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生忠军 郭丽莉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2-56,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和价值指引,凝聚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提高其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学生的情感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和价值指引,凝聚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提高其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方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二是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
2
作者 生忠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够为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充分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遵循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思政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3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崔惠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8-21,共4页
互联网+不仅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新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在本体论上,思想交往和思想活动成为互联网... 互联网+不仅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新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在本体论上,思想交往和思想活动成为互联网+主要内容,物质第一性的观点被弱化;在方法论上,个体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整体和联系的观点被贬低;在价值论上,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不相符的错误思潮和论调。消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这些困境出路在于: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规范人的思想认识;以五大发展理论为指导,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础理论建设 本体论 方法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大国担当与话语权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崔惠茹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些质疑声音认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中国实行殖民扩扩张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对沿线国家进行殖民统治,是... 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些质疑声音认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中国实行殖民扩扩张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对沿线国家进行殖民统治,是重置"宗藩体系";"一带一路"是转移中国过剩产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下,这些质疑声音被不断放大,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实质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走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道路。面对这些质疑,中国要主动应对、积极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建构中国特色的话语权力,进一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生忠军 姜峭帆 《天中学刊》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整个思想体系中富有光辉和创造性的内容,这一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深刻把握俄国发展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列宁看来,和平共处主要是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在与各国的合作... 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整个思想体系中富有光辉和创造性的内容,这一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深刻把握俄国发展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列宁看来,和平共处主要是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在与各国的合作中,要坚持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并且要时刻防备帝国主义破坏和平的局面。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对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和平共处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价值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生忠军 赵佳慧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2期72-75,共4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思政课,并获得广泛认同,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核,只有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政课在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思政课,并获得广泛认同,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核,只有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课程的各部分的内容当中,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让广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困境 被引量:1
7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崔惠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6,共3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实现了重大变革,人们的认识活动以及思维方式也出现重大转变。哲学作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却面临新的困境,具体表现在本体论上的精神至上,方法论上的个体之上以及价值论上的信仰危机。针对这些问... 互联网+时代,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实现了重大变革,人们的认识活动以及思维方式也出现重大转变。哲学作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却面临新的困境,具体表现在本体论上的精神至上,方法论上的个体之上以及价值论上的信仰危机。针对这些问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规范人的思想认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平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理论探究
8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刘铭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4-45,共2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社会福利;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发展相互协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平市要以新型城镇化理论为指导,发挥地区优势和特色,实现经济政治... 中国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社会福利;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发展相互协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平市要以新型城镇化理论为指导,发挥地区优势和特色,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平 新型城镇化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城镇化问题探究
9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刘铭赜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5-87,共3页
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这条道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唯物史观理论为指导,在剖析社会发展规律基础... 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这条道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唯物史观理论为指导,在剖析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把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倡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
10
作者 生忠军 王婷婷 崔惠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7-70,共4页
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三个倡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才能保证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三个倡导 思想政治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和平观及其当代价值
11
作者 生忠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列宁的和平观是在对国际形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确立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是一种伪和平,而社会主义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从理论上来看,列宁和平观是对... 列宁的和平观是在对国际形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确立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是一种伪和平,而社会主义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从理论上来看,列宁和平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上来看,列宁的和平观指导着苏维埃俄国外交实践,促进了苏维埃俄国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处理国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和平观 和平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探赜
12
作者 生忠军 姜峭帆 《天中学刊》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与光芒。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论逻辑角度来看,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以及"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渊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与光芒。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论逻辑角度来看,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以及"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渊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从历史逻辑角度来看,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际战略思想的赓续和发展;从实践逻辑角度来看,是对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合理化发展做出新贡献,将引领人类走向新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理论溯源探究
13
作者 生忠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无数的先哲们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做的新的探究和新的突破,所以,研究这些人的思想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本质问题的认...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无数的先哲们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说,马克思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做的新的探究和新的突破,所以,研究这些人的思想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本质问题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试图通过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思想观点,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而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思想对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形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质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学一做”中的辩证思维研究
14
作者 生忠军 姜峭帆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21,共5页
"两学一做"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理解和把握"两学一做"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利于深化对"两学一做"内涵的认识,有助于"两学一做"教育实践的开展。首先,"两学一做"体现了学与... "两学一做"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理解和把握"两学一做"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利于深化对"两学一做"内涵的认识,有助于"两学一做"教育实践的开展。首先,"两学一做"体现了学与做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学属于认识范畴,做属于实践范畴,学习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前提和基础。做一名合格共产党是学的最终目的,学与做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次,"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了从严治党中的主要矛盾,着重解决党员理想信仰迷失问题,组织纪律松弛问题,优良作风丧失问题,奉献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学一做 辩证思维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辩证法思想研究
15
作者 生忠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
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辩证法的内容是其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主要吸收和借鉴了列宁以及俄国当时一些哲学家的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发展。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有其鲜明的特征,他研究的内容并... 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辩证法的内容是其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主要吸收和借鉴了列宁以及俄国当时一些哲学家的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发展。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有其鲜明的特征,他研究的内容并非像黑格尔那样,把辩证法作为概念的辩证法来研究,而是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生活的事例加以阐释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加以深化。毛泽东关于辩证法研究中,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同时,自己也形成了新的观点和体系,主要表现在他对对立统一问题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是与当时的革命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为了革命的斗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所以,其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辩证法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视角分析
16
作者 生忠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自然界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其深层次理论意蕴在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向。所以,要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具体内容,就必须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自然界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其深层次理论意蕴在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向。所以,要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具体内容,就必须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实质和内涵。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时候,在对感性世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到了从理论向现实转化的中介,这一中介就是实践。实践观点的确立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逻辑分析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
17
作者 生忠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0-23,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要通过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制度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生忠军 施政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变化形势,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定与民族团结,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利于深化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变化形势,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定与民族团结,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以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利于深化对这一理念的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实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实现国家富强和社会繁荣,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础,以文化交流为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立祥 生忠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队伍法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法治能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破解依法行政难题的一把钥匙。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队伍法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法治能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破解依法行政难题的一把钥匙。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实践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考察。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法治信仰、责任担当精神;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社会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性因素,是指领导干部提升法治能力的践行路径,主要包括守法、用法、护法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法治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食物观的坚实基础、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生忠军 何盛洲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8期32-34,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从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对于破解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食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粮食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统一关系的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从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对于破解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食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粮食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统一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树立大食物观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新时代,要坚持系统思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食物资源,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走国际合作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