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默 卓凤 +2 位作者 王续纪 郭蕴 李建成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4例应用SMAPF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年龄≥80岁);该14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4例应用SMAPF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年龄≥80岁);该14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并对14例应用SMAPF修复口腔癌患者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4例高龄患者应用SMAPF修复皮瓣成活率92.9%;皮瓣制备(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时间1小时30分钟~2小时55分钟,平均2小时16分钟;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65.4%,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1例患者肺部转移,2例患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应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高龄 多学科 颏下动脉 修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皮肤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
2
作者 胡恺 李建成 +3 位作者 杨东昆 吴志刚 张林娜 王续纪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皮肤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面颈部皮肤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皮肤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面颈部皮肤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肿瘤扩大切除和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改良组行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行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皮瓣成活率、预后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改良组有1例发生术后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及时抢救成功。对照组有2例发生术后血管危象,其中1例经手术探查及时抢救成功,1例最终出现皮瓣部分液化坏死。两组皮瓣存活率、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术后引流量、缺损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改良组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评分中外观、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及肩部运动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在面颈部皮肤癌切除后组织缺损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 胸大肌皮瓣修复术 面颈部皮肤癌切除 组织缺损修复重建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癌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卓凤 郭蕴 +5 位作者 李建成 王续纪 崔文静 杨东昆 胡恺 陈默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68-1674,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所医院1020例口咽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排除... 目的 探讨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所医院1020例口咽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排除和纳入标准筛选出828例患者,建立个人资料信息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城乡、婚姻、烟酒史等一般信息以及治疗方式及方法、HPV感染情况、病理分级、TNM分期、临床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及病理学检查情况;通过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 828例口咽癌患者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62.4%和5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烟酒史、HPV感染、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段、饮酒史、HPV感染是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口咽癌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建议皖北地区居民定期口咽癌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癌 生存率 生存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大学生对肺结核认知度和防范意识的调查
4
作者 韩仪 王续纪 +1 位作者 何泽禹 张晋艳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2-55,共4页
调查结果表明,芜湖市大学生对肺结核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3.78%,全部知晓率为3.50%。其中对肺结核预防知晓率最高,达94.83%;治疗知晓率最低,为20.94%;就诊知晓率不足,为43.44%。芜湖市女大学生对肺结核防范行为持有率高于男大学生,医类... 调查结果表明,芜湖市大学生对肺结核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3.78%,全部知晓率为3.50%。其中对肺结核预防知晓率最高,达94.83%;治疗知晓率最低,为20.94%;就诊知晓率不足,为43.44%。芜湖市女大学生对肺结核防范行为持有率高于男大学生,医类大学生对肺结核核心知识和总体知晓率高于非医科类大学生,大学生对待肺结核的态度行为均较积极。芜湖市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肺结核治疗、就诊方面的教育,应着重加强男大学生的动员工作和非医科类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校园肺结核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大学生 认知防范 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
5
作者 颜明明 宋璐玟 +4 位作者 马正豪 王涛 胡恺 王续纪 李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16例上颌部恶性肿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4~75岁,平均64.3岁。上颌牙龈癌7例,硬腭癌5例,上颌窦癌4例。根据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16例上颌部恶性肿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4~75岁,平均64.3岁。上颌牙龈癌7例,硬腭癌5例,上颌窦癌4例。根据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其中Ⅲ期8例、Ⅳa期6例、Ⅳb期2例。手术行病灶扩大切除后,遗留的上颌骨缺损依据Brown分类为Ⅱa类3例、Ⅱb类5例、Ⅲb类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3 cm~8 cm×6 cm。切取大小为5 cm×4 cm~9 cm×7 cm的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长度为6~11 cm的游离腓骨修复骨缺损;小腿供区直接拉拢缝合(6例)或游离植皮修复(10例)。6例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放疗。术后6、12个月,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QUW-4)从面部外形、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张口度五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后1例放疗患者发生骨髓炎,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8年。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5年因肿瘤局部复发死亡。术后患者QUW-4评分除6个月咀嚼功能评分及总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价达正常4例、可疑9例、异常3例,12个月分别为10、6、0例;12个月时吞咽功能优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2,P=0.017)。结论采用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能同期修复软、硬组织缺损,使患者面部外形以及吞咽、咀嚼、语言功能及张口度得到满意恢复,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腓骨 上颌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游离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复合性缺损中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续纪 卓凤 +4 位作者 刘森 李建成 崔文静 胡恺 陈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42,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48例,其中颊癌8例、口底癌7例、舌癌14例、磨牙后区癌5例,上颌牙龈癌9例,...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48例,其中颊癌8例、口底癌7例、舌癌14例、磨牙后区癌5例,上颌牙龈癌9例,下颌牙龈癌5例。病灶切除术后,实验组24例采用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对照组24例采用腓动脉单叶穿支皮瓣修复缺损。术中实验组皮瓣切取范围为38.5~74.5 cm2,供区减张缝合;对照组皮瓣切取范围为61.0~76.5 cm2,供区植皮缝合。记录并比较2组皮瓣成活以及患者存活情况。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利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和汉语语言清晰度测试字表分别对患者吞咽功能、语音功能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对修复外形的主观满意度。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60个月,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比较。结果:2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术后5年实验组患者生存率为62.5%,对照组为5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及主观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可分别修复口腔癌术后复合缺损的不同解剖结构,可有效提高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和患者满意度。腓动脉分叶穿支皮瓣是重建口腔癌术后复合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穿支皮瓣 口腔癌 复合缺损 修复重建 腓动脉
原文传递
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建成 颜明明 +4 位作者 马正豪 田瑞雪 王续纪 胡恺 姜丽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数字化技术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模拟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重建及种植体植入;术中导板引导下,...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数字化技术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模拟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重建及种植体植入;术中导板引导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塑形、重建和口内就位固定,并即刻行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实施种植后二期手术,二期术后1~2个月行义齿修复。结果口内入路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类型为:BrownⅠ类1例,BrownⅠc类4例,BrownⅡ类1例,BrownⅡc类3例,BrownⅢ类3例。切取腓骨长度为12~22 cm,腓骨塑形截断数:2段2例,3段6例,4段3例,5段1例,均行折叠性腓骨重建缺损下颌骨和牙槽骨。共计植入44个种植体,术后无1例种植失败。结论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且能很好地将数字化设计的重建折叠腓骨精确就位固定。移植腓骨即刻种植不影响血供,成功率高,是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下颌骨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下颌骨良性肿瘤 腓骨移植 同期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文静 卓凤 +5 位作者 王续纪 李建成 胡恺 陈默 杨东昆 郭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8,62,共8页
目的:分析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9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咽癌患者进行分析和随访,18例患者采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 目的:分析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9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咽癌患者进行分析和随访,18例患者采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实验组),18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皮瓣成活率、伤口Ⅰ期愈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间差异;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吹气法计算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吞咽、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1例皮瓣坏死,成活率均为94.4%;两组患者术区伤口Ⅰ期愈合率均为94.4%;实验组和对照组供区伤口愈合率分别为100.0%和94.4%;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9 d和17.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1、3年总体生存率为91.2%、66.5%;实验组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69.3%和88.2%、6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P16-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0.0%和85.7%、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吞咽及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可根据组织缺损空间制备成单叶、多叶、嵌合等皮瓣,且供区隐蔽可直接拉拢缝合,同时该皮瓣可塑性较强,因此可作为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常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皮瓣 口咽功能
原文传递
腮腺良恶性肿瘤红外热成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卓凤 王续纪 +5 位作者 崔文静 郭蕴 李建成 张林娜 胡恺 陈默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分析腮腺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图的健患侧温差特点,为IRT预测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入院的9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腮腺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图的健患侧温差特点,为IRT预测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入院的9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51.1±16.0)岁(10~86岁)。所有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均于术前1 d用IRT仪测量腮腺病变部位与对侧镜像区域的温差,并根据术前临床检查和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记录肿瘤最大径、发生位置(深叶或浅叶),根据肿瘤最大径分为≤2 cm、>2 cm且≤4 cm、>4 cm共3组;根据发生位置分为深叶组和浅叶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温差大小与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的关系。结果:良性组79例,恶性组19例,恶性组的健患侧温差[(1.73±0.21)℃]显著高于良性组[(0.73±0.32)℃]( t=16.70, P<0.001)。不同最大径的肿瘤组间健患侧温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浅叶组肿瘤健患侧温差[(0.97±0.50)℃]显著高于深叶组[(0.67±0.44)℃]( t=2.24, P=0.028)。 结论:IRT检测出的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健患侧温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温差大小进行肿瘤性质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红外热成像 良恶性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