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P_(d)方法震级估算模型研究
1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1 位作者 郭垚嘉 林庆西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基于2019—202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7次M_(L)3.2~5.9地震的963个烈度计和410个强震仪台站数据,利用P_(d)方法建立垂直向波形在P波到时后2~7 s的P_(d)幅值与震级之间的36种估算模型,通过拟合关系标准差确定烈度计和强震仪的最佳滤波频段... 基于2019—202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7次M_(L)3.2~5.9地震的963个烈度计和410个强震仪台站数据,利用P_(d)方法建立垂直向波形在P波到时后2~7 s的P_(d)幅值与震级之间的36种估算模型,通过拟合关系标准差确定烈度计和强震仪的最佳滤波频段分别为1~3 Hz和0.5~3 Hz,同时建立二者在P波到时后3 s内的P_(d)方法震级估算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斜率和相关系数较高,标准差较小,模型整体可靠度较高。反向验证和新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与台网编目震级相比,单台P_(d)方法震级偏差主要集中在±0.5范围内,说明本文建立的2种P_(d)方法震级估算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京津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地震预警 P_(d)方法 震级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赫 张辉 +6 位作者 王熠熙 王丽霞 王宝锁 高也 蔡玲玲 王莉婵 李冬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本文采用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_4.8地震是略带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本文采用2012年5月28日唐山M_S4.8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S_4.8地震是略带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39°、倾角79°、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232°、倾角73°、滑动角-169°;最佳震源深度为10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位置和震源机制解来分析,此次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为唐山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CAP方法 深度震相 2012年唐山Ms4.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地震动衰减和场地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英萍 杨锐 +5 位作者 高景春 王宁 贾炯 李雪英 蔡玲玲 王莉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29-338,共10页
利用河北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2015年5月记录到的169个ML≥2.5地震(含山区和平原)4 180条波形资料,将河北(含北京、天津)及邻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及地质构造将研究区域分为山区和平原两个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用Atkin... 利用河北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2015年5月记录到的169个ML≥2.5地震(含山区和平原)4 180条波形资料,将河北(含北京、天津)及邻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及地质构造将研究区域分为山区和平原两个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用Atkinson(1992)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得到山区和平原的非弹性衰减Q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分别为:Q(f)=474.8f0.3589,Q(f)=294.5f0.5193,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Moya(2000)方法进行震源谱和场地响应的联合反演,得到了93个基岩台、58个井下台的场地响应,基岩台的场地响应随频率的变化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基岩台场地响应绝大多数无明显的一致性特征;井下台站的场地响应随频率变化的形态基本一致,在低频段(1~7 Hz)表现为放大作用,在高频段(7~20 Hz)表现为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地震动衰减 场地响应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的新近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莉婵 朱元清 +4 位作者 李雪英 王铎 蔡玲玲 李冬圣 杨锐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建立更适合河北地区地震速报及编目的地壳一维速度模型,收集河北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定位台站数N≥10,震级M≥1.0的1 113条地震以及精选的48条地震;利用滑动窗拟合、折合走时等方法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一维速度模型... 为建立更适合河北地区地震速报及编目的地壳一维速度模型,收集河北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定位台站数N≥10,震级M≥1.0的1 113条地震以及精选的48条地震;利用滑动窗拟合、折合走时等方法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一维速度模型中各参数的范围,并利用Hyposat批处理程序,对精选的48条地震进行了58 902次组合计算,对残差最小的10组数据利用与编目结果震中位置偏差大小为原则进行筛选,由此建立了适应河北地区地震速报及编目的地壳一维速度新模型;然后利用批处理残差大小比较、PTD深度定位、爆破检验、典型地震检验等方法对其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华南模型,新模型更适用于河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滑动窗拟合 折合走时 Hyposat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预警处理能力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2 位作者 李小军 王宁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406,共13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系统唐山MS5.1 地震数据质量预警处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Pb震相识别及康拉德界面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莉婵 李雪英 +2 位作者 蔡玲玲 王宁 赵英萍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3期10-17,共8页
基于河北测震台网现用速度模型,利用走时方程计算得到河北地区Pb震相的盲区范围大致为70km左右,作为初至震相的起始震中距范围为90~120km,作为后续震相的起始震中距范围为135~150km;收集近年京津冀地区2.0级以上地震88条,根据Pb震相理... 基于河北测震台网现用速度模型,利用走时方程计算得到河北地区Pb震相的盲区范围大致为70km左右,作为初至震相的起始震中距范围为90~120km,作为后续震相的起始震中距范围为135~150km;收集近年京津冀地区2.0级以上地震88条,根据Pb震相理论波形特征,以及理论波形与实际波形到时比对,最终识别到158个有效Pb震相,拟合速度为6.69km/s,康拉德界面埋深21km,并得到河北地区Pb震相实际波形特征,弥补了河北台网Pb震相空白;利用Pb震相的射线分布,分析认为康拉德界面在河北北部山区发育程度较好,南部次之,中部渤海湾盆地地区连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震相 走时方程 折合走时 PTD深度测定 康拉德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冬圣 王莉婵 +3 位作者 王宁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3期62-66,共5页
选取河北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产出的唐山震区范围内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单台和多台和达法对2012年5月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得出陡河台等7个台站在唐山4.8级地震前存... 选取河北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产出的唐山震区范围内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单台和多台和达法对2012年5月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得出陡河台等7个台站在唐山4.8级地震前存在低值异常;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在ML≥1.0、ML≥1.5,ML≥2.0不同震级的波速比变化曲线与唐山4.8级地震对应较好,震前存在近一年的波速比低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4.8级地震 波速比 单台和达法 多台和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玲玲 赵英萍 +3 位作者 李冬圣 常亮 温超 王莉婵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4期91-96,共6页
采用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反演计算得到2009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地区M≥2.0级88次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并研究震源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近震震级蝇与地震矩^矗和矩震级Mw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拐角频率明显呈现... 采用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反演计算得到2009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地区M≥2.0级88次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并研究震源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近震震级蝇与地震矩^矗和矩震级Mw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拐角频率明显呈现出随着震级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的特征。河北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的优势主要分布在0.1~5MPa之间,并体现出在小震区域应力降分布较为集中,随着震级的增大,分布较为的离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地震矩 矩震级 拐角频率 应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河北赞皇小震群活动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锐 王晓山 +6 位作者 王想 汤兰荣 刘丽 边庆凯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4期17-22,28,共7页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量ML1~2级小震。与较为平静的地震活动背景相比,赞皇震群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震级—频度关系,震群呈现低b值特征;利用振幅比法反演震群ML2级以上11个基本一致的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结果与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结果显示,震群呈北北东方向分布,震源机制也有相应的节面对应,大多数倾向北西西,表明震群为右旋走向滑动。同时,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属于震兆现象,应注意加强赞皇附近区域的震情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皇震群 地震参数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宁 杨春利 +3 位作者 王亚玲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9-104,共6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区应力调整过程;利用CAP和GPAT两种方法计算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震源区附近地质构造分析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①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过程为主震前趋势升高—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②主震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工程场地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宁 杨春利 +1 位作者 赵英萍 王莉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51-355,361,共6页
随着近年来在岩溶区修筑建筑物越来越多,岩溶给工程建设来了许多困难,探明岩溶区岩溶分布特征变得尤为重要。广东某大型工程场地在可研阶段发现大量溶洞,严重影响施工。本文从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岩溶的形成机制做详细阐... 随着近年来在岩溶区修筑建筑物越来越多,岩溶给工程建设来了许多困难,探明岩溶区岩溶分布特征变得尤为重要。广东某大型工程场地在可研阶段发现大量溶洞,严重影响施工。本文从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岩溶的形成机制做详细阐述,通过物探和钻探方法,查明研究区岩溶分布和发育特征,并准确、合理地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做出评价,也为岩溶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水文地质 物探 岩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方法综合测定河北昌黎M_(L)4.5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3 位作者 王宁 李冬圣 蔡玲玲 王亚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CAP、TDMT、sPL深度震相等3种方法测定河北昌黎M_(L)4.5地震震源深度,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拟合得到最佳震源深度为4.5 km;利用TDMT方法反演得到拟合震源深度范围为5~6 km;在震中距20~80 km范围内的台站波形数据... 利用CAP、TDMT、sPL深度震相等3种方法测定河北昌黎M_(L)4.5地震震源深度,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拟合得到最佳震源深度为4.5 km;利用TDMT方法反演得到拟合震源深度范围为5~6 km;在震中距20~80 km范围内的台站波形数据中,CHL、BDH两个台站识别到sPL震相,基于震源机制解,计算1~16 km深度范围对应的理论波形图,与观测波形比对后得到震源深度为5 km。结果显示,3种方法的深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合震源尺度以及昌黎M_(L)3.9地震CAP、sPL计算结果认为,昌黎M_(L)4.5地震的震源深度应为4~6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地震 震源深度 CAP TDMT S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响应和量规函数对唐山5.1级地震的震级校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玲玲 王亚玲 +3 位作者 赵英萍 李冬圣 王莉婵 李小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量规函数唐山5.1 级地震震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L震相测定2017年河北临城M_L 4.4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莉婵 王宁 +4 位作者 蔡玲玲 李雪英 李冬圣 赵英萍 贾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56-64,共9页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地区发生M_L 4.4地震,为得到准确的震源深度,根据sPL震相基本特征,对震中距20—70km范围内8个地震台站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其中4个地震台观测到明显的sPL震相,利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其理论波形图,与处理后...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地区发生M_L 4.4地震,为得到准确的震源深度,根据sPL震相基本特征,对震中距20—70km范围内8个地震台站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其中4个地震台观测到明显的sPL震相,利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其理论波形图,与处理后的观测波形拟合对比,得到震源深度范围,与TDMT—INV方法、PTD方法及河北测震台网编目等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sPL震相测定河北临城M_L 4.4地震震源深度可靠,其深度范围为10—1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城地震 sPL震相 F-K方法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8月20日唐山震群小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宁 蔡璐 +3 位作者 王莉婵 王亚玲 郭垚嘉 刘丽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3期49-55,共7页
运用新近发展的适用于求解小震震源机制的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求解2016年8月20日唐山震群ML2.0以上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①震群的震源机制以正断型为主,占总数的69.5%;②对于震群中小于ML3.5的地震,GPAT得到的矩震级MW大于... 运用新近发展的适用于求解小震震源机制的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求解2016年8月20日唐山震群ML2.0以上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①震群的震源机制以正断型为主,占总数的69.5%;②对于震群中小于ML3.5的地震,GPAT得到的矩震级MW大于台网观测报告常用的ML震级,事件震级越小,差距越明显,最大震级偏差为1.0;③GPAT计算深度能够反映震源的真实深度。总之,GPAT方法在唐山震群震源机制反演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极性振幅技术 唐山震群 小震 震源机制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8月唐山震群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宁 蔡璐 +5 位作者 李雪英 王莉婵 蔡玲玲 郭蕾 赵英萍 贾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3期52-58,共7页
2016年8月河北唐山发生震群活动,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的2016年1月—2017年5月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采用遗传算法反演震源参数,计算相应地震视应力值。分析结果如下:(1)此次地震序列为前震... 2016年8月河北唐山发生震群活动,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的2016年1月—2017年5月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采用遗传算法反演震源参数,计算相应地震视应力值。分析结果如下:(1)此次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2)视应力值在震群发生前明显增高,发生过程中出现高低相间现象,在M_L 4.3主震出现峰值,震源区应力状态不稳定,震后视应力恢复正常;(3)震群视应力与震级呈现一定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唐山震群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 5.8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锐 解全才 +5 位作者 杨程 钱亮 李继龙 毛国良 王莉婵 刘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 5.8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获取39组强震动记录。对此地震进行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分析,得出峰值加速度图和仪器烈度图,得到仪器烈度值最大为6.5度,震中距最小的地震台仪器烈度为6.2度,与震... 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 5.8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获取39组强震动记录。对此地震进行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分析,得出峰值加速度图和仪器烈度图,得到仪器烈度值最大为6.5度,震中距最小的地震台仪器烈度为6.2度,与震中现场灾害评估烈度7度、大部分地区6度一致,充分体现了强震动台网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峰值 频谱分析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历史地震模拟波形图纸数字化方法及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1 位作者 王红蕾 牟磊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3-707,共5页
利用HSD软件对河北台网部分模拟图纸进行波形数字化,提取到9个地震27条SAC格式波形文件,利用软件对数字化波形进行震相到时、振幅、震级偏差等多方面校验。结果表明,所有可拾取的震相到时总体平均绝对偏差为0.31 s;振幅总体平均绝对偏差... 利用HSD软件对河北台网部分模拟图纸进行波形数字化,提取到9个地震27条SAC格式波形文件,利用软件对数字化波形进行震相到时、振幅、震级偏差等多方面校验。结果表明,所有可拾取的震相到时总体平均绝对偏差为0.31 s;振幅总体平均绝对偏差为0.04μm,与原振幅值基本相当;震级平均绝对偏差为0.08,整体偏差较小,精度较高。最终校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后的波形可较好地应用于数字化软件,为后续波形数字化以及历史数据的数字化应用提供较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地震图纸 HSD 波形数字化 SAC 波形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遥测台网在地震速报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9
作者 毛国良 李冬圣 +4 位作者 蔡玲玲 贾炯 王宁 王莉婵 王亚茹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4期80-86,共7页
对河北省遥测台网2013—2019年地震速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认为速报任务完成较好,在全国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地震速报有94%的速报事件能获得满分或加分;就地震速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震例分析了原因,归纳了爆炸、爆破和塌陷3类非天... 对河北省遥测台网2013—2019年地震速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认为速报任务完成较好,在全国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地震速报有94%的速报事件能获得满分或加分;就地震速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震例分析了原因,归纳了爆炸、爆破和塌陷3类非天然地震事件的波形特征;针对河北遥测台网在速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报 河北台网 速报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北部地区浅层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研究
20
作者 王莉婵 毛国良 +3 位作者 蔡玲玲 马旭东 王亚玲 王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2019年8月2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某矿井区发生ML2.4巷道塌陷,基于塌陷周边台站观测到的短周期瑞雷波,提取面波基阶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利用迭代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区域地下10 km深度范围内的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用于精定位分析。速度分析结... 2019年8月2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某矿井区发生ML2.4巷道塌陷,基于塌陷周边台站观测到的短周期瑞雷波,提取面波基阶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利用迭代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区域地下10 km深度范围内的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用于精定位分析。速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浅表剪切波速度约为2.46 km/s;深度为2 km时,塌陷周边存在小范围的低速区,速度约为2.57 km/s;深度约为4 km时,剪切波速度达3.47 km/s;深度为5~9 km时,唐山东部沉积盆地内存在1个剪切波低速层。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浅层速度模型有助于提高深度较小的地震定位精度;塌陷周边的低速区向下延伸近20 km,为地震多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 面波频散 剪切波 速度结构 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