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洞增长层裂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模拟不同加载波形层裂实验结果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凤国 王裴 +1 位作者 王言金 胡建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冲击波在靶板自由面反射导致靶板材料内部产生动态拉伸层裂损伤是材料的典型损伤破坏形式之一,材料的初始微结构、冲击加载的强度和应变率、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过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间接反映材料内部损伤的... 冲击波在靶板自由面反射导致靶板材料内部产生动态拉伸层裂损伤是材料的典型损伤破坏形式之一,材料的初始微结构、冲击加载的强度和应变率、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过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间接反映材料内部损伤的演化过程,在层裂损伤物理模型研究方面,目前采用适宜的层裂损伤模型较好地模拟不同冲击加载波形下靶板自由面速度曲线的相关文献很少,主要借助实验手段探讨加载波形与自由面速度曲线变化以及层裂损伤演化过程之间的关联。对于孔洞增长层裂损伤模型,通过解析加载应变率与层裂强度以及损伤模型初始损伤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模型初始损伤参数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将损伤模型初始损伤参数与加载应变率关联在一起。该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模拟方波、三角波以及泰勒波冲击加载铝材料层裂实验的自由面速度曲线,同时,计算得到的层裂强度和层裂片厚度也与实验结果符合。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靶板内部不同位置的初始损伤、层裂强度的分布与应变率之间的关联,以及其对自由面速度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加载波形 层裂损伤 自由面速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方法对金属表面微射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裴 秦承森 +1 位作者 张树道 刘超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方法是一种无网格的拉氏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格式简单、易于计算大变形问题等优势。用二维SPH程序模拟了冲击加载下金属铝表面的沟槽状缺陷产生微射流的过程,得到了喷射物的总质量、最...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方法是一种无网格的拉氏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格式简单、易于计算大变形问题等优势。用二维SPH程序模拟了冲击加载下金属铝表面的沟槽状缺陷产生微射流的过程,得到了喷射物的总质量、最大速度和质量 速度曲线。还计算了相同深度、不同夹角的沟槽微射流,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喷射物总质量和最大速度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SPH方法对于估算金属表面的微射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射流 SPH 沟槽缺陷 喷射量 质量-速度曲线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裴 张明鑫 +1 位作者 张超 王景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74-880,共7页
粪便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敏感度较高、特异性中等的无创性结直肠肿瘤标志物,能根据其阳性结果对疑似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测,可作为筛查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检测粪便中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早期结... 粪便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敏感度较高、特异性中等的无创性结直肠肿瘤标志物,能根据其阳性结果对疑似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测,可作为筛查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检测粪便中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尚无任何一种甲基化基因真正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对目前结直肠癌早期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粪便甲基化检测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DNA 甲基化 结直肠癌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CNRIP1和SNC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裴 张明鑫 +2 位作者 张超 赵曙光 王景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中正大麻受体相关作用蛋白1(cannabinoid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CNRIP1)和α-突触核蛋白(synuclein-alpha,SNC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20例增生... 目的:探讨粪便中正大麻受体相关作用蛋白1(cannabinoid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CNRIP1)和α-突触核蛋白(synuclein-alpha,SNC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20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5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CNRIP1和SNCA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并比较两个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与粪便隐血(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CNRIP1和SNC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3.3%和60.0%,腺瘤患者分别为56.7%和46.7%,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0.0%和15.0%,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8.0%和4.0%,结直肠癌患者和腺瘤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CNRIP1和SNCA的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3%和6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7%,明显高于FOBT的33.3%,而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无明显差异。结论:粪便中CNRIP1和SNC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腺瘤等癌前病变筛查的理想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粪便 甲基化 正大麻受体相关作用蛋白1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并行计算程序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裴 洪滔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介绍了基于消息传递并行程序设计平台研制的三维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并行程序CSPH3D.包括计算格式、并行方案、并行程序逻辑,以及加快邻域粒子搜索的处理方法.对三维微喷射和斜侵彻的计算表明:CSPH3D程序可以较好地计算这类问题.并且程... 介绍了基于消息传递并行程序设计平台研制的三维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并行程序CSPH3D.包括计算格式、并行方案、并行程序逻辑,以及加快邻域粒子搜索的处理方法.对三维微喷射和斜侵彻的计算表明:CSPH3D程序可以较好地计算这类问题.并且程序具有较高的并行效率.对于粒子总数为1 527 402的微喷射算例和粒子总数为1 454 225的斜侵彻算例,使用100个处理器时,并行效率可以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 并行计算 斜侵彻 微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稳定表达人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肠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裴 戚华兵 +3 位作者 陈传莉 刘依凌 赵云 王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6-877,共2页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人FIH全长cDNA的质粒pcDNA3.1-V5-His-A-FIH,建立FIH高效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方法对pcDNA3.1-V5-His-A-FIH进行扩增、提取,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pcDNA3.1-V5-His-A-FIH转入Caco-2细胞,经G418筛选并逐步传代,RT...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人FIH全长cDNA的质粒pcDNA3.1-V5-His-A-FIH,建立FIH高效表达的肠上皮细胞株。方法对pcDNA3.1-V5-His-A-FIH进行扩增、提取,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pcDNA3.1-V5-His-A-FIH转入Caco-2细胞,经G418筛选并逐步传代,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阳性细胞克隆FIH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pcDNA3.1-V5-His-A-FIH后Caco-2细胞FIH mRNA是普通Caco-2细胞的1.98倍,而FIH蛋白含量是普通Caco-2细胞的1.70倍。结论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表达人FIH基因的肠上皮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H 肠上皮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含能材料热爆炸临界参数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裴 秦承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根据变分原理,计算了各表面散热条件不同的有限长圆柱含能材料的热爆炸临界参数和临界温度,研究了长径比对热爆炸临界参数和临界温度的影响;计算了各表面散热条件不同的有限长圆柱材料的热爆炸临界参数,得出了Biot数β和对热爆炸临界参... 根据变分原理,计算了各表面散热条件不同的有限长圆柱含能材料的热爆炸临界参数和临界温度,研究了长径比对热爆炸临界参数和临界温度的影响;计算了各表面散热条件不同的有限长圆柱材料的热爆炸临界参数,得出了Biot数β和对热爆炸临界参数和临界温度的作用。计算表明,用变分的方法将求解热爆炸导热方程问题转化为对一个特征值方程求解,求解过程要简单得多,且精度高、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临界参数 变分原理 热爆炸 有限长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与冲击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朱建士 胡晓棉 +2 位作者 王裴 陈军 许爱国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23,共24页
介绍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数值模拟领域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及主要进展.包括材料本构关系、损伤破坏、冲击相变、射流和微喷等,其中材料本构关系的发展比较系统,有几个典型的模型可以参考,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有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对比.损伤模... 介绍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数值模拟领域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及主要进展.包括材料本构关系、损伤破坏、冲击相变、射流和微喷等,其中材料本构关系的发展比较系统,有几个典型的模型可以参考,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有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对比.损伤模型只有唯象模型,虽然有不同的物理机制,但缺少直接的实验依据.射流的工程应用比较广泛,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微喷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阶段.随着实验技术及测量手段的发展,相关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动力学 本构关系 射流 微喷 多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烧伤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彭曦 陈蓉春 +2 位作者 王裴 尤忠义 汪仕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对烧伤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组、普通肠道营养 (EN)组及谷氨酰胺强化的肠道营养 (GL N )组。EN和 GL N组除是否给予谷氨酰胺外 ,其...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对烧伤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组、普通肠道营养 (EN)组及谷氨酰胺强化的肠道营养 (GL N )组。EN和 GL N组除是否给予谷氨酰胺外 ,其它条件均相同。分离肠上皮细胞线粒体 ,观察烧伤后各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磷氧比 (P/O)、肠黏膜血流量 (IMBF)及肠道氧摄取率 (Oext)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各组线粒体 态呼吸率 (ST3)明显下降 , 态呼吸率 (ST4 )升高 ,RCR显著降低。两组相比 ,GL N组变化幅度较小 ,同时其 IMBF和 Oext也明显高于 EN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血流量下降 ,肠道 Oext降低 ,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 ,氧化磷酸化失耦联。 GL N能改善肠道血供 ,增加 Oext,减轻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道营养 线粒体 呼吸控制率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在大鼠肠道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曦 谭银玲 +5 位作者 陶凌辉 王凤君 赵云 王裴 尤忠义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及其mRNA在大鼠肠道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ITF及ITFmRNA在大鼠肠道的表达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不同肠段ITF的含量。结果 从十二指肠至结肠均有ITF及ITFmRNA表达 ,主...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及其mRNA在大鼠肠道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了ITF及ITFmRNA在大鼠肠道的表达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不同肠段ITF的含量。结果 从十二指肠至结肠均有ITF及ITFmRNA表达 ,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 ,其中ITFmRNA仅在杯状细胞的基底和边缘表达 ,其它区域的杯状细胞则呈ITFmRNA阴性反应 ,同时发现部分其它部位的肠上皮细胞中亦有少量ITF及ITFmRNA表达。ITF定量分析显示 ,整个肠道中以十二指肠含量最高 ,空回肠次之 ,结肠含量较低 ,各段小肠中ITF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都明显高于结肠 (P <0 .0 1)。结论 杯状细胞是合成ITF的主要场所 ,ITF在肠道分布的差异可能同各肠段分泌的粘液性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肠道 大鼠 ITF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传莉 刘依凌 +2 位作者 王裴 孙玮 王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检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F-actin)及磷酸化型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伤后6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0.01);烧伤后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伴随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明显重分布、细胞紧密连接损害以及肠上皮细胞p-MLC表达的增加。结论MLC磷酸化可能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及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黏膜 通透性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Z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云 王凤君 +1 位作者 王裴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64-76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其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 6、1 2h、1、3、5d处死 ,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pases 3酶... 目的 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其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 6、1 2h、1、3、5d处死 ,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pases 3酶活性及Bcl 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 6h~ 5d肠上皮凋亡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GLP 2治疗后在伤后 6、1 2h、1d、3d、5d均明显低于烧伤组 ;caspase 3的活性在伤后 1d明显升高 ,伤后 3d到峰值 ,然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 ,GLP 2组caspase 3活性只在伤后 3d明显高于伤前 ,而与烧伤组相比则在伤后 1、3d活性明显降低。肠粘膜Bcl 2mRNA表达在伤后 1 2h开始低于正常 ,至伤后5d仍低于正常 ,GLP 2组Bcl 2基因表达在伤后 1、3、5d低于于正常组 ,但与烧伤组相比 ,GLP 2组在伤后 1 2h、1d、3d、5d高于烧伤组。结论 GLP 2可降低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s 3酶活性 ,促进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烧伤 肠道粘膜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 细胞凋亡 肠源性感染 肠源性高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层裂研究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洪强 张凤国 +2 位作者 潘昊 何安民 王裴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共20页
层裂是一种重要的动态损伤破坏现象,由物质界面的反射稀疏波相互作用引起,其细观尺度上的物理机制是微损伤(即微孔洞和微裂纹)的成核、生长和汇合。围绕美国物理学会George E.Duvall冲击压缩科学奖的3位获奖者Grady、Curran和Johnson的... 层裂是一种重要的动态损伤破坏现象,由物质界面的反射稀疏波相互作用引起,其细观尺度上的物理机制是微损伤(即微孔洞和微裂纹)的成核、生长和汇合。围绕美国物理学会George E.Duvall冲击压缩科学奖的3位获奖者Grady、Curran和Johnson的相关工作,概述层裂现象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层裂现象的研究历史,以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著名的层裂物理模型和实验技术。此外,报道了最近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冻结不同损伤水平状态的双层靶层裂实验技术与Hopkinson压杆共通的工作原理。针对微损伤成核和生长断裂破碎模型NAG/FRAG在数学上的不一致性和在物理上的不完备性,指出对于延性材料的层裂过程,只要微孔洞成核的累积数目密度满足尺寸的指数分布、微孔洞半径的生长速度与半径呈线性关系,就能够得到解析形式的损伤度演化方程,该修正模型MNAG在数学上是一致的,在物理上是完备的;对于白以龙等建立的欧拉形式的微损伤数目守恒方程,指出计算损伤度不必显式求解该方程,损伤度的表达式一般通过拉格朗日形式的微损伤数目守恒方程获得;针对损伤度函数模型或封加坡模型,以更加简洁的方法进行了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裂损伤 层裂强度 双层靶层裂技术 NAG/FRAG模型 Carroll-Holt-Johnson模型 Gurson模型 Grady模型 封加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肠道喂(营)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仕良 黎鳌 +6 位作者 尤忠义 余斌 王凤君 赵云 唐成功 王裴 陶麟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1,共4页
提出了早期肠道喂养与营养的含义、共同点及不同点。烧伤早期肠道喂(营)养可维护肠道结构、功能,降低伤后高代谢。早期肠道喂(营)养的机制至少有三:①减轻肠道损伤,改善胃肠道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 提出了早期肠道喂养与营养的含义、共同点及不同点。烧伤早期肠道喂(营)养可维护肠道结构、功能,降低伤后高代谢。早期肠道喂(营)养的机制至少有三:①减轻肠道损伤,改善胃肠道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调理枯否细胞活化;③降低体内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营养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道营养改善烧伤大鼠胃组织血液灌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曦 冯晋斌 +3 位作者 颜洪 尤忠义 王裴 汪仕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大鼠胃组织血液灌流的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单纯烧伤 (B)和烧伤加肠道营养 (EF)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 3、6、1 2、2 4、48h胃组织中内皮素 (ET)、一氧...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大鼠胃组织血液灌流的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单纯烧伤 (B)和烧伤加肠道营养 (EF)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 3、6、1 2、2 4、48h胃组织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NO)、血管活性肠肽 (VIP)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 (GMBF)。结果 烧伤后胃组织中ET、NO、VIP及ET/NO、ET/VIP比值均呈上升趋势 ,而GMBF则显著低于伤前。EF组中ET含量及ET/NO、ET/VIP比值明显低于B组 ,而NO、VIP及IMBF则高于B组 ,ET/NO、ET/VIP同GMBF呈显著负相关 (r1 =- 0 93 ,P <0 0 1 ;r2 =- 0 89,P <0 0 1 )。结论 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后胃组织缺血状况的机制可能与食物对胃肠道神经的刺激 ,导致NO、VIP释放增加 ,并适度降低E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营养 胃粘膜血流量 烧伤 血液灌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波强加载下延性金属多次层裂破坏问题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凤国 刘军 +4 位作者 王裴 胡晓棉 周洪强 邵建立 冯其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9-664,共6页
基于应力瞬时断裂判据和Tuler-Butcher损伤累积判据,分析了没有升压的简单三角波强加载下延性金属的多次层裂破坏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层裂片的厚度随着冲击波宽度与强度的比值的增大而增大,材料的破坏深度小于冲击波宽度的一半;在强冲... 基于应力瞬时断裂判据和Tuler-Butcher损伤累积判据,分析了没有升压的简单三角波强加载下延性金属的多次层裂破坏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层裂片的厚度随着冲击波宽度与强度的比值的增大而增大,材料的破坏深度小于冲击波宽度的一半;在强冲击加载下,材料的破坏深度约为冲击波宽度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层裂 三角形脉冲 层裂片厚度 层裂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凤君 赵云 +3 位作者 王裴 汪仕良 刘敬 周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GLP-2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索保护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新措施。方法:以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GLP-2治疗组和单纯烧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GLP-2(每日200μg/kg)和PBS,于烧伤后0、1、... 目的:研究外源性GLP-2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索保护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新措施。方法:以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GLP-2治疗组和单纯烧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GLP-2(每日200μg/kg)和PBS,于烧伤后0、1、3、5、7d进行肝、脾及门静脉血细菌培养,分别观察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GLP-2治疗组烧伤后3d时脏器细菌总检出率为0,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的46.7%(P<0.05);5d时肝、脾和脏器细菌总检出率均为0,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分别为80%,100%和66.7%)。在烧伤后5d时,GLP-2治疗组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分别为130.8±33.7EU/L,1779.3±824.2U/L,10.302±1.199μg/mL,均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分别为205.2±57.4EU /L,3336.7±1325.1U/L,13.369±2.199μg/mL)。在烧伤后7d时,GLP-2治疗组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分别为127.5±39.0EU/L,1448.6±306.4U/L,9.624±0.799μg/mL,均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分别为157.1±43.2EU/L,2727.3±1002.6U/L,12.651±2.206μg/mL)。结论:应用外源性GLP-2能减轻严重烧伤后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对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烧伤 大鼠 肠黎膜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颗粒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曦 尤忠义 +3 位作者 王风君 王裴 赵云 汪仕良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烧伤总面积在30 %~60 %、Ⅲ°烧伤面积在20 %~50 %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20例 )和安慰剂对照组 (19例 )...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烧伤总面积在30 %~60 %、Ⅲ°烧伤面积在20 %~50 %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20例 )和安慰剂对照组 (19例 )。治疗组每日服用谷氨酰胺颗粒剂0 5g/kg,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 ,疗程为7天。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中谷氨酰胺浓度、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血浆白细胞介素2(IL -2)水平 ,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30天创面愈合率和住院日。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7天后 ,血浆谷氨酰胺、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L-2含量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P<0 01) ,而血浆IgA与用药前及与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 05)。与之对应 ,治疗组创面愈合加快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中谷氨酰胺水平 ,促进机体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分解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创面愈合率 ,缩短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蛋白代谢 免疫功能 烧伤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与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及修复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曦 汪仕良 +3 位作者 陶麟辉 王凤君 赵云 王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 探讨肠三叶因子 (ITF)在烧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 tar大鼠 48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烧伤后 (PBD) 1、2、3、5及 7d共 6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了肠粘膜中ITF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了血... 目的 探讨肠三叶因子 (ITF)在烧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 tar大鼠 48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烧伤后 (PBD) 1、2、3、5及 7d共 6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了肠粘膜中ITF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了血浆内毒素 (LPS)水平、肠粘膜损伤指数及肠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下降 ,除伤后第 1天ITF含量有一过性增加外 ,其余各组均明显低于伤前 (P <0 .0 1) ,伤后 7d仅有伤前的 4%。与之对应 ,血浆LPS水平及肠粘膜损伤指数亦大幅上升 ,而肠粘膜PCNA值则明显下降。相关分析显示 ,ITF含量同血浆LPS水平及肠粘膜损伤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同肠粘膜PCNA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烧伤后肠道合成ITF的能力下降与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大鼠 烧伤 肠道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冲击加载下延性金属卸载熔化损伤/破碎问题的物理建模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凤国 刘军 +2 位作者 何安民 赵福祺 王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78-286,共9页
强冲击下金属材料卸载熔化损伤/破碎问题是惯性约束聚变和武器工程等领域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强冲击金属材料卸载熔化状态下损伤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已有的研究,本工作聚焦于解析熔融状态下材料内部孔洞分布特征的演化规律,明确损伤... 强冲击下金属材料卸载熔化损伤/破碎问题是惯性约束聚变和武器工程等领域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强冲击金属材料卸载熔化状态下损伤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已有的研究,本工作聚焦于解析熔融状态下材料内部孔洞分布特征的演化规律,明确损伤演化中后期的孔洞汇合模式,并给出相应的孔洞汇合判据,揭示惯性效应、温度效应以及孔洞汇合对损伤发展和孔洞分布特征变化的影响机理;建立损伤材料孔洞化失稳断裂与材料破碎颗粒度分布特性之间的关联,进而实现金属材料卸载熔化损伤/破碎全过程的物理描述.与现有的物理模型相比,采用新给出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到的材料卸载熔化损伤/破碎颗粒度分布结果更接近实验回收统计结果.研究成果不仅加深强加载下材料动态损伤演化/破碎机理的物理认识,提升工程结构以及内爆过程材料动态破坏精细化数值模拟结果的置信度,也可以为结构设计优化和性能评估提供物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裂损伤 卸载熔化 孔洞汇合 破碎颗粒度 物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