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从健脾通腑论治急性胰腺炎
1
作者 闵星 田锋亮 +3 位作者 黄学宽 秦百君 罗杨 聂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35-438,446,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渗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可继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本研究团队认为,多种原因导致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气机升降失常可继发津血代谢异常,引起三焦改变出现多脏...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渗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可继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本研究团队认为,多种原因导致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气机升降失常可继发津血代谢异常,引起三焦改变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而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的始动因素与脾胃虚弱有关。故笔者提出,急性胰腺炎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气机升降不利为发病枢纽,腑气不通为首要发病环节,三焦气化失司为疾病发展的重要病机,需动态分析其病机演变,治则上以恢复气机升降为主,治法以健脾益气、恢复升降,通腑行气、祛除湿邪,疏利三焦、兼顾变证为主,从而为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气机升降 健脾通腑 疏利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燥与湿兼”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
2
作者 田锋亮 刘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35-183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从内镜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中来看燥与湿兼起到关键作用,燥胜则干则萎,胃萎缩即存在内燥阴伤,活动性炎症则多与湿有关,内湿困脾、...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从内镜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中来看燥与湿兼起到关键作用,燥胜则干则萎,胃萎缩即存在内燥阴伤,活动性炎症则多与湿有关,内湿困脾、胃内燥阴伤兼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辨证时要注意燥与湿的侧重不同,程度轻重,治分脾湿、胃燥两方面,不同时期或侧重一方面,或两者兼顾,活动期脾湿气滞多见,以健脾祛湿为主,湿热清化或寒湿温化,稳定期则胃内燥阴伤多兼,以和胃润燥为主,阴虚温燥以滋阴清热,阳虚凉燥以温阳滋阴,兼有气滞者,疏肝行气;痰浊者,化痰散结;瘀血者,活血化瘀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与湿兼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内燥阴伤 内湿困脾 脾胃同调 燥湿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消化道早癌的思路与方法
3
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总结对消化道早癌的中医认识,治疗方法及用药思路;认为消化道早癌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中医考虑多与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肝失疏泄,肾气化失司,水湿代谢输布失常,气机阻滞,络脉瘀滞,邪有所留;或湿阻郁热;或阳气生化不足,阴气凝聚,... 总结对消化道早癌的中医认识,治疗方法及用药思路;认为消化道早癌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中医考虑多与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肝失疏泄,肾气化失司,水湿代谢输布失常,气机阻滞,络脉瘀滞,邪有所留;或湿阻郁热;或阳气生化不足,阴气凝聚,痰湿、瘀、寒热、毒邪互结而成,辨证时需辨别寒热虚实,治疗上以调脾胃,复升降为先,清热为标,温阳为本,疏肝畅机、祛湿化痰、化瘀散结为辅,酌加解毒药,同时强调分阶段治疗。有症状时辨病论治以治标,症状缓解后三因治宜以治本,同时强调及时筛查,注重饮食生活调养,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中医药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藏营舍意”论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郁的机制
4
作者 刘薇 田锋亮 +5 位作者 曾健 袁玲 刘宇 邱红 路琼琼 徐健众(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24-828,共5页
“脾藏营舍意”首见于《灵枢·本神》,体现了脾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脑以滋养“意”的功能。若是脾的功能受到损害,“意”的功能也将无法正常发挥。该病理理念与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郁的病理机制——肠道炎性反应中枢侵袭及其他一系列... “脾藏营舍意”首见于《灵枢·本神》,体现了脾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脑以滋养“意”的功能。若是脾的功能受到损害,“意”的功能也将无法正常发挥。该病理理念与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郁的病理机制——肠道炎性反应中枢侵袭及其他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大脑海马损伤最终诱发抑郁行为的病理过程相合。阐释中医“脾藏营舍意”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郁机制的相关性,以期将“脾藏营舍意”这一理论用于指导溃疡性结肠炎诱发抑郁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抑郁 脾藏营舍意 临床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气学说浅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龙虹颖 黄学宽 田锋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中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或伴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消瘦乏力、焦虑抑郁等情况。中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素体脾虚为基础,常因外邪侵袭、情志失遂、饮食不当、药物所伤、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中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或伴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消瘦乏力、焦虑抑郁等情况。中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素体脾虚为基础,常因外邪侵袭、情志失遂、饮食不当、药物所伤、劳累体倦或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治疗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或配合针灸、耳穴、贴敷等中医外治可协同疗效。运气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是以“天人相应”为思想基础,研究自然界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的一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当下运气特点探究其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从而审视运气、证治方药。目前CAG病因病机复杂,尚不明确。基于此,文章通过从运气角度出发,浅析CAG的发生、发展及组方用药,拓宽CAG诊治思路,为指导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运气学说 诊治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6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疗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鸿飞 黄学宽 田锋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癌变趋势.西医目前主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萎缩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对胃萎缩及肠化暂无明显控制手段,而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及控制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癌变趋势.西医目前主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萎缩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对胃萎缩及肠化暂无明显控制手段,而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及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故本文将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效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开展CAG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益胃消瘀颗粒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肠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田锋亮 杨小军 +2 位作者 陈万群 刘宇 李延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0-1083,1154,共5页
目的:探讨益胃消瘀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益胃消瘀颗粒高剂量组、益胃消瘀颗粒中剂量组、益胃消瘀颗粒低剂量组共6组,N-甲基-N’-硝基... 目的:探讨益胃消瘀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益胃消瘀颗粒高剂量组、益胃消瘀颗粒中剂量组、益胃消瘀颗粒低剂量组共6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法莫替丁联合造模。6个月及7个月后分次抽检3只,造模成功后开始进入实验给药阶段,给药3个月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RT-qPCR检测胃黏膜标本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2,CDX2)、干细胞转录调控因子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中NK6同源框蛋白3(NK6 Homeobox Protein 3,NKX6.3)、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4,BMP4)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模型组可见黏膜萎缩及肠化,益胃消瘀颗粒高、中剂量组及胃复春组萎缩及肠化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低剂量组萎缩及肠化有所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KX6.3、Sox2表达明显下降,BMP4、CDx2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益胃消瘀颗粒高、中剂量组和胃复春组NKX6.3表达明显上升,益胃消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Sox2表达明显升高,BMP4、CDx2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益胃消瘀颗粒能够改善萎缩性胃炎肠化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KX6.3、下调Cdx2、上调Sox2和抑制BM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消瘀颗粒 胃黏膜肠化 萎缩性胃炎 NKX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通腑方序贯治疗急性轻中度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田锋亮 刘薇 邱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通腑方序贯治疗急性轻中度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轻中度胰腺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其中使用中药灌肠+口服组35例,单纯中药口服组23例)5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包括中药灌肠+口服组及单... 目的观察健脾通腑方序贯治疗急性轻中度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轻中度胰腺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其中使用中药灌肠+口服组35例,单纯中药口服组23例)5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包括中药灌肠+口服组及单用中药口服组,中药灌肠+口服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通腑方辨证加减,根据是否开放饮食,未开放饮食的给予中药汤剂200 ml保留灌肠,2次/d,开放饮食后换用中药汤剂温服,200 ml/次,3次/d;单纯中药口服组,在开放饮食后给予中药汤剂温服,200 ml/次,3次/d。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饮食时间、C反应蛋白、尿胰蛋白酶原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恢复饮食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中药灌肠+口服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较中药口服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腑方能够改善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且序贯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健脾通腑方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津液辨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锋亮 刘薇 +1 位作者 陈万群 周鑫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851-1853,共3页
泄泻是常见病,常急性及反复发作,湿阻脾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改变如气虚、气滞、气陷、津血亏虚、血热、血寒、血瘀、水湿痰饮等在泄泻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六经及脏腑辨... 泄泻是常见病,常急性及反复发作,湿阻脾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改变如气虚、气滞、气陷、津血亏虚、血热、血寒、血瘀、水湿痰饮等在泄泻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六经及脏腑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祛邪采用祛湿、行气、活血化瘀,恢复气机的升降、气化功能和血液畅行,扶正以益气、温阳、升提、养阴生津补血为主,标本兼治,临床治疗泄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病 气血津液 祛邪扶正 思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锋亮 李小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53-354,358,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益肝止痒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B组患者给予格... 目的:观察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益肝止痒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B组患者给予格拉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瘙痒程度评分、肝功能、血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71.4%)。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积分及直观模拟(IS)积分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其中GGT、TBil、DBi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5-HT、β-E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肝虚生风型疗效显著,在改善肝内瘀阻上优于对照组,能够降低5-HT、β-EP可能是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止痒汤 治疗应用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 Β-内啡肽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泻脾法论治急性期复发性口疮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锋亮 邱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9期1690-1692,共3页
复发性口腔急性发作期多因火热上炎,且多以肝火脾热为主,治以清肝火泻脾热,方用黛茶泻黄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清肝泻脾 泻黄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证治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锋亮 张太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8期1356-1357,共2页
肝纤维化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和坏死时,细胞因子及其网络失控,肝脏内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弥漫性过度增生、降解相对不足,胶原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其细胞病理学基础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胶原[1]。
关键词 肝炎 肝纤维化 证治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配富论治消化系肿瘤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锋亮 李配富(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本文总结李配富老中医论治消化系统肿瘤经验。李老认为,正气不足在消化系肿瘤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瘀血、痰浊、火毒、阴寒、癌毒为主的邪气内聚是发病诱因,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肠、肾有关,晚期出现心肺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应... 本文总结李配富老中医论治消化系统肿瘤经验。李老认为,正气不足在消化系肿瘤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瘀血、痰浊、火毒、阴寒、癌毒为主的邪气内聚是发病诱因,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肠、肾有关,晚期出现心肺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应先别寒热、虚实,分期治疗,强调“有是证便是方,有是症便是药”,以调肝脾、降胃气、和气血为主,化瘀祛痰、解毒抗癌、酌加虫类药为辅;主张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李配富 消化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2期2133-2135,共3页
萎缩性胃炎因病因及病程长短不同,所致的病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分阶段分期辨证,不同时期其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不变,但发病期多以实证表现为主,实证中以气滞、湿热、内热为主,或以胃阴不足虚热证为主,... 萎缩性胃炎因病因及病程长短不同,所致的病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分阶段分期辨证,不同时期其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不变,但发病期多以实证表现为主,实证中以气滞、湿热、内热为主,或以胃阴不足虚热证为主,稳定期以虚证为主,虚证中以脾阳气亏虚为主,标实则以痰浊、瘀血为主,或兼见胃阴不足。在发病期及稳定期的病机转变中,虚实主次又常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而转变。萎缩性胃炎病位重在脾,与肝胃肾有关。故治疗上以温运脾阳为主,分阶段分期治疗,标本兼顾,改善症状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善其内在病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时要注意:重视情志饮食调摄;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需要时间较长,需坚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脾阳虚 温运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证治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锋亮 黄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7期1175-1176,共2页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在肝病中比较常见,尤其以春秋季节多见,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限性皮肤瘙痒,以下肢及腰背部常见,无原发性皮损,反复搔抓后,可引起继发皮损,如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在肝病中比较常见,尤其以春秋季节多见,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限性皮肤瘙痒,以下肢及腰背部常见,无原发性皮损,反复搔抓后,可引起继发皮损,如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引起失眠和自杀,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症多见。目前国内尚无本病的中医证治。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 证治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延萍教授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刘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李延萍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分清风、寒、湿、热、虚、实,注重个体化辨证治疗,推荐治疗六法,用药时需要权衡攻补,灵活使用诸法,并注重调摄及巩固。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痰瘀同治 经验 李延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延萍论治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锋亮 李延萍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7-10,共4页
李教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证病因多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损伤有关,病机以脾胃运化升降失常为主,常兼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肾阴阳不足、肺气失降,病位在脾、胃、肠,与心肝肾肺有关,治疗上善用经方,以调脾胃为主,和五脏为... 李教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证病因多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损伤有关,病机以脾胃运化升降失常为主,常兼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肾阴阳不足、肺气失降,病位在脾、胃、肠,与心肝肾肺有关,治疗上善用经方,以调脾胃为主,和五脏为辅,除用药外,宜需适当节饮食、调情志、慎起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李延萍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扶阳理论从温补三阴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锋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3期535-537,548,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腹痛、泄泻为主,常因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加重。其病阳虚证多见,与肝脾肾三阴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基于扶阳理论,治从温补三阴法入手,方用吴萸四逆汤合真人养脏汤佐风药加减,可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腹痛、泄泻为主,常因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加重。其病阳虚证多见,与肝脾肾三阴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基于扶阳理论,治从温补三阴法入手,方用吴萸四逆汤合真人养脏汤佐风药加减,可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同加减用药,如出现寒热错杂,可合用潜阳封髓丹、乌梅丸加减,多可取效,配合中医外治疗法可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扶阳理论 温补三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止痒汤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30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锋亮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0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肝止痒汤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肝止痒汤治疗,日1剂,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治疗,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根据肝病情况给以相... 目的:观察清肝止痒汤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肝止痒汤治疗,日1剂,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治疗,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根据肝病情况给以相应的保肝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治疗组有效率为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ALT、AST、GGT、TBA、TBI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BIL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肝止痒汤在安全性、改善肝脏炎症及肝内瘀阻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止痒汤 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 ALT AST ACP GGT 总胆汁酸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