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藓类植物新纪录属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1 位作者 张满祥 李智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报道了分布于秦岭南坡的藓类植物 5个新纪录属、1 3个新记录种和 1个新纪录亚种。 5个新记录属为耳平藓属、雉尾藓属、明叶藓属、同叶藓属和长灰藓属 ,1 3个新记录种和一个新纪录亚种为毛尖紫萼藓、长柄缩叶藓、尖叶耳平藓、粗蔓藓、短... 报道了分布于秦岭南坡的藓类植物 5个新纪录属、1 3个新记录种和 1个新纪录亚种。 5个新记录属为耳平藓属、雉尾藓属、明叶藓属、同叶藓属和长灰藓属 ,1 3个新记录种和一个新纪录亚种为毛尖紫萼藓、长柄缩叶藓、尖叶耳平藓、粗蔓藓、短齿平藓、短肋雉尾藓、毛尖青藓、蜜叶美喙藓、喜马拉雅小锦藓、全缘小锦藓、纤细同叶藓、暖地明叶藓、齿边长灰藓和四川真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藓类植物 记录属 记录种 耳平藓属 雉尾藓属 明叶藓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盖蕨科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7-43,共7页
对国产蹄盖蕨科18属47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同时选取了5科15属植物作为外类群,对它们的气孔器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蹄盖蕨科植物的气孔器类型与近缘的各科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叶表皮特征支持将假冷蕨属、峨眉蕨属、... 对国产蹄盖蕨科18属47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同时选取了5科15属植物作为外类群,对它们的气孔器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蹄盖蕨科植物的气孔器类型与近缘的各科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叶表皮特征支持将假冷蕨属、峨眉蕨属、短肠蕨属、假蹄盖蕨属、轴果蕨属、网蕨属作为独立属的观点,但不支持将单叶双盖蕨属从双盖蕨属中分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盖蕨科 叶表皮 气孔器 比较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安康地区大型真菌调查报告(Ⅱ)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玛丽 李静丽 +1 位作者 赵桂仿 李智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旬阳坝位于安康地区北部,宁陕县东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地势北高南低,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平缓,水系深长,面积广阔,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常年较为湿润。旬阳坝镇海拔为1800m,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温度为36.2℃,相对湿度... 旬阳坝位于安康地区北部,宁陕县东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地势北高南低,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平缓,水系深长,面积广阔,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常年较为湿润。旬阳坝镇海拔为1800m,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温度为36.2℃,相对湿度为75%。这些有利的条件对真菌的生长较为有利。本文为陕西安康地区大型真菌调查报告之二,继本刊1988年第三期之后,又鉴定出大型真菌35种,其中子囊菌4种,担子菌31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陕西 叉状炭角菌 地匙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蕨科、球盖蕨科的系统位置:叶绿体DNAtrnL-F区序列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玛丽 刘红梅 +2 位作者 陆树刚 刘占林 陈之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ae)及鳞毛蕨科(Dryopt...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ae)及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中。根据岩蕨科1种、球盖蕨科3种、蹄盖蕨科8种、鳞毛蕨科2种及1种外类群假大羽铁角蕨(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的cpDNA基因trnL-F区序列建立的系统树,结果显示,岩蕨科和球盖蕨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岩蕨科与蹄盖蕨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岩蕨科和球盖蕨科是处于不同进化线上的植物。秦仁昌(1978)和Pichi-Sermolii(1977)的系统将二者分别作为独立的科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蕨科 球盖蕨科 trnL—F序列 系统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的修订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玛丽 谢寅堂 赵桂仿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复杂的大科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它是一个自然类群。前人根据染色体的基数 ,将蹄盖蕨科划分为 3个亚科 ,但没有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 ;本文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再结合形态特征 ,将该科重新划分... 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复杂的大科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它是一个自然类群。前人根据染色体的基数 ,将蹄盖蕨科划分为 3个亚科 ,但没有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 ;本文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 ,再结合形态特征 ,将该科重新划分为 5个亚科 :冷蕨亚科、蹄盖蕨亚科、对囊蕨亚科、双盖蕨亚科和轴果蕨亚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盖蕨科 蕨类植物 分子系统学 染色体 植物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Ⅱ)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党高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5-597,共3页
报道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33种、2变种,18科,其中10种为陕西新纪录.并对它们在该区的分布进行了记述,为秦岭地区大型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真菌 麦角科 地舌科 马鞍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藓类植物分布新纪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玛丽 李智选 张满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0,248,共3页
通过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秦岭藓类植物一个新纪录科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和一个新纪录属青毛藓属Dicranodontium,经分析资料表明,包氏白发藓LeucobryumbowringiiMitt.为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秦岭是迄今发现的该种分布的北部边缘,... 通过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发现了秦岭藓类植物一个新纪录科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和一个新纪录属青毛藓属Dicranodontium,经分析资料表明,包氏白发藓LeucobryumbowringiiMitt.为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秦岭是迄今发现的该种分布的北部边缘,它在秦岭的发现对秦岭植物区系划分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也为秦岭藓类植物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藓类植物 地理分布 新纪录 白发藓科 青毛藓属 植物区系 包氏白发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59,共3页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水平分布与这一地区的森林分布格局是一致的,垂直分布分为4个带谱。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95种,隶属于20科43属。在区系结构上表现出3个特征:①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②属的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水平分布与这一地区的森林分布格局是一致的,垂直分布分为4个带谱。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95种,隶属于20科43属。在区系结构上表现出3个特征:①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②属的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亚热带性质;③该区属于“耳蕨—鳞毛蕨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介蕨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玛丽 陆树刚 赵桂仿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20,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介蕨属Dryoathyrium 1 4种植物及宁陕蛾眉蕨Lunathyri umningshenense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介蕨属孢子单裂缝 ,两侧对称 ,极面观为椭圆形 ,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肾形。根据其周壁褶皱隆起形成的表...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介蕨属Dryoathyrium 1 4种植物及宁陕蛾眉蕨Lunathyri umningshenense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介蕨属孢子单裂缝 ,两侧对称 ,极面观为椭圆形 ,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肾形。根据其周壁褶皱隆起形成的表面纹饰 ,介蕨属孢子可分为 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周壁具有网状或拟网状脊状纹饰 ,具此类型的种有翅轴介蕨D .pterorachis,中华介蕨D .chinense,朝鲜介蕨D .coreanum ;第二种类型的周壁具有裂片状、弯裂片状或瘤状突起 ,具此类型的种有介蕨D .boryanum ,陕甘介蕨D .confusum ,无齿介蕨D .edentulum ,鄂西介蕨D .henryi,华中介蕨D .okuboanum ,川东介蕨D .stenopteron ,刺毛介蕨D .setigerum ,绿叶介蕨D .viridifrons;第三种类型的周壁具有刺状、不规则棒状或乳头状突起 ,具此类型的种有直立介蕨D .erectum ,镰小羽介蕨D .falcatipinnulum ,蛾眉介蕨D .unifurcatum。宁陕蛾眉蕨的孢子形态与朝鲜介蕨D .coreanum十分相似 ,支持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的分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介蕨属 孢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党高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报道了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产的苔类植物13科、14属、21种,并对它们在该区的分布进行了记述,为秦岭地区苔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关键词 佛坪 自然保护区 苔类植物 调查 睫毛苔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蹄盖蕨——一个细齿角蕨的不必要组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玛丽 徐皓 郑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609,共4页
新蹄盖蕨具有长而横卧的根状茎,其叶轴、羽轴及小羽轴下面被有单细胞短毛及多细胞长毛,孢子囊群裸露、椭圆形或圆形,以及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皱状突起等特征与角蕨属植物相似;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和rbcL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新蹄盖蕨与角... 新蹄盖蕨具有长而横卧的根状茎,其叶轴、羽轴及小羽轴下面被有单细胞短毛及多细胞长毛,孢子囊群裸露、椭圆形或圆形,以及孢子周壁表面具褶皱状突起等特征与角蕨属植物相似;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和rbcL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新蹄盖蕨与角蕨属成员的亲缘关系密切;新蹄盖蕨与角蕨属的染色体数目也相同。所有形态特征、细胞学及分子学资料均表明新蹄盖蕨属不成立,该种植物属于角蕨属,应恢复其名称“细齿角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蹄盖蕨属 新蹄盖蕨 角蕨属 细齿角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地衣植物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玛丽 任毅 党高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78-181,共4页
报道了采自于秦岭南坡的地衣植物21种,隶属于11科、11属。
关键词 地衣植物 秦岭南坡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物业管理中的正确理念和沟通技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玛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延续和完善,在服务中体现着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本文就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观念、意识不到位,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水平较差等问题进行论述,目的是使...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延续和完善,在服务中体现着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本文就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观念、意识不到位,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水平较差等问题进行论述,目的是使物业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顾客的需要,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业管理 素质 诚信 人性化 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介蕨是假蹄盖蕨属的成员
14
作者 王玛丽 徐皓 郑玲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对直立介蕨Dryoathyriumerectum(Z.R.Wang)W.M.Chu&Z.R.Wang与介蕨属Dryoathyrium、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的叶、毛、孢子囊群和孢子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直立介蕨叶轴和羽轴上的沟槽不明显、具有单列细胞的节状毛、孢子囊群有双... 对直立介蕨Dryoathyriumerectum(Z.R.Wang)W.M.Chu&Z.R.Wang与介蕨属Dryoathyrium、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的叶、毛、孢子囊群和孢子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直立介蕨叶轴和羽轴上的沟槽不明显、具有单列细胞的节状毛、孢子囊群有双生一脉,以及孢子的形态等特征与假蹄盖蕨属植物相似。结合叶绿体DNAtrnL-F区序列分析结果,所有形态及分子资料均表明该种植物应属于假蹄盖蕨属,应恢复其原名直立假蹄盖蕨AthyriopsiserectumZ.R.W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蕨属 直立介蕨 假蹄盖蕨属 直立假蹄盖蕨 孢子形态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礼仪专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玛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在急剧变革代,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与市场竞争,个人和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纽带,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自我形象和企业形象,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礼仪"... 在急剧变革代,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与市场竞争,个人和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纽带,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自我形象和企业形象,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礼仪",现代社会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礼仪就是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现代社会形象是金,本文正是基于此观点,就礼仪培训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企业礼仪培训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和谐 礼仪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证据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玛丽 陈之端 +2 位作者 张宪春 陆树刚 赵桂仿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6-426,共11页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 ,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 ,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置常有争议。根据蹄盖蕨科 34种植物和 3种外类群植物的叶...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 ,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 ,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置常有争议。根据蹄盖蕨科 34种植物和 3种外类群植物的叶绿体DNAtrnL_F区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 :1 .trnL_F区序列分析的结果与rbcL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几乎一致。 2 .新蹄盖蕨属NeoathyriumChing&Z .R .Wang不应成立 ,该属应与角蕨属CornopterisNakai合并。 3.假冷蕨属PseudocystopterisChing和拟鳞毛蕨属KuniwatsukiaPic .Serm .应属于蹄盖蕨属AthyriumRoth。 4.肠蕨属DiplaziopsisC .Chr.与双盖蕨属DiplaziumSw .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5 .菜蕨属CallipterisBory、短肠蕨属AllantodiaR .Br.emend .Ching应与双盖蕨属Diplazium合并。 6.蹄盖蕨科应分为 5个亚科 :冷蕨亚科Cystopterioideae、蹄盖蕨亚科Athyrioideae、双盖蕨亚科Diplazioideae、Deparioideae和轴果蕨亚科Rhachidosorioid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盖蕨科 系统发育 叶绿体 DNA 蕨类植物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组织层级化管理中的分权模式
17
作者 王玛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3-85,共3页
组织层级化管理中的权力分配决定着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组织管理中分权模式的发展 ,反映着组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它所遵循的各项原则 ,体现着管理科学化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化管理 模式 分权 层级 组织管理 管理现代化 管理科学化 基本思想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公关
18
作者 王玛丽 《新疆社科论坛》 2005年第2期38-39,共2页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原则,必须从组织上加强建设,必须注重传媒形象的建立和公关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公共关系工作 传媒形象 公关技能 市场经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鹏 周惠娟 +6 位作者 刘占林 Keith E. Woeste 呼东峰 党萌 李忠虎 王玛丽 赵桂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7-157,共11页
胡桃属植物约有21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均有分布,为间断分布类群。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综述胡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美国白核桃及我国特有种麻核桃、... 胡桃属植物约有21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均有分布,为间断分布类群。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综述胡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美国白核桃及我国特有种麻核桃、野核桃和胡桃楸的归属及系统地位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起源分布与进化历史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预计二代测序技术将成为研究非模式植物胡桃属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属 系统发育 分类 进化 基因组 生物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糖耐量低减人群干预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世平 赵焕香 +7 位作者 于美兰 柴东平 张玉英 张婧 唐莉 王玛丽 高兰珍 邢俊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了解影响糖耐量低减(IGT)者干预管理效果的因素。方法在社区糖耐量低减人群中开展健康行为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供适宜个体的饮食、运动处方,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体质检测、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 目的了解影响糖耐量低减(IGT)者干预管理效果的因素。方法在社区糖耐量低减人群中开展健康行为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供适宜个体的饮食、运动处方,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体质检测、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糖耐量低减合并有不同病史、危险因素者的干预效果不同;(2)糖耐量低减者两次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有>50%的人员血糖得到控制;(3)同时具有家族遗传史、吸烟及肥胖者与血糖控制程度有相关性且成反比;(4)干预前、后不同血糖水平者血糖变化不同;(5)体质检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69%提高到了干预后的84%;(6)肺活量及台阶指数分级有改善,但体重控制效果不显著。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对血糖控制不利,是影响干预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体重的控制仍然是一个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 糖耐量低减 危险因素 血糖指数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