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种杀虫剂对双条拂粉蚧的生物活性测定
1
作者 王雨天 冯琰 +3 位作者 梁泳琪 曹先梅 李涛 王洪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1-388,共8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毒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双条拂粉蚧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喷雾法在室内测定14种杀虫剂在6、12、24、48 h对双条拂粉蚧的毒杀效果,对效果较好的7种杀虫剂测定处理24、48 h对双条拂粉...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毒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双条拂粉蚧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喷雾法在室内测定14种杀虫剂在6、12、24、48 h对双条拂粉蚧的毒杀效果,对效果较好的7种杀虫剂测定处理24、48 h对双条拂粉蚧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_(50));基于各杀虫剂的推荐使用剂量,采用人工喷雾法于2024年5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槟榔园对啶虫脒、氟啶虫胺腈、甲氰菊酯、二嗪磷、噻虫嗪、丙·虱螨脲、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进行双条拂粉蚧田间防效评价。初步筛选结果显示,啶虫脒、氟啶虫胺腈、甲氰菊酯、二嗪磷、噻虫嗪、丙·虱螨脲、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对双条拂粉蚧3龄若虫的毒杀效果较好,药后48 h的死亡率均在70%以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处理后24、48 h,7种药剂的相对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噻虫嗪、甲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啶虫脒、二嗪磷、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丙·虱螨脲。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噻虫嗪、甲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的田间防效较好,药后1~7 d的校正防效达60%以上,二嗪磷、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丙·虱螨脲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低于60%,噻虫嗪对双条拂粉蚧的田间防效最佳,施药1d后校正防效为90.13%,施药3d后校正防效达到峰值94.53%,施药7d后校正防效降至87.20%,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研究结果表明,噻虫嗪、甲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双条拂粉蚧兼具较好的室内杀虫活性与田间防效。本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的药剂防治双条拂粉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槟榔黄化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条拂粉蚧 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槟榔黄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与Al/CuO含能薄膜复合的换能元制备与性能分析
2
作者 武韬 郝永平 +2 位作者 刘双杰 王洪星 张家彬 《微纳电子技术》 2025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随着换能元向着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通过磁控溅射法设计并加工一种简易的Ni-Cr薄膜换能元结构,制备矩形桥和倒V形桥两种不同桥形的薄膜,并将其与Al/CuO含能薄膜复合。结果表明,两种桥形结构均能在不同激励条件下可靠发火,在8 V... 随着换能元向着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通过磁控溅射法设计并加工一种简易的Ni-Cr薄膜换能元结构,制备矩形桥和倒V形桥两种不同桥形的薄膜,并将其与Al/CuO含能薄膜复合。结果表明,两种桥形结构均能在不同激励条件下可靠发火,在8 V恒压激励下,矩形桥和倒V形桥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约360和550℃;在40 V、100μF的电容激励下,含Al/CuO的Ni-Cr薄膜换能元在电爆程度、火焰持续时间、输出能量和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裸桥的Ni-Cr薄膜换能元,且倒V形桥的点火性能尤为突出。在桥区中心涂覆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后,均能点燃火药。含Al/CuO的Ni-Cr薄膜换能元在点燃火药时,电爆程度增大,持续时间较长。表明Al/CuO含能薄膜与Ni-Cr薄膜复合后可提升点火性能,且作用时间在微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Ni-Cr薄膜 Al/CuO含能薄膜 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点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洪星 张雨良 +5 位作者 罗志文 杨文君 龚殿 孙玉娟 张树珍 刘志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引物。确定适宜的PCR缓冲液的浓度为1×,退火温度为53℃,延伸温度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病毒检测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卤卡宾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洪星 还振威 +1 位作者 张高举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对近年来二卤卡宾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二卤羰基Ylide为反应的中间体,并对影响二卤羰基Ylide的稳定性以及后续反应的因素如底物的立体效应、取代基的电子效应、Captodative效应以及卤原子... 对近年来二卤卡宾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二卤羰基Ylide为反应的中间体,并对影响二卤羰基Ylide的稳定性以及后续反应的因素如底物的立体效应、取代基的电子效应、Captodative效应以及卤原子半径大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Ylide 脱氧反应 二卤卡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星 龚殿 +3 位作者 孙玉娟 张雨良 王健华 刘志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1,共6页
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侵染甘蔗的病毒之一,引起甘蔗花叶病,对甘蔗产业危害很大。根据Sr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以海南(SrMV-HN)染病植株总RNA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 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侵染甘蔗的病毒之一,引起甘蔗花叶病,对甘蔗产业危害很大。根据Sr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以海南(SrMV-HN)染病植株总RNA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长约987 bp的目的片段。将CP基因与质粒pET32a(+)连接,构建了含SrMV CP基因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rMVCP。然后用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出一条约36kD的特异融合蛋白表达谱带。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稳定表达。通过优化诱导条件,确立了CP基因表达的最佳条件:IPTG终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4 h,诱导温度为30℃。用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通过酶联法(ID-ELISA)测定本试验制备的SrMV CP抗血清工作浓度为1∶1 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与SrMV-HN诱导表达的C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对田间25个甘蔗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血清的效价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应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YLV和SrMV的PCR引物优化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洪星 张雨良 +2 位作者 罗志文 杨文君 刘志昕 《中国糖料》 2012年第1期16-20,24,共6页
以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为材料,运用DNAMAN、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6.0等软件设计PCR引物,,进行普通PCR、多重PCR、实时定量PCR反应,检验所设计引物的PCR... 以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为材料,运用DNAMAN、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6.0等软件设计PCR引物,,进行普通PCR、多重PCR、实时定量PCR反应,检验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效率、特异性和有效性。归纳总结多种PCR反应中引物设计的一般性思路,提出启发性的方法,并将以上经验付诸实践检验;最后将研究思路概括为:针对性、实用性和一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 高梁花叶病毒 PCR 引物设计 PRIMER Premier 5.0 Oligo6.0 DNA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洪星 张庆红 田洪英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9期80-80,I0001,I0002,共3页
目的对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脑部给药系统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具体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mPEG-PLA/PLGA)、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载体的发展现状、机理、临床应... 目的对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脑部给药系统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具体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mPEG-PLA/PLGA)、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载体的发展现状、机理、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解决穿越血脑屏障的问题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现阶段这种给药途径虽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药物已进入了临床试验,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纳米粒 靶向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洪星 张雨良 +3 位作者 王健华 章绍延 熊国如 刘志昕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52-56,62,共6页
基于已报道的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cp基因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NS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这两种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quantitative,RT-qPCR)检测方法。在此基... 基于已报道的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cp基因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NS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这两种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quantitative,RT-q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增产物Tm值的不同,建立了可区分ScYLV与SrMV的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两种病毒扩增产物的Tm值分别为80.8~82.8℃和84.6~86.6℃。检测数据显示:SrMV和ScYLV均有各自的特异性峰值出现,而健康植株无特异性峰值;在单独检测中的检出水平分别可达500和250 copy/μL;两种病毒Tm值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3%和0.02%,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3.12%。综上所述,所建立的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对以上两种病毒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 高梁花叶病毒 SYBR Green-I实时荧光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配体的分子内邻位钯化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洪星 丁俐 吴养洁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53,共10页
总结了近年来含氮配体的分子内邻位钯化反应,分析了钯化试剂、金属环大小、溶剂以及底物结构等因素对钯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了邻位钯化反应的机制。
关键词 含氮配体 环钯化 环金属化 邻位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的研究I.碘化 1 ,2 -二甲基 - 3-芳磺酰基 -△~2 -咪唑啉的合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洪星 夏炽中 康从民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0,共5页
合成了四氢叶酸辅酶甲酸态的3个模型化合物,即碘化1,2-二甲基-3-芳磺酰基(芳基=p-CH3C6H4,C6H5,p-ClC6H4)-△2-咪唑啉,研究了其还原和水解反应。
关键词 辅酶 模型物 四氢叶酸 甲酸态 咪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洪星 龚殿 +2 位作者 张雨良 王健华 刘志昕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甘蔗黄叶综合症(yellow leaf syndrome,YLS后称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甘蔗病害,为更快、更准确地检测ScYLV,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s-pf和s-pr,建立了运用SYBR Green I荧光染... 甘蔗黄叶综合症(yellow leaf syndrome,YLS后称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甘蔗病害,为更快、更准确地检测ScYLV,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s-pf和s-pr,建立了运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法检测ScYLV的实时荧光RT-PCR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能特异地检出ScYLV,对测试的高粱花叶病毒不能检出,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适用性广。实时荧光RT-PCR检测整个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处理且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成本较低,适用于检测甘蔗体内含量较低的ScYLV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上生下储式油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洪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及油藏解剖研究得到,其油成藏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控制着油成藏范围,T2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运聚部位,T2源断裂与河道砂体交叉在T2源断裂下...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及油藏解剖研究得到,其油成藏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控制着油成藏范围,T2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运聚部位,T2源断裂与河道砂体交叉在T2源断裂下盘形成的地垒构造是扶杨油层油聚集的主要场所。利用源岩排烃期、断裂活动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研究得到,油成藏主要时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为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后再向.T2源断裂的下盘地垒构造侧向运移,通过断块、断层遮挡在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至未钻探区内,T2源断裂下盘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是主要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倒灌”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星 曹秀虹 赵民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5期1450-1451,共2页
关键词 培氟沙星 洛美沙星 治疗 细菌感染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中英汉动植物词语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洪星 冷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3期3-4,共2页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由于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历史影响等因素,同一词汇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共性也有差别。本文试图以动植物词汇为主线,探究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意义的同一性和差别性。
关键词 跨文化 动植物词语 同一性 差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卡宾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底物的芳构化对脱氧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王洪星 程津培 +3 位作者 谷文祥 张高举 还振威 鲁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3-727,共5页
氯溴卡宾与系列取代苯甲醛作用均产生CO(即羰基脱氧产物),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直接影响CO的产率.捕获反应证实,该反应经历0°,0°型羰基叶立德中间体阶段.氟氯(溴)卡宾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TPCP)反应除得到高... 氯溴卡宾与系列取代苯甲醛作用均产生CO(即羰基脱氧产物),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直接影响CO的产率.捕获反应证实,该反应经历0°,0°型羰基叶立德中间体阶段.氟氯(溴)卡宾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TPCP)反应除得到高产率的CO外,还生成偕氟卤环戊二烯(8)、双键加成物(9)及其重排产物(10).该类反应以脱CO途径为主,这可能是由于中间体羰基叶立德内部存在着“推-拉”稳定效应和不利于分子内电环化和分子间1,3-偶极加成的0°,90°型构象.本文讨论了这两类反应的微观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反应 氟代卡宾 苯甲醛衍生物 TP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的研究Ⅱ .碘化 1 ,2 -二甲基 - 3-芳磺酰基 -△~2 -咪唑啉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
16
作者 王洪星 夏炽中 康从民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1-414,共4页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与邻苯二胺、乙二胺、邻氨基酚作用则得到相应的一碳单元转移,而与芳胺、丙二腈碳负离子以及苯基溴化镁反应分别生成辅酶模型化合物的衍生物。讨论了其可能的一碳单元转移机制。
关键词 四氢叶酸 仿生模拟 辅酶 模型物 一碳单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N,N—甲基,芳基胺)乙基二茂铁的合成
17
作者 王洪星 邹大鹏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603-603,共1页
关键词 乙基二茂铁 甲基 芳基胺 二茂铁胺 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宾中卤素的性质对CO产率影响的研究(II)
18
作者 王洪星 程津培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卡宾 卤素 一氧化碳产率 卤代卡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卡宾反应中底物酮的潜芳香结构对反应途径的影响(I)
19
作者 王洪星 程津培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卤代卡宾反应 潜芳香结构 卡宾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广告英译探析
20
作者 王洪星 冷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9期70-71,共2页
在新兴产业中,旅游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对外旅游宣传中,旅游广告英译质量格外重要,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整体形象,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从旅游广告英译的问题、原因和方法着手,探析旅游广告的英译。
关键词 旅游广告 英译 问题 原因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