位是胃、皮肤、扁桃体、涎腺、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细胞及其肿瘤 被引量:12
14
作者 纪小龙 申明识 尹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7-519,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周细胞 结构 分布 形态要点 P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纪小龙 尹彤 申明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9种常用液体有形颗粒的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亚敏 纪小龙 +2 位作者 尹彤 徐薪 申明识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观察 9种实验室常用液体所含有形颗粒的形态 ,找出含颗粒较少的最佳液体。方法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9种液体。结果  10 %甲醛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中含不规则形的颗粒 ;3%戊二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0 )、PBS缓冲液 (... 目的 观察 9种实验室常用液体所含有形颗粒的形态 ,找出含颗粒较少的最佳液体。方法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9种液体。结果  10 %甲醛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中含不规则形的颗粒 ;3%戊二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0 )、PBS缓冲液 (pH =7 2 )、生理盐水则含形态特异的颗粒和不规则形颗粒 ;Tris缓冲液 (pH =7 2 )中颗粒少见 ;5 %葡萄糖溶液中颗粒罕见。结论 对AFM实验室筛选液体 ,继续进行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有形颗粒 病理学 诊断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来自胃肠道起搏细胞的肿瘤 被引量:21
17
作者 纪小龙 尹彤 申明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起搏细胞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渗透压溶液中人红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亚敏 纪小龙 +3 位作者 尹彤 申明识 徐薪 关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渗透压溶液中人红细胞形态和细胞膜表面细微结构的变化。方法用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0.6%NaCl溶液(低渗液),1.5%NaCl溶液(高渗液)分别处理人红细胞,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的变化。结果(1)经5%葡萄糖处理的红细胞形态... 目的观察不同渗透压溶液中人红细胞形态和细胞膜表面细微结构的变化。方法用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0.6%NaCl溶液(低渗液),1.5%NaCl溶液(高渗液)分别处理人红细胞,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的变化。结果(1)经5%葡萄糖处理的红细胞形态正常;膜表面细微结构为孔洞,孔洞之间为条形隆起,孔洞交织排列,孔洞大小约15 nm^100 nm,条形隆起宽约30 nm。(2)经0.6%NaCl溶液处理的红细胞大部分膨胀,细微结构中孔洞呈裂隙状,宽约10 nm,条形隆起粗大,宽约40 nm。(3)经1.5%NaCl溶液处理的红细胞大部分皱缩,细微结构中孔洞呈裂隙状,宽约6 nm,条形隆起宽约10 nm^20 nm。从孔洞的大小、条形隆起的宽度及孔洞分布的疏密程度来讲,红细胞膜周边和中央的细微结构无明显差别。5例标本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渗透压的改变引起红细胞形态和细微结构的变化,第一次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这种变化与理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红细胞 渗透压 形态 细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与CD10表达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军燕 李亚里 +5 位作者 汪龙霞 赵昀 张晶 申明识 梁力 张书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与CD10免疫组化测定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E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1例OE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CD10染色结果进行评估 ,并以 10 2例其他卵巢良性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本研究OECⅠ期5例 ,Ⅱ期 3例 ,Ⅲ期 3 0...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与CD10免疫组化测定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E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1例OE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CD10染色结果进行评估 ,并以 10 2例其他卵巢良性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本研究OECⅠ期5例 ,Ⅱ期 3例 ,Ⅲ期 3 0例 ,Ⅳ期 3例。Ⅰ期OE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囊肿最大径≤ 3cm ,类圆形 ,有一定张力 ,壁不厚 ,囊内为均匀点状弱回声 ,周边可见正常卵巢组织。OEC组的CD10染色阳性率为 97.6% ,对照组阳性率9.8%。结论 :超声显像能够发现OEC的早期病变 ,对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CD10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OEC的进一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对照组 超声显像 阳性率 表达 良性 均匀 提示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纤维在肺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薪 纪小龙 +3 位作者 尹彤 申明识 李维华 马亚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78-80,i004,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AC)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弹力纤维(EFs)的观察,阐明EFs在AC及BAC中的形态特征。同时,将BAC分型,从而进一步证实BAC有别于AC,为二者的病理鉴别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原诊断肺AC、BAC以及AC伴部分BAC病例共66例...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AC)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弹力纤维(EFs)的观察,阐明EFs在AC及BAC中的形态特征。同时,将BAC分型,从而进一步证实BAC有别于AC,为二者的病理鉴别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原诊断肺AC、BAC以及AC伴部分BAC病例共66例,正常肺组织及其他病变50例作为对照,观察并对比分析BAC与AC的HE及EF染色结果。再将BAC与肺部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EF染色进行对比。结果肺腺癌EF染色结果为(-)-(±),而B、C型的结果为(+)-(++),AC与BAC的EF染色结果完全不同。肺的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间质内EF染色情况与AC相似。结论通过EF染色可以将BAC从AC中鉴别出来,同时还可将BAC分为浸润和非浸润两种亚型。提示BAC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独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纤维 肺癌 组织化学染色 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