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中国散文史》的守正出新
1
作者 王炳中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博大精深,史料浩繁,在分体文学史中本来就很难撰述,想在已有多部散文史相当厚实的基础上重写一部有创新价值的史著,更难上加难。福建师范大学散文研究团队迎难而上,汪文顶、郭丹、欧明俊、吕若涵四位教授发...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博大精深,史料浩繁,在分体文学史中本来就很难撰述,想在已有多部散文史相当厚实的基础上重写一部有创新价值的史著,更难上加难。福建师范大学散文研究团队迎难而上,汪文顶、郭丹、欧明俊、吕若涵四位教授发挥专长,协同攻关,历经五年努力,写就70万言的《中国散文史》(上下册),作为“中国分类文学史丛书”之一,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23年9月出版。该书定位于“中国散文艺术发展的简明通史”①,在古今贯通、史论交融上厚积薄发、守正出新,可以说是新编中国散文史的一次有益尝试,一个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散文艺术 散文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史著 重要收获 守正出新 厚积薄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传统的焦虑与调适——论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审美辩护”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炳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2,共12页
在五四新文学的反传统进向中,传统实际上从未退场,"影响的焦虑"常迫使作家运用各种修辞策略为两者的关系作出调适。以此观照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可发现,作品中的大胆暴露与病态描写虽然惊世骇俗,但作者也为之作了精心的"... 在五四新文学的反传统进向中,传统实际上从未退场,"影响的焦虑"常迫使作家运用各种修辞策略为两者的关系作出调适。以此观照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可发现,作品中的大胆暴露与病态描写虽然惊世骇俗,但作者也为之作了精心的"审美辩护"。主人公基督徒般的忏悔,目的在于引导读者进入其可理解与同情的内心世界,为其外在的行为作合乎逻辑的归因。基于此导向叙事,《沉沦》各篇的"审美辩护"构成了一个有机推进的"三部曲":《银灰色的死》主要借助传统家庭伦理为主人公的逾矩行为开脱,《沉沦》篇进一步把主人公个人的"堕落"归因于国家的贫弱,而《南迁》则是对前两篇小说"审美辩护"所留下裂隙的缝合。此外,通过引诗入文,诗歌形而上的玄思及反复性节奏与小说形而下的感抒及持续性节奏形成鲜明的形式落差,后者的情欲与颓废描写由此被前者所净化和升华。"审美辩护"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重审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叙事修辞具有方法论的启示,也可为校正文学批评标准、敞亮作家的精神世界以及重建当下的文学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辩护 郁达夫 自白机制 情欲伦理 引诗入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散文理论话语中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炳中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真实情感"是现代散文个性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具有模糊性的审美范畴。在新文学的初期,它主要被用于解除创作主体外在的道统束缚;而在五四落潮以后,则是在开拓散文作家内心世界方面获得理论意义。真情实感论并非是纯粹的... "真实情感"是现代散文个性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具有模糊性的审美范畴。在新文学的初期,它主要被用于解除创作主体外在的道统束缚;而在五四落潮以后,则是在开拓散文作家内心世界方面获得理论意义。真情实感论并非是纯粹的,散文家们既意识到了它的先天缺陷,也因特定的时代语境让它走向了"伪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个性理论话语 “真情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林语堂散文“言志论”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炳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6-89,共4页
周作人与林语堂是现代散文"言志论"的两大主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他们都致力于个人言志探源,力图为现代散文寻求历史依据。尽管同为提倡散文的个人言志,周作人与林语堂对于散文&qu... 周作人与林语堂是现代散文"言志论"的两大主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他们都致力于个人言志探源,力图为现代散文寻求历史依据。尽管同为提倡散文的个人言志,周作人与林语堂对于散文"言志论"的理解和建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周作人主要侧重于言志之"道",以"道"明"志";而林语堂除了提倡自我的言志外,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言志之"术",并以此探索现代散文文体风格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林语堂 “言志论”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观光”旅行视野下的“类游记”写作
5
作者 王炳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56,共3页
一、从"观光"到"反观光"就词源来看,无论中外,"旅行"概念的原初意涵皆与辛劳、痛苦密切相关。中文"旅"的本意是军队编制单位,由于军队经常出征,所以又引申为"旅行"。而在前工业时代... 一、从"观光"到"反观光"就词源来看,无论中外,"旅行"概念的原初意涵皆与辛劳、痛苦密切相关。中文"旅"的本意是军队编制单位,由于军队经常出征,所以又引申为"旅行"。而在前工业时代,中国式旅行(出征、贬谪、迁徙、流寓)往往与苦难联系在一起。英文的"travel"在中世纪意为劳动而行走于各地,而其拉丁文字源"trepalium"甚至还含有酷刑之义。20世纪以来,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旅行不再只有苦难,它还意味着对于异地风景的猎奇,成为一种具有欢愉性质的大众观光。但观光式旅行很快引来文化界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编制 消费主义 游记 旅行 流寓 欢愉 贬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随“心”变——郁达夫散文文体风格嬗变考察
6
作者 王炳中 杜兵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9-72,79,共5页
郁达夫一向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散文创作更是体现了自我情感的心路历程。"心"的变动不居深刻地影响了郁达夫散文文体风格的嬗变,使其前后期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结构、情调等方面显示了不一样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郁达夫散文 文体风格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鲁迅研究会2014年理事会综述
7
作者 王炳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102,共5页
2014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鲁迅研究会2014年理事会”在福建福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紧密联系鲁迅研究的现状和发... 2014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鲁迅研究会2014年理事会”在福建福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紧密联系鲁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以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围绕“鲁迅与20世纪中国”“鲁迅在当下中国语境的意义”“鲁迅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鲁迅研究的实证及方法论问题”四个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中国语境 理事会 福建师范大学 综述 世界性因素 专家学者 出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与重构: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西方资源
8
作者 王炳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7-12,共6页
西方随笔在"五四"被发现后,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得到了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青睐,出现了诸多关于随笔的译述,并在精神品格的确立、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艺术手法的舍取上,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建构。西方随笔... 西方随笔在"五四"被发现后,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得到了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青睐,出现了诸多关于随笔的译述,并在精神品格的确立、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艺术手法的舍取上,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建构。西方随笔自我表现精神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既有本土抒情言志传统的内应,又受中国特殊国情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随笔 “五四运动” 现代散文 个性理论 西方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文主体性理论的现代性变革
9
作者 王炳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1,169,共6页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散文主体性理论的变革,经历了改良派文人突破"古文义法"藩篱的求变阶段,维新派文人创立"新文体"的渐变阶段,以及"五四"新文学作家以自我个性为本位的质变阶段。从文学主体...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散文主体性理论的变革,经历了改良派文人突破"古文义法"藩篱的求变阶段,维新派文人创立"新文体"的渐变阶段,以及"五四"新文学作家以自我个性为本位的质变阶段。从文学主体性的角度观照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变革,可契合散文的本体特性,理出一条贯通近现代的发展线索,对于考察转型期中国散文理论纷繁芜杂的言说形态具有统摄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 主体性理论 现代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心与丰子恺儿童题材散文的差异性
10
作者 王炳中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9,共5页
五四以后,"人"的发现使儿童从成人的玩偶和附属中解放了出来,儿童开始进入新文学者们的创作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是五四后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至今仍受追捧;丰子恺是现代文学史上... 五四以后,"人"的发现使儿童从成人的玩偶和附属中解放了出来,儿童开始进入新文学者们的创作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是五四后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至今仍受追捧;丰子恺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站在"儿童崇拜"的立场进行儿童题材创作的文学家。他们的儿童散文创作在写作立场、文本挖掘重点、抒情言说方式都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散文 写作立场 挖掘重点 抒情言说方式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的个人主义”与现代散文理论的“个性说”
11
作者 王炳中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8-25,共8页
"五四"时期的个性思想,强调个人的自主与自律、权利与义务、利己与利人相统一的原则,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观念。受此观念影响,"五四"时期的散文理论主张个人情感的解放和健全抒发,注重个性表现的社会... "五四"时期的个性思想,强调个人的自主与自律、权利与义务、利己与利人相统一的原则,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观念。受此观念影响,"五四"时期的散文理论主张个人情感的解放和健全抒发,注重个性表现的社会性内涵。其后,又有"学衡派"诸子和梁实秋等人引入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以"理性"和节制的"自我",对"五四"散文理论"个性说"的片面发展作了纠偏。到了1930年代,京派年青一代作家从重建"人的文学"精神出发,强调散文个性表现的严肃和纯粹,进一步完善"五四"以来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散文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个人主义 散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新的美学原则”——孙绍振散文理论批评范式的建构
12
作者 王炳中 《学术评论》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有着显赫的地位。五四以后。“人的文学”的提出以及“自我”的发现,散文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和考验。纵观过去一百年.散文创作虽说不上繁荣纷纭,但也名家辈出,作品风格异彩纷呈。思潮跌宕起伏,并与小说、诗... 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有着显赫的地位。五四以后。“人的文学”的提出以及“自我”的发现,散文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和考验。纵观过去一百年.散文创作虽说不上繁荣纷纭,但也名家辈出,作品风格异彩纷呈。思潮跌宕起伏,并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立为四大文类。与此不相称的是。20世纪的中国散文理论建设却显得较为滞后和短缺,没有建构起一套有别于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美学原则 文学 中国 小说 诗歌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行旅散文创作的“民国史视角”
13
作者 王炳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8-53,共6页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引入"民国史视角",可在"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中探寻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及其丰富内涵。现代行旅散文是现代作家在民国这一特定时空中的感知经验与游历体悟的文本呈现。从民国史的视角观照现代行旅...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引入"民国史视角",可在"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中探寻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及其丰富内涵。现代行旅散文是现代作家在民国这一特定时空中的感知经验与游历体悟的文本呈现。从民国史的视角观照现代行旅散文的创作,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具生命力的入口,还原现代行旅散文创作的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史视角” “民国机制” 社会关怀 “空间殖民主义”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为“心”用——郁达夫散文文体的基本特色
14
作者 王炳中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郁达夫倡导散文的"心体"说,主张把散文的文体创造与作者的个性表现联系起来,把文心与文体统一起来。基于这种散文观,郁达夫的散文以"心"役"体",在笔调、结构、情境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体"为"... 郁达夫倡导散文的"心体"说,主张把散文的文体创造与作者的个性表现联系起来,把文心与文体统一起来。基于这种散文观,郁达夫的散文以"心"役"体",在笔调、结构、情境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体"为"心"用、随意赋形的独特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散文 文体 笔调 结构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散文言志论辨析
15
作者 王炳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周作人的散文言志论提出以来,受到了多方的责难。周作人的"言志"不仅是言个人之志,更为重要的是借个人言志寄寓自己的文学、文化理想,主要是追求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反对文学的功利色彩。当然,周作人的"言志"说已不同... 周作人的散文言志论提出以来,受到了多方的责难。周作人的"言志"不仅是言个人之志,更为重要的是借个人言志寄寓自己的文学、文化理想,主要是追求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反对文学的功利色彩。当然,周作人的"言志"说已不同于"五四"时期健全的文学个性论,而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 言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散文言志论辨析
16
作者 王炳中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借助原始文献,运用实证方法辨析周作人散文言志论的意蕴和审美品格。周作人的"言志"不仅是言个人之志,更为重要的是借个人言志寄寓自己的文学、文化理想,主要是追求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反对文学的功利色彩。因此周作人的"言... 借助原始文献,运用实证方法辨析周作人散文言志论的意蕴和审美品格。周作人的"言志"不仅是言个人之志,更为重要的是借个人言志寄寓自己的文学、文化理想,主要是追求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反对文学的功利色彩。因此周作人的"言志"是指自我的独善。当然,周作人的"言志"说已不同于五四时期健全的文学个性论,而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 言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散文理论话语中的“个人”与“社会”
17
作者 王炳中 《海峡人文学刊》 2022年第3期69-76,157,共9页
在现代散文理论话语里,“个人”与“社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审美范畴,构成了散文个性观念的一体两面。理论界之所以将两者勾连在一起,既缘于时代精神的感召,也在于它们各自内涵指涉的不可分割性。对于散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现代散文理论话语里,“个人”与“社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审美范畴,构成了散文个性观念的一体两面。理论界之所以将两者勾连在一起,既缘于时代精神的感召,也在于它们各自内涵指涉的不可分割性。对于散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时的理论界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言说:扩大散文的题材,从个人的身边琐事到宏大的社会时务,皆可取材;解放散文的思想内容,以个人视角能动反映广泛的社会人生,有思想的光芒和智性的魅力;推崇深受作者人格精神涵养又具有穿透现实社会能力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理论 “个人”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拟、超常引用、比喻: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
18
作者 陈碧莲 王炳中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6-70,共5页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语言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坤 仿拟 超常引用 比喻 变异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坤小说语言变异的语境分析
19
作者 陈碧莲 王炳中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6-71,共6页
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给文学语言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学语言的张力。这种文学语言的变异一方面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作家自身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对徐坤小说语言的"文本外语境"和"文... 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给文学语言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学语言的张力。这种文学语言的变异一方面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作家自身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对徐坤小说语言的"文本外语境"和"文本语境"的解读,可以探析其小说语言变异产生的独特文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坤 文学语言 语言变异 语境 文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终结’与长篇小说的结尾问题”笔谈
20
作者 张颐武 曾攀 +4 位作者 徐勇 颜桂堤 郑亮 王龙洋 王炳中 《艺术广角》 2020年第4期4-24,共21页
主持人语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异军突起,文学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就文学体式而言,这种变革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表现尤其明显。越来越多的作家热衷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数和量的激增:每年有数千部长篇... 主持人语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异军突起,文学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就文学体式而言,这种变革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表现尤其明显。越来越多的作家热衷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数和量的激增:每年有数千部长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也越写越长(在有些门类,比如类型文学和网络文学,更是如此)。总体上看,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暴露的问题也特别多,比如说结尾问题就是其中极具症候性的现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类型文学 文学格局 文学体式 历史的终结 暴露的问题 主持人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