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娱乐经济中的劝服实现:娱乐体验与听觉修辞——基于直播带货的研究
1
作者 申启武 宋佳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6,170,171,共14页
作为娱乐经济的重要模式,直播带货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消费实践。直播带货通过娱乐体验与听觉修辞的互构,对直播间的声音要素进行整合排布,将携带表征意义的声音隐藏在纯粹接触、外在激励与兴奋转移等心理机制中,进而完成对用户的心理催... 作为娱乐经济的重要模式,直播带货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消费实践。直播带货通过娱乐体验与听觉修辞的互构,对直播间的声音要素进行整合排布,将携带表征意义的声音隐藏在纯粹接触、外在激励与兴奋转移等心理机制中,进而完成对用户的心理催化、感官激活与隐形规训。这一过程以感知经验的仿拟促成交互,以精细化的声音布局创设愉悦感受,并通过知识与权力的配置促成不易察觉的劝服。直播带货中的声音实践成为资本介入用户生活、重构消费秩序的隐形工具,使主体性面临被娱乐化内容侵蚀的风险。在肯定直播带货高度可控性与交互性的同时,也需对其中消费主义的渗透与资本对主体性的操控保持审慎的态度,以推动更加健康、理性且可持续的娱乐经济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带货 短视频 娱乐传播 声音 娱乐经济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启武:广播进入5.0时代
2
作者 崔忠芳 申启武 《中国广播影视》 2019年第3期33-35,共3页
申启武曾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十余年,2003年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从事广播理论、实务教学与研究,对广播学研究颇为深入。近日,本刊记者对他作了专访。
关键词 人民广播电台 暨南大学 新闻 记者
原文传递
以短视频为媒:物质性变更下的知识感知重塑及其社会文化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颖彦 申启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5,共7页
作为知识传播的新型基础设施,短视频以其强大的媒介逻辑与知觉技术形塑了互联网知识传播规则,并促使用户涵养出新的感知结构与行为模式。这种新的知识传播规则和感知模式在加深用户对知识速成与知识娱乐化追求的同时,也造成了知识权威... 作为知识传播的新型基础设施,短视频以其强大的媒介逻辑与知觉技术形塑了互联网知识传播规则,并促使用户涵养出新的感知结构与行为模式。这种新的知识传播规则和感知模式在加深用户对知识速成与知识娱乐化追求的同时,也造成了知识权威体系遭受冲击、思维浅薄化、“知识鸿沟”加剧等社会文化效应。在对知识类短视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媒介物质性分析视角的运用能够从媒介装置的底层原理中理解和把握某种社会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同时也为媒介批判研究开辟出更为本质直观的批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短视频 媒介物质性 感知结构 媒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之路——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3
4
作者 申启武 吴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暨南大学主办,花都广播电视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日在广州市花都召开.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暨南大学主办,花都广播电视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日在广州市花都召开.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围绕“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专家、学者以及广播界同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展开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广播创新 新媒体时代 学术委员会 研讨会综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申启武 李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介融合预示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在传播理念及形态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为适应这些变革,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在广...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介融合预示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在传播理念及形态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为适应这些变革,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等9家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广播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就"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总议题及相关分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广播改革 学术研讨会 广播发展 全媒体 论坛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申启武 王灿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83,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传播者对广播电视媒介特性与新闻传播规律本体认知的逐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的深刻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在历史演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传播者对广播电视媒介特性与新闻传播规律本体认知的逐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的深刻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在历史演进中表现出的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平面走向立体,由板滞走向灵动的发展特征,是广播电视新闻在创新发展中努力回归本体的必然结果,也是受众本位意识在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年 广播电视新闻 新闻节目 节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来我国广播研究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申启武 安治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起步于1920年的中国广播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缓慢起步、曲折前进、恢复繁荣和逐渐成熟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三大突破、三大延展和三大瓶颈的发展特征。其中突破主要表现为史学研究系统化、理论研究深入... 起步于1920年的中国广播研究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大致经历了萌芽、缓慢起步、曲折前进、恢复繁荣和逐渐成熟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三大突破、三大延展和三大瓶颈的发展特征。其中突破主要表现为史学研究系统化、理论研究深入化、技术研究专业化;延展则指的是业务研究的细分、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研究队伍和学术阵地的扩大。与此同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特殊时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广播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一些瓶硕,突出表现为学科发展边缘化,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陈旧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研究 广播学 学科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申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在阐释广播节目形态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从中概括出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碎片化、互动化、多元化"等基本特征,进而得出结... 本文在阐释广播节目形态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从中概括出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碎片化、互动化、多元化"等基本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坚持"受众本位"和广播的媒介特性与传播规律是广播新闻节目革新与发展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广播新闻 新闻节目 节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边界的革命:论虚拟现实的沉浸感营造及其认同建构 被引量:15
9
作者 申启武 李颖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7,共6页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传播形式偏向视觉化,传播方式趋于智能化,传播效果追求沉浸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作为全景化视觉传播的重要代表,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创建虚拟沉浸体验的仿真系统。通过对信息进行"降熵&...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传播形式偏向视觉化,传播方式趋于智能化,传播效果追求沉浸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作为全景化视觉传播的重要代表,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创建虚拟沉浸体验的仿真系统。通过对信息进行"降熵"处理,VR可以在固定的空间里容纳多种场景画面和感知集合,以全景化视觉呈现效果为用户的活动场景开拓无限可能。此外,在仿真知觉、自然交互等技术的加持下,VR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拟真体验,实现了用户由图像作品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然而,这种看似充满自由性和能动性的人机互动,实质却隐含着媒介技术对用户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与变革,也体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用户主体认知及价值判断的建构与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VR) 沉浸感 技术自我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0
作者 申启武 褚俊杰 《传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7,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数字技术不断影响着媒介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借助于新媒体衍生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数字技术不断影响着媒介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借助于新媒体衍生出一些新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形态,但是广播不能过分倚重媒介融合,应该按照自身的特性来寻求发展,强化内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发展趋势 广播 传统媒体 媒介生态 数字技术 传播方式 媒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与突围: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申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必须坚守"自己走路"的方针不动摇,发挥自己的功能优势,维护自身的媒介特性。但是,坚守不是墨守成规、画地为牢,而是应该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机遇,本着"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在"广播为体,新...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必须坚守"自己走路"的方针不动摇,发挥自己的功能优势,维护自身的媒介特性。但是,坚守不是墨守成规、画地为牢,而是应该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机遇,本着"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在"广播为体,新媒为用"和"新媒为体,广播为用"的双重框架下,既要经营好传统广播,又要积极推进新媒体广播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内容优化和科学管理以强身健体、转型升级,进而塑造崭新的媒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广播媒体 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广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申启武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3,共3页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广播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在确立传统广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广播的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紧随...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广播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在确立传统广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广播的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紧随新媒体的发展脚步,充分利用传统广播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媒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传统广播 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 媒介融合 节目形态 节目内容 传播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新闻:理念变革 方式创新 渠道拓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申启武 熊科伟 《中国广播》 2013年第2期15-18,共4页
2012年中国广播新闻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不断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变革报道理念,创新报道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内力与外力并用,实现了广播新闻全面、立体、互动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广播新闻 融合 报道理 念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申启武 安治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广播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客体、范畴和理论体系,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发展。但是,近年来的学术实践表明,广播学正日趋边缘化,这既与广播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不符,又与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学术愿景相背。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构中,应明确... 广播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客体、范畴和理论体系,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发展。但是,近年来的学术实践表明,广播学正日趋边缘化,这既与广播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不符,又与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学术愿景相背。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构中,应明确广播学与电视学、广播电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彰显其学科的主体性与独立地位。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应包括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学科应用实践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学 学科体系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思维下音频媒体的智能化转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申启武 李颖彦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8,共5页
当前,音频聚合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依然沿用着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时期"技术+内容"的融合范式,尚处于弱智能化融合阶段,若要实现纵深融合,还需在明确媒介边界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生产—分发—进化"的发... 当前,音频聚合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依然沿用着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时期"技术+内容"的融合范式,尚处于弱智能化融合阶段,若要实现纵深融合,还需在明确媒介边界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生产—分发—进化"的发展链条,从而形成以精准经营为导向,以智能技术和聚合内容赋能的声音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音频媒体 融合思维 人工智能技术 媒介技术 互联网技术 大众传播 媒体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发展演变的共同轨迹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启武 曹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151,共2页
一、历史演变:与国力兴衰及移民实力强弱同步海外华语媒体的演变与中华民族实力的兴衰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地位休戚相关。由于群体文化和身体特征都与所属国支配群体有很大差异,海外华人华侨身处陌生的环境之中,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都受到... 一、历史演变:与国力兴衰及移民实力强弱同步海外华语媒体的演变与中华民族实力的兴衰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地位休戚相关。由于群体文化和身体特征都与所属国支配群体有很大差异,海外华人华侨身处陌生的环境之中,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都受到母国兴衰的影响。因此,母国实力的强大是海外华人华侨生存的隐形后盾。早在明清时期,海外华人社会已逐步形成,大量国人不堪封建社会为压迫及帝国主义的压力,纷纷寻求各种途径不断涌入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华侨 发展演变 华语媒体 广播电视 经济实力 海外华人社会 群体文化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局“十二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启武 熊科伟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和谐发展 改革创新 广播 《传媒》 报刊广告 两个维度 传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州夜航》看广播情感类节目的运作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申启武 安治民 《中国广播》 2009年第7期77-80,共4页
《神州夜航》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情感类节目,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市场中运作较为成熟。其运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善于从听众心理需求与节目定位寻找选题;二是通过广播声音结构、节目结构等方面的合理组合... 《神州夜航》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情感类节目,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市场中运作较为成熟。其运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善于从听众心理需求与节目定位寻找选题;二是通过广播声音结构、节目结构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有效提升了节目品质;三是借助主持人的亲和力成就了节目与听众之间的高度沟通与融合。本文认为,通过分析其运作模式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州夜航》 广播情感类节目 运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内容创新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申启武 《视听界》 2013年第2期34-36,共3页
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传媒产品消费习惯的变化,广播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有必要创新。
关键词 广播内容 新媒体时代 创新 消费习惯 传媒产品 媒体发展 媒介融合 内容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传媒生态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启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2,共7页
近几年,国内广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专业频率不断增加、广告收入持续增长,但这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传媒生态资源和破坏传媒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找准生态位,让专... 近几年,国内广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专业频率不断增加、广告收入持续增长,但这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传媒生态资源和破坏传媒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找准生态位,让专业频率在差异化竞争中实现行业生态环境的优化;切实改善和保护受众生态环境及广告资源环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传媒 可持续发展 生态危机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