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HP方法的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1
作者 陈伟 饶俊芳 +2 位作者 刘雯洁 田仪帅 蔡礼雄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将智能建造人才培养需求和微专业建设优势有机结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提出了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型方法。首先,分析智能建造微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建立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库;进而根据对应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基础,运... 将智能建造人才培养需求和微专业建设优势有机结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提出了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型方法。首先,分析智能建造微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建立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库;进而根据对应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基础,运用FAHP计算拟设课程与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基础的耦合匹配度,从中优选出匹配度较高的课程,确定学校智能建造微专业的课程群。对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建造微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优选出与学校办学优势适配的工程物联网与智慧工地、工程智能监测与运维等课程,有利于增强微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现特色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微专业 FAHP方法 课程设置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导致的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人因分析 HC-GC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伟 田仪帅 +2 位作者 曾卫华 郭道远 赵卓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3,共9页
为降低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该类安全事故人因分析复杂问题,提出新的安全事故人因分析模型方法。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建立包括6层24个因素的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框架模型(HC);联用遗传算法(... 为降低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该类安全事故人因分析复杂问题,提出新的安全事故人因分析模型方法。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建立包括6层24个因素的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框架模型(HC);联用遗传算法(GA)优化连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ARMA)(GC)分析人为致因关联,绘制事故人为致因链;选取150起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典型案例进行模型验证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人因分析HC-GC模型具有更优的性能与效率;在事故人因链中,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监督不足与企业安全文化缺失是深层次因素,现场违规监管与现场安全管理漏洞是主要连接因素,技能水平低与失误违章会进一步强化事故负反馈,事故上报与响应不及时是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扩大蔓延最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 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下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HC) 遗传算法(GA)优化的连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ARMA)(GC) 人为致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演化推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伟 田仪帅 +2 位作者 赵卓雅 王艳华 郭道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强降雨易引发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为揭示此类工程受强降雨的致灾机制,评价施工安全风险,结合蝴蝶结(BT)分析法进行演化,得到包含2个顶事件、27个中间事件、47个基本事件的安全风险事故树;基于贝叶斯网络(BN)理论,改进节点模糊多态化... 强降雨易引发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为揭示此类工程受强降雨的致灾机制,评价施工安全风险,结合蝴蝶结(BT)分析法进行演化,得到包含2个顶事件、27个中间事件、47个基本事件的安全风险事故树;基于贝叶斯网络(BN)理论,改进节点模糊多态化与直觉模糊化2个方面,得到优化后的直觉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IFPBN)安全风险演化推理模型;以广州21号线地铁工程为例,进行演绎推理应用,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推理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相较于常规推理模型更为精准、高效;所构建的风险演化结构中,强降雨等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主体工程环境不安全状态是影响强降雨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宏观因素,应急组织混乱、安全意识缺乏与支护不稳定是重要微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地铁车站 施工安全风险 演化推理 直觉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IFPBN) 蝴蝶结(B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形状对水工混凝土强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伟 丁宇 +2 位作者 吕柏颖 田仪帅 黄耀英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08,113,共6页
粗骨料形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因素之一。由于精细测量粗骨料形状尺寸的工作量大且相关试验少,导致关于粗骨料形状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存在不确定性。首先通过人工筛选将粗骨料区分为片状石与块状石,然后随机抽取粗骨料进行... 粗骨料形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因素之一。由于精细测量粗骨料形状尺寸的工作量大且相关试验少,导致关于粗骨料形状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存在不确定性。首先通过人工筛选将粗骨料区分为片状石与块状石,然后随机抽取粗骨料进行形状尺寸测量,接着统计分析了骨料的球度、扁平度等形状参数,进而根据筛选的骨料,设计了3种不同片状石含量的骨料组合,并针对0. 5水胶比的混凝土开展了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试验。研究表明,虽然筛选后的骨料形状尺寸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但上述3种不同骨料形状组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相差比较小,且与上述形状参数变化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粗骨料形状 抗压强度 劈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不同龄期与水胶比的水工混凝土强度模型探讨
5
作者 田仪帅 丁宇 +2 位作者 吕柏颖 刘博韬 黄伟 《大众科技》 2020年第2期24-27,43,共5页
水胶比和养护龄期是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反映不同龄期和水胶比的强度模型报导较少。文章基于不同养护龄期(7 d、14 d、28 d)、不同水胶比(0.33、0.41、0.50)下的水工混凝土开展了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试验,分... 水胶比和养护龄期是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反映不同龄期和水胶比的强度模型报导较少。文章基于不同养护龄期(7 d、14 d、28 d)、不同水胶比(0.33、0.41、0.50)下的水工混凝土开展了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试验,分析了两种因素对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进而建立了反映龄期和水胶比的水工混凝土强度模型。研究表明,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随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加,随水胶比增加而变小;所建立的复合抗压强度模型和复合劈拉强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不同龄期和不同水胶比下水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劈拉强度,为水工混凝土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力学性能 水胶比 强度模型 养护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健康诊断与人体健康检查关系探讨
6
作者 吕柏颖 黄耀英 +1 位作者 田仪帅 朱赵辉 《大坝与安全》 2022年第5期10-16,23,共8页
大坝和人一样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基于人体健康检查模式,以混凝土坝为对象,探讨了大坝健康诊断与人体健康检查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大坝巡视检查与人体体格检查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大坝安全检测与人体胸透、B超、X光及化... 大坝和人一样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基于人体健康检查模式,以混凝土坝为对象,探讨了大坝健康诊断与人体健康检查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大坝巡视检查与人体体格检查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大坝安全检测与人体胸透、B超、X光及化验检查具有相似性,而大坝安全监测则与人体健康手环、监测芯片植入等医学健康监测手段具有相似性。进而基于大坝健康诊断与人体健康检查关系探讨,提出了“巡检监”一体化及安全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坝健康诊断模式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健康诊断 健康检查 对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下建设工程应急资源配置A-C灰靶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华 田仪帅 +2 位作者 赵卓雅 陈伟 张晗嘉 《项目管理技术》 2023年第11期62-68,共7页
为了解决强降雨下建设工程应急资源配置的多目标、多方案性问题,首先,通过对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应急有效性等主观要素和其他附加成本横向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强降雨下建设工程应急资源配置的最优解;将资源配置中各项数据进行量化对比,... 为了解决强降雨下建设工程应急资源配置的多目标、多方案性问题,首先,通过对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应急有效性等主观要素和其他附加成本横向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强降雨下建设工程应急资源配置的最优解;将资源配置中各项数据进行量化对比,并基于传统的加权灰靶模型,提出耦合加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冲突性间相关性法(CRITIC)进行耦合。考虑评价指标间矛盾性和对比强度,对全部模块评分并作出综合评价的改进方法,最后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耦合。在此基础上,以耦合加权模型为依据,结合实例证明该优化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资源配置的最终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靶决策模型 应急资源配置 拉格朗日乘子法 强降雨
原文传递
强对流天气下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及路径识别研究
8
作者 曾卫华 田仪帅 +2 位作者 陈伟 左佳凡 许炜阳 《项目管理技术》 2023年第12期137-142,共6页
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建设工程高处坠落安全事故,而以往研究大多忽略了极端天气对于高处坠落事故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强对流天气下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搜集2005—2022年87种强对流天气引发高处坠落事故报告并提取事故致因,结合事故致... 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建设工程高处坠落安全事故,而以往研究大多忽略了极端天气对于高处坠落事故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强对流天气下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搜集2005—2022年87种强对流天气引发高处坠落事故报告并提取事故致因,结合事故致因的关联性及传导特点,使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强对流天气引发高处坠落事故各致因因素的关联性和层次结构,联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对致因进行分类,最后提出安全管理建议。研究表明:强对流天气一旦发生,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致因路径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具有相似性;管理因素、扰动因素是重要的过渡致因,最终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处坠落 致因路径 DEMATEL-ISM-MICMAC 强对流天气 建筑工程
原文传递
基于FISM-MICMAC模型的跨海大桥桥柱施工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道远 田仪帅 赵卓雅 《项目管理技术》 2023年第8期90-96,共7页
跨海大桥桥柱施工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桥柱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识别与分析尤为重要。从环境、施工、人因三个维度构建15个跨海大桥桥柱施工重要风险因素体系,利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FI... 跨海大桥桥柱施工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桥柱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识别与分析尤为重要。从环境、施工、人因三个维度构建15个跨海大桥桥柱施工重要风险因素体系,利用模糊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FISM-MICMAC)对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依赖驱动进行映射分析,挖掘风险因素耦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跨海大桥桥柱施工起直接作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情况和物质设备条件两个方面,而核心风险因素则在于自然环境和地质情况的客观影响。该研究不仅能识别跨海大桥桥柱施工风险因素,还可以根据风险因素分析结论为工程实践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桥柱施工 风险因素 FISM MICMAC 安全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