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
1
作者 覃文文 白碧璇 +3 位作者 韩春阳 戢晓峰 谷金晶 田毕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跟驰状态反映车辆间的跟随风险程度,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跟驰状态变化路径,本文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数据,构建基于高阶马尔可夫链的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模型。首先,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跟驰车辆轨迹特征,采用因子... 跟驰状态反映车辆间的跟随风险程度,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跟驰状态变化路径,本文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数据,构建基于高阶马尔可夫链的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模型。首先,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跟驰车辆轨迹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表征跟驰状态的公因子特征;其次,利用K-Means++算法对公因子特征进行聚类,将小客车跟驰状态分为强跟驰、弱跟驰和强弱过渡区间这3种状态;最后,引入高阶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结果表明:强跟驰和弱跟驰状态的转移存在状态转移的过渡区间,强跟驰时,前导车对跟驰车有较强的制约性,跟驰车辆速度随前导车变化而发生延迟性变化,随着跟驰状态由强转弱,制约性会逐渐降低;七阶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7.6%以上;3种跟驰状态的自转移概率分别为97.57%、98.90%和96.74%,状态之间的转移方面,强跟驰与弱跟驰直接转移概率较低,过渡区间在转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预测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时具有优越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前车碰撞主动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转移预测 高阶马尔可夫链 跟驰状态 山区双车道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关联效应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分析模型研究
2
作者 田毕江 王国锐 +1 位作者 李之啸 孟祥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96-3504,共9页
为鉴别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并确定相邻路段间安全效应的空间关联作用,以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行条件、道路几何线形两方面收集事故影响因素,整理了3258起交通事故数据,利用同质法划分出686个路段(即事故建... 为鉴别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并确定相邻路段间安全效应的空间关联作用,以云南省某山区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行条件、道路几何线形两方面收集事故影响因素,整理了3258起交通事故数据,利用同质法划分出686个路段(即事故建模时的基本路段单元)。在现有负二项(Negative Binomial,NB)模型和混合效应负二项(Mixed-Effects Negative Binomial,MENB)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空间关联效应项,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空间关联效应(Space Related Partie,SP)模型,并与NB和MENB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模型估计及敏感性分析,识别出对事故风险有显著影响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路段长度、平曲线偏角与曲率、纵坡坡度、竖曲线坡差绝对值、平均坡度七个因素。模型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模型整体表现优于NB模型,拟合优度优于MENB模型,可对事故影响因素进行安全效应分析;立交路段事故风险高于基本路段;路段前后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等越大,对路段产生的风险溢出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山区高速公路 事故影响因素 安全效应 负二项(NB)模型 空间关联效应(S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下坡路段车辆事故形态分析及设计阶段追尾风险评估
3
作者 田毕江 吴云川 +1 位作者 熊昌安 杨轸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云南某高速为例,从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占比、交通事故形态等方面对山区高速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下坡路段相较于全部统计路段,大型车事故比例增大64.0%,中型车事故比例增大128.9%,小型车事故比例降低93... 以云南某高速为例,从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占比、交通事故形态等方面对山区高速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下坡路段相较于全部统计路段,大型车事故比例增大64.0%,中型车事故比例增大128.9%,小型车事故比例降低93.4%,差别较为明显。下坡路段的设计和管理方面除应重点关注大型车外,还应提升对中型车行驶安全的关注。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中,追尾碰撞占比均超过半数。提出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路段坡度及公路运营管理速度快速验证方法,考虑路段坡度、车辆速度、跟车距离、降雨环境下路面附着系数等参数,可在公路设计阶段快速简便地为下坡路段相关设计参数的验证提供辅助,并对车辆追尾碰撞风险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下坡 事故分析 追尾碰撞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侯相琛 邓广辉 +1 位作者 田毕江 彭勃 《低温建筑技术》 2012年第6期60-62,共3页
减小板的平面几何尺寸能够降低荷载与温度梯度作用下水泥路面板的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公路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概念,建立了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标准轴载作用于临界荷位时,荷载应力随板... 减小板的平面几何尺寸能够降低荷载与温度梯度作用下水泥路面板的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公路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概念,建立了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标准轴载作用于临界荷位时,荷载应力随板长、板厚的变化关系,荷载应力随基层厚度、基层模量的变化关系,并且进行了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典型的小尺寸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 小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 荷载应力 温度应力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云川 李太峰 +1 位作者 田毕江 熊昌安 《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解决事故预测中变量及变量关系之间的模糊性,引入模糊逻辑方法,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收集云南省某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几何线形和交通事故等数据,按道路是否位于山阴面进行分类,提出能表征特殊节点和... 为解决事故预测中变量及变量关系之间的模糊性,引入模糊逻辑方法,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收集云南省某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几何线形和交通事故等数据,按道路是否位于山阴面进行分类,提出能表征特殊节点和不良天气影响程度的显著变量;将变量划分为5个模糊集合,并采用三角形、梯形隶属函数将变量模糊化,训练得到693条有效模糊控制规则,按照模糊推理机制对模型进行推理,反模糊化后得到精确的事故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90.2,0.88次/km,11%,预测精度较高且适用于同类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因此,利用模糊逻辑对山区高速进行事故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山区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预测 模糊逻辑 可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效果评估
6
作者 苏宇 熊昌安 +2 位作者 杨小宇 杨文臣 田毕江 《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解决我国大规模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难点和症结,设计研发了一款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路侧一体化智能预警单元和中心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当路口存在冲突风险时,系统采用图形、文字和灯光... 为解决我国大规模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难点和症结,设计研发了一款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路侧一体化智能预警单元和中心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当路口存在冲突风险时,系统采用图形、文字和灯光的多模态LED板,向驾驶员一体化发布交通冲突风险预警信息和动态路况信息。现场安装测试结果表明:①在5种冲突风险场景下,预警策略显示正确率为100%;②当无车辆冲突、主路仅显示提示信号时,约60%的车辆有刹车减速行为;当路口车辆存在交通冲突,主路发布冲突警示信号时,80%左右车辆会减速;③70~85 km/h车速范围内的车辆占比从60%下降到45%,85%车速从示范前的81.4 km/h下降为78.1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山区公路 无控平交口 交通冲突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性与安全改善对策 被引量:17
7
作者 田毕江 梁超 +2 位作者 鲍彦莅 杨文臣 贾现广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我国山区公路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尤以高危路段上重大交通事故、大范围交通拥堵等对公路网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的挑战最为突显.从事前主动预防的安全理念出发,准确识别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解析多因素作用下公路安全影响机理是交通安全动... 我国山区公路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尤以高危路段上重大交通事故、大范围交通拥堵等对公路网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的挑战最为突显.从事前主动预防的安全理念出发,准确识别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解析多因素作用下公路安全影响机理是交通安全动态管理的基准.文中以云南山区的典型高速公路为例,以近4年历史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性,甄别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取高风险路段上线形指标的重要决策参数,并系统总结行之有效的安全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山区高速 交通事故 时空分布特性 改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高速公路中分带视距分析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怡 徐大伟 +1 位作者 田毕江 程永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在设计及运营过程中,许多高速公路的右转方向路侧横净距普遍能满足要求,但左转方向中央分隔带却往往存在停车视距不足的问题,且未引起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横净距计算... 在设计及运营过程中,许多高速公路的右转方向路侧横净距普遍能满足要求,但左转方向中央分隔带却往往存在停车视距不足的问题,且未引起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横净距计算法及视距包络图对植物防眩和防眩板防眩方式下的中分带视距进行验算,分析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左转视距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包括调整线形指标、增加中分带宽度、采取速度控制措施、改变防眩方式等,供类似项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中分带视距 横净距 防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的高速公路施工围挡位置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毕江 方嘉欣 +2 位作者 杨文臣 胥川 胡澄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2-1419,共8页
施工围挡是道路施工区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置施工区围挡位置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硬路肩有限的工作面内,设计3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 施工围挡是道路施工区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置施工区围挡位置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硬路肩有限的工作面内,设计3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的模拟场景(0.5 m、0.75 m、1.0 m),组织开展40人的驾驶模拟对比试验,采集驾驶行为、眼动特性和生理信号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由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围挡位置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3种高速公路施工围挡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和试验场景均不会对试验造成不利影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为0.5 m的方案计算分值最高,综合响应表现最好。高速公路路侧施工围挡与外侧车道为0.5 m的距离,有效兼顾了节约用地范围和保障行车安全,可为科学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围挡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 施工围挡 驾驶模拟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气象条件对路面湿滑系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少鹏 程志豪 +3 位作者 苏宇 黎晓 陈亮亮 田毕江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了研究湿滑系数与路面抗滑性能的表征关系,确定湿滑系数的应用范围,研究了不同积水深度、不同积雪厚度和不同结冰厚度恶劣气象条件下路面湿滑系数以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湿滑系数与积水深度、积雪厚度及结冰厚度的关系曲线... 为了研究湿滑系数与路面抗滑性能的表征关系,确定湿滑系数的应用范围,研究了不同积水深度、不同积雪厚度和不同结冰厚度恶劣气象条件下路面湿滑系数以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湿滑系数与积水深度、积雪厚度及结冰厚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湿滑系数与摩擦系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滑系数随着积水深度、积雪厚度及结冰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湿滑系数越大,路面抗滑性能越好;反之,路面抗滑性能越差;实测湿滑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80~0.10,并根据湿滑系数的变化将路面抗滑性能分为良好、一般、较差和很差共4个等级,从Ⅰ~Ⅳ级路面抗滑性能逐渐降低。验证了可以采用湿滑系数来表征路面抗滑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 湿滑系数 路面抗滑性能 恶劣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文臣 张轮 +1 位作者 田毕江 胡澄宇 《交通科技》 2017年第4期152-157,共6页
城市交通控制正从数据贫乏的时代向数据丰富的时代发展,传统基于有限数据建立的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不能有效利用实时交通数据,其控制理论与方法已明显落后,下一代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被提出。从基于模型交通控制、基于智能计... 城市交通控制正从数据贫乏的时代向数据丰富的时代发展,传统基于有限数据建立的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不能有效利用实时交通数据,其控制理论与方法已明显落后,下一代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被提出。从基于模型交通控制、基于智能计算交通控制和基于数据驱动交通控制3个方面综述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其技术特征和差异,探讨交通数据丰富环境下3类自适应控制建模方法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适应交通信号 基于模型控制 智能计算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交叉口风险预警系统下驾驶行为可靠度分析
12
作者 郭凤香 李光晟 +2 位作者 倪定安 杨文臣 田毕江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分析无控交叉口预警系统的布设对交通安全的改善情况,本文应用驾驶模拟技术对预警系统下驾驶人行为可靠性进行分析,从人因角度研究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行为特性数据,采用注视时间、油门踏板开合度、制... 为分析无控交叉口预警系统的布设对交通安全的改善情况,本文应用驾驶模拟技术对预警系统下驾驶人行为可靠性进行分析,从人因角度研究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行为特性数据,采用注视时间、油门踏板开合度、制动踏板开合度及速度等参数衡量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可靠性,然后基于S-O-R理论模型计算有无预警系统及预警系统不同布设位置情景下的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最后运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与各变量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预警系统对驾驶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可靠度,且预警系统布设在距离交叉口100 m处时,综合结果要优于50 m和150 m布设情况,此时中青年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要高于老年驾驶人驾驶行为总体可靠度,女性驾驶人的操作可靠度要高于男性驾驶人并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系统 有效性 交通仿真 驾驶行为 驾驶人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路面结构参数反演弯沉盆衍生指标法综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文臣 李新凯 +2 位作者 田毕江 胡澄宇 陈亮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4,共8页
为解决刚性路面结构参数反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综合分析刚性路面结构参数反演中3类代表性的弯沉盆衍生指标法.在系统梳理弯沉盆面积指数法、惰性点法、弯沉盆重心距离法的模型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数值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3类衍生指标... 为解决刚性路面结构参数反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综合分析刚性路面结构参数反演中3类代表性的弯沉盆衍生指标法.在系统梳理弯沉盆面积指数法、惰性点法、弯沉盆重心距离法的模型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数值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3类衍生指标的规律特性,并从工程适用的简单、易操作性出发,提出惰性点法的计算图表和弯沉盆面积指数法及重心距离法的回归公式.以典型的刚性道面结构形式为例,对比分析3类弯沉盆衍生指标法的参数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检验所提出模型或图表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图表或公式大幅简化了参数反演中衍生指标的计算,3种衍生指标法的参数反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弯沉盆重心距离法充分利用各测点的信息并以拟合误差最小化为原则,显著提高参数反演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刚性路面 弯沉盆 参数反演 衍生指标 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SVM的二级公路交通事故严重度预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文臣 周燕宁 +2 位作者 田毕江 郭凤香 胡澄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为明析输入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度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影响,基于1808条山区二级公路事故数据,选择12个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K-means(KM)聚类算法离散化事故严重度的连续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识别事故严重... 为明析输入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度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影响,基于1808条山区二级公路事故数据,选择12个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K-means(KM)聚类算法离散化事故严重度的连续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识别事故严重度的重要特征变量,通过组合3种输入特征变量(候选特征、KM特征、RF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分别构建事故严重度的3种SVM预测模型(SVM*、KM-SVM和RF-SVM),并分析3种SVM模型的预测性能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通过离散连续变量和识别关键特征参数,可显著提高RF-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重伤和死亡事故的预测准确率提高达40%;特征选择对SVM模型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小于连续变量离散化;RF-SVM模型可获得比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但对不同输入特征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KM)聚类 支持向量机(SVM) 事故严重度 山区二级公路 随机森林(RF)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的干线公路弯道路段交通冲突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房锐 张琪 +2 位作者 胡澄宇 田毕江 覃文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评估干线公路弯道路段(AHBS)交通冲突风险,基于交通冲突前5 min集计交通流数据、冲突路段道路线形特征和行车环境数据,分别建立交通冲突可能性及严重度评估指标体系。集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交通冲突可... 为评估干线公路弯道路段(AHBS)交通冲突风险,基于交通冲突前5 min集计交通流数据、冲突路段道路线形特征和行车环境数据,分别建立交通冲突可能性及严重度评估指标体系。集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交通冲突可能性和严重度等级,进而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交通冲突风险等级。以云南省元双干线公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交通冲突可能性预测准确率达到84.21%,所提模型能有效评估AHBS交通冲突风险,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冲突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矩阵 干线公路弯道路段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货车交通安全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臣 李立 +1 位作者 田毕江 胡澄宇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2017年第4期12-19,35,共9页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货运交通量迅速增长,受道路条件、车辆性能和不良驾驶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货车交通事故易发,且经常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为提高货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从货车事故理论、主动安全防控技术、安全仿真建...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货运交通量迅速增长,受道路条件、车辆性能和不良驾驶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货车交通事故易发,且经常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为提高货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从货车事故理论、主动安全防控技术、安全仿真建模技术3个方面回顾美国货车交通安全技术的研究脉络和主要实践成果,总结公路货车交通安全研究的模型框架、研究热点、主要信息系统及分析技术,探讨有效推进货车交通安全理论研究、技术装备研发和管理实践探索的关键问题和研究趋势。研究发现,翔实可靠的数据是开展货车交通安全理论研究的基础,主动安全理念逐步贯彻于货运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各类仿真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货车交通安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货车 事故致因 主动安全 驾驶模拟 微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平整度指数建模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文臣 胡澄宇 +1 位作者 田毕江 房锐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9,36,共8页
为了掌握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建立1/4车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及国际平整度指数的数学计算模型,解析IRI的不平整激励、行驶速度及行驶时间3类影响因素;在分析传统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IRI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tl... 为了掌握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建立1/4车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及国际平整度指数的数学计算模型,解析IRI的不平整激励、行驶速度及行驶时间3类影响因素;在分析传统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IRI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的模型求解流程。分别以正弦函数形式路面、随机函数形式路面和实测高程路面生成相应不平整激励的数据集,定量综合分析国际平整度指数在行驶速度、波长、振幅和空间位置等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在3种不同路面激励下,国际平整度指数与速度整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非传统的单调递增关系;(2)对正弦函数不平整激励,不同速度下IRI值与振幅成正比,IRI的敏感波段均位于0.5~2.7 m的短波范围,可用于解析实测路面的起伏波长和振幅对IRI值的作用关系;(3)对随机不平整激励,平稳的随机噪声使得每个分段内不平整激励的规律相同,IRI值随速度梯度的变化明显,可用于解析实测路面的随机噪声与IRI的作用关系;(4)与基于函数模拟的不平整激励相比,实测路面的国际平整度指数与速度的关系具有显著差异,IRI具有数值小、上升和下降速度相对缓慢的特征,实测路面不平整激励可看作是正弦函数和随机路面不平整激励的复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国际平整度指数 SIMULINK仿真 行驶速度 实测路面
原文传递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速度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文臣 田毕江 +1 位作者 胡澄宇 苏宇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8-313,共6页
为更好地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性,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运行速度特性及其预测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以现场观测的19个断面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分析车头时距与实测车速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山区公路的车头时距判定标准值。然后,... 为更好地分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性,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运行速度特性及其预测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以现场观测的19个断面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分析车头时距与实测车速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山区公路的车头时距判定标准值。然后,提取了各隧道断面上的运行速度,从不同断面、平曲线半径、纵坡3个方面分析隧道运行速度的分布规律。最后,综合考虑平曲线半径以及纵坡坡度的影响及隧道内行车特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检验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山区高速公路自由流临界车头时距为6s;(2)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各特征点断面运行速度受平纵线形条件影响显著;(3)与规范的隧道模型相比,修正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具有更好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运行速度 隧道路段 特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山区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表温度分布规律与预估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宇 杨文臣 +1 位作者 田毕江 胡澄宇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准确掌握海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表温度变化特点及规律,提出一种基于路面状态的路表温度分布规律的分析与建模方法。以海南新型交通气象站1年多的路面状态和交通气象要素的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特点,制定交通气象监测数据... 为准确掌握海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表温度变化特点及规律,提出一种基于路面状态的路表温度分布规律的分析与建模方法。以海南新型交通气象站1年多的路面状态和交通气象要素的跟踪观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特点,制定交通气象监测数据分析流程,分析路表温度与不同季节、不同路面状态、不同时段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观测点所在路段路表温度与大气温度的预估模型,并在不同路面状态下检验模型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路表温度与大气温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下的分布特性不同,拟合的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表温度 路面状态 回归分析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与安全提升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超 熊坚 +2 位作者 田毕江 鲍彦莅 李丹 《交通科技》 201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近4年的历史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分布特征,甄别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安全防治对策。
关键词 山区高速 交通事故 事故分布特性 改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