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和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蒋倩倩 周晓欢 +4 位作者 陈玉岚 张向阳 徐新娟 珠勒皮亚.司马义 叶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伴OSAHS患者353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伴OSAHS患者353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36例)和中老年组(217例),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临床一般资料、睡眠呼吸监测指标、24 h动态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差异。结果 (1)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性别、饮酒率、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α)〕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吸烟率、体质指数(BMI)高于中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老年组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血氧饱和度<85%时间(TS<85%)高于青年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青年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高于中老年组,而中老年组高血压病程长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24 h平均脉压差(24 hP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青年组的血管紧张素A1(卧、立位)、血管紧张素A2(卧、立位)高于中老年组,醛固酮(卧位)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立位醛固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和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OSAHS患者的防治过程中,青年患者应侧重于戒烟、减重、降低血管紧张素活性、加强降压力度;中老年患者则应侧重于降低醛固酮活性、采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青年 中老年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玉岚 孙丽 +4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徐新娟 张向阳 靳晨晨 张俊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052-40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80例。以25-羟维生素D<20μg/L界定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血清25-羟...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80例。以25-羟维生素D<20μg/L界定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两组:维生素D缺乏组(病例组)174例,非维生素D缺乏组(对照组)106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等,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平均脉压〔(49±10)mm Hg〕高于对照组〔(4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尿素、肌酐、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13.8(3.4,38.2)mg/24 h〕高于对照组〔9.0(1.7,19.3)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24 h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135,P=0.032);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脉压呈负相关(r=-0.174,P=0.004)。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相关性,可能对肾小球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5-羟维生素D 肾损害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玉岚 张向阳 +2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徐新娟 蔡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48-49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分为Hcy≥15μmol/L组和Hcy<15μmol/L组;同时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以1 400 cm/s作为临界值,分为正常组(BaPWV<1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分为Hcy≥15μmol/L组和Hcy<15μmol/L组;同时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以1 400 cm/s作为临界值,分为正常组(BaPWV<1 400 cm/s)和非正常组(BaPWV≥1 400 cm/s),测定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BaPWV、Hcy等指标。结果 Hcy≥15μmol/L组SBP、PP、PPI、BaPWV均明显高于Hcy<15μmol/L组(P<0.05);BaPWV非正常组SBP、PP、PPI、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Hcy与SBP、PP、PPI、BaPWV正相关;BaPWV与SBP、PP、PPI、Hcy正相关,此外Hcy与PP是脑梗死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主要原因,Hcy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岩萍 珠勒皮亚.司马义 +3 位作者 赵芳 任荣 马杰 徐新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汉族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测定MMP-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共检测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131例汉族EH伴CAS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S组)和86例汉族EH伴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ou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NS组)。结果 AS组的6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S组(P〈0.05),携带6A等位基因增加了EH伴CAS的危险度(OR=1.885,95%CI:1.013~3.505)。结论 MMP-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EH患者伴CAS有关,6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EH患者伴发CA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晓慧 徐新娟 +1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罗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2例,依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96)和非杓型组(n=146),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卧立位血浆肾素、血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2例,依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96)和非杓型组(n=146),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卧立位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肾功能的测定,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1)2组间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杓型组nSBP、nDBP、24hHR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杓型组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钾、血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非杓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肌酐水平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血压昼夜节律中起到重要作用,血压呈非杓型分布的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较杓型高血压患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玉岚 靳晨晨 +4 位作者 徐新娟 张向阳 珠勒皮亚.司马义 孙丽 张俊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测定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ABI、baPWV、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立位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与ABI、颈动脉IMT呈负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BI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227,P<0.05),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17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血清25(OH)D浓度是ABI、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之间可能存在负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维生素D 动脉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玉岚 张向阳 +4 位作者 徐新娟 珠勒皮亚.司马义 孙丽 张俊仕 陈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219-1220,1223,共3页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是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考核体系,...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是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考核体系,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汉民族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岚 孙丽 +4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张向阳 徐新娟 陈曦 沙巴尔.肉孜阿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02-270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动脉硬化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高血压伴OSAHS的183例患者病历资料,按民族不同分为两组:汉族组144例,维吾尔族组39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动脉硬化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高血压伴OSAHS的183例患者病历资料,按民族不同分为两组:汉族组144例,维吾尔族组39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四肢多普勒血流图、24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 (1)维吾尔族组体质指数(BMI)〔(32±4)kg/m2比(28±4)kg/m2〕、纤维蛋白原(Fg)〔(3.45±0.59)g/L比(3.16±0.63)g/L〕及脉压(PP)〔(57±13)mm Hg比(49±11)mm Hg〕高于汉族组,三酰甘油低于汉族组〔(2.10±2.00)mmol/L比(2.76±2.3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维吾尔族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大于汉族组〔(0.13±0.05)cm比(0.11±0.08)cm〕,左、右踝臂指数(ABI)小于汉族组〔(1.10±0.09)比(1.14±0.08)、(1.10±0.10)比(1.15±0.08)〕,动脉硬化发生率大于汉族组(46.2%比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右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OSAHS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较汉族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且动脉硬化程度更加严重,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患者BMI、Fg及PP高于汉族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高血压 动脉硬化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海明 徐新娟 +1 位作者 陈玉岚 珠勒皮亚.司马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高血压患者314例,对患者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高血压患者314例,对患者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室壁厚度检测。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组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组。按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将研究对象分为不伴左心室肥厚组和伴左心室肥厚组。分别对比两组间BaPWV、CSP(中心动脉收缩压)、CDP(中心动脉舒张压)、CPP(中心动脉脉压)、AP(增强压)、AIx(增强指数)等数值以探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aPWV、CSP、AP、AIx、CPP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心室肥厚相关(P<0.05)。结论 BaPWV、CSP、AP、AIx、CPP可能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心肌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玉岚 徐新娟 +4 位作者 任淑荣 孙丽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曦 张俊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观察组n=53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对照组n=50例),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血压、心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血钙、血磷、尿素、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肾素较基线水平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2周、24周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则明显降低(均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24周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骨化三醇可以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压,尤其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升高抑制RAS系统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5-羟维生素D 骨化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动态血压变化151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新娟 邓红心 珠勒皮亚.司马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对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测量151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24h动态血压,根据FBG和2hPBG水平将1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对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测量151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24h动态血压,根据FBG和2hPBG水平将1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受损(IGR)和2型糖尿病(T2DM)3组,对3组间的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2%的EH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以2hPBG增高为主。联合检测FBG及2hPBG后,糖代谢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NGT组、IGR组和T2DM组间非杓型血压、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白天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24h平均脉压(24hMPP)均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示24hMPP与FBG呈正相关(r=0.175,P=0.032)。结论:EH患者易合并2hPBG升高糖代谢异常,联合检测FBG及2hPBG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同时控制好FBG有利于减小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 动态血压监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俊仕 陈玉岚 +2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梁晓慧 徐新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804-1807,18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螺内酯20mg(n=30),B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螺内酯40mg(n=31),C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厄贝沙坦片150mg+螺内...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螺内酯20mg(n=30),B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螺内酯40mg(n=31),C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厄贝沙坦片150mg+螺内酯20mg(n=29),D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厄贝沙坦片150mg+安慰剂(n=29),出院后随访第1、2、3、4周及第2、3、6、9、12个月血压及电解质。评估各组治疗前后血压、电解质水平。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4组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3.4%、14.1%、18.0%、16.9%;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7.5%、17.8%、24.7%、22.9%。(2)治疗第1、2、6、9、12个月C组收缩压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1、9、12个月C组舒张压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第6、9个月B组血钾高于其他组,第12个月B组、C组血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6.7%、26.7%、6.6%,B组为80.6%、16.1%、3.3%,C组为86.2%、10.3%,3.5%,D组为82.8%、13.8%、3.4%。(6)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与血压均呈负相关。(7)在治疗过程中B组出现男性乳房发育1例。结论 4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伴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血压,但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厄贝沙坦片150mg+螺内酯20mg方案优于其它降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上腺增生 血压 血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哈丽达 徐新娟 珠勒皮亚.司马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年龄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的关系。方法:200例EH患者按年龄分为5组,测定其血浆RAS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降低(P均<0.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年龄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的关系。方法:200例EH患者按年龄分为5组,测定其血浆RAS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降低(P均<0.05),醛固酮(ALD)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年龄与PRA,AngⅡ含量呈负相关(r=-0.283,P<0.001,r=-0.165,P<0.05),年龄与脉压呈正相关(r=0.293,P<0.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减少,醛固酮与肾素呈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年龄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指数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京宴 珠勒皮亚.司马义 +2 位作者 陈凤辉 程祖亨 玛依拉.吾甫尔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106例经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PPI≤0.40和>0.40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形态、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情况。结...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106例经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PPI≤0.40和>0.40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形态、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PPI>0.40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明显增厚,E/A值降低(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形态发生改变,以左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为主要特征;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出现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PI>0.40提示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合并有舒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指数 左心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根据HDL浓度分为HDL正常组190例,HDL减低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HDL等水平的...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根据HDL浓度分为HDL正常组190例,HDL减低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HDL等水平的意义。结果 HDL减低组患者的3年HDL下降幅度较HDL正常组大。HDL减低组的3年后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要低于HDL正常组(P<0.05),且HDL减低组组内比较发现SDNN也要低于3年前(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不同程度上升,但是患者3年后HDL减低组平均SBP、DBP均要高于HDL正常组(P<0.05),HDL减低组患者3年后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也要厚于HDL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患无症状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血清HDL水平可以从尚未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及早筛选出高血压心血管风险者,对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A液 原发性高血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85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CRP及Hcy的测定。根据是否伴随LVH将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与左室...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85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CRP及Hcy的测定。根据是否伴随LVH将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与左室正常组;根据是否伴随颈部AS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和动脉硬化组,动脉硬化组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两个亚组。结果LVH组Hcy及CRP水平均高于无LVH组(P<0.05);AS组Hcy及CRP水平均高于内膜正常组(P<0.05)。Hcy及CRP水平与AS或LVH相关(P<0.05)。结论 Hcy及CRP水平与AS或LVH发病具有相关性,两者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LVH或AS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肥大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409-4411,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40/90 mmHg,LDL-C<2.6 mmol/L;强化治疗目标血压<120/80 mmHg,LDL-C<2.1 mmol/L。比较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再次心源性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间差异。结果最终12个月共随访成功224例,常规治疗组114例,强化治疗组110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均明显更低〔(121.2±13.8)vs(125.1±14.1)mmHg,P=0.026;(118.9±13.2)vs(124.8±13.1)mmHg,P=0.008;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16±0.18)vs(2.40±0.16)mmol/L,P=0.002;(2.32±0.09)vs(1.96±0.11)mmol/L,P=0.000。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血压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陈曦 《继续医学教育》 2012年第12期16-19,共4页
循证医学的思想核心是制定任何医疗决策都应遵循用科学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介绍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理念贯穿心血管教学过程,探讨在实践性很强的心内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模式从灌输式的... 循证医学的思想核心是制定任何医疗决策都应遵循用科学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介绍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理念贯穿心血管教学过程,探讨在实践性很强的心内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模式从灌输式的经验型教学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化。指导临床医学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要求,规范其医疗实践行为,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教学模式 心血管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电重构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娜几娜.吾格提 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记录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周边区的有效不应期(ERP)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改变,交感神经神经(TH)及神经生长因子(GAP43)改变,探讨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电重构及交感神经重构之间的关系...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记录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周边区的有效不应期(ERP)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改变,交感神经神经(TH)及神经生长因子(GAP43)改变,探讨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电重构及交感神经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LVIDd、LVIDs均显著增大(P<0.01),EF和FS缩短率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梗死周边区ERP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Cx43阳性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GAP43阳性神经密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TH阳性神经密度不均一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不但发生结构重构,同时也会发生神经重构和电重构,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缝隙连接蛋白43 酪氨酸羟化酶 生长相关蛋白 有效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人动态血压的监测与分析
20
作者 韩璐 珠勒皮亚.司马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探讨老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随机抽取105例年龄60~79岁的老年人和99例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MP),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始数据分析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老老年组的高...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探讨老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随机抽取105例年龄60~79岁的老年人和99例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MP),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始数据分析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老老年组的高血压患病率(79%)高于老年组(4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0,P>0.05)。非杓型血压例数(92例)明显多于老年组(68例),但2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6,P>0.05)。(2)老老年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脉压(24h-PP)、白昼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值(dSBP/BPL)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值(nSBP/BPL)均高于老年组,2组比较,nSBP、24h-PP和nSBP/B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老老年组的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24h平均脉压指数(24h-PPI)、白昼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dDBP/BPL)及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nDBP/BPL)均低于老年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及非杓型血压呈上升趋势,老老年人血压变化特点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收缩压血压负荷值明显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老老年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