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北部哈尔里克晚古生代推覆构造与岩浆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赐银 舒良树 +3 位作者 赵明 马瑞士 卢保奇 汪振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东天山北部哈尔里克地区是晚古生代火山弧,石炭纪末发生区域性过冲推覆作用。研究表明,在晚石炭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哈尔里克地区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与性质的构造变形、变质与岩浆作用:即346~312Ma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对应... 东天山北部哈尔里克地区是晚古生代火山弧,石炭纪末发生区域性过冲推覆作用。研究表明,在晚石炭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哈尔里克地区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与性质的构造变形、变质与岩浆作用:即346~312Ma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对应于这期从北向南的俯冲事件;312~260Ma从北向南的推覆作用,对应于晚石炭世的陆一陆碰撞、陆内变形事件;260~230Ma沿东西方向的右旋走滑作用,对应于造山期末发生在边界断裂附近的变形事件。大型推覆作用,在中深地壳层次形成了长石石英变形相,在地壳浅部形成了脆性变形带、区域规模的构造活动导致了不同期次花岗岩体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岩浆活动 晚古生代 哈尔里克地区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赐银 马瑞士 +1 位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某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带的分带特征和特征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质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造山... 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东天山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的某本特征、成因类型、变质岩带的分带特征和特征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大型断裂构造对区域变质作用的同期制约和后期迭加改造作用,阐明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在东天山造山带的普遍性以及断裂活动与变质变形、混合容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东天山变质岩带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多期变质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板块构造 区域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苦水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赐银 朱文斌 马瑞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94-605,共12页
本文通过对苦水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对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为兰晶石-十字石-硅线石组合的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范畴.Rb-Sr全岩等时年龄为291.8Ma,表明变质作用发生在石炭纪末期.断裂构造活动控制了该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的成... 本文通过对苦水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对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为兰晶石-十字石-硅线石组合的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范畴.Rb-Sr全岩等时年龄为291.8Ma,表明变质作用发生在石炭纪末期.断裂构造活动控制了该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的成因,进而从理论上探讨了本区变质带在拉张构造背景上的挤压条件下产生了中压型的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变质地带 东天山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4
作者 赵明 舒良树 +2 位作者 朱文斌 王赐银 马瑞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9-383,共5页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曾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区域性热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305.9±2.9 Ma,属于早、中石炭世;晚期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293.8±3.3 Ma~296.3±3.5 Ma,属于晚石炭世末期。早期的变质作用年龄...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曾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区域性热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305.9±2.9 Ma,属于早、中石炭世;晚期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U-Pb年龄为293.8±3.3 Ma~296.3±3.5 Ma,属于晚石炭世末期。早期的变质作用年龄可能是该区拉伸盆地形成的时间,而晚期的变质作用年龄则代表了A型俯冲形成的构造热事件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带 锆石 U-PB年龄 热变质作用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 拉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群和其主变质作用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58
5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1 位作者 王赐银 李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山西吕梁群的火山岩和宽坪村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吕梁群上部的双峰式火山岩喷发于大约2100Ma前,表明吕梁群形成于早元古代。而其主变质作用发生在早元古代晚期,即1806Ma左右。
关键词 铝石 年龄 变质作用 吕梁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 被引量:47
6
作者 夏邦栋 施光宇 +4 位作者 方中 于津海 王赐银 陶仙聪 李惠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海南岛于晚古生代发生了裂谷作用。在石炭纪发育了由玄武岩与流纹岩组成的双峰火山岩。在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地发育了多层受裂谷断裂控制的河流相山间型砾岩。以碎屑岩为主的晚古生代沉积中,主体部分为海相,下部及上部为陆相。碎屑岩的... 海南岛于晚古生代发生了裂谷作用。在石炭纪发育了由玄武岩与流纹岩组成的双峰火山岩。在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地发育了多层受裂谷断裂控制的河流相山间型砾岩。以碎屑岩为主的晚古生代沉积中,主体部分为海相,下部及上部为陆相。碎屑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裂谷演化到由大陆裂谷向陆间裂谷过渡的阶段后,即告夭折,裂谷盆地为一个向西开口的海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裂谷作用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群早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3
7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王赐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70,共12页
山西吕梁山区中部的吕梁群形成于早元古代(~2.1Ga),其上部由变质玄武岩和变质流纹岩组成。流纹岩富集LIL和HFS元素且具高的Rb/Sr和Ga/Al比值,显示出与A型花岗质岩石的相似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和P2O... 山西吕梁山区中部的吕梁群形成于早元古代(~2.1Ga),其上部由变质玄武岩和变质流纹岩组成。流纹岩富集LIL和HFS元素且具高的Rb/Sr和Ga/Al比值,显示出与A型花岗质岩石的相似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和P2O5含量且富集LIL和LREE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吕梁群玄武岩和流纹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玄武岩的母岩浆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并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早元古代 吕梁群 双峰式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中段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1 位作者 王赐银 王丽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0-513,共14页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O ,Sr,Ba和Sr/Y比值 ,没有明显的Eu异常 ;后期二长花岗岩则具高SiO2 ,Rb ,Nb ,Y ,Yb和低Na2 O ,Al2 O3,Sr的特点 ,并具低的Sr/Y比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结合同位素特征 ,道仁沟石英二长岩被解释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并与地幔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而宽坪花岗岩则由石榴子石麻粒岩在地壳深度分解熔融产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同碰撞和造山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吕梁群主变质作用与第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 ,它们具有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t轨迹 ,表明它们经历了快速抬升的变质过程。这一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与华北地块许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中段 花岗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元古代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板块构造背景 被引量:14
9
作者 夏邦栋 于津海 +2 位作者 方中 王赐银 施光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62,共9页
海南岛西部的石炭纪火山岩为一套大洋拉斑玄武岩-流纹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中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以及稀土分配模式与大陆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存在。玄武质岩浆来... 海南岛西部的石炭纪火山岩为一套大洋拉斑玄武岩-流纹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中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以及稀土分配模式与大陆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存在。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深部,演化程度较低,受下地壳物质混染。流纹质岩浆不是玄武岩浆结晶分异产物,而是受裂谷区高热流影响,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板块 构造 石炭纪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1
10
作者 夏邦栋 于津海 +2 位作者 方中 王赐银 楚雪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5-373,共9页
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具有一个较完整的演化系列。花岗质岩浆由混合岩进一步重熔而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花岗岩的原岩主要为上地壳的岩石,但混有来自下地壳的火成岩。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疆东部黄山──镜儿泉杂岩带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朱文斌 马瑞士 王赐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32,共11页
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新疆东部黄山—镜儿泉杂岩为蛇绿混杂岩,是板块俯冲的标志。本文的研究表明:该杂岩带的物质形成是弧间伸展的产物,后因弧间闭合,形成了现今所见的混杂岩。
关键词 新疆 混杂岩 超镁铁岩 杂岩带 黄山 镜儿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高压变质带及其与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于津海 王赐银 林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90,共9页
在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以南存在一条与之平行的高压变质带。带内由东南向西北可进一步划分出蓝闪石-黑硬绿泥石带,石榴石-绿帘石带和蓝晶石-黄玉带三个变质亚带。从蓝门石-黑硬绿泥石带到蓝晶石-黄玉带变质温压逐渐升高,其峰期地热梯度为15... 在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以南存在一条与之平行的高压变质带。带内由东南向西北可进一步划分出蓝闪石-黑硬绿泥石带,石榴石-绿帘石带和蓝晶石-黄玉带三个变质亚带。从蓝门石-黑硬绿泥石带到蓝晶石-黄玉带变质温压逐渐升高,其峰期地热梯度为15±3℃/km,属于高压变质相系。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典型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金红石,地热梯度为9±2℃/km。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与北侧超高压带峰期变质的地热梯度明显不同,而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地热梯度相吻合。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本文指出本区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北侧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不是同时发生,而是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作用同时发生于中生代的印支期。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峰期变质早于印支期,并经两次抬升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地热梯度 榴辉岩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与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舒良树 王赐银 马瑞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5-383,T001,共10页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以低硅高钙为特征,稀土总量低,轻稀土与铕弱亏损,反映高温高压熔融环境和岩浆分异差的特点。麻粒岩及超镁铁岩中的辉石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对称辉石残斑系、动态重结晶辉石亚颗粒集合体、辉石变形双晶纹、鱼尾构造、核幔构造等显微韧变构造广泛发育。宏观和微观运动学分析揭示了一期从南向北的推覆构造。麻粒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大陆地壳拉伸作用有关,辉石相韧性变形则与早古生代末南天山边缘海的挤压关闭和推覆逆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辉石相 韧性变形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地带变质作用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明 舒良树 王赐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0-50,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哈尔里克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包裹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的形成曾经历了晚古生代中、晚石炭世的高温—低压型的区域热变质作用和晚石炭世末期中温—中压型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且后者叠加改造了前者。前... 本文通过对哈尔里克变质地带的变质岩石学,变质矿物及矿物包裹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变质带的形成曾经历了晚古生代中、晚石炭世的高温—低压型的区域热变质作用和晚石炭世末期中温—中压型的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且后者叠加改造了前者。前者温度为922~780℃,后者可划分出四个递增变质带,温压为450~670℃和2.3~4.1kb。这一研究反映了哈尔里克泥盆纪火山岛弧经过了由拉伸作用到碰撞挤压造山引发的A型俯冲作用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变质带 变质作用 构造环境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古元古代吕梁群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于津海 王赐银 +2 位作者 赖鸣远 陈树祥 卢保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6-75,共10页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矽线石带五个带。指出变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矽线石带五个带。指出变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华北中部吕梁期(1800Ma)构造—变质—岩浆活动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群 变质带 古元古代 地质意义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棉蛇纹石猫眼热相变的Raman光谱和XRD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保奇 亓利剑 +1 位作者 夏义本 王赐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采用Raman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XRD)方法对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热相变过程和产物进行的研究表明,蛇纹石猫眼热相变的最终产物为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加热到500℃,蛇纹石猫眼的结构稳定;700℃,时,镁橄榄石的拉曼特征峰824cm-1和854cm-1出现... 采用Raman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XRD)方法对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热相变过程和产物进行的研究表明,蛇纹石猫眼热相变的最终产物为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加热到500℃,蛇纹石猫眼的结构稳定;700℃,时,镁橄榄石的拉曼特征峰824cm-1和854cm-1出现,同时出现非晶质顽火辉石686cm-1和341cm-1附近的包络峰;800~900℃时,镁橄榄石的含量和结晶程度增强。晶质顽火辉石相出现,但强度较弱。1000℃时,镁橄榄石的含量明显降低。1100℃时,顽火辉石的含量和结晶程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光谱 蛇纹石猫眼 镁橄榄石 顽火辉石 热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榆树沟麻粒岩”问题的补充说明——答王润三等质疑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良树 王赐银 马瑞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笔者的《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和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发表以后,得到了有关同行的关注。最近,王润三等对该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阅读该文后,笔者对《研究》一文的地质材料和数据... 笔者的《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和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发表以后,得到了有关同行的关注。最近,王润三等对该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阅读该文后,笔者对《研究》一文的地质材料和数据做了详查复算。结果表明,《研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麻粒岩 榆树沟 辉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特征变质矿物 等化学系列 地质温度计 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吕梁群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翁臻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山西吕梁群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的原岩为泥、砂质和富铝的粘土质沉积岩,其特点为SiO2>65%;Al2O3平均为14%,且Al2O3>MgO;K2O的含量较高(平均为2.8),且K2O>Na2O,K2O/K2O+Na2O>...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山西吕梁群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的原岩为泥、砂质和富铝的粘土质沉积岩,其特点为SiO2>65%;Al2O3平均为14%,且Al2O3>MgO;K2O的含量较高(平均为2.8),且K2O>Na2O,K2O/K2O+Na2O>0.5;CaO<MgO.不同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较相似,表明稀土元素对中高级变质作用的惰性.稀土元素Ce表现出正异常或基本无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为浅海相、边缘海或被陆地封闭的海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石榴石变质岩 稀土元素 稀土配分模式 形成环境 吕梁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1 位作者 夏义本 汪振国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晋北的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从研究区北部的尖山至南部的何家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矿物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并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变质地层中的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度和压力进行估算,结合... 晋北的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从研究区北部的尖山至南部的何家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矿物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并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变质地层中的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度和压力进行估算,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阐明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区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地层中的十字石和蓝晶石形成于中压条件下[p=(5.5~7)×108Pa],变质温度为520~550℃;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地层中的红柱石形成于较高的温度(t=570~600℃)和较低的压力(低于3×108Pa)。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与该区西川河断裂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西川河断裂控制了南北地区的变质条件,进而控制了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晶石 十字石 红柱石 EPMA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