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两相流测试系统与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菲 田源 +3 位作者 仝盼盼 杨军 田道贵 孙立成 《应用科技》 CAS 2012年第6期62-67,共6页
基于光纤双探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光纤两相流参数测量系统,可以满足两相流的微观特性测试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很好地识别气液两相流中的不同相,将光纤探针测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偏置放大等处理后输送给采集系统,最终通过计算机编... 基于光纤双探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光纤两相流参数测量系统,可以满足两相流的微观特性测试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很好地识别气液两相流中的不同相,将光纤探针测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偏置放大等处理后输送给采集系统,最终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处理.模拟实验测得了含气率、气泡速度、气泡大小等3个参数,分析了其径向分布规律: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随着气流量的增加,含气率随之增加,径向分布由边壁峰、中间峰转向中心峰;气泡的上升速度增加,呈现管道中央速度大边壁速度小的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泡大小的径向分布比较平稳.该实验验证了光纤两相流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展示了光纤探针技术用于两相流测量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光纤探针 含气率 气泡上升速度 气泡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分布式集群的空中诱骗对抗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焦聪 许兆胜 +3 位作者 李威 田道贵 陈炼 赵征 《空天防御》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针对具有切换拓扑的分布式无人机蜂群,本文提出一种虚假偏差诱骗方法。该方法利用虚假偏差信号注入编队控制协议,能够在保持无人机蜂群基本编队结构和编队收敛性的情况下,诱骗无人机蜂群改变原有运动轨迹,达到驱离无人机蜂群的目的。首... 针对具有切换拓扑的分布式无人机蜂群,本文提出一种虚假偏差诱骗方法。该方法利用虚假偏差信号注入编队控制协议,能够在保持无人机蜂群基本编队结构和编队收敛性的情况下,诱骗无人机蜂群改变原有运动轨迹,达到驱离无人机蜂群的目的。首先,构建虚假偏差信号并将其引入编队控制协议中,提出了切换拓扑条件下的虚假偏差诱骗协议;然后,通过导出诱骗可行条件,给出了实现分布式无人机蜂群虚假偏差诱骗的充分条件;接着,给出了诱骗参考函数的显式表达式,描述了无人机蜂群被虚假偏差诱骗后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无人机蜂群 虚假偏差诱骗 切换拓扑 编队控制 诱骗参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探针在气液两相流动局部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道贵 孙立成 +2 位作者 高菲 刘靖宇 孙波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5,共5页
光纤传感器作为纤维光学领域中的新技术,在两相流动局部参数的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获取气液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信息,进一步深入了解两相流动的内部机理,给出了双传感器光学探针的详细制作过程,并将制作成的探针应用于气... 光纤传感器作为纤维光学领域中的新技术,在两相流动局部参数的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获取气液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信息,进一步深入了解两相流动的内部机理,给出了双传感器光学探针的详细制作过程,并将制作成的探针应用于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压降方法与探针方法测得的空泡份额之间的平均偏差为8%,表明所制作的双传感器光学探针测量精度较高,能够应用于气液两相流局部参数的测量。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管内局部空泡份额沿通道径向呈'壁峰型'分布规律,并且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的径向分布也呈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光学 光学探针 界面面积浓度 空泡份额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沸腾下朝向SA508钢表面临界热流密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道贵 胡啸 +1 位作者 陈炼 常华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2-2368,共7页
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是实现熔融物堆内滞留(IVR)的重要方案之一,而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外壁面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决定了ERVC冷却能力的限值。为此建立小型CHF试验装置,并采用RPV用SA508钢制作试验块加热表面。以去离子水为试... 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是实现熔融物堆内滞留(IVR)的重要方案之一,而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外壁面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决定了ERVC冷却能力的限值。为此建立小型CHF试验装置,并采用RPV用SA508钢制作试验块加热表面。以去离子水为试验工质,开展池沸腾下朝向CHF试验,研究真实RPV表面材料在不同倾角和过冷度条件下的CHF特性,及其老化效应对CHF的影响。结果表明:SA508钢表面极易氧化生锈,其CHF较不易生锈的铜和不锈钢表面要高;SA508钢表面CHF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加,但在30°附近存在转折,转折角以下范围内的CHF随倾角增加趋势不明显;CHF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基本呈线性变化。本试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PV外壁面的CHF行为,为后续开展CHF增强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508钢 临界热流密度 过冷度 熔融物堆内滞留 严重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5
作者 王登营 伊雄鹰 +3 位作者 田道贵 裴杰 陈炼 商学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89-2197,共9页
为掌握船用反应堆严重事故工况下压力容器失效初期堆芯熔融物热冲击对金属堆腔的破坏效应,开展了堆芯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机理实验。根据相似准则设计缩比金属堆腔实验装置,利用已有高温熔融物实验平台制备2700℃高温氧化锆熔融物... 为掌握船用反应堆严重事故工况下压力容器失效初期堆芯熔融物热冲击对金属堆腔的破坏效应,开展了堆芯熔融物与金属堆腔相互作用机理实验。根据相似准则设计缩比金属堆腔实验装置,利用已有高温熔融物实验平台制备2700℃高温氧化锆熔融物,通过特制卸料机构将高温熔融物卸料到实验段,对热冲击下实验段温度和变形响应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熔融物进入金属堆腔初期,热冲击导致的金属堆腔最高温度为601℃,最大塑性变形量为0.44mm,高温熔融物未导致金属堆腔热失效及断裂失效,金属堆腔实验段能保持完整。由于船用反应堆金属堆腔材料、结构和外部冷却条件更有利于保持金属堆腔完整性,基于实验结果推断,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失效初期热冲击导致金属堆腔失效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氧化锆 金属堆腔 热冲击失效 严重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传感器光纤探针测量气泡速度矢量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田道贵 阎昌琪 孙立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17-3122,共6页
光纤传感器作为纤维光学领域中的新技术,在两相流动局部参数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假设气泡对称面垂直于气泡运动方向的基础上,对四传感器探针测量局部瞬时气泡速度的数学原理进行了详细推导,给出了新的计算气泡速度矢量的... 光纤传感器作为纤维光学领域中的新技术,在两相流动局部参数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假设气泡对称面垂直于气泡运动方向的基础上,对四传感器探针测量局部瞬时气泡速度的数学原理进行了详细推导,给出了新的计算气泡速度矢量的方法和模型,并运用自制的四传感器光纤探针,对气液两相流动中的气泡运动速度和方向进行了测量。实验中通过探针方法测得气相流速相对于流量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为9%,表明新的探针测量方法精度较高,能够用于两相流中气泡速度矢量测量。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流动条件下,局部空泡份额及界面面积浓度(IAC)沿通道径向呈'壁峰型'或'核峰型'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光学 四传感器光纤探针 气泡速度矢量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状态下两相流动局部参数光学探针测量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道贵 孙立成 +1 位作者 阎昌琪 刘国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9,共5页
为了获取摇摆状态下气-液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信息,提出摇摆状态下通过探针获取两相流动局部时均界面参数的测量及信号处理方法。将自制的双传感器光学探针应用于摇摆状态下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摇摆状态下利用光学探针测... 为了获取摇摆状态下气-液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信息,提出摇摆状态下通过探针获取两相流动局部时均界面参数的测量及信号处理方法。将自制的双传感器光学探针应用于摇摆状态下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摇摆状态下利用光学探针测量界面参数的可行性。相对于压降测量方法得出的空泡份额,探针测量方法的平均偏差仅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状态 光学探针 局部界面参数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动中摇摆引起的附加作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道贵 孙立成 +1 位作者 阎昌琪 刘国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8,91,共5页
对摇摆条件下竖直、水平和倾斜3种布置形式的管路系统中两相流动附加惯性力及由附加惯性力引起的附加压降进行详细的推导,并给出具体的附加惯性力及附加压降计算关系式。通过对比流动方向上由于摇摆引起的附加惯性力及重力分量的波动幅... 对摇摆条件下竖直、水平和倾斜3种布置形式的管路系统中两相流动附加惯性力及由附加惯性力引起的附加压降进行详细的推导,并给出具体的附加惯性力及附加压降计算关系式。通过对比流动方向上由于摇摆引起的附加惯性力及重力分量的波动幅度,发现重力分量的波动是影响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竖直管道中附加压降计算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式能很好地预测附加压降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摇摆条件下管内附加压降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附加惯性力 重力 附加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大管径中两相流动漂移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道贵 孙立成 +1 位作者 刘靖宇 孙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漂移流模型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模型,在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特别是在空泡份额的计算方面,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通道及流型,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基于漂移流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较大通道中两相流动过程的实验研究,对5种空泡份额计... 漂移流模型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模型,在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特别是在空泡份额的计算方面,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通道及流型,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基于漂移流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较大通道中两相流动过程的实验研究,对5种空泡份额计算模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常规通道的Hibiki-Ishii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4.1%。结合对气泡运动过程的研究,发现在〈Jg〉β<0.027区,分布参数C0<1,据此,给出了在较大管径通道中计算精度更高的模型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流模型 空泡份额 较大管径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圆管内泡状流界面参数分布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国强 孙立成 +2 位作者 阎昌琪 幸奠川 田道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6-1181,共6页
采用双头光纤探针对内径为50 m m竖直圆管内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参数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液两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05 m/s和0.071-0.283 m/s。结果表明,竖直管内向上泡状流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 )、空泡份... 采用双头光纤探针对内径为50 m m竖直圆管内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参数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液两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05 m/s和0.071-0.283 m/s。结果表明,竖直管内向上泡状流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 )、空泡份额及气泡频率径向分布相类似,即气相流速较低时管道中间很大范围内以上3个局部界面参数几乎恒定,近壁区迅速下降到较低值;随气相流速的增加,局部界面参数在管道中心出现峰值。本实验中气泡聚合与破碎现象较少发生,索特平均直径沿径向近似均匀分布,且随气液两相流速变化很小。通过气泡横向受力解释了局部界面参数分布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光纤探针 泡状流 界面参数分布 气泡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大圆管内界面面积浓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2 位作者 幸奠川 田道贵 刘靖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10-1815,共6页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面积浓度(IAC)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圆管直径为100mm和50mm(分别属于大管径和过渡管径范围)。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1.0m.s-1和0~1.0m.s-1。首先通过...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面积浓度(IAC)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圆管直径为100mm和50mm(分别属于大管径和过渡管径范围)。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1.0m.s-1和0~1.0m.s-1。首先通过高速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对光纤探针法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光纤测量方法进行了标定,然后利用实验获得了IAC、索特平均直径(气泡直径)径向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圆管管内IAC、气泡直径分布特点,得到了管径的尺度效应对IAC及气泡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获得的IAC数据,对几类IAC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并基于Hibiki-Ishii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更高计算精度的IAC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管径 界面面积浓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大圆管内两相流界面分布机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2 位作者 幸奠川 刘靖宇 田道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12-3817,共6页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圆管直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1和0~1.0m.s-1。获得了界面面积浓度(IAC)、截面含气率、气泡直径等分布规律。通...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圆管直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1和0~1.0m.s-1。获得了界面面积浓度(IAC)、截面含气率、气泡直径等分布规律。通过气泡的受力分析,发现升力和湍流扩散力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气泡的径向运动,而且升力对径向IAC分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当气泡直径超过临界尺寸(5.7mm)后,升力系数变为负值,使得升力指向管中心,进而导致了IAC分布由壁峰型向核峰型分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面积浓度 大管径 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圆管内泡状流空泡份额径向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幸奠川 孙立成 +1 位作者 阎昌琪 田道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7,共5页
常温常压下,采用光学探针测量方法,对圆管(内径50mm)内空气-水两相竖直向上泡状流空泡份额的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竖直圆管内泡状流空泡份额的径向分布随气液两相表观流速不同而变化。液相流速较高时空泡份额分布呈&qu... 常温常压下,采用光学探针测量方法,对圆管(内径50mm)内空气-水两相竖直向上泡状流空泡份额的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竖直圆管内泡状流空泡份额的径向分布随气液两相表观流速不同而变化。液相流速较高时空泡份额分布呈"壁峰型",即中心区域变化平缓,近壁区出现峰值后迅速降低;液相静止时,随气相流速增加,空泡份额增加速度沿径向向外逐渐减小,气相流速较大时分布呈"核峰型",即空泡份额随径向位置向外呈减小趋势;液相流速较低时分布呈现出过渡型。探针测量面积加权平均空泡份额与通过重位压降得到的空泡份额的相对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探针 平端面光纤 竖直管 空泡份额分布 泡状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
14
作者 田道贵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120-121,共2页
列举某些省市中考竞赛试卷中的一些典型题目,窥视命题的新发展,探讨题目的构思和特点,从而对中学 化学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考试 内容与形式 改革 中学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移流模型在大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2 位作者 幸奠川 田道贵 刘靖宇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9,共4页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局部截面含气率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管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和0~1.0m/s。在对光纤探针法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价和标定基础上,利用实验获得...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局部截面含气率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管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和0~1.0m/s。在对光纤探针法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价和标定基础上,利用实验获得的截面含气率和气泡速度径向分布信息,得出了分布参数与漂移速度,在此基础上对几类漂移流模型进行评价,发现漂移速度的计算方法不同是导致几类模型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比较结果表明,Hibiki-Ishii(2003)漂移流模型计算截面含气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流模型 大管径 光纤探针 两相流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16
作者 田道贵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89-90,共2页
文章从抓思想教育、灵活处理不良问题 ,动之以情 。
关键词 中学 班主任工作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探针方法测量界面面积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2 位作者 田道贵 刘靖宇 金光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2-436,共5页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面积浓度(IAC)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选用的管径为50mm,气相、液相折算速度分别为0.01~1m/s和0~1m/s。通过高速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对光纤探针法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价和标定,获...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面积浓度(IAC)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选用的管径为50mm,气相、液相折算速度分别为0.01~1m/s和0~1m/s。通过高速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对光纤探针法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价和标定,获得IAC径向分布。利用IAC数据对几类IAC计算模型进行评价,基于截面含气率变密度模型给出平均IAC与中心截面含气率的关系式。通过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表明新关系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面积浓度 光纤探针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大圆管内两相流动界面输运过程研究
18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2 位作者 幸奠川 刘靖宇 田道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研究了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和空泡份额等分布规律。实验选用的圆管直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和O~l.0m/s。结果发现,影响径向IAC分布的因素主...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研究了垂直上升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和空泡份额等分布规律。实验选用的圆管直径为100mm,气相、液相表观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1m/s和O~l.0m/s。结果发现,影响径向IAC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气泡通过频率。基于IshiiKim界面输运模型,对轴向IAC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4种气泡间相互作用对IAC的影响,发现工作压力足影响轴向IAC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引入工作压力影响的轴向IAC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输运 大管径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向下气液两相流动界面参数分布特性
19
作者 刘国强 孙立成 +1 位作者 阎昌琪 田道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7-1802,共6页
借助双探头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管内竖直向下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参数局部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段采用内径50mm、长度2000mm的圆管,气液两相表观速度范围分别为0.004~0.077 m/s和0.43~0.71 m/s。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于竖... 借助双探头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管内竖直向下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界面参数局部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段采用内径50mm、长度2000mm的圆管,气液两相表观速度范围分别为0.004~0.077 m/s和0.43~0.71 m/s。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于竖直向上两相流动中局部界面参数径向分布呈现的“壁峰”或“核峰”型分布,向下流动中局部界面参数径向分布呈“壁峰”或“宽峰”型分布;向下流动时空泡份额截面平均值均比向上流动时大119.6%~145.0%,界面面积浓度截面平均值比向上流动时大18.8%~82.5%;向下流动时界面参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双探头光纤探针 竖直向下流动 界面参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较大管径内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波 孙立成 +1 位作者 刘靖宇 田道贵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截面含气率是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大管径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弹状流难以形成,与常规通道相比,其流型特征明显不同。适用于常规通道截面含气率的一般计算方法,对于大管径流道而言,其适用性也较差。本文通过研究较大直... 截面含气率是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大管径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弹状流难以形成,与常规通道相比,其流型特征明显不同。适用于常规通道截面含气率的一般计算方法,对于大管径流道而言,其适用性也较差。本文通过研究较大直径圆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寻找适合于过渡尺寸流道内两相流动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针对各个尺度范围内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实验选圆管直径为50 mm,介于常规通道和大通道之间;以空气和水作为工质,气相、液相折算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5-2.0 m/s及0.01-2.0 m/s。首先利用获得的截面含气率实验数据,对适用于常规通道和大通道的截面含气率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几类漂移流模型计算方法的分布系数和漂移速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了Hibiki-Ishii、Kataoka-Ishii、Kawanishi等几个模型计算误差较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含气率 两相流 较大管径 漂移流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