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甘孟瑜 刘娟 杨治国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比例为1∶1.25~1∶1、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0.5%和3%~4%、聚合...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比例为1∶1.25~1∶1、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0.5%和3%~4%、聚合温度为(80±1)℃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FT-IR、TEM、DSC对聚合物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核壳结构 性能研究 合成 种子乳液聚合 预乳化工艺 聚合物乳液 单体配比 乳液性能 综合性能 引发剂 乳化剂 半连续 TEM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的表面修饰及防腐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甘孟瑜 李志春 +3 位作者 马利 郝少娜 贾春悦 刘兴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0-634,共5页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对聚苯胺(PANI)进行表面修饰,通过对产物的循环伏安(CV)、极化曲线(Tafel)以及接枝率的表征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和pH值对产物的接枝效果、分散性和腐蚀电位的影响.同时,通过循环伏安(CV)、紫...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对聚苯胺(PANI)进行表面修饰,通过对产物的循环伏安(CV)、极化曲线(Tafel)以及接枝率的表征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和pH值对产物的接枝效果、分散性和腐蚀电位的影响.同时,通过循环伏安(CV)、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热重分析(TGA),对PANI表面修饰前后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D4对PANI颗粒表面进行修饰,PANI的分散性、分散稳定性和和防腐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表面修饰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醇酸树脂复合涂料防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甘孟瑜 李志春 +2 位作者 刘兴敏 韦莎 田媛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3,共3页
制备了本征态聚苯胺(EB)/醇酸树脂复合涂料。通过Tafel极化曲线,探讨了EB含量对其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B含量为3%(质量分数,全文同)时,复合涂料在3.5%NaCl溶液中的防腐性能较好,其腐蚀电位相应向正极方向移动了207mV,并明显优于... 制备了本征态聚苯胺(EB)/醇酸树脂复合涂料。通过Tafel极化曲线,探讨了EB含量对其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B含量为3%(质量分数,全文同)时,复合涂料在3.5%NaCl溶液中的防腐性能较好,其腐蚀电位相应向正极方向移动了207mV,并明显优于醇酸树脂涂料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醇酸树脂 复合涂料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甘孟瑜 谈尊燕 杨治国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丙烯腈和三聚氰胺等不同改性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穿网络聚合、化学共聚及物理共混等方法对乳液的性能进行了改性研究。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改性 互穿网络聚合 化学共聚 物理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9
5
作者 甘孟瑜 李秋 +1 位作者 马利 王成章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为制取防湿、耐水包装用纸的外层涂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酸度、有机硅(D4)和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得到了吸水率低的优质涂膜。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 为制取防湿、耐水包装用纸的外层涂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酸度、有机硅(D4)和交联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得到了吸水率低的优质涂膜。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等对硅丙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丙乳胶粒子具有稳定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D4)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被引量:8
6
作者 甘孟瑜 张胜涛 +1 位作者 张云怀 刘作华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5年第6期70-72,共3页
"大学化学"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本文从课程体系方案、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等方面,介绍了"大学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 大学化学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铝箔制备聚合铝工艺 被引量:9
7
作者 甘孟瑜 马利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3-145,共3页
研究了以废铝箔纸分离回收所得的铝箔为原料制备聚合铝的工艺 ,对铝箔、盐酸、水三者的配比及反应温度、熟化时间、投料顺序等因素对聚合铝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制备聚合铝的工艺条件。废铝箔制备聚合铝工艺流程简单 。
关键词 废铝箔 聚合铝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化学课程系列教材建设 被引量:7
8
作者 甘孟瑜 曾政权 张胜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43-144,共2页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出发 ,讨论了面向 2 1世纪大学化学课程系列教材的建设 ,介绍了《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和《大学化学习题集》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材 大学化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甘孟瑜 余丹梅 +1 位作者 法焕宝 徐红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建筑材料、给排水等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建筑材料、给排水等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建筑类专业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掺杂对聚苯胺电导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孟瑜 马利 +1 位作者 何艳 胡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5-46,51,共3页
聚苯胺微观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其宏观性能的改变。通过对磷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磷酸用量对PAn的导电性、电致变色性及其微观型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有利于导电通道的形成,从而可以显著提高PAn的导电性。
关键词 聚苯胺 掺杂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甘孟瑜 李秋 王蘅 《中国涂料》 CAS 2005年第6期19-20,23,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使有机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分析了乳液酸碱性,乳化剂、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不同比例等条件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有机硅改性 甲基丙烯酸甲酯 合成 种子乳液聚合 有机硅单体 丙烯酸丁酯 涂膜性能 酸碱性 乳化剂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乳液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甘孟瑜 谈尊燕 杨治国 《粘接》 CAS 2006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苯丙乳液制备的基础上,探讨了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丙烯腈和三聚氰胺等不同改性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苯丙乳液 改性剂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甲醇中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甘孟瑜 陈琦 +1 位作者 潘登 韦莎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70-72,99,共4页
对麻疯树油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与亚临界甲醇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70℃、醇油摩尔比40:1、催化剂用量占油重的0.75%和反应时间30 m in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可达93%以上。制... 对麻疯树油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与亚临界甲醇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70℃、醇油摩尔比40:1、催化剂用量占油重的0.75%和反应时间30 m in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可达93%以上。制备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与柴油相似。主要性能指标,符合ASTMPS121-99(USA)和0#矿物柴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油 亚临界甲醇 对甲苯磺酸 酯交换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乳化剂对硅/丙核壳乳液聚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孟瑜 李小梅 +1 位作者 马利 潘登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9,共8页
用荧光探针(芘)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及复配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首次把荧光探针技术应用到硅/丙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中.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和乳液聚合机理,... 用荧光探针(芘)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及复配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首次把荧光探针技术应用到硅/丙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中.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和乳液聚合机理,探讨了乳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可用于研究硅/丙乳液的聚合行为和确定乳化剂配比.通过粒径分析、透射电镜(TEM)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乳化剂 临界胶束浓度 硅/丙核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孟瑜 张云怀 +1 位作者 曹渊 余丹梅 《高等理科教育》 2008年第2期45-47,共3页
文章阐述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介绍了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开发流程、脚本的设计及课件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 文章阐述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介绍了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开发流程、脚本的设计及课件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大学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课程多媒体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甘孟瑜 揭芳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阐述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微观结构、特征以及制备方法,介绍了微乳液聚合理论及几类微乳液在涂料工业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望了微乳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乳液 微乳液聚合 微乳化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大学化学课程97级试点班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孟瑜 曾政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63-165,共3页
关键词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 高等工程教育 化学教育 实验课 大学化学 实验内容 教学实践 电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孟瑜 谈尊燕 《上海涂料》 CAS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研究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合成条件: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丙烯酸(AA)、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得出:用 K_2S_2O_8做引发剂能得到稳定的 PUA 乳液,适量的 AA 有利于涂膜的附着力,硬单体的比例增大有利于... 研究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合成条件: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丙烯酸(AA)、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得出:用 K_2S_2O_8做引发剂能得到稳定的 PUA 乳液,适量的 AA 有利于涂膜的附着力,硬单体的比例增大有利于涂膜的耐水性;乳液聚合只用少量的、适当比例的乳化剂就能得到稳定的复合乳液;聚合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合成条件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复合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孟瑜 刘娟 《中国胶粘剂》 CAS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介绍了一种环保型复合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以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苯丙乳液为主剂,二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并对主剂、交联剂的用量及复合胶粘剂的固化温度、耐水性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改性淀粉 二异氰酸酯 聚乙烯醇 苯丙乳液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复配乳化剂的聚集行为
20
作者 甘孟瑜 刘艳 +2 位作者 马利 郝少娜 李志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根据芘的第一振动峰I1(373 nm)与第三振动峰I3(384 nm)荧光强度的比值(I1/I3)随乳化剂浓度的变化,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复配乳化剂的CMC值进行了测定,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AS),壬基酚聚氧乙... 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根据芘的第一振动峰I1(373 nm)与第三振动峰I3(384 nm)荧光强度的比值(I1/I3)随乳化剂浓度的变化,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复配乳化剂的CMC值进行了测定,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A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的CMC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CMC介于两者之间.以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不同比例复配乳化剂的胶束聚集数,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浓度为4—9倍CMC时,测定的胶束聚集数随复配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且Oπ-10∶AS<2∶1时,随着复合乳化剂中Oπ-10比例的增大,复配乳化剂胶束聚集数增大.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探讨了复配乳化剂的聚集行为对硅丙乳液聚合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复配乳化剂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