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负荷负重蹲跳的力学特征和肌电图表现 被引量:5
1
作者 田石榴 刘宇 +1 位作者 井兰香 吴贻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目的:研究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负荷下负重蹲跳(WCMJ)的动力学和肌电图变化。方法: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8名。先测试受试者半蹲时的最大等长肌力:受试者双脚站立于测力台,上身保持挺直,屈膝约100度,将杠铃杆调整至合适高度,以最快速度和最... 目的:研究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负荷下负重蹲跳(WCMJ)的动力学和肌电图变化。方法: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8名。先测试受试者半蹲时的最大等长肌力:受试者双脚站立于测力台,上身保持挺直,屈膝约100度,将杠铃杆调整至合适高度,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量蹲举固定不动的杠铃约5秒,从测力台软件上读取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记录为下肢最大等长肌力(MVC)。以10%、20%、30%、40%、50%和60%MVC负重,进行WCMJ。采用三维测力台记录受试者纵跳时的下肢动力学数据,利用力量-时间曲线,判断离心阶段与向心阶段,并计算最大速度、离心及向心阶段相对爆发力等衍生数据。同步测试收集受试者半蹲跳时肌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肌电数据,依此对蹲跳(CMJ)及不同负荷WCMJ的肌电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WCMJ动作对最大速度、相对爆发力、腾空时间和高度、积分肌电的影响。结果:(1)离心阶段:负荷增加至30%MVC,最大速度开始下降,40%、50%MVC负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最大爆发力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股外侧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而上升,股二头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先升后降。(2)向心阶段:最大力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相对最大爆发力随负荷增加而增加,30%MVC负荷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所有负荷之间股外侧肌积分肌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随负荷增加而上升,50%MVC负荷时下降。结论:随着负荷增加,机体通过提高运动单位的募集提高相对最大爆发力,负荷过高则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下降。提高下肢肌肉爆发力,应采用低于30%MVC负荷的WCMJ进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负重超等长训练 运动控制 积分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图及其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石榴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2,共4页
近年来一种新的生物信号——肌动图(mechanomyography,MMG)被用来研究肌肉的功能。MMG信号是记录肌肉在主动收缩时横向振动的力学现象,主要是运动神经元通过激活的运动单位引发肌纤维收缩在空间-时间总和(spatial-temporal summat... 近年来一种新的生物信号——肌动图(mechanomyography,MMG)被用来研究肌肉的功能。MMG信号是记录肌肉在主动收缩时横向振动的力学现象,主要是运动神经元通过激活的运动单位引发肌纤维收缩在空间-时间总和(spatial-temporal summation)所产生的力学振动,反映运动单位在机械上(或力学上)(mechanical)的激活模式(activation patterns),与之相对应的是反映神经肌肉电性活动的肌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 运动单位 医学研究 力学现象 生物信号 激活模式 肌纤维收缩 运动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负荷对心脏超微结构与NO、NOS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田石榴 舒彬 陈文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8-40,49,共4页
采用大鼠 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 ,观察不同运动负荷方式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及血浆和心肌中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的影响 ,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氧... 采用大鼠 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 ,观察不同运动负荷方式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及血浆和心肌中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的影响 ,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训练能够使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善 ,提高心肌的cNOS活性、血浆NO水平 ,促进内皮组织舒张反应 ;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使心肌微细损伤出现 ,内皮组织损伤 ,但血浆NO水平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NO NOS 超微结构 运动性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石榴 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神经肌肉系统 负重 最大力量 肌肉收缩速度 超等长力量训练 爆发力训练 适应机制 运动神经元 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赛艇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石榴 葛新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8,92,共4页
检测不同训练水平的女子赛艇运动员各种不同运动负荷以后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红细胞受体花环率C3bR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运动训练可影响机体... 检测不同训练水平的女子赛艇运动员各种不同运动负荷以后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红细胞受体花环率C3bR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运动训练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则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免疫指数均降低,免疫力下降。红细胞免疫指数测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指标灵敏,可为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免疫学 红细胞 免疫指数 免疫功能 赛艇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不同赛前时期膝关节屈伸肌等动力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石榴 韩冬 沈学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解我国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不同赛前时期膝关节屈伸肌等动力量的水平与特征,选择上海体育学院女子散打运动员19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整个赛前集训中一个周期的训练作为训练周期,按经典分期理论进行训练分期。等速肌力的测试采用CONT... 为了解我国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不同赛前时期膝关节屈伸肌等动力量的水平与特征,选择上海体育学院女子散打运动员19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整个赛前集训中一个周期的训练作为训练周期,按经典分期理论进行训练分期。等速肌力的测试采用CONTREX等动测试系统,以向心和离心60°/s的恒定角速度下进行右膝关节测试,同时测试0.2s快速屈伸时的最大伸肌力矩。研究结果: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屈肌相对峰力矩值是(1.13±0.15)Nm/kg,伸肌相对峰力矩值为(2.11±0.33)Nm/kg,屈伸肌力矩比值是(53.0±4.0)%,比赛期达到最高值。健将级女子散打运动员的0.2s最大相对屈肌力矩为(1.053±0.207)Nm/kg,伸肌相对最大力矩健将级为(1.795±0.295)Nm/kg。结论:运动员水平越高,膝关节屈肌力量越高,屈伸肌力矩比值越大,不同赛期屈肌力量不同,比赛期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打 等动 赛前期 女子 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伏级T波电交替用于肥胖儿童运动风险的评估
7
作者 田石榴 赵鹏军 +4 位作者 汪希珂 罗丽娟 徐月娟 李奋 李筠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估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否可作为制定肥胖儿童运动强度的可靠指标。方法:实验分为两组:肥胖组28人,正常对照组36人,实验前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并测量血压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然后采用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并进行MTWA测定。... 目的:评估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否可作为制定肥胖儿童运动强度的可靠指标。方法:实验分为两组:肥胖组28人,正常对照组36人,实验前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并测量血压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然后采用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并进行MTWA测定。结果:肥胖组儿童和正常组比较血压和血糖无差异,但其血胆固醇高丁正常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正常组(5.32±0.23 vs 4.28±0.34;1.02±0.12 vs 1.23±0.25),其MTWA发生率(63%vs25%)和发生时的心率(58%极量心率vs 79%极量心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儿童在较低心率时就有可能发生MTWA变化,在制定运动方案时需强调个体化,避免引起运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运动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杨剑 季浏 田石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3,共4页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身体自我概念 心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肌肉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新型训练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宇 李海鹏 +3 位作者 刘翠鲜 田石榴 井兰香 孙明运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4,共8页
无论是优异的运动成绩,还是良好的锻炼效果,都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器械。鉴于当前传统的训练方法无法完全满足神经肌肉系统的多样性适应要求,针对性地开展了基于神经肌肉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新型训练器械的研发。首先,本着避免... 无论是优异的运动成绩,还是良好的锻炼效果,都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器械。鉴于当前传统的训练方法无法完全满足神经肌肉系统的多样性适应要求,针对性地开展了基于神经肌肉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新型训练器械的研发。首先,本着避免运动损伤的同时达到最大肌力与爆发力双重提升的目的,将超等长训练与重量训练相结合,研发了负重超等长训练方法与器械。其次,为了提高核心力量与肌肉协调能力,在充分利用人体对不稳定性的控制基础上,研发了惯性哑铃和惯性杠铃。这些新训练方法与器械的引入,对于提升运动训练过程中神经肌肉力量及功能的训练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功能 负重超等长训练系统 惯性哑铃 惯性杠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生物学指标在优秀足球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文鹤 郭黎 +3 位作者 谈艳 田石榴 陈佩杰 张素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48,共5页
应用血液生物学指标,对国内优秀足球运动员联赛期间进行机能状态的生物学监控。结果发现:应用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及其比值(T/C)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机... 应用血液生物学指标,对国内优秀足球运动员联赛期间进行机能状态的生物学监控。结果发现:应用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及其比值(T/C)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机能状态,及时为教练员调整运动训练负荷提供信息,以便采取合理的恢复手段,为提高训练效果和足球运动成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生物学指标 优秀足球运动员 机能状态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有氧运动干预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剑 吴媛 田石榴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9,共12页
目的:检验间歇和持续有氧运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从而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portDiscus、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间... 目的:检验间歇和持续有氧运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从而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portDiscus、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间歇与持续有氧运动干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包括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分析、合并效应与效应大小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297名被试;2)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能有效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BMI、有氧适能和疲劳、幸福感等身心健康指标;3)两者在改善HbA1c%(P=0.04)、总胆固醇(P=0.00)、收缩压(P=0.00)和有氧适能(P=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15~30 min/次、3~5次/周,持续8~12周的中至高等强度间歇训练对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有氧适能的干预效应更优,而长于12周、5次/周、大于30 min/次的中等强度间歇训练对总胆固醇可以产生较好的干预效应。结论: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能一定程度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相较于持续训练,间歇训练能更有效降低HbA1c%、总胆固醇、收缩压、提高有氧适能,15~30 min/次、3~5次/周、持续8~12周的中等强度间歇训练是干预中老年2型糖尿病较为有效的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训练 持续训练 中老年 2型糖尿病 有氧运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下肢各关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井兰香 刘宇 田石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3,5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经标准逆向动力学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无负重超等长练习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加载不同负重后的超等长练习髋关节贡献度明显增加。关节贡献度的升高与负重的增加并无线性关系;结论:无负重超等长练习优先发展膝关节肌快速力量;低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较大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关节贡献度 净关节力矩 支撑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宇 彭千华 田石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4,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最快速度不同强度(75%、60%、45%1 RM)的伸膝动作及45%的疲劳测试,记录向心期不同强度的MMG讯号。研究结果:老年组的绝对/相对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皆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而相对最大爆发力比最大肌力下降的比例高达46.2%;各强度的MMG振幅与平均功率频率皆小于年轻组(P<0.05),显示老年组的肌纤维以慢肌为主,并发现老年组75%强度时的MMG振幅下降,表示老年人因高负荷募集不到快肌所致;MMG中位频率则无年龄差异。研究结论:老年人在静、动态力量表现有肌力流失的现象,老化对爆发力影响远超过对肌力影响,MMG讯号反应肌肉收缩的力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老化 肌力流失 肌肉疲劳 肌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力训练及超等长阻力训练对下肢肌肉活性和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井兰香 刘宇 田石榴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126,共5页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前、后6次重复训练动作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激活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值和髋、膝、踝关节周围拮抗肌共激活。结果:两组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阻力训练组效果较明显。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显著高于阻力训练组。训练后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出现适应性变化,髋、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显著升高,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阻力训练组训练前、后肌肉活性及拮抗肌共激活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等长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可以优化肌肉动作的运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训练 超等长阻力训练 肌肉力量 肌肉活性 拮抗肌共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金虎 田石榴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其发生、发病的关键因素。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疾病,可对糖尿病足实施早期干预、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减少足部溃疡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其发生、发病的关键因素。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疾病,可对糖尿病足实施早期干预、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减少足部溃疡的发生和降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病变 外周动脉疾病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阴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变异报导(尸体解剖观察)
16
作者 胡声宇 刘冬燕 +3 位作者 袁春平 田石榴 金丽 钱玲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阴部神经 梨状肌综合症 尸体解剖 坐骨神经 腓总神经 武汉体育学院 胫神经 髂胫束 坐骨小孔 外上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和牵伸运动对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兴利 乔亚芬 +6 位作者 孙明雨 钟元亨 刘刚 黄强民 吴殷 江容安 田石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8-1207,1218,共11页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腹部触发点针刺治疗,运动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时长为30-45min的牵伸运动练习,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压痛阈值、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结果:即刻治疗后,组内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在各个部位的压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运动组在腹部远端区域见压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在部分腹部近端区域(腰椎左侧、上腹直肌处)见压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Mc Gill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痛经症状积分仅有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与对照组之间仅在腕背部右侧、斜方肌右侧、下腹直肌左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期时,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可以立即降低机体的疼痛敏感性和疼痛强度,以及缓解痛经相关症状,而即刻的牵伸运动可能提高机体的疼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肌筋膜触发点 牵伸运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态触觉参数的青少年运动能耗估算公式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唐慧子 刘宇 +2 位作者 田石榴 杨先军 王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5,156,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步态触觉参数的青少年体力活动估算公式,为能耗评估方法和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1~14岁青少年为受试者,测量其身体基本数据(身高、体重、腿长、体脂率)后,穿着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跑鞋在可变速跑台上,... 目的:建立基于步态触觉参数的青少年体力活动估算公式,为能耗评估方法和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1~14岁青少年为受试者,测量其身体基本数据(身高、体重、腿长、体脂率)后,穿着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跑鞋在可变速跑台上,分别以3、4、5、6、7、8 km/h的速度进行走或跑步运动,同时采用K4b2心肺功能测试仪采集数据,测定运动能量消耗。根据数字化跑鞋采集的运动足底压力和加速度信号参数测算步频,推算步频值与运动能量消耗的关联,再综合个体参数,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运动能耗代谢公式,最后将公式带入事先抽出、未参与建模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1)步频值和单位体重运动能耗的代谢率的皮尔森指数为0.86,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线性拟合与二次曲线拟合的R2值均约为0.73。(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得到了基于青少年运动步频和身体参数的单位体重运动能耗代谢率的估算公式:AEE=1.913×SF-2.079×BMI+10.755×Sex-4.211×Age-42.312(R2=0.75),其中,AEE: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运动消耗的能量,单位为cal/min/kg;SF:步频,单位为steps/min;BMI单位为kg/m2;Sex:性别,男生=1,女生=0;Age:年龄,单位为周岁。通过验证,该公式准确度为83%。结论:基于生物力学步态触觉参数得到的步频值和身体参数可较准确地估测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运动能量代谢量,并得到运动代谢计算公式,采用步态触觉参数评估能耗代谢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频 运动代谢率 估算公式 步态参数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环理论的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冲 涂舒婷 +2 位作者 林嘉滢 刘向云 田石榴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58-1064,共7页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脑机接口和头针等,本研究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不同外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证明,不同模式的“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方法均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中枢干预和外周干预联合的时间有效性、不同闭环模式的临床机制仍不明确,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去探索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理论 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疼痛的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冲 贾杰 +1 位作者 刘向云 田石榴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程度大于50%时,PD患者可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2-3]。疼痛是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68%~95%的PD...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程度大于50%时,PD患者可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2-3]。疼痛是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68%~95%的PD患者会出现疼痛[4],且一般于运动症状出现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