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中前内束与后外束功能上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田鑫铎 尹文哲 +3 位作者 孙敏 叶义杰 江磊磊 任聪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中前内束(AMB)与后外束(PLB)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方法对12具新鲜冰冻尸体的膝关节标本在分别屈曲0°、15°、30°、60°及90°下对胫骨施加100N的前负荷及在0°、15...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中前内束(AMB)与后外束(PLB)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方法对12具新鲜冰冻尸体的膝关节标本在分别屈曲0°、15°、30°、60°及90°下对胫骨施加100N的前负荷及在0°、15°、30°下5Nm的胫骨内旋负荷,使两束韧带拉伸并带动电阻应变片形变引起阻值改变,从而引起输出电压值的变化。结果在对胫骨施加100N前负荷的条件下,AMB在屈膝60°和90°时的原位拉力显著>屈膝0°和15°时(P<0.05);而PLB在屈膝0°和15°时的原位拉力显著>屈膝30°、60°和90°时(P<0.05);在屈膝0°和15°时PLB的原位拉力显著>AMB(P<0.05);而在屈膝30°、60°和90°时AMB的原位拉力显著>PLB(P<0.05)。在对胫骨施加5Nm内旋负荷时,在屈膝15°和30°时AMB的原位拉力显著>PLB(P<0.05);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时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虽然在ACL的双束中AMB起主要作用,但PLB的辅助作用仍不可忽视,其体现在膝关节接近伸直位维持前向和内旋稳定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内束 后外束 应变计 原位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健 魏海强 +3 位作者 缪祎 田鑫铎 谢坤南 张艳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的12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依据不同的...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的12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依据不同的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治疗,B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唑来膦酸治疗,C组患者采取钙剂+骨化三醇+特立帕肽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者术后1年腰椎、髋部及膝关节假体周围骨密度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年腰椎、髋部及膝关节假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均高于C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患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A组,HSS评分、ROM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特立帕肽可有效提高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唑来膦酸 特立帕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金属对金属假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鑫铎 尹文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质量的要求也相应的日益提高。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部外伤(如股骨颈骨折)等主要的疗手段,其适应证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质量的要求也相应的日益提高。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部外伤(如股骨颈骨折)等主要的疗手段,其适应证范围广泛,术后效果也相当可观,使术后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假体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髋关节骨关节炎 术后效果 生活质量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鑫铎 缪祎 +1 位作者 魏海强 刘娜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医治的98例KOA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KA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究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医治的98例KOA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KA治疗,研究组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TK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康复效果相关指标,冠状位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下肢机械轴夹角(HKA)等力线参数,支撑时间百分比、步幅、步速等步态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AIMS2)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无失访病例。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24±1.18)dvs.(7.36±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与对照组(10.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术后第3、6个月HSS评分、KSS稳定性评分、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冠状位mLDFA、HKA均低于对照组,支撑时间百分比、步速、步幅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AIMS2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关节液TNF-α、sICAM-1、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TKA治疗相比,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TKA治疗能降低关节液TNF-α、sICAM-1、MMP-9水平,改善关节力线参数,提高膝关节功能,调整步态参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股骨远端外旋截骨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临床效果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5
作者 田鑫铎 刘娜 +3 位作者 缪祎 魏海强 孙健 官志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6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OA)早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3例初诊为其他疾病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例因右膝关节晨僵和肿胀就诊,初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11 d;进一步超...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OA)早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3例初诊为其他疾病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例因右膝关节晨僵和肿胀就诊,初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11 d;进一步超声检查显示关节内无滑膜增生,但存在明显的软骨磨损,磁共振成像显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最终明确诊断为KOA,给予控制疼痛和抗炎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初诊时表现为突发左膝关节肿胀疼痛,通过X线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误诊时间9 d;接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症状未改善,磁共振成像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随后明确诊断为KOA,接受物理治疗和关节镜手术后,症状显著改善。1例因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就诊,有痛风病史,初步诊断为痛风,误诊时间10 d;接受相关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进一步超声检查示关节内无尿酸盐结晶,但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明显,最终明确诊断为KOA,改用物理治疗和关节保护措施,症状逐渐缓解。结论KOA由于症状与其他关节疾病相似,易导致误诊,通过提高医生警觉性、完善诊断流程,能够显著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误诊 类风湿关节炎 半月板损伤 痛风 关节软骨 骨赘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与非保残重建术后临床效果比较
6
作者 田鑫铎 张雪松 +2 位作者 刘娜 魏海强 缪祎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45-750,共6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8~55岁,平均37.2岁。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 目的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8~55岁,平均37.2岁。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根据前交叉韧带残端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非保残组和保残组,各40例。非保残组全清除前交叉韧带残端,保残组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及股骨骨道定位点偏差率、膝关节稳定性(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胫骨及股骨骨道定位点偏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优于非保残组[Lachman试验术后6个月(38-/2+)vs.(33-/7+)、术后12个月(37-/3+)vs.(31-/9+),抽屉试验术后6个月(38-/2+)vs.(34-/6+)、术后12个月(37-/3+)vs.(32-/8+),P<0.05];保残组的膝关节角度重现位置觉与实际角度差测定低于非保残组[术后6个月(2.85±0.98)°vs.(4.18±1.21)°、术后12个月(2.33±1.34)°vs.(3.74±1.57)°,P<0.05];保残组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非保残组[术后3个月(76.1±4.2)分vs.(72.9±3.8)分、术后6个月(84.6±3.6)分vs.(81.5±4.3)分、术后12个月(94.2±3.3)分vs.(89.5±2.8)分,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其手术中的骨道定位的准确性较非保残重建偏差不明显,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膝关节稳定性、本体感觉及Lysholm评分均优于非保残重建,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保残重建 骨道偏差率 本体感觉 Lysholm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下共育骨细胞中ALP活性及BMP-2和OPG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尹文哲 徐展望 +3 位作者 王利 谭九峰 田鑫铎 孙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液,在模拟失重下,48 h后,检测ALP活性,用RT-PCR法检测OPG和BMP-2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重模型组成骨细胞在回旋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的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失重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ALP活性和OPG和B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共育骨细胞实验研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互作用及影响,中剂量骨碎补能有效提高失重下共育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与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失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OPG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对微重力下共培养骨细胞中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尹文哲 张小玲 +1 位作者 叶义杰 田鑫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下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中成骨细胞分化影响及ALP、OPG、Runx2表达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下加骨碎补总黄酮。正常重力组(A组)和微重力空白组(B组)加等容生理盐水组大...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下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中成骨细胞分化影响及ALP、OPG、Runx2表达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下加骨碎补总黄酮。正常重力组(A组)和微重力空白组(B组)加等容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骨碎补低剂量组(C组)加含低浓度骨碎补血清0.054 g/(kg·d),骨碎补中剂量组(D组)加含中浓度骨碎补血清0.162 g/(kg·d),骨碎补剂量组(E组)加入高浓度骨碎补血清0.486 g/(kg·d)。A组置于培养箱中,B、C、D、E置于摸拟微重力回转器48 h。测成骨细胞ALP活性、OPG、Runx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重力组成骨细胞ALP活性降低(P<0.05);与微重力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组ALP活性、OPG和Runx2表达升高,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剂量骨碎补能提高微重力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系统中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OPG、Runx2表达,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微重力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OPG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娜 魏海强 +1 位作者 田鑫铎 王丙刚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对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术后疼痛、影像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中早期内翻型OA,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对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术后疼痛、影像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中早期内翻型OA,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HTO,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影像学参数[髋-膝-踝角(HKA)、股胫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HKA、TP-TSA高于术前,FTA低于术前,观察组HKA、TP-TSA高于对照组,FTA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随访半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HTO治疗中早期内翻型OA临床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膝功能,矫正患肢力线,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翻型 关节镜下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功能 术后疼痛 胫骨平台内翻角 生活质量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娜 王丙刚 +1 位作者 魏海强 田鑫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0-333,360,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从骨关节炎倡议组织(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OAI)数据库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整合与筛选。479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992例,女性2804例;年龄45~79岁,平均... 目的基于数据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从骨关节炎倡议组织(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OAI)数据库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整合与筛选。479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992例,女性280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61.2±9.2)岁。有症状KOA患者1390例,无症状KOA患者3284例,对照组患者122例。研究指标包括诊断、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婚姻、医保情况。采用R语言中的“arsenal”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收入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保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婚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症状KOA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1)平均年龄较大;(2)未就业率较高;(3)受教育程度较低;(4)年收入水平较低;(5)非婚姻状态比率较高;(6)有医保比率较低。结论有症状KOA患者往往有其特有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依其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可能更有利于中国KOA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探究 膝骨关节炎 人口社会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软骨钉完全规避骨骺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11
作者 高庆峰 侯国柱 +3 位作者 董骏 田鑫铎 齐建超 王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5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软骨钉完全规避骨骺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4-01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完全规避骨骺内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采取膝关节后侧偏内入路,作长4~6... 目的观察可吸收软骨钉完全规避骨骺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4-01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完全规避骨骺内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采取膝关节后侧偏内入路,作长4~6 cm倒L形切口,显露膝关节后部关节囊探查关节间隙,触摸骨折块,切开骨折块附近关节囊,显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块,直视下清理骨折端卡压软组织及凝血块,复位骨折块,于骨折块上缘平关节面方向置入1枚导针,避免损伤骨骺。测量导针进入骨质长度,根据长度、骨折块大小截取可吸收软骨钉。用配套的钻头沿导针钻取骨隧道,缓慢置入截取好的可吸收软骨钉(直径3.5~4.5 mm),按照骨折块大小一般置入2或3枚螺钉固定。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术后3个月膝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度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89~99分,平均94.3分;膝关节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87~99分,平均93.7分。结论采用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可完全避免骨骺损伤和生长抑制,可吸收软骨钉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是值得临床医师选择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可吸收软骨钉 内固定 规避骨骺 儿童
原文传递
改良抽出钢丝法治疗骨与肌腱同时损伤锤状指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辉 杨晓溪 +4 位作者 王斌 田鑫铎 王伟 张剑锋 费小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抽出钢丝法治疗骨与肌腱同时损伤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5-06诊治的10例(10指)同时存在撕脱骨折与伸肌腱止点断裂的锤状指,切开复位骨折,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抽出钢丝法加压固定骨折块,并行伸肌... 目的探讨改良抽出钢丝法治疗骨与肌腱同时损伤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5-06诊治的10例(10指)同时存在撕脱骨折与伸肌腱止点断裂的锤状指,切开复位骨折,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抽出钢丝法加压固定骨折块,并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指甲无畸形生长。复查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末次随访时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改良抽出钢丝法治疗同时存在撕脱骨折及伸肌腱止点断裂的锤状指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伸肌腱损伤 撕脱骨折 改良抽出钢丝法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娜 王丙刚 +1 位作者 魏海强 田鑫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ExcerptaMedica Database,Database,EMBASE)、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中关于TXA应用于OWHTO的临床研究,截止日期为2021-01月。采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篇临床研究文献,共计532例患者,TXA组258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失血量TX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5,95%CI:-3.91~0.59,P=0.008),总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9,95%CI:-1.17~-0.42,P<0.001);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0,95%CI:-1.25~-0.75,P<0.001);术后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5%CI:-2.14~-0.16,P=0.023);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04~0.98,P=0.047)。除并发症发生率外,其他4项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显示整体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可靠。结论TXA应用于OWHTO手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田鑫铎 刘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54-57,共4页
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共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患者,研究年份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单髁置换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 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共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患者,研究年份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单髁置换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疗效、疗效、膝盖弯曲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中,采用 TWS技术进行 TWS手术,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 TWS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