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圆桌讨论
1
作者 朱羽 王鸿生 +5 位作者 贺照田 王光东 毛尖 张炼红 李雪梅 蔡翔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17,共14页
蔡翔老师《1980年代:小说六记》^(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续并发展了《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关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这一极具方法论意味的观点。此书广泛涉及“1980年代”从哪些核... 蔡翔老师《1980年代:小说六记》^(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续并发展了《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关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这一极具方法论意味的观点。此书广泛涉及“1980年代”从哪些核心方面“退后”以及如何“退后”,更辩证地探讨了1980年代与“前三十年”之间的关联,为我们重思1980年代文学—文化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也为我们反思文学研究界的“重返80年代”潮流提供了契机。有鉴于此,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于2024年9月21—22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召开了“‘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以下所录是本次会议的“圆桌讨论”发言部分^(3),特刊于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界 上海大学 蔡翔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圆桌讨论 前三十年 学术研讨会 相关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长篇小说《秦腔》的笔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鸿生 罗滋池 +3 位作者 胡国平 马军英 张军府 邹范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5,共2页
2005年初,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在《收获》分两期发表,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此作一出,即在读书界和创作界激起了广泛的反响,京沪两地批评家也迅速做出反应,并分别召开了气氛热烈的研讨会。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 2005年初,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在《收获》分两期发表,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此作一出,即在读书界和创作界激起了广泛的反响,京沪两地批评家也迅速做出反应,并分别召开了气氛热烈的研讨会。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在导师王鸿生教授的主持下,通过认真的阅读和讨论,撰文就贾氏的这一新作进行了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长篇小说 史诗性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读《受活》 被引量:57
3
作者 王鸿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8,共10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益而难忘的教训,其中之一便是对文字和写作不再轻信。无论是低调地标榜客观或正义,还是高调地崇扬身体和日常,都已不再使我们感到新鲜、激动。当听到有学识者的妙语高论时,我们往往会问这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益而难忘的教训,其中之一便是对文字和写作不再轻信。无论是低调地标榜客观或正义,还是高调地崇扬身体和日常,都已不再使我们感到新鲜、激动。当听到有学识者的妙语高论时,我们往往会问这是在替谁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活》 阎连科 语言 小说 艺术风格 情节结构 乡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三要素及其人文意蕴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鸿生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科学精神 怀疑意识 批判 谦恭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叙事伦理批评?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鸿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共8页
本文主要探讨叙事伦理批评的缘起、意义和问题域。论文指出,"叙事伦理"可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理解:(1)指叙事活动与伦理价值问题存在着长期的内在纠缠与相互生成关系,因而两者不可分割;(2)指叙事活动有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秩序... 本文主要探讨叙事伦理批评的缘起、意义和问题域。论文指出,"叙事伦理"可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理解:(1)指叙事活动与伦理价值问题存在着长期的内在纠缠与相互生成关系,因而两者不可分割;(2)指叙事活动有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秩序性的与非秩序性的区别,这也是承认,存在着非伦理的或反伦理的叙事;(3)指叙事活动本身即具有伦理性质,这一性质会因叙事活动具有建构多种价值序列的可能性而显得紧张。论文对传统道德批评和叙事伦理批评予以严格区分,并从批评的依据、方式、视域、语态等四个方面提炼了叙事伦理批评的基本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叙述同一性 临界之思 批评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的王道和霸道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鸿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周朝的天子称王,周的政治理念是"王道",也是儒家倾心的理想政治。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是所谓"德政"。孔子提出"仁政"概念,主张士人参政议政。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 周朝的天子称王,周的政治理念是"王道",也是儒家倾心的理想政治。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是所谓"德政"。孔子提出"仁政"概念,主张士人参政议政。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秦制取代周制,霸道的色彩明显,但传统皇朝政治实质上是杂用王道和霸道。主张王道的儒学始终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政治,因而不能成为政治学;法家所言之法是统治之法,不限制君权,所以是"霸道"的理论。中国政治文化在20世纪才有了民权、民主、宪法等全新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霸道 儒学 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批评:政治和伦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鸿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50,共8页
关键词 批评话语 遭遇 “文化研究” “寻根文学” 勃兴 汉语文学 文化批评 中心范畴 八十年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鸿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7,共4页
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 ,它没有标准答案 ,却有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化史产生了“超李约瑟问题” ,且蕴涵“未来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引起探索 ,引发提问。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超李约瑟问题 未来李约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术文化中的“致用”与“求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鸿生 王民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有"致用"的倾向,"求真"的理念没有得到张扬。晚清民国时期"致用"依然是主要倾向,但西学东渐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求真"的营养,学术文化的独特价值被逐步认识。20世纪... 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有"致用"的倾向,"求真"的理念没有得到张扬。晚清民国时期"致用"依然是主要倾向,但西学东渐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求真"的营养,学术文化的独特价值被逐步认识。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致用"倾向达到了极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术文化进入在"致用"中"求真"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文化 “致用” “求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类科学的划分及其人文内涵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鸿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人类文明中的理性。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把研究对象看作"我们身外的东西"。社会科学考察人们"身处其中"的事物和发生在人们之间的现象。人文科学研究人...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人类文明中的理性。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把研究对象看作"我们身外的东西"。社会科学考察人们"身处其中"的事物和发生在人们之间的现象。人文科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阐释人"内心的"感情、感受、感想、感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反思人的信念、价值和理想,探索人类感情空间、思维空间、想象力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这三类科学显示人类的理性在面对自然、社会、人文现象时,其探索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但这并不改变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基础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和文化的人。在这个意义上,人文科学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能揭示科学文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叙事伦理的奠基与预演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鸿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叙事活动具有建构价值秩序之功能。叙事伦理是1990年代前后伴随着"伦理学转向"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意味着一种批判性地料理现代知识的态度与方法,同时也体现出某种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建人文价值的努力。本文通过对&qu... 叙事活动具有建构价值秩序之功能。叙事伦理是1990年代前后伴随着"伦理学转向"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意味着一种批判性地料理现代知识的态度与方法,同时也体现出某种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建人文价值的努力。本文通过对"现象"、"朝向"、"意义"、"总体性"、"普遍陈述"、"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等七大胡塞尔命题的解释与修正,认为胡塞尔现象学的伦理面向,对叙事伦理研究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方位有着非同寻常的定向作用,并为理性伦理与叙事伦理之结合,为理性伦理转换为叙事伦理,作出了别出心裁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叙事伦理 奠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王官文化与儒学的起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鸿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5,共7页
《汉书》中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受到现代学者质疑,其中儒文化的起源得到深入讨论。历史地看,儒文化的起源和殷商遗民参与制订周礼有关。周礼的制订标志着中国王官文化体系的形成,其特点是将政治大一统的基础建立在宗法伦理之上。周... 《汉书》中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受到现代学者质疑,其中儒文化的起源得到深入讨论。历史地看,儒文化的起源和殷商遗民参与制订周礼有关。周礼的制订标志着中国王官文化体系的形成,其特点是将政治大一统的基础建立在宗法伦理之上。周礼蕴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给儒文化以永久的启示。儒道墨法各家中,只有儒家认同周代王官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也是儒学后来成为与中国传统政治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之学 儒学 起源 王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伦理气质:虚无、延异与幽灵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鸿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当代叙事伦理要回应的一大关键,是意义的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回溯西方关于"上帝之死"的不同说法,和中西哲人关于"虚无"的多种理解,力图厘清"虚无"和"虚无主义"的混淆,并多角度考虑了意义的着落... 当代叙事伦理要回应的一大关键,是意义的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回溯西方关于"上帝之死"的不同说法,和中西哲人关于"虚无"的多种理解,力图厘清"虚无"和"虚无主义"的混淆,并多角度考虑了意义的着落问题.论文还在探讨了德里达的"延异"和"幽灵学"之后,将解构思想定位于后哲学之思的元伦理面向。论文提炼了这一元伦理面向的基本特征:准无神论的弥赛亚性,自身保持与自身之差异的灵敏嗅觉,不断突破"小我"跃向"无限"的冲动,面向未思之物的执拗的不妥协精神,充满谢意地把解构作为礼物赠与文本制作者的诚恳而优雅的风度,凭"触感"而凝视对象的羞涩表情,向他者、向未来开放的决绝意志,有生殖力的多元性和多重立场,对幸存者伦理的彻底忠诚,以及在文字中不断经历自我死亡的痛苦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伦理 虚无 延异 幽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之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鸿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小说 博尔赫斯 张生 刽子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型脑室铸型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鸿生 陆文龙 +1 位作者 王友伟 朱云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9例脑室铸型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脑室外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3.5 d,中枢性高热持续时间3.1 d。术后3个月,1例发生交通性脑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9例脑室铸型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脑室外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3.5 d,中枢性高热持续时间3.1 d。术后3个月,1例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9例患者术前平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6.3±1.6)分,低于术后2周时的(9.7±1.7)分。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2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铸型安全、有效,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铸型 神经内镜手术 尿激酶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除解构视界,但拒绝虚无主义——序《叙事与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鸿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虚无主义 语言论转向 视界 解构 价值 叙事 科学研究领域 八十年代 范式转换 人文社会 本体论 认识论 人类学 社会学 心理学 哲学 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鸿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城市是一种人造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舞台。梳理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就是一览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演变。中国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城市"、"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转型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 城市是一种人造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舞台。梳理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就是一览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演变。中国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城市"、"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转型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中华文明的一种空间存在形式和中国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代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诸如资源枯竭、缺水、房价高企以及现代城市病的困扰。总体上看,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对应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渡。这是中华文明空间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鸿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这种影响也不会完全按照人的意愿来发生。但人类仍不会放弃利用科技实现自身目的的愿望。发挥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便出于这样一种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了现实。具体看:科技可以促进...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这种影响也不会完全按照人的意愿来发生。但人类仍不会放弃利用科技实现自身目的的愿望。发挥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便出于这样一种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了现实。具体看:科技可以促进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动态和谐;现代科技正在构筑一个诚信文化的技术平台;高科技在影响政府的行为模式甚至执政理念;互联网、识别和监控科技、环保、气象预报、地震预报、疾病预防等特殊领域的科技,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对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有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五种文化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鸿生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1-25,共5页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原儒"、"真儒"、"后儒"、"今儒"四个阶段。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从伦理的角度为皇权统治的正当性提供了支撑性的文化理念,也是谏诤良臣规范君权的道德支点,更是维护既得...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原儒"、"真儒"、"后儒"、"今儒"四个阶段。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从伦理的角度为皇权统治的正当性提供了支撑性的文化理念,也是谏诤良臣规范君权的道德支点,更是维护既得利益的文化工具。儒学曾被当作改革的理论依据,但历史上借儒学进行的改革都没有成功。另外,儒学还是革命造反的文化资源。儒学的多重文化功能,增加了其在传统文明中的文化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阶段 文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鸿生 张新庆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 1998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管理 可持续发展 双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