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太平洋锰结核伴生沉积物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全基 周希林 +1 位作者 张壮域 王相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响,致使这种相关性不及其他元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 沉积物 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Ⅱ.浓度、海气交换通量 被引量:3
2
作者 臧家业 王相芹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日本东京湾、伊势湾和浜名湖的调查资料,详细地比较了这3个海湾海水中的溶存甲烷浓度、饱和度。表层海水中,溶存甲烷浓度以供名湖最高,达95nmol/dm3,伊势湾和东京湾相近,分别为41nmol/dm3和37nmol/dm3;其表层测定浓度... 本文基于日本东京湾、伊势湾和浜名湖的调查资料,详细地比较了这3个海湾海水中的溶存甲烷浓度、饱和度。表层海水中,溶存甲烷浓度以供名湖最高,达95nmol/dm3,伊势湾和东京湾相近,分别为41nmol/dm3和37nmol/dm3;其表层测定浓度是其平衡浓度的13~78倍,并分别计算了这3个海湾中甲烷的海气交换通量;用平均值外推法得出全球海洋环境中总的甲烷海气交换通量为6.3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存甲烷 浓度 饱和度 海水 海气 交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臧家业 王相芹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20-29,共10页
本文基于日本东京湾、伊势湾和浜名湖的调查资料,详细地讨论了海湾区海水中溶存甲烷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来源。溶存甲烷在海湾中的分布主要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由河流携入和沉积物中产生是海湾区海水中溶存甲烷的两个主要来源。
关键词 海湾 溶存甲烷 海水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Ca、Sr、Ba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志华 石学法 王相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6,共8页
依据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元素 Ca、Sr、Ba特征 ,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动力成因。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三角洲物质以高钙、高碳酸盐和高 Ca/ Sr比值为特征 ;海区东北部物质以低钙、低碳酸盐、低 Ca/ Sr与 Sr/ Ba比值为特征 ,... 依据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元素 Ca、Sr、Ba特征 ,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动力成因。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三角洲物质以高钙、高碳酸盐和高 Ca/ Sr比值为特征 ;海区东北部物质以低钙、低碳酸盐、低 Ca/ Sr与 Sr/ Ba比值为特征 ,长江物质以碳酸盐及 Ca O含量、Ca/ Sr与 Sr/ Ba比值中等为特征。表层沉积物碳酸盐、Ca O含量及 Ca/ Sr、Sr/ Ba比值的分布对不同特征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南黄海北部 Sr/ Ba低值带沿NE- SW向延伸大体反映了黄海暖流的入侵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表层沉积物 南黄海 沉积作用 来源 沉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晓林 王相芹 +1 位作者 罗济冠 李明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8期86-89,97,共5页
为了解Ⅰ群腺病毒(FAV-Ⅰ)在鸡群中的感染状况,对收集的178份疑似病料进行鸡胚病变、细胞病变特征分析,利用RT-PCR、基因测序和BLAST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成功分离出25株FAV-Ⅰ,其中20株与血清4型同源性较高,5株与血清8型同源性较高。动... 为了解Ⅰ群腺病毒(FAV-Ⅰ)在鸡群中的感染状况,对收集的178份疑似病料进行鸡胚病变、细胞病变特征分析,利用RT-PCR、基因测序和BLAST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成功分离出25株FAV-Ⅰ,其中20株与血清4型同源性较高,5株与血清8型同源性较高。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攻毒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群禽腺病毒 分离 鉴定 血清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四种猪病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晓林 王相芹 +2 位作者 刘杉杉 刘阳 李明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9期4-6,1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 B基因... [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 B基因)、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g E基因)、圆环病毒病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9%-92%、87%、92%-95%、33%-40%和76%。各阶段猪群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中和(g B基因)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都在80%以上;伪狂犬野毒(g E基因)抗体阳性率在14%-90%之间,其中流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1-4周的仔猪圆环抗体阳性率为76%(152/199),4-10周的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7%(327/489)。[结论]这四种猪病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猪基本能得到保护,但在个别猪场仍有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败、新流行毒株的出现、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提示各大猪场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伪狂犬 圆环病毒病 血清学检测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8 Ma以来东亚季风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的南海沉积物常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宪伟 夏鹏 +1 位作者 张俊 王相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3328-3332,共5页
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南海ODP184航次取得的沉积岩芯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演化提供了理想样品.ODP1146站上部185mcd(1.81Ma)细粒(〈4μm)无碳酸盐沉积物的常量元素R型因子结果分析表明... 东亚季风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南海ODP184航次取得的沉积岩芯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季风演化提供了理想样品.ODP1146站上部185mcd(1.81Ma)细粒(〈4μm)无碳酸盐沉积物的常量元素R型因子结果分析表明,常量元素Ti,TFe2O3,MgO,K2O,P,CaO,Al2O3代表了陆源因子,其得分变化受陆源区的化学侵蚀强度的制约,进而能够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陆源因子得分分别在-1.3,-0.9和-0.6Ma时呈现阶段式减小,反映了1.8Ma以来东亚夏季风阶段式减弱受第四纪青藏高原整体、阶段式、快速隆升的制约;而-0.6Ma以来陆源因子得分周期性的振荡变化则反映了东亚季风演化自此进入受冰期-间冰期旋回制约的主旋律.与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一样,中国南海沉积物记录的长时序东亚季风演化也体现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复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化学剥蚀 冰期-间冰期旋回 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东亚季风演化
原文传递
血清11型禽腺病毒Fibe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8
作者 刘帅峰 马一凡 +6 位作者 王相芹 郭笑然 刘小娜 雷白时 袁万哲 陈福星 赵款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7-1393,共7页
为获得血清11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1,FAdV-11)纤突(Fibe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对不同血清型FAdV Fiber蛋白的交叉反应特性,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FAdV-11Fiber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 为获得血清11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1,FAdV-11)纤突(Fibe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对不同血清型FAdV Fiber蛋白的交叉反应特性,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FAdV-11Fiber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后,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IFA鉴定该多克隆抗体与不同血清型FAdV Fiber蛋白的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His-FAdV-11-Fiber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且表达良好,Western blot和IFA结果均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FAdV-8a、FAdV-8b和FAdV-11的Fiber蛋白反应,而不能与FAdV-4的2个Fiber(Fiber 1和Fiber 2)蛋白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兔抗FAdV-11Fiber的多克隆抗体,并验证其能特异性识别FAdV-8a、FAdV-8b和FAdV-11的Fiber蛋白,为进一步建立FAdV-11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1型禽腺病毒(FAdV-11) Fiber蛋白 多克隆抗体 交叉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