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58例拟同期行双侧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术中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侧给予去神经化处理,对照侧未行此操作。余手术操作均相同,手术均为同一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师同期完成,均使用同样的膝关节假体。术前、术后评估均由同一熟悉查体及功能评分的评估者完成。患者及评估者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术中均不给予髌骨置换。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及VAS评分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2个月因心源性猝死失访,其余患者均完整参与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男12例,女45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两组患者在KSS评分、WOMAC、ROM及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髌骨去神经化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少膝前痛的发生及功能恢复并无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主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骨折),总结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选择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粗隆骨折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特殊手...目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主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骨折),总结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选择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粗隆骨折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特殊手术禁忌证,65岁以下患者建议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65~80岁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身体情况相对较差的高龄患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稳定型骨折可选用DHS或第3代Gamma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可根据骨折类型、骨质情况等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顺行髓内钉等髓内固定系统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等髓外固定系统;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骨折建议行髋关节置换。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应结合骨折类型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及内固定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 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文摘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58例拟同期行双侧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术中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侧给予去神经化处理,对照侧未行此操作。余手术操作均相同,手术均为同一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师同期完成,均使用同样的膝关节假体。术前、术后评估均由同一熟悉查体及功能评分的评估者完成。患者及评估者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术中均不给予髌骨置换。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及VAS评分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2个月因心源性猝死失访,其余患者均完整参与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男12例,女45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两组患者在KSS评分、WOMAC、ROM及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髌骨去神经化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少膝前痛的发生及功能恢复并无作用。
文摘目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主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骨折),总结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选择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粗隆骨折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特殊手术禁忌证,65岁以下患者建议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65~80岁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身体情况相对较差的高龄患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稳定型骨折可选用DHS或第3代Gamma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可根据骨折类型、骨质情况等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顺行髓内钉等髓内固定系统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等髓外固定系统;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骨折建议行髋关节置换。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应结合骨折类型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及内固定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