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释汗依阿玛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满族研究》
1987年第2期9-15,共7页
-
文摘
我国已故著名明清史专家孟心史(森)和郑毅生(天挺)两位先生先后于三、四十年代,撰写过几篇有关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是否曾经被尊称为“皇父”的考证文章,孟先生据蒋氏《东华录》,顺治五年十一月冬至郊天,奉太祖(努尔哈齐)配,追崇四庙加尊号,覃恩大赦,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作出断语:“盖为覃恩事项之首,由报功而来,非由渎恩而来,实符古人尚父、仲父之意”。郑先生更进一步从“皇父摄政王”之一切体制仪注,证实:“皇父摄政王”低于“皇上”,与“太上皇”亦不相同,而郑先生特别注意到档案材料的重要性。
-
关键词
“皇父”
摄政王
多尔
汉文
叔父
起居注
福临
《实录》
孝庄文皇后
批红
-
分类号
K28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清代内务府略考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111,共1页
-
文摘
清沿明制,而中央官制与明固多同亦有不同,同者不复述,而不同者则为理藩院与内务府。为明所无之理藩院只管理当时内外喀尔喀蒙古、回部和番部的宗教与民族事务,东北封禁之地与西南苗、彝等各民族并不包括在内。至于清所创建之内务府,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其长官为总...
-
关键词
总管内务府
十三衙门
太监
陈之遴
慈禧太后
安得海
理藩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东北封禁
喀尔喀蒙古
-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读後
- 3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国文化》
1995年第1期269-271,共3页
-
文摘
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读後王锺翰顷接同乡老友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长春出版社,1994年5月一次版)一部,逾40馀万言,仓卒间为之快读一过。景伊兄早年毕业於清华大学化学系,今已成为我国当代的著名化工学专家,乃以古稀之年,竟能伏案挥毫,历十寒...
-
关键词
左宗棠
李鸿章
大平天国
曾国藩
中央民族大学
胡林翼
清王朝
爱国主义者
清末民初
收复新疆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圣祖遗诏考辨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1期49-59,共11页
-
文摘
历来谈清圣祖玄烨之死和其子世宗胤禛的嗣位问题,国内外史学界迄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我在近四十年前写的《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曾指出当时宣读的圣祖《遗诏》是满文而不是汉文这一点,迄未进行深入探讨。我在当年也曾托友人查访康熙一朝的起居注,以捆载南运未返而不果。最近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将整理好的《康熙起居注》一书交由中华书局出版,公诸于世。一史馆朱金甫同志复贻我一份现存的清圣祖《遗诏》满汉文对照原件缩印照片,再四展阅,真是喜出望外。《遗诏》原件的满文部分虽已残缺不全,仅存后半部,不及汉文的一半,但满文似从汉文译出,对《遗诏》的真实性,心窃疑之。爰据各种官书、档案,与《遗诏》原件仔细校勘,一一为之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
关键词
遗诏
起居注
十七年
四十年
清圣祖玄烨
考辨
三十年
敬天法祖
历史档案
中华书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始末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5-40,共6页
-
文摘
在讨论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先,首先要交代几句关于郑成功一家在去台湾以前,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达十八年之久,即使在其父郑芝龙降清以后,清政府进行多次劝降,而郑成功始终不渝地拥戴唐王聿键、鲁王以海,并保持与桂王由榔的联系,并没有放弃抗清斗争到底的决心。顺治十八年间,清政府全力以赴地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武装镇压,同样,对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也进行过多次的生死搏斗。1659年(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发动的最后一次夺取南京的大进军,只是由于水陆调度失宜,与南明桂王方面李定国军配合不及时,竟以全军覆败、退回海岛告一结束。可以说,十八年间,清政府与郑氏兵戎相见,迄无已时。
-
关键词
郑成功
郑氏
台湾
抗清斗争
东南沿海
清政府
农民起义军
郑芝龙
始末
施琅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满洲的命名谈起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满族研究》
1985年第1期12-15,共4页
-
文摘
满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善于学习,勇于创造的民族。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它是以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为主体,并将东北各地分散的女真各部统一而成的民族共同体。满洲作为民族名称出现较晚,是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中。有历史文献明文记载: 天聪九年乙亥冬十月庚寅,谕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
关键词
满洲
满族
旗地
姓氏
新宾
汉姓
海西女真
通志
叶赫
八旗
-
分类号
K28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追忆谭季龙(其骧)先生二三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316-317,共2页
-
文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师主编《禹贡》(半月刊),季龙先生为副主编,乃撰稿、组稿、改稿最勤最多之人。凡来投稿,顾师几不过目,即交季龙先生处理;而凡不合格之文稿,亦令季龙先生一一为之斧正或重写,仍署投稿者之姓名;稿费虽不多,亦全部交予原投稿者之手。季龙先生从无异言。季龙先生之学历,1927年卒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获硕士学位。评审会委员三人,顾师一人外,余为洪煨莲(业)与邓文如(之诚)二师。其时,广东省长陈济棠创办粤海书院于广州。
-
关键词
历代舆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末代皇帝溥仪
大学历史系
哲学系教授
中国地图出版社
余汉谋
普通地图集
同班同学
潜德
-
分类号
K8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东北考察记
- 8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历史地理》
1987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
文摘
一九八四年七月至八月,因中央民族学院攻读满族史和蒙古族史几位研究生去东北实习,我一同前往。此行一共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往返行程在一万里以上。这年冬,我在上海见到谭其棄先生,谈起此行。
-
关键词
中央民族学院
研究生
考察记
蒙古族史
东北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清代民族宗教政策
被引量:17
- 9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9-194,共16页
-
文摘
清代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成功的。一、在东北满族发祥地,满族奠基人努尔哈齐对东北各族实行招纳、吸收、融合的民族政策及兼容并包、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宗教政策;二、在内外喀尔喀蒙古,推行分而治之并限制利用的政策,宗教上为政治目的而提倡信仰藏传佛教;三、在新疆天山南北路,采取旗治、民治分而治之及限制新疆与内地人员交往的政策,并尊重那里的伊斯兰教信仰;四、在西藏、甘青地区,大力提倡,利用藏传佛教以为统治工具,三次出兵西藏,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五、在西南诸省推行改土归流,改交了土司、土官割据一方的局面,交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关键词
民族宗教政策
藏传佛教
民族政策
清代
西藏
统治者
满族共同体
蒙古族
伊斯兰教
分而治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48,共11页
-
文摘
近10年来,胤祯及其《抚远大将军王奏档》一书已引起清史界的广泛重视。胤祯为清圣祖玄烨之第十四子,康熙晚年,深得乃父宠信,故有抚远大将军之特命。皇太子胤礽一废再废,诸皇子党夺嫡之争日烈。圣祖之命胤祯远出及久留西宁,岂亦有如诸葛亮为刘琦谋,所谓"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者耶?圣祖溘逝,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祯改名允(?),幽禁终身。胤祯西征一段史实几被湮灭,官书、上谕及《实录》改而又改,删除殆尽。迄今仅存的满文原抄本《抚远大将军王奏档》,不分卷,20册,为胤祯西征在外时亲笔上奏乃父圣祖玄烨之原档。墨迹幸留,铁证如山,其重要性可想而知。40余年前,拙撰《胤祯西征纪实》一文,曾牵涉及之,今又草成此文。
-
关键词
抚远
康熙
十七年
奏稿
清圣祖玄烨
六世达赖喇嘛
满文
西宁
西征
准噶尔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魏源与《圣武记》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6-199,共4页
-
文摘
两年前,任敏同志在《光明日报》1990年7月8日第3版《史学》专栏上发表了一篇《魏源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文章,就魏氏在《海国图志》中首先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
关键词
魏源
以夷制夷
海国图志
师夷
战略思想
经世致用
富国强兵
近百年
社会科学
鄂尔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 12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18-19,共2页
-
文摘
回顾史学界,建国初期曾大力提倡中国近代史和农民战争史方面的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同时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直到今天,这些研究为普及各民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仍起了很大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同时又指出:“当前在这个问题(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
-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史
战争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史学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国初期
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十五史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
- 13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
文摘
满洲作为民族名称(简称满族),是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才出现的。但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漫长的岁月里,满族先民生息、繁衍、活动在祖国东北地区的“黑水白山”之间,以至到明代末年在夺取了全国政权之后才分散遍布于关内外(据1978年调查。
-
关键词
满族先民
满族形成
满洲
东北地区
女真人
历史渊源
民族感情
汉军
旗人
海西女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上)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6-46,65,共12页
-
文摘
十年前,我曾撰写过一篇《关干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其中一个问题谈到“汉军旗人的从属问题”,也就是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我提出了清代汉军旗人的民族成分的标准,只能按当时是否出旗为民作为一条杠杠的看法,认为:凡是既已出旗为民的大量汉军旗人,或因罚入旗后又改回民籍的,如康乾时期有名的陈梦雷。
-
关键词
汉民族
分问题
汉军旗人
八旗
满族形成
康乾时期
陈梦雷
民族成分
几个问题
方苞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
被引量:17
- 15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2年第2期19-25,共7页
-
文摘
过去,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工作者中,有不少人认为满族的兴起、统一各部以及取得对全中国的最高统治权,都是由于满族先世女真人是一个狩猎民族,擅长骑射、兵强马壮,其武力无敌于天下的缘故。他们还认为,满族先世原本住在山区赫图阿拉一带,等到进入辽沈和中原地区以后,在汉族高度封建经济的冲击下,满族迅速向封建制转化。入关前后,满族统治者虽然不止一次地告诫本族人要保持“国语(满语)骑射”。
-
关键词
满族形成
中原地区
八旗蒙古
满洲
国语
统治者
狩猎民族
女真人
封建制
八旗制度
-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论袁崇焕与皇太极
被引量:3
- 16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
文摘
袁崇焕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终年四十有七,皇太极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二十一日,终年五十有二。袁长于皇太极八岁零七个月,而早死十三年。今年正好是袁的诞辰四百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学会与广西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联合召开纪念袁崇焕诞辰四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相邀参加。我觉得袁崇焕一生的孤忠自效,含冤而死,过去和现在,都曾引起过史学界的莫大同情和重视,撰写了不在少数有分量的论:
-
关键词
皇太极
袁崇焕
明王朝
后金政权
历史学
明清之际
辽东地区
二十年
帝国主义列强
学术讨论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王锺翰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5,共8页
-
-
关键词
清代
历史研究
历史文献
满文档案
-
分类号
G275.1
[文化科学—档案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关于明末三案的原委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
文摘
问:贵刊曾发表过《清宫四大奇案是怎么回事》一文,受到读者好评,能否请作者谈谈明末的三大案?——上海李平答:明末三案系指发生在明神宗万历时的'梃击'、光宗泰昌时的'红丸'及熹宗天启初的'移宫'三大案件。三案的起因、目的、经过和结果。
-
关键词
明末三案
移宫案
东林党
宗泰
天启
李选
红丸
昌时
三朝要典
郑国泰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孟森与《明清史论著集刊》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文史知识》
1998年第8期111-118,共8页
-
文摘
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着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孟森壮年正处在清末西学东渐、变法维新的时期,他东走扶桑,攻读政法,求所以为中国谋富国强兵、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入民国后,官场坎坷,退而潜心致力于学术一途。晚年掌北京大学史学讲席,孜孜不倦地朝夕攻研清故,十年间著述博赡宏富,驰誉海内外。自谓:"清史一科,固以纠正清代官书之讳饰,但亦非以摘发清世所讳为本意"。"其为保护清室之意少而为维持史学之意多。
-
关键词
明清史
中国近代
八旗制度
研究发展
北京大学
史学
满洲
西学东渐
中华书局
十七年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我和清史满族史研究
- 20
-
-
作者
王锺翰
-
出处
《文史知识》
1999年第8期4-12,共9页
-
文摘
记得三年前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的同志约我写过一篇《我为什么专攻清史与满族史》的文章,刊于《文史知识》1996年12月(总第186期)。现在他们又以《我和清史满族史研究》为题要我再写一篇。前者是写30年代初期,由于我万分深沉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痛"史与国之偕亡",才下从事清史与满族史的研究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
关键词
满族
文史知识
清史研究
康熙
雍正
遗诏
清代
满文
皇太极
中华书局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