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性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远贺 张才龙 +2 位作者 田少奇 孙康 王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419-4422,共4页
背景: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目的:拟应用马血清与皮质醇激素联合制备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模型,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激素联合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 背景: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目的:拟应用马血清与皮质醇激素联合制备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模型,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激素联合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mL/kg,3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6mL/kg,再2周后注射甲强龙45mg/kg,1次/d,连续5d。激素组注射甲强龙45mg/kg,1次/d,连续5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激素给予前及激素注射后1,3,7和14d检测定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于激素注射后第2、4、8周行股骨头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和激素组大白兔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分别于激素注射后1d和3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RI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股骨头于激素注射后第4周出现坏死信号;激素组第8周出现坏死信号。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于激素注射第4周时股骨头出现骨小梁部分变细、断裂,空骨陷窝增加;第8周骨小梁稀疏、破碎,脂肪细胞增大,空骨陷窝明显增大。激素组病理坏死程度各时段均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轻。结果表明,激素联合马血清方法可成功制备股骨头坏死早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新西兰大白兔 模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清三酰甘油 正常对照组 病理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关节腔给药联合静脉给药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出血(英文)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建 哈承志 +3 位作者 田少奇 王远贺 刘宁宁 孙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437-2442,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但是氨甲环酸的给药方式有多种,包括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用药,但效果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用药3种氨甲环酸给药方式是否能... 背景:有研究表明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但是氨甲环酸的给药方式有多种,包括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用药,但效果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用药3种氨甲环酸给药方式是否能够有效的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出血。方法:试验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3例,根据氨甲环酸的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4组:关节腔注射组术中膝关节切口缝合后给予关节腔注射液2 000 mg氨甲环酸;静脉注射组在止血带使用前15 min静脉注射1 000 mg氨甲环酸;联合治疗组采用上述2种方法联合干预;空白对照组不采用氨甲环酸干预。结果与结论:1总出血量和输血率:关节腔注射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总出血量和输血率均少于静脉给药组(P<0.05),且关节腔注射组总出血量略多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输血率均为0%;2不良反应:各组中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部血栓、切口感染、血肿和坏疽等不良反应;3结果证实:氨甲环酸关节腔给药联合静脉给药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出血,效果略优于单独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膝关节 氨甲环酸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腔注射 引流管 出血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 联合治疗 隐性出血 显性出血 静脉注射 血红蛋白丢失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 被引量:22
3
作者 邹玥 田少奇 +2 位作者 王远贺 刘江俊 孙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012-2017,共6页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率升高(P<0.05)。与低分子肝素相比,阿司匹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隐性失血量、切口并发症率、下肢肿胀率和皮下瘀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表面置换 随机双盲对照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抗凝 静脉血栓形成 隐性失血 切口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海涛 王远贺 +2 位作者 田少奇 张旭腾 孙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39,共5页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已普遍应用到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中,用于减少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但国内对于甲基泼尼松龙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于术后恶心...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已普遍应用到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中,用于减少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但国内对于甲基泼尼松龙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于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2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患者置换中及置换后24 h内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6 h,6-24 h,24-48 h,48-72 h 4个不同时间段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及置换后0-72 h总发生率,记录置换后6,24,48,72 h膝关节目测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置换后第3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值及空腹血糖。随访6个月复查并记录2组患者置换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甲基泼尼松龙组患者置换后0-72 h总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换后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甲基泼尼松龙组置换后6,24 h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置换后甲基泼尼松龙组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置换前后的C-反应蛋白、血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2组患者术后术后随访3月发现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结果表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甲基泼尼松龙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同时不增加置换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人工假体 甲基泼尼松龙 糖皮质激素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疼痛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可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发挥保护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夏楠 田少奇 +4 位作者 王远贺 刘江俊 丁涛 褚国庆 孙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4992-4997,共6页
背景:H2S是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在多个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研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中H2S对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探讨H2S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背景:H2S是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在多个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研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中H2S对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探讨H2S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H2S干预组和抑制H2S生成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骨性关节炎组、H2S干预组和抑制H2S生成组以改良Hulth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给予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Na HS稀释液(60μmol/L)、H2S合成酶抑制剂(氨基氧乙酸,37.5 mg/kg;炔丙基甘氨酸,60 mg/kg)各1 mL,1次/周,连续6周。实验方案于2018-03-01经青岛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AHQU-MAL2018032。结果与结论:(1)病理变化:空白对照组关节软骨形态正常;骨性关节炎组关节软骨退变严重;H2S干预组关节软骨退变较轻;抑制H2S生成组关节软骨退变较骨性关节炎组更重;(2)Mankin’s评分:骨性关节炎组、H2S干预组和抑制H2S生成组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均增加;H2S干预组较骨性关节炎组评分更低,抑制H2S生成组较骨性关节炎组评分高;(3)Ⅱ型胶原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骨性关节炎组Ⅱ型胶原阳性染色降低,分布不均;H2S干预组Ⅱ型胶原阳性染色较骨性关节炎组表达增多;抑制H2S生成组Ⅱ型胶原阳性染色降低且表浅层出现缺损;(4)与骨性关节炎组比较,H2S干预组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H2S生成组上述m RNA表达水平增加。结果说明,H2S可以抑制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水平,减少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降解,对骨关节炎中的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硫化氢 Ⅱ型胶原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关节软骨 软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膝关节置换内轴膝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的近中期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珂 王荣 +4 位作者 刘江俊 王远贺 田少奇 杨旭 孙康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 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 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轴膝假体 后稳定型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江俊 刘忠强 +3 位作者 李强 田少奇 王远贺 孙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50-351,354,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诊断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并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皮肤缝合完毕,对照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诊断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并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皮肤缝合完毕,对照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实验组将1g氨甲环酸溶于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PT比值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2.508,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PT、PT比值、APT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颂浩 哈承志 +3 位作者 杨旭 王远贺 田少奇 孙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7-813,共7页
背景:如何有效快速的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重点。既往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如骨形成蛋白2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但是生长因子费用较高,不利于普遍使用。胰岛素在细胞培养及诱导过程中广为使用,胰... 背景:如何有效快速的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重点。既往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如骨形成蛋白2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但是生长因子费用较高,不利于普遍使用。胰岛素在细胞培养及诱导过程中广为使用,胰岛素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何作用当前未见研究。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性骨折愈合延迟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2个细胞培养瓶中,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10^(-7) mmol/L胰岛素的培养液,对照组未加胰岛素培养,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绘制两组细胞的增殖曲线来评价增殖能力,采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及骨钙素m RNA含量。结果与结论:诱导一两周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增加;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Ⅰ型胶原蛋白m RNA表达和骨钙素m RNA含量增加(P<0.05)。结果说明胰岛素能够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糖尿病 细胞 培养的 脐带脐血干细胞 胰岛素 成骨分化 骨折不愈合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胶原蛋白 骨钙素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江俊 姚永远 +3 位作者 赵鑫 王远贺 邹玥 孙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3-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选取本科因骨性关节炎拟行首次单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松止血带前,A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选取本科因骨性关节炎拟行首次单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松止血带前,A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C组分别将氨甲环酸0.5、1.0g稀释于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40~60滴。记录和计算3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检测术后3h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D-二聚体水平。观察病人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各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输血人数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3~8 479.12,χ2=8.90,P〈0.05)。各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及术后3h的PT、APTT、P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及3个月随访未见血栓栓塞事件。结论单膝关节置换术中松止血带前应用一次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异体血输血人数,而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术后总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明显减少。单次应用氨甲环酸不增加病人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出血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宗军 王远贺 +2 位作者 厉亚男 张新 王湘达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98-199,201,共3页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3例(10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观察。结果病人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显...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3例(10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观察。结果病人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8.74,P<0.05);术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t=8.27,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完全矫正,优良率达94.44%。所有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膝内翻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宁宁 王远贺 +2 位作者 田少奇 杨旭 孙康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480-483,共4页
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 背景: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膝前痛等逐渐困扰着患者及术者。初次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58例拟同期行双侧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术中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侧给予去神经化处理,对照侧未行此操作。余手术操作均相同,手术均为同一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师同期完成,均使用同样的膝关节假体。术前、术后评估均由同一熟悉查体及功能评分的评估者完成。患者及评估者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术中均不给予髌骨置换。采用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及VAS评分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2个月因心源性猝死失访,其余患者均完整参与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男12例,女45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两组患者在KSS评分、WOMAC、ROM及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论:髌骨去神经化在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少膝前痛的发生及功能恢复并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去神经化 髌骨 膝前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纤维肉瘤病人预后因素分析与列线图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小鹏 胡川 +2 位作者 王远贺 王鸿宇 田少奇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四肢纤维肉瘤病人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病人总生存率的列线图和危险分层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SEER*Stat 8.3.6软件)2004—2015年诊断为四肢纤维肉瘤病人的资料,应用... 目的探讨四肢纤维肉瘤病人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病人总生存率的列线图和危险分层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SEER*Stat 8.3.6软件)2004—2015年诊断为四肢纤维肉瘤病人的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独立预后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应用X-tile软件将病人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组,并利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研究3组病人间的生存差异。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病人年龄(67~79岁:HR=2.941,95%CI=1.944~4.450;>79岁:HR=8.576,95%CI=5.571~13.200)、肿瘤直径>11.2 cm(HR=3.388,95%CI=2.036~5.637)、肿瘤病理分级Ⅲ级和Ⅳ级(Ⅲ级:HR=2.339,95%CI=1.066~5.133;Ⅳ级:HR=2.891,95%CI=1.345~6.218)、N1分期(HR=3.135,95%CI=1.170~8.403)、M1分期(HR=4.222,95%CI=2.336~7.631)和手术治疗(HR=0.288,95%CI=0.129~0.646)是四肢纤维肉瘤病人的独立预后相关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92(95%CI=0.757~0.827)和0.780(95%CI=0.717~0.843)。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结果均显示该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表现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中,列线图在1、3和5年的曲线下面积(AUC)始终大于同一时间点所有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的AUC。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可显著区分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组不同预后的病人。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四肢纤维肉瘤病人预后,基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危险分层系统对区分高危病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肉瘤 四肢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照射对肌腱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性影响
13
作者 范明生 王湘达 +2 位作者 田少奇 王远贺 孙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5-76,79,共3页
目的研究35kGy高能电子束分次照射对肌腱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经过-80℃深低温冷冻7周的45根人手掌肌腱随机分为A、B、C组3组。A组肌腱在干冰环境下每次行3.5kGy高能电子束照射10次,总辐射剂量为35kGy。B组肌腱在干... 目的研究35kGy高能电子束分次照射对肌腱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经过-80℃深低温冷冻7周的45根人手掌肌腱随机分为A、B、C组3组。A组肌腱在干冰环境下每次行3.5kGy高能电子束照射10次,总辐射剂量为35kGy。B组肌腱在干冰环境下行3.5kGy的γ射线照射,共10次,总辐射剂量为35kGy。C组肌腱只在干冰环境下保存。3组肌腱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胶原纤维经典VG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肌腱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A组胶原纤维束间隙未见明显改变,纤维排列较整齐,未见纤维断裂;B组胶原纤维束间隙明显变大、排列卷曲紊乱,大部分纤维发生断裂。B组Hyp含量明显高于C、A组(F=16.32,q=4.60、8.05,P<0.05),A组Hyp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5kGy电子束分次照射对肌腱的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电子束 肌腱 组织学 比较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措施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远贺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40,共4页
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受多种因素制约,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物质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制度文化建设重制定轻落实、重服从轻关怀,行为文化建设重点的突出、轻面的铺开,精神文化建设重... 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受多种因素制约,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物质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制度文化建设重制定轻落实、重服从轻关怀,行为文化建设重点的突出、轻面的铺开,精神文化建设重表面形式、轻内化创新等问题。推进普通高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校园文化的研究;二要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明确校园文化管理目标;三要统筹兼顾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功能;四要突出师生主体地位;五要努力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六要增强职能部门支持力度,加强督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校园文化 问题 制约因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特色教育 促进减负提质
15
作者 王远贺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第12期18-19,共2页
对基础教育而言,特色教育是指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与众不同。特色教育的实质是在完成基础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减负的目的则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对基础教育而言,特色教育是指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与众不同。特色教育的实质是在完成基础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减负的目的则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特色教育的创建过程,就能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成功的特色教育是减负提质的有力抓手。依托这个抓手,我校的减负提质工作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工作 教育促进 人才培养观念 特色教育 学生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工细作抓管理 潜心育人树品牌
16
作者 王远贺 《辽宁教育》 2014年第11X期16-17,共2页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一种长效的劳动,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倾注智慧和汗水,不断地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社会赋予学校的...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一种长效的劳动,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倾注智慧和汗水,不断地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国内高中名校,都在精细管理上下过很大的功夫。不注重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精工细作 课堂教学 体育特色 教学任务 学习模式 德育教育 合作探究 常规教学 特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工细作抓管理潜心育人树品牌
17
作者 王远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9期221-222,共2页
教育是一种长效的劳动,它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倾注智慧和汗水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不断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我校在制度建设、德育管理、课堂教学、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安全管理等... 教育是一种长效的劳动,它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倾注智慧和汗水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不断丰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我校在制度建设、德育管理、课堂教学、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安全管理等方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品牌地位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精细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原则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50
18
作者 丁涛 张保焜 +2 位作者 田少奇 王远贺 孙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主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骨折),总结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选择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粗隆骨折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特殊手... 目的针对老年髋部骨折主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骨折),总结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选择标准以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及粗隆骨折治疗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特殊手术禁忌证,65岁以下患者建议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65~80岁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身体情况相对较差的高龄患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稳定型骨折可选用DHS或第3代Gamma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可根据骨折类型、骨质情况等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顺行髓内钉等髓内固定系统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等髓外固定系统;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骨折建议行髋关节置换。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应结合骨折类型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及内固定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内固定材料 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微创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坏死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9
作者 田少奇 王斌 +5 位作者 刘江俊 王远贺 刘论 李启才 杨旭 孙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UKR)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坏死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0年6月采用Oxford3代假体行UKR及完整随访的402例患者(440膝),其中男165例(177膝),女237例(263膝);年龄(58.3...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UKR)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坏死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0年6月采用Oxford3代假体行UKR及完整随访的402例患者(440膝),其中男165例(177膝),女237例(263膝);年龄(58.3±4.7)岁;体重指数(BMI)(24.14±3.75)kg/In。。左侧232膝,右侧208膝。骨性关节炎427膝,股骨内侧髁特发性骨坏死13膝。364例患者为单侧微创UKR,38例患者为同期双侧微创UKR。通过x线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02例患者获得随访(73.0±1.9)个月。患者手术切15长度为(5.0±0.2)cm。无一例发生术中骨折、术后胫骨平台塌陷、感染、血栓形成或假体松动等。发生活动半月板脱位4例,其中3例行更换半月板手术,1例翻修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中关节腔内残留骨水泥后行二次手术关节镜取出2例,术后患肢残留中度疼痛2例。冠状位股胫角(FTA)由术前(183.6±5.1)°减至术后(174.3±4.2)°(P〈0.01),矫正内翻(9.3±1.2)°:KSS临床和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42.4±2.9)分和(53.5±3.8)分增至术后(92.9±3.8)分和(93.5±4.0)分(P〈0.01);WOMAC评分由术前(47.5±3.1)分减至术后(12.3±1.5)分(P〈0.01):VAS由术前(7.78±1.85)分减至术后(1.56±0.23)分(P〈0.01)。结论微创UKR具有创伤小、解剖结构破坏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坏死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假体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田少奇 王斌 +9 位作者 孙康 王远贺 刘论 哈承志 王荣 潘丕春 李启才 石祥龙 杨志涛 侯庆先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青岛地区(包括市区及农村本地)具有当地正式户口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KOA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专科查体和拍...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青岛地区(包括市区及农村本地)具有当地正式户口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KOA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专科查体和拍摄X线片,非青岛地区的本地户口、年龄40岁以下及不签署知情同意的人员则排除在本调查研究以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居住楼层、饮食习惯等因素对KOA的影响。结果临床KOA患病率为14.7%,其中女性为20.3%,男性为8.5%,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且有随年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KOA组BMI显著大于非KOA组。临床KOA患病率在城乡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低、重体力劳动、居住无电梯高楼层、非清淡饮食等为KO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岛地区中老年人KOA患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爬楼梯、饮食习惯等与KO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