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力图谱构建研究
1
作者 帅永 翟明 +3 位作者 高建民 赵义军 罗磊 王祥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2期577-583,共7页
面对“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能源动力实验中设备规模大、实验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局限,但如何科学构建符合专业特色... 面对“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能源动力实验中设备规模大、实验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局限,但如何科学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与新时期能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仍需深入研究。本文立足能源动力类专业特点,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分析专业培养方案、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构建了面向能源动力领域的“五层次”能力图谱架构。研究构建了包括总目标层、通用能力层(工程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智能化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层、实验能力单元层和具体实验项目层的完整体系。研究重点提取了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同时突出新能源技术、智能控制、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涵盖流体机械、传热传质、新能源系统等专业实验内容的四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知识图谱理论引入能源动力专业能力体系构建、提出适应专业特色的“五层次”能力图谱新架构、开发基于能力图谱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模式,为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In the context of “dual carbon” goals and new energy revolu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 novel educational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nergy and power experiments, such as large equipment scale, high experimental costs, and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on how to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a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hat aligns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connects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dopts a combined “top-down” and “bottom-up” research approach, analyz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dustry standards,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to construct a “five-level” competency map framework for the energy and power field. The study established a complete system including the overall goal level, general competency leve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ve research 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level, experimental ability unit level and specific experiment project level. The study focuses on extracting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elements while emphasizing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in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is foundation, four types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projects were designed, covering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content including fluid machiner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new energy systems. By introducing knowledge graph theo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ergy and pow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ystem, proposing a new “five-level” competency map framework adapted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a new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map, this research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类专业 虚拟仿真实验 能力图谱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轴流压气机流场内流动分离及旋涡运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祥锋 颜培刚 +1 位作者 俞李斌 韩万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202,共8页
对两级扩压叶栅的内部流场开展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同时引入拓扑分析理论,从涡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工况下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进行定性分析。对两级压气机三个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分离范围的变化,分离形态的变化... 对两级扩压叶栅的内部流场开展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同时引入拓扑分析理论,从涡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工况下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进行定性分析。对两级压气机三个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分离范围的变化,分离形态的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更显著。当流动向失速点靠近时,对于动叶栅,主要表现为分离范围的不断增加;对于静叶栅,不仅分离范围增加,而且分离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压气机叶栅中,通道涡强度较弱,对整个流场特性不起主要作用,而尾缘涡对压气机性能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涡结构 流动分离 流谱 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顶间隙变化对多级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祥锋 王松涛 韩万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2期3483-3486,共4页
运用三维黏性流动计算软件NUMECA,对某含动叶叶顶间隙和静叶叶根间隙的多级亚音轴流压气机的第七、八级共四排叶片所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动叶叶顶间隙分别取为各自设计间隙的0倍、0.5倍、1倍、1.5倍和2倍5种不同间隙值,而静叶叶根间... 运用三维黏性流动计算软件NUMECA,对某含动叶叶顶间隙和静叶叶根间隙的多级亚音轴流压气机的第七、八级共四排叶片所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动叶叶顶间隙分别取为各自设计间隙的0倍、0.5倍、1倍、1.5倍和2倍5种不同间隙值,而静叶叶根间隙保持为设计值不变。计算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大小对压气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间隙的增大,压气机的流量、效率、压比等性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压气机 数值模拟 叶顶间隙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叶正弯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祥锋 周逊 +1 位作者 王松涛 韩万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对某多级高亚音轴流压气机的第七级动叶叶片进行了正弯设计的参数研究,得到了适用于所研究压气机的弯动叶气动性能变化规律,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弯叶片,弯角和弯高存在一个最佳数值。动叶正弯改善了压气机级的气动性能,提高了整级... 对某多级高亚音轴流压气机的第七级动叶叶片进行了正弯设计的参数研究,得到了适用于所研究压气机的弯动叶气动性能变化规律,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弯叶片,弯角和弯高存在一个最佳数值。动叶正弯改善了压气机级的气动性能,提高了整级的效率和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正弯 效率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静叶栅变冲角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祥锋 颜培刚 +1 位作者 黄洪雁 韩万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为高压静叶叶片设计提供依据,对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不同冲角工况下的吹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型叶栅降低了叶栅的流动损失,具有更好的变冲...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为高压静叶叶片设计提供依据,对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不同冲角工况下的吹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型叶栅降低了叶栅的流动损失,具有更好的变冲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静叶栅 弯叶片 冲角 气动性能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音压气机转子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9-304,共6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37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具有全局寻...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37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优化程序,以总压比和绝热效率最大为设计目标,应用该优化方法对NASA Rotor37进行考虑中弧线和厚度分布的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满足流量约束的条件下,绝热效率提高了0.7%,总压比提高了0.66%,并且优化设计时间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跨音压气机转子 多目标优化设计 中弧线 厚度分布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音风扇转子弯掠结合的数值优化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590,共5页
为了研究弯掠结合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风扇转子NASA Rotor67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遗传算法和... 为了研究弯掠结合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的全三维流场模拟程序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程序,对跨音风扇转子NASA Rotor67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对所开发的三维N-S方程求解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完善了遗传算法和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优化程序,以总压比最大为设计目标,应用该优化方法对NASA Rotor67进行弯掠两个自由度的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弯掠联合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流场内的流动状况,在质量流量和绝热效率严格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总压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该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风扇转子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角变化对涡轮静叶栅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周逊 王振峰 +1 位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对两套环形叶栅在0°和±10°冲角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低速环形风洞中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冲角变化仅影响改型... 为了研究亚临界600MW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叶栅的变冲角气动特性,对两套环形叶栅在0°和±10°冲角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低速环形风洞中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冲角变化仅影响改型和原型叶栅流道前半部分的横向压力梯度,对流道后半部分的流动影响不大;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不仅降低了流动损失,而且比原型叶栅具有更好的变冲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角 环形叶栅 后部加载 弯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和薄叶气封结构与气动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宏涛 王祥锋 +1 位作者 颜培刚 韩万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8-154,共7页
数值研究相同条件下迷宫气封和薄叶气封结构特点、气动特性、密封机理及密封效果,比较两种气封的差异。通过与已发表的试验数据的对比,校核所采用的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的可靠性,计算得到的性能曲线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 数值研究相同条件下迷宫气封和薄叶气封结构特点、气动特性、密封机理及密封效果,比较两种气封的差异。通过与已发表的试验数据的对比,校核所采用的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的可靠性,计算得到的性能曲线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行。分别对迷宫气封和薄叶气封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两种气封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阐明它们的密封机理,给出各自的封严特性和所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薄叶气封的径向间隙远小于迷宫气封,漏气量为迷宫气封的1/3,对旋转轴产生的摩擦阻抗力矩低于迷宫气封,从结构运行特点和气动性能两方面说明薄叶气封的优越性,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薄叶气封有可能替代迷宫气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气封 迷宫气封 泄漏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角变化对涡轮叶栅内间隙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逊 王振峰 +1 位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9,共5页
航空发动机涡轮工作效率的损失很大程度在于涡轮叶尖间隙损失,而叶尖区域泄漏流动的形成机理强烈地依赖于叶栅的运行工况,因此有必要研究来流冲角的变化对涡轮叶栅内间隙流动的影响。为此在低速风洞中对三套不同叶片积迭线形状的矩形叶... 航空发动机涡轮工作效率的损失很大程度在于涡轮叶尖间隙损失,而叶尖区域泄漏流动的形成机理强烈地依赖于叶栅的运行工况,因此有必要研究来流冲角的变化对涡轮叶栅内间隙流动的影响。为此在低速风洞中对三套不同叶片积迭线形状的矩形叶栅进行了实验,测量了间隙内以及沿流动方向8个横截面的气动参数。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随着冲角的增加叶顶压差与端壁流道横向压力梯度增大,同时叶栅的总流动损失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角 间隙流动 涡轮叶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叶式气封在透平级中应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宏涛 王祥锋 +1 位作者 颜培刚 韩万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184,共8页
为研究薄叶式气封替换迷宫气封应用于透平级中的可行性,将某一级半高压透平中相应部位的迷宫气封替换为薄叶式气封,采用商业计算软件CFX进行数值模拟,并与采用迷宫气封的原型一级半透平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简单的气封替换虽然... 为研究薄叶式气封替换迷宫气封应用于透平级中的可行性,将某一级半高压透平中相应部位的迷宫气封替换为薄叶式气封,采用商业计算软件CFX进行数值模拟,并与采用迷宫气封的原型一级半透平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简单的气封替换虽然降低气封处的泄漏流量,但没有降低透平级的泄漏损失,而且加强泄漏流动对主流的干扰,将一级半透平中的静叶隔板迷宫气封简单替换为薄叶气封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行的。为了薄叶气封、平衡孔、轴向间隙的合理匹配,在原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动叶叶顶和静叶隔板处采用薄叶气封,级内轴向间隙设置迷宫气封。采用该薄叶气封应用于透平级的最终方案,薄叶气封和平衡孔达到合理匹配,改善透平级的气动性能,降低泄漏损失,同时为下级透平提供良好的进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级 薄叶气封 迷宫气封 平衡孔 泄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汽封与平衡孔在透平级中应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宏涛 顾忠华 +2 位作者 王祥锋 韩万金 李长宝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匹配应用迷宫汽封和平衡孔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商用软件CFX,数值仿真了某汽轮机高压一级半透平、堵住平衡孔的一级半透平内部的三维流场。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转子带凸台的高低齿迷宫式汽封,与转子外... 为了进一步认识匹配应用迷宫汽封和平衡孔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商用软件CFX,数值仿真了某汽轮机高压一级半透平、堵住平衡孔的一级半透平内部的三维流场。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转子带凸台的高低齿迷宫式汽封,与转子外径相等、同压比的等齿高直通型迷宫汽封相比,泄漏流动的方向折转以及在汽封腔内形成的旋涡显著增多,因此强化了对泄漏流的阻抗及其动能的耗散,提高了汽封的封严性。对于低反动度透平级,气流对动叶栅的直接冲击是级内轴向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叶冠的径向高度远小于叶高,但是叶冠产生的轴向力在级轴向力中占有较大比例。平衡孔需要与前后静叶隔板汽封以及动叶前后轴向间隙汽封匹配设计,设计合理,能够消除泄漏流对主流的干扰,降低透平级的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汽封 平衡孔 泄漏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汽轮机静叶栅损失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逊 韩万金 +1 位作者 王祥锋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21-124,共4页
对亚临界60万千万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零冲角下在低速风洞下进行了吹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明显降低了流动损失。在设计工况下改型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况更为稳定,显著降低了二... 对亚临界60万千万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零冲角下在低速风洞下进行了吹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明显降低了流动损失。在设计工况下改型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况更为稳定,显著降低了二次流损失、端壁损失、吸力侧流动损失、尾迹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叶栅 后部加载 弯叶片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汽轮机静叶栅压力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逊 韩万金 +1 位作者 王祥锋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2-414,共3页
对亚临界60万千万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零冲角、低速风洞下进行了吹风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叶栅三维压力场测量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显著减少了叶型损失、推迟并削弱了吸力面上的三... 对亚临界60万千万汽轮机高压第九级静叶原型和改型两套环形叶栅在零冲角、低速风洞下进行了吹风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叶栅三维压力场测量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与原型叶栅相比较,改型叶栅显著减少了叶型损失、推迟并削弱了吸力面上的三维分离、明显降低了横向与径向二次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叶栅 后部加载 弯叶片 压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移位治疗桡神经损伤后畸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俊 王祥锋 +1 位作者 张新伟 黑金璇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探讨肌腱移位治疗桡神经损伤后畸形,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桡神经损伤的部位不同,实施不同的肌腱移位方案重建桡神经损伤后畸形手功能11例。结果11例患者经6~24个月随访,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为优4例,良5例,... 目的探讨肌腱移位治疗桡神经损伤后畸形,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桡神经损伤的部位不同,实施不同的肌腱移位方案重建桡神经损伤后畸形手功能11例。结果11例患者经6~24个月随访,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为优4例,良5例,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肌腱移位治疗桡神经损伤后畸形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腱移位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齿迷宫气封在汽轮机级中应用的数值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宏涛 王祥锋 +1 位作者 顾忠华 韩万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094-6100,共7页
为了研究迷宫汽封应用于实际结构的汽轮机中的流动特性及密封机理,采用商业软件CFX数值模拟了带有平衡孔和迷宫密封结构的某汽轮机高压一级半汽轮机内部流动。以第八级静叶隔板汽封为例,详细分析了所采用的高低齿迷宫气封的流动特性及... 为了研究迷宫汽封应用于实际结构的汽轮机中的流动特性及密封机理,采用商业软件CFX数值模拟了带有平衡孔和迷宫密封结构的某汽轮机高压一级半汽轮机内部流动。以第八级静叶隔板汽封为例,详细分析了所采用的高低齿迷宫气封的流动特性及密封机理。结果表明:在静叶隔板中应用转子带台阶的高低齿迷宫气封,与直通型迷宫气封相比,使泄漏气流发生多次折转,产生数量众多的大涡拟序结构与杂乱无章的小涡旋,强化了泄漏气流的动能耗散,从而明显增加了静叶隔板的密封性能。优化匹配迷宫气封的转子台阶、长短齿与大小间隙,能够进一步提高迷宫气封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级 迷宫汽封 泄漏流动 平衡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级中空静叶除湿方法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鞠凤鸣 王祥锋 +1 位作者 颜培刚 韩万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1-334,388,共5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某末级中空静叶片开双抽缝除湿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抽吸缝除湿机理设计了两种方案的双抽吸缝结构,计算了一级采用双抽吸缝结构的叶栅流场。比较了两种双抽吸缝方案条件下不同叶高上的流场、湿度场以及叶片表面...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某末级中空静叶片开双抽缝除湿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抽吸缝除湿机理设计了两种方案的双抽吸缝结构,计算了一级采用双抽吸缝结构的叶栅流场。比较了两种双抽吸缝方案条件下不同叶高上的流场、湿度场以及叶片表面的压力情况。通过分析得到两种抽吸缝方案的计算结果,得到了两种双抽吸缝中占优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叶片 抽吸 除湿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焓降叶栅中流动损失沿流向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玉文 王祥锋 +1 位作者 王振峰 韩万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1-194,210,共5页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亚临界600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应用五孔球头测针,详细测量了在3个冲角下由栅前至栅后7个横截面(栅前1、栅内5、栅后1)内气流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开展大焓降后部加载弯叶栅中流动损...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亚临界600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应用五孔球头测针,详细测量了在3个冲角下由栅前至栅后7个横截面(栅前1、栅内5、栅后1)内气流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开展大焓降后部加载弯叶栅中流动损失沿流向发展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焓降静叶栅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焓降叶片 压力测量 流动损失特性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焓降汽轮机静叶栅气动性能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玉文 王祥锋 +1 位作者 颜培刚 韩万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275-4283,4289,共10页
在环形叶栅风洞上,对亚临界600 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对三个冲角条件下叶栅流道内气流参数进行了详细测量。结果表明,该大焓降静叶叶片负荷沿叶高变化,同时采用了叶片弯曲设计,能够满足汽轮机叶栅的高负荷要求;... 在环形叶栅风洞上,对亚临界600 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对三个冲角条件下叶栅流道内气流参数进行了详细测量。结果表明,该大焓降静叶叶片负荷沿叶高变化,同时采用了叶片弯曲设计,能够满足汽轮机叶栅的高负荷要求;并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低能流体的积聚甚至分离。大焓降静叶在叶展中部为前加载叶型,可以承担较高负荷。叶片两端采用后部加载叶型,结合叶片正弯降低了端区的气动负荷,显著降低了端壁区域的叶栅损失。研究的大焓降叶栅具有良好的冲角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600MW汽轮机 大焓降 静叶片 气动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压气机静叶叶型气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丽鹏 王祥锋 韩万金 《机械工程师》 2014年第7期73-75,共3页
对重燃压气机第七级静叶根、中、顶3个截面的叶型进行了气动性能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型损失的主要部分由叶型吸力边的扩压流动产生,合理选择叶型吸力边扩压段的长度与沿扩压段的扩压速率,能够减少叶型损失。在不同冲角下各型面叶... 对重燃压气机第七级静叶根、中、顶3个截面的叶型进行了气动性能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型损失的主要部分由叶型吸力边的扩压流动产生,合理选择叶型吸力边扩压段的长度与沿扩压段的扩压速率,能够减少叶型损失。在不同冲角下各型面叶型都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型 气动特性 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