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尔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细胞间接触对‘赤霞珠’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周得刚 徐彬艳 +2 位作者 王青霞 杨学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64-3282,共19页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NS)混菌发酵可以改善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和浓郁度。深入分析混合发酵剂中酵母细胞之间的接触作用对酒精发酵及代谢产物的调节效应,更好地控制混...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NS)混菌发酵可以改善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和浓郁度。深入分析混合发酵剂中酵母细胞之间的接触作用对酒精发酵及代谢产物的调节效应,更好地控制混菌发酵进程。【方法】以预处理的‘赤霞珠’葡萄汁为试材,分别接种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及S.cerevisiae进行纯种发酵、混菌发酵和双室发酵,分析其发酵动力学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差异;并探究不同接种时间模式下混菌和双室发酵对‘赤霞珠’葡萄酒酿造学参数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T.delbrueckii菌株纯种发酵组的最终还原糖含量为89.00 g·L-1,不能独立完成酒精发酵;S.cerevisiae在纯种发酵、混菌发酵和双室发酵组中均保持较高的生长活力,能顺利完成酒精发酵;但混菌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细胞间接触显著降低了T.delbrueckii菌株的生存能力。与S.cerevisiae纯种发酵相比,混菌发酵组和双室处理组的乙醇含量均有所降低,pH显著下降,总酸显著增加(P<0.05);各处理酒样中检测到挥发酸含量均在0.2—0.7 g·L-1。与S.cerevisiae纯种发酵和双室发酵组相比,混菌发酵组的挥发酸及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结果显示,T.delbrueckii菌株纯种发酵组香气物质含量最低;相比S.cerevisiae纯种发酵组,混菌发酵和双室发酵组的酯类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高级醇和C6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混菌发酵组中乙酸异戊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含量较双室发酵组显著增加,高级醇和苯衍生物含量明显降低。此外,在混菌发酵过程中,S.cerevisiae的接种时间对乙酸异戊酯和乙酸己酯的生成也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S.cerevisiae纯种发酵相比,同时接种(0 h)混菌发酵处理组显著降低葡萄酒中的生青味,酒样呈现较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味。【结论】在葡萄酒的混菌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间接触不仅降低T.delbrueckii的生存能力,也显著影响‘赤霞珠’葡萄酒的香气特征和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酒精发酵 非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 细胞间接触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骨力胶囊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青霞 汪滨 +2 位作者 汤样华 俞明义 王晓燕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建立骨力胶囊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探索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在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LC法,乙腈-0.2%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430和250 nm;以葛根素为内参物,建立多组分定量分析模式。再通过化学计... 目的建立骨力胶囊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探索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在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LC法,乙腈-0.2%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430和250 nm;以葛根素为内参物,建立多组分定量分析模式。再通过化学计量学及GRA评价其综合质量。结果外标法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相对校正因子法和外标法的定量结果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淫羊藿苷、葛根素、朝藿定、补骨脂素和姜黄素为骨力胶囊的代表性差异成分;GRA模型稳定,相对关联度在0.3095~0.614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实用,化学计量学和GRA可用于评价骨力胶囊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力胶囊 一测多评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化学计量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路径分析
3
作者 王青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知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据基础性地位。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数学学科中的图形知识较多,且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对于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在新课标实施之后,针对部分小学... 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知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据基础性地位。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数学学科中的图形知识较多,且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对于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在新课标实施之后,针对部分小学生在空间观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计划,加强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准备,更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的积极作用以及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新课标以及小学生的学情提出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路径,以此作为后续教师开展相关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积极作用 现状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训模式在外援医护人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张玲 李君 +2 位作者 张琼 吴秀颖 王青霞 《医学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849-1851,18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训模式在外援医护人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应急混编重症病房57名外援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外援医护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采用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 【目的】探讨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训模式在外援医护人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应急混编重症病房57名外援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外援医护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采用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比较外援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成绩,并对培训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培训后,外援医护人员在气道管理模块、医院感染控制模块、营养支持模块、静脉治疗支持模块、镇静及镇痛模块、血流动力学监测模块、心肺支持模块、危重患者接诊与转运模块的培训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问卷结果显示,56名外援医护人员对本次培训老师授课内容满意,整体满意度为98.2%(56/57)。【结论】基于费曼学习理论的5 min护理知识输出培训模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外援医护岗位胜任力,且培训模式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医院 在职培训 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盛夏典型突发性降水过程中低层风特征
5
作者 刘嘉慧敏 李明 +4 位作者 欧阳雨 吉庆 王青霞 李文耀 李涵钰 《干旱气象》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低层风场变化对突发性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改变低层大气的流场结构,进而影响低层大气的稳定性及垂直运动,促使对流云发生发展。基于长安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 低层风场变化对突发性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改变低层大气的流场结构,进而影响低层大气的稳定性及垂直运动,促使对流云发生发展。基于长安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盛夏(7—8月)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秦岭北麓3次典型突发性降水过程[2023年8月6日11:00—12:00(简称“过程Ⅰ”)、2023年7月13日00:00—01:00(简称“过程Ⅱ”)和2022年8月3日18:00—19:00(简称“过程Ⅲ”)]中低层风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3次过程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配合低层冷空气侵入的环流背景下,突发性强。过程Ⅰ和过程Ⅱ低层为偏西风冷空气侵入,过程Ⅲ为偏东风冷空气侵入。降水发生前长安地区大气呈显著不稳定状态,对流层中层垂直风切变较弱,这是3次降水过程局地性强的主要原因。盛夏长安站低层风速多年平均总体呈单峰型变化,风速随高度先增加再减小,1 000 m高度以下平均风速不超过3.14 m·s^(-1),小时风速存在明显日变化特征。低层风向随高度增加呈逆时针旋转,由西南风逐渐转为东南风。3次突发性降水过程发生前4~6 h,长安站低层大气存在冷空气侵入过程,且风速较多年平均明显加大。伴随低层冷空气的持续侵入,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气压上升,对流触发,强降水产生。低层冷空气的持续侵入一方面在低层产生强烈的中尺度锋生,为突发性降水提供能量条件和触发条件;另一方面受秦岭北麓及关中盆地局地地形的阻挡作用,迫使低层冷空气强迫抬升,有利于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盛夏 突发性降水 低层风场 冷空气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王青霞 吕世华 +2 位作者 鲍艳 马迪 李瑞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趋势最大,达0.004(10a... 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趋势最大,达0.004(10a)-1。不同覆盖度像元变化对总体植被变化的贡献不同,低植被覆盖像元变化对各季节总体植被变化贡献均较大,其中冬季最大;中等植被覆盖像元变化的贡献主要在秋季;高植被覆盖像元的贡献则夏季最明显。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夏季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均最大,分别达30.51%、10.52%,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减少的区域主要在高原中部的藏北高原。进一步分析高原植被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明,中等植被覆盖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的相关性则最低。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植被生长主要与温度和降水的累积效应有关,其中在植被生长较好的季节和区域更明显。而在月尺度上,中低植被覆盖区植被生长受短期降水事件影响较大,高植被覆盖区则仍是温度的累积效应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其对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郭霄宇 唐成和 +1 位作者 王青霞 郭佳慧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究组55例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55%>81.82%)(P<0.05);研究组呼吸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低(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在治疗1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头孢噻肟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水平,下调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头孢噻肟钠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动脉血气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流行期间医院急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青霞 曹晓 +3 位作者 吴秀颖 刘江峰 谢婧雯 侯德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通过焦虑抑郁量表对COVID-19流行期间来医院急诊就医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发现急性心理应激障碍患者,为COVID-19的综合防控提供资料。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护人员在急诊就医预检分诊台通过询问将急诊就医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焦虑抑郁量表对COVID-19流行期间来医院急诊就医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发现急性心理应激障碍患者,为COVID-19的综合防控提供资料。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护人员在急诊就医预检分诊台通过询问将急诊就医患者分为疑似组、发热组和对照组,发放自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给每位患者,并由一位接受过量表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答疑或协助完成量表的评估。结果共发放557套量表,其中疑似组211份,发热组167份,对照组179份;共收回516份量表,其中疑似组197份,发热组151份,对照组收回168份。疑似组、发热组和对照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7.87%与58.88%,48.34%与43.71%,18.31%与18.99%,与对照组比较,疑似组和发热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较高(P<0.01);疑似组与发热组比较,抑郁与焦虑发生率高(P<0.05);说明在发热门诊就医的疑似COVID-19患者较普通发热患者、发热患者(包括疑似新冠患者和普通发热患者)较普通患者更易发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标准化后,疑似组、发热组和对照组标准分分别为57.38±16.25和42.58±14.27,51.23±15.29和38.32±15.39,32.58±17.8和12.25±12.94;与对照组比较,疑似组和发热组的焦虑和抑郁的标准分均高(P<0.01),与发热组比较,疑似组的焦虑和抑郁的标准分明显高(P<0.01)。结论在COVID-19流行期间,来医院急诊就医患者,被疑似COVID-19患者和发热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应做好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心理应激障碍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和组织脱蜡透明液替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青霞 安会波 +1 位作者 刘征艳 郭大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硬脂酸 透明液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青霞 赵会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4-96,共3页
随着社会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元化。结合培养目标多元化和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青霞 安会波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1105-1107,共3页
关键词 13-C尿素 呼吸试验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法与Max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青霞 安会波 +1 位作者 郭大丽 刘征燕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1期2955-2956,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二步法 MaxVision三步法 生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样本收集时间对^(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青霞 安会波 +1 位作者 郭大丽 刘征燕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2期3093-3094,共2页
目的提高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准确性及阳性率。方法156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13C-UBT检测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78例。A组收集零时呼气样本和服药后20和40min的呼气样本,B组收集零时呼气样本... 目的提高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准确性及阳性率。方法156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13C-UBT检测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78例。A组收集零时呼气样本和服药后20和40min的呼气样本,B组收集零时呼气样本和服药后30min的呼气样本。结果2组H.pylori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9,P<0.05),H.pylori阳性患儿呼气13CO2峰值在给药后40min。结论于服药后40min收集呼气样本,能有效提高儿童H.pylori阳性检出率,使13C-UBT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尿素呼气试验 儿童 幽门螺杆菌 呼气样本收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青霞 赵会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6-139,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分类培养,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是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模式 应用型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培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青霞 赵会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7-129,共3页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探索和实施适合研究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生培养二级管理模式,加强院系的过程管理和学术管理力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二级管理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救援之“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援塞抗击埃博拉的组织与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青霞 郑悦平 吴静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7期166-167,共2页
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严密部署和周密安排,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队员及专家们牢记责任使命,大力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技术和严... 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严密部署和周密安排,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队员及专家们牢记责任使命,大力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日夜奋战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防治最前沿。队员们在确保自身"零感染"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救治、塞中友好医院改造转型、援塞抗疫剩余物资清点移交等任务。队员们用确诊患者全部治愈的可喜成绩,向祖国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在西非大地奏响援塞抗疫的胜利凯歌,赢得了塞拉利昂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我省独立运营塞中友好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只队伍也成为了湖南省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 应急救援 打胜仗 零感染 全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低发区疟疾复发的特征及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青霞 彭雄 陈泽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探讨疟疾低发区疟疾防治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云梦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报告的初诊疟疾病例、疑似疟疾病例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进行复检及假定性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疟疾低发区疟疾防治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云梦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报告的初诊疟疾病例、疑似疟疾病例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进行复检及假定性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梦县2010~2012年共发现3例复发疟疾,其中输入性疟疾复发1例;经假定性治疗发现疟疾远期复发2例,疟疾史大于10年。结论部分未经抗疟规范治疗及漏治的疟疾患者,在长达多年之久仍可出现远期复发,临床应予重视,避免漏诊,必要时作假定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复发 低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青霞 曾畅 +1 位作者 张宇 扬远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942-943,共2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5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针对性地配合、实施好相关症状及腰穿、脑活检、使用激素后等治疗手段的护理。【结果】本组15例有...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5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针对性地配合、实施好相关症状及腰穿、脑活检、使用激素后等治疗手段的护理。【结果】本组15例有头痛.8例有脑神经麻痹,1例有癫痫发作;15例影像学上有硬膜增厚的表现。治疗2个月后10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大多有头痛和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病因者需病因治疗。护理上加强对症状的对症处理,对激素使用和有创检查后的患者,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理学 脑膜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袋制成尿袋的临床应用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青霞 吴静 《现代护理》 2004年第8期771-772,共2页
关键词 保鲜袋 尿袋 神经科 小便障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应用PICC时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青霞 朱江南 +1 位作者 曾畅 邹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2396-2398,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它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它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1-2]。神经内科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常用的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可加重外周静脉的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有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