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_9和6-BA配合使用对唐菖蒲切花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炳锐 曾长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6-498,共3页
[目的]为提高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以粉秀唐菖蒲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唐菖蒲寿命、观赏值、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花青素含量、花瓣质膜相对透性等指标的观测,探讨了B9和6-苄基嘌呤(6-BA)的不同组合... [目的]为提高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以粉秀唐菖蒲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唐菖蒲寿命、观赏值、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率、花青素含量、花瓣质膜相对透性等指标的观测,探讨了B9和6-苄基嘌呤(6-BA)的不同组合对唐菖蒲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切花的瓶插寿命均明显长于CK,而添加6-BA和B9的处理其瓶插寿命与母液相比有较明显的延长。6-BA与B9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6-BA在增加唐菖蒲切花鲜重,改善切花体内的水分状况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比B9要好。各保鲜剂处理均可抑制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的产生,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各处理花青素含量随瓶插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以4%蔗糖+300mg/L8-羟基喹啉+150mg/L硼酸+20mg/L6-BA+200mg/LB9的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达到2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剂 唐菖蒲切花 6-BA B9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克隆生长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炳锐 王建波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1-775,共5页
通过对外来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生长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它的克隆生长规律,并探讨了它的觅食行为.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喜旱莲子草生物量增加了近30倍,一级匍匐茎分株数增加了近50倍,最长的一级匍... 通过对外来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生长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它的克隆生长规律,并探讨了它的觅食行为.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喜旱莲子草生物量增加了近30倍,一级匍匐茎分株数增加了近50倍,最长的一级匍匐茎长度增长了近40倍,一级匍匐茎总长度增长了近13倍;一、二、三级匍匐茎上的总分株数增加了近130倍,3个级别匍匐茎总长度增长了近28倍.通过各级匍匐茎个数,匍匐茎总长度和匍匐茎总分株数比较发现,二级匍匐茎比一、三级匍匐茎生长的都要快,而一级匍匐茎的间隔物平均长度远远大于二级和三级匍匐茎.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与它的克隆生长紧密相连,从觅食行为来看,喜旱莲子草克隆构型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说明了它对生长季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快速克隆生长的特性和对生长季节的适应性有利于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新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外来种 葡萄茎 克降生长 觅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宇清 王炳锐 王建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6期417-420,T003-T004,共6页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 ;在镉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 ,而细胞...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 Ca2 +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Ca2 +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 ,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 Ca2 + ;在镉胁迫条件下 ,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 ,而细胞核、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壁中 Ca2 +明显增多 ,细胞液泡化 ,液泡中仍有较多 Ca2 +。结果表明 ,Cd2 + 引起细胞中原有 Ca2 + 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这很可能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紊乱 ,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小麦 根尖分生细胞 Ca^2+分布 毒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基于社会保障理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炳锐 吴莹 《科教导刊》 2012年第8期244-246,共3页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是人口涌入城市、组成家庭后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实际上,家庭保障既是导致问题形成的直接因素,又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文章仅从社会保障理论视角具体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并拟...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是人口涌入城市、组成家庭后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实际上,家庭保障既是导致问题形成的直接因素,又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文章仅从社会保障理论视角具体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并拟从家庭保障、住房保障和教育救助等不同角度,解读社会保障如何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护航——即提出问题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 家庭教育问题社会保障家庭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救助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炳锐 《科教文汇》 2010年第20期6-7,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出现大批城市流动人口。这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救助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出现大批城市流动人口。这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救助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拟从不同层面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救助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得到更多、更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小麦籽粒识别上的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玉婷 李博 +5 位作者 王容 王炳锐 赵林姝 张文英 刘录祥 徐延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20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外部验证;对建模光谱数据进行7种预处理,在3 600~1 000 cm-1波段内建立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模型,外部验证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该模型从M5突变株系中鉴定籽粒性状突变体。结果表明,使用多元散射矫正+Norris平滑(MSC+ND)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能完全鉴别71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且外部验证也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从突变株系中鉴定了4个籽粒性状潜在突变体,突变率为0.69%。本研究建立了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区分,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突变体鉴别,拓宽了ATR-FTIR光谱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领域,同时为筛选小麦籽粒性状突变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突变体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鳄嘴花(忧遁草)的研究概况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安昌 陆琳 +4 位作者 叶康卓 陈盛圳 王炳锐 郑平 秦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5,共11页
鳄嘴花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两广、闽南等地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大量针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陆续开展,目前已从鳄嘴花种分离出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含硫化合物及各类糖苷类化合物等;现... 鳄嘴花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两广、闽南等地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大量针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陆续开展,目前已从鳄嘴花种分离出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含硫化合物及各类糖苷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鳄嘴花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病毒、抗癌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鳄嘴花被广泛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及健康管理,但是对于其作用方式及靶点,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尚不清楚。对近10年来鳄嘴花的药用历史、植物化学、药理作用、栽培生产、成分提取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鳄嘴花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同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预测分析了鳄嘴花中具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建议以三萜类化合物如羽扇豆醇、黄酮类化合物如牡荆素、荭草素等化学成分作为鳄嘴花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嘴花 忧遁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纤维素合酶基因时空表达模式与功能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韩笑 郭凯 +5 位作者 李新新 刘绪 王炳锐 夏涛 彭良才 丰胜求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9-547,共9页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纤维素合成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关于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问题。该研究通过综合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家族的进化和芯片表达分析及根据拟南芥全生育期GUS染色结果分析纤维素合...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纤维素合成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关于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问题。该研究通过综合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家族的进化和芯片表达分析及根据拟南芥全生育期GUS染色结果分析纤维素合酶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发现拟南芥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1,3,6以及AtCESA4,7,8分别参与细胞壁初生壁和次生壁的合成并存在明显的共表达现象。其中,AtCESA1,3,6在全生育期表达,AtCESA4,7,8主要在根、茎和叶脉等次生壁细胞中表达。AtCESA5和AtCESA6、AtCESA2和AtCESA9以及AtCESA1和AtCESA10等基因对均有基因重复作用。根据AtCESA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和分子演化关系可以推测,AtCESA5对AtCESA6以及AtCESA9对AtCESA2可能分别存在功能冗余。此外,AtCESA9的表达具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拟南芥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细胞壁 纤维素合酶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三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安昌 秦源 +3 位作者 方韵颖 屈祺 王炳锐 郑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560-6572,共13页
三萜类化合物种类多样,来源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用植物中,它们以游离形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多具有信号分子、逆境响应等生物活性,同时也是许多药用植物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其具有抗炎、抗菌、抗... 三萜类化合物种类多样,来源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用植物中,它们以游离形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多具有信号分子、逆境响应等生物活性,同时也是许多药用植物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生育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天然产物中数量、种类最多,主要以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形式存在,由2,3-氧化角鲨烯(2,3-oxidosqualene)通过氧化角鲨烯环化酶(oxidosqualene cyclase, OSC)催化环化生成100多种不同的三萜骨架,进而形成巨大的结构多样性。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就植物三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及关键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对参与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构特征等进行解读,为进一步开展三萜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如代谢流的定向调控、异源生物合成等提供参考,为三萜类的合成调控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为药用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三萜类 生物合成 关键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