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顺娜 伍杨 +2 位作者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43-447,45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缓解。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中许多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就MSCs及MSCs-EXO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 炎症性肠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耗竭在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史婷婷 王顺娜 杨妹霞 于晓辉 张久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微环境(TME)时,T细胞会因持续受到抗原刺激,进而陷入T细胞耗竭(Tex)状态。这一状态不但会使患者身体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等。因此,深入剖析Tex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寻逆转Tex的有效策略,是HCC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所在。故本文旨在总结HCC患者发生Tex的作用机制及现阶段逆转Tex药物研发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Tex) 肝细胞癌(HCC)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王顺娜 史婷婷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活细胞分泌到周围微环境中的微小囊泡,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和其他各种机制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肿瘤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并能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运输载体和治疗靶点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外囊泡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王顺娜 史婷婷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者检查方式由于有创性、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并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早期筛查,故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筛查EGC是未来研究的必经之路。血清学生物标志物检查微创、费用相对较低、简易方便。本文就当前不同类别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包括传统生物标志物、胃功能类生物标志物、DNA及相关基因类生物标志物、非编码RNA类生物标志物、抗体或抗原类生物标志物等在EGC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胃癌 血清学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与CD8+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免疫耗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王顺娜 张润兵 朱惠娟 朱玲玲 张亚妮 史婷婷 郭佩佩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HBV患者表现为功能性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大意义。HBV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的强弱是影响HBV能否被清除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CD8+T细胞在清除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NK细胞和CD8+T细胞会表现出一种功能和数量低下的免疫耗竭状态,这极大减弱了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免疫耗竭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当前慢性HBV感染中NK细胞和CD8+T细胞发生免疫耗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CHB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CD8+T细胞 免疫耗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史婷婷 朱玲玲 张亚妮 郭佩佩 张润兵 王顺娜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56-763,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下载2005—2020年所有老年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纳排标准,将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下载2005—2020年所有老年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纳排标准,将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老年HCC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验证。基于确定的变量,开发并验证列线图,以预测老年HCC患者6、12和24个月的OS。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区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134例老年HCC患者,训练组793例,验证组341例。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射治疗被确定为该人群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出的列线图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训练组的C指数为0.745,验证组的C指数为0.704。训练组在6、12和24个月时的AUC值分别为0.785、0.788和0.798,验证组分别为0.780、0.725和0.607。从预测的生存概率到实际观测,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和DCA显示本研究提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疗情况均是老年H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预测老年HCC患者OS,这将有助于老年HCC患者的个性化生存评估和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EER数据库 老年人 预后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因果关系
8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王顺娜 郭佩佩 张亚妮 朱玲玲 张润兵 史婷婷 朱惠娟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筛选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且独立...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筛选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s,IVs),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值法(weighted median,WM)、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用效应值(b)或OR值及P值来评价H.pylori感染与CHB之间是否存在关联,Cochran′s Q检验统计数据用于量化异质性,MR-Egger回归评估SNPs的多水平效应检验,留一法确定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SNPs,评估结果的稳定性,最后绘制可视化散点图、森林图、漏斗图来综合判断H.pylori感染与CHB的因果关系。结果IVW显示H.pylori感染与CHB之间无因果关系(b=12.8904,OR>1,P=0.371),其他MR-Egger、WM、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4种分析方法也不能证明H.pylori感染与CHB之间有因果关系。Cochran′s Q检验结果分别为P=0.894和P=0.899,即不存在异质性;Egger-intercept结果为P=0.424,即不存在多效性;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全部F值>10,提示不存在弱IVs偏倚。结论基于分析结果,目前暂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H.pylori感染与CHB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顺娜 高浏璐 +5 位作者 郑晓凤 邢国静 王丽菲 邵慧娟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24-1129,共6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单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并不能很好的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逃逸现象时有发生,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抑制性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是近年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与PD-1/PD-L1的联合治疗可减少肿瘤逃逸,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就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IT PD-1/PD-L1 双重阻断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顺娜 史婷婷 +2 位作者 伍杨 郑晓凤 张久聪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18-2025,共8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推进,在白血病、骨髓瘤和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过继CAR-T细胞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推进,在白血病、骨髓瘤和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过继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难治性患者化疗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同时,在实体肿瘤方面,CAR-T细胞免疫疗法也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深入临床研究。因此,本文就近年来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机制、局限性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局限性 实体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