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肺动脉参数及肺动脉瓣环Z值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式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143例,中位数年龄为8(1~171)个月。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跨环组(n=100)和...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肺动脉参数及肺动脉瓣环Z值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式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143例,中位数年龄为8(1~171)个月。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跨环组(n=100)和留瓣组(n=43)。对TTE测量常规参数、右心室流出系统参数、肺动脉瓣环Z值等比较,对TTE与术中测量的肺动脉瓣环内径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跨环组与留瓣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23.14±3.82 vs 25.23±4.56)、肺动脉瓣环内径(mm,8.52±2.18 vs 10.01±2.61)和主肺动脉内径(mm,67.31(7.0,3.6)vs 82.91(7.5,5.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肺动脉瓣环Z值的患儿间,随着肺动脉瓣环Z值减小,跨环组患儿比例逐渐增加,留瓣组患儿比例逐渐降低(P均<0.05)。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与术中测量值中等程度相关(r=0.581,P<0.001)。结论:TTE测量获得的肺动脉瓣环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环Z值均是术前给手术医师提供的客观参数,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基于MR 3D T1序列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心脏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R在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的漏斗胸胸畸形患儿39例,术前行胸部MR检查及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心脏...目的比较基于MR 3D T1序列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心脏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R在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的漏斗胸胸畸形患儿39例,术前行胸部MR检查及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心脏指数、心脏旋转角、最小心脏前后径、最大心脏前后径、心脏横径。比较MR与CT测量值的相关性及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Haller指数相关系数0.92、心脏指数0.88、心脏旋转角0.87、最小心脏前后径0.86、最大心脏前后径0.49、心脏横径0.90,P均小于0.05,MR与CT的测算结果相关性均较好,t检验显示心脏横径、心脏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 3D T1序列图像的与CT图像对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指标一致性好,可以代替CT检查来进行无创检查及远期术后随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肺动脉参数及肺动脉瓣环Z值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式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143例,中位数年龄为8(1~171)个月。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跨环组(n=100)和留瓣组(n=43)。对TTE测量常规参数、右心室流出系统参数、肺动脉瓣环Z值等比较,对TTE与术中测量的肺动脉瓣环内径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跨环组与留瓣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23.14±3.82 vs 25.23±4.56)、肺动脉瓣环内径(mm,8.52±2.18 vs 10.01±2.61)和主肺动脉内径(mm,67.31(7.0,3.6)vs 82.91(7.5,5.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肺动脉瓣环Z值的患儿间,随着肺动脉瓣环Z值减小,跨环组患儿比例逐渐增加,留瓣组患儿比例逐渐降低(P均<0.05)。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与术中测量值中等程度相关(r=0.581,P<0.001)。结论:TTE测量获得的肺动脉瓣环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环Z值均是术前给手术医师提供的客观参数,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比较基于MR 3D T1序列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心脏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R在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的漏斗胸胸畸形患儿39例,术前行胸部MR检查及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最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心脏指数、心脏旋转角、最小心脏前后径、最大心脏前后径、心脏横径。比较MR与CT测量值的相关性及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Haller指数相关系数0.92、心脏指数0.88、心脏旋转角0.87、最小心脏前后径0.86、最大心脏前后径0.49、心脏横径0.90,P均小于0.05,MR与CT的测算结果相关性均较好,t检验显示心脏横径、心脏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 3D T1序列图像的与CT图像对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指标一致性好,可以代替CT检查来进行无创检查及远期术后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