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CO_(2)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文皓 马悦 +2 位作者 吴明鸥 周明宇 王治红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6,共15页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寻找有效的CO_(2)吸附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可调性和优异孔隙结构的新型吸附材料,在CO_(2)捕集和分离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寻找有效的CO_(2)吸附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可调性和优异孔隙结构的新型吸附材料,在CO_(2)捕集和分离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其独特、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和高度不饱和的活性吸附位点,特别适用于低温环境中吸附CO_(2)。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MOFs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MOFs吸附材料的常见类型和制备方法,然后详细探讨了影响MOFs材料吸附性能的因素及改性手段,最后提出了优化水热合成法、构建核-壳结构复合MOFs、引入非极性基团有机配体来提高水稳定性能、与多孔固体材料复合进行改性等MOFs在CO_(2)吸附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CO_(2)捕集技术 吸附容量 复合改性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曹文浩 周明宇 +3 位作者 周军 邹鹏飞 王治红 向腾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为了减小化学吸收法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能耗,分析了影响CO_(2)捕集过程的关键因素,获得了吸收塔内温度和CO_(2)分布特征、CO_(2)捕集过程的能耗重点单位。然后对吸收塔中间冷却、半贫液分流、热泵等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其中半... 为了减小化学吸收法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能耗,分析了影响CO_(2)捕集过程的关键因素,获得了吸收塔内温度和CO_(2)分布特征、CO_(2)捕集过程的能耗重点单位。然后对吸收塔中间冷却、半贫液分流、热泵等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其中半贫液分流和热泵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较显著。在此基础,探索了不同节能技术的集成与耦合,与典型化学吸收法CO_(2)捕集工艺相比,半贫液分流与直接热泵技术、间接热泵技术集成后碳捕集工艺的单位能耗分别下降了23.94%和41.79%。半贫液分流与间接热泵技术集成后CO_(2)捕集工艺的节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化学吸收 二氧化碳捕集 节能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相变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履胜 王治红 +2 位作者 柳青 李雪雯 谭仁敏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3-950,共18页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有机胺是常用的CO_(2)吸收剂,但过高的再生能耗导致CO_(2)捕集成本居高不下。基于有机胺开发的液-液相变吸收剂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液-液相变吸收剂在正常条件下...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有机胺是常用的CO_(2)吸收剂,但过高的再生能耗导致CO_(2)捕集成本居高不下。基于有机胺开发的液-液相变吸收剂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液-液相变吸收剂在正常条件下呈均相,但极性、亲水性或氢键强度发生变化时会触发相变,只需将富集CO_(2)的一相进行再生,从而降低再生能耗。基于分相特性、相变机理、吸收负载和再生能耗等关键信息,综述了最近几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CO_(2)捕集需求,指出了其他待完善的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有机胺 能耗 相变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冷能梯级利用的多功能集成系统研究
4
作者 向腾龙 王治红 +1 位作者 汪贵 李龙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1-3413,共13页
为了从天然气发电厂的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CO_(2))并回收液化天然气(LNG)的冷能,提出了一种分级回收LNG冷能的工艺。该工艺将液化天然气按温度分为深冷、中冷和浅冷,并将每一段冷能分别与循环介质相匹配,以回收LNG冷能、水和捕获CO_(2)... 为了从天然气发电厂的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CO_(2))并回收液化天然气(LNG)的冷能,提出了一种分级回收LNG冷能的工艺。该工艺将液化天然气按温度分为深冷、中冷和浅冷,并将每一段冷能分别与循环介质相匹配,以回收LNG冷能、水和捕获CO_(2),同时向外界输送电力。在有机朗肯循环(ORC)中,热源是烟道气,冷源是液化天然气。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系统的热回收效率、冷能利用率、发电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41.55%、14.34%、10.80%和53.60%。CO_(2)捕获量和冷能发电量分别为177.30 kg/t和25.86 kWh/t。此外,对LNG再气化压力进行了研究,在气化压力为1.00 MPa时,CO_(2)捕集率达到最大。较高的[火用]效率表明了分级冷能利用工艺设计的新颖性以及工作流体在ORC中使用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液化天然气 热力学分析 ORC发电循环 冷能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级联天然气液化工艺优化及分析
5
作者 蒲黎明 汪贵 +3 位作者 郑春来 王科 向腾龙 王治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7-275,共9页
混合制冷级联(MFC)工艺是大型基地负荷型天然气液化过程最具竞争力的工艺之一,其工艺由天然气预冷、液化和过冷三个混合制冷循环构成,涉及冷剂配比、制冷温度及压力等关键参数,使其过程复杂和敏感。针对MFC液化工艺,建立了以比功耗为目... 混合制冷级联(MFC)工艺是大型基地负荷型天然气液化过程最具竞争力的工艺之一,其工艺由天然气预冷、液化和过冷三个混合制冷循环构成,涉及冷剂配比、制冷温度及压力等关键参数,使其过程复杂和敏感。针对MFC液化工艺,建立了以比功耗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借助Aspen HYSYS流程模拟与物性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优化算法对MFC工艺进行全局优化,并对工艺过程进行有效能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全局优化后,MFC液化过程的比功耗为899.36 kJ/kg,降低了7.38%;多股流换热器冷热复合曲线匹配得更好。通过有效能分析发现,制冷压缩机机组的有效能损失占比最大,优化后多股流换热器的有效能损失显著降低,液化过程的有效能效率由38.17%提高到41.21%,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液化 比功耗 优化 有效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C_3^+收率的方案比选——以中坝气田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1 位作者 李涛 伍申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6,共10页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矿区江油轻烃厂回收装置采用透平膨胀机单机膨胀制冷工艺,回收中坝气田天然气中C_3以上组分,因仅配备了排气量为(16~17)×10~4m^3/d的低压气增压机组,在目前天然气处理量为40×10~4m^3/d、高压原...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矿区江油轻烃厂回收装置采用透平膨胀机单机膨胀制冷工艺,回收中坝气田天然气中C_3以上组分,因仅配备了排气量为(16~17)×10~4m^3/d的低压气增压机组,在目前天然气处理量为40×10~4m^3/d、高压原料气量最低时仅有17×10~4m^3/d、原料气压力由3.65 MPa降到2.80 MPa左右的情况下,出现了透平膨胀机的膨胀比和冷凝效率降低、低温制冷系统冷量不足、液烃产品产量和C_3^+收率下降等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为了提高回收装置的C_3^+收率,提出了4种工艺改造方案:①残余气循环工艺(RSV);②直接换热工艺(DHX);③原料气增压的单级膨胀(ISS)工艺;④原料气增压+DHX工艺。对比上述4种方案的轻烃收率、能耗和经济性后认为:上述第三种方案,即原料气增压的单级膨胀工艺静态投资回收期较短(0.74年),C_3收率为89.43%、液化气产量为19.04 t/d,分别较原工艺提高了46.32%和42.94%,同时其单位能耗较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适合于该装置的工艺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坝气田 天然气 轻烃回收 残余气循环 直接换热 C_3^+收率 液化气产量 改造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2 位作者 文军红 刘雄伟 肖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6,125-126,共4页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天然气设计处理量为25×104 m3/d,而目前该装置的天然气实际处理量增至40×104 m3/d,原料气的组成也有所变化,天然气变富,进气压力降低且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也与设计参数有一定偏差,导致装置...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天然气设计处理量为25×104 m3/d,而目前该装置的天然气实际处理量增至40×104 m3/d,原料气的组成也有所变化,天然气变富,进气压力降低且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也与设计参数有一定偏差,导致装置的C3及C3+回收率仅为70%和81%。为此,借助模拟软件HYSYS分析了天然气经膨胀机组膨胀后的压力、低温分离器温度、脱乙烷塔理论塔板数、脱乙烷塔底重沸器温度、脱乙烷塔的进料位置和脱乙烷塔的进料温度对C3及C3+回收率的影响,并论述了在现有装置条件下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的可行性。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3及C3+回收率分别得到大幅提高,C3的回收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增加了15%;C3+的回收率也由原来的81%提高到现在的91%,增加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涝坝气田 凝析气 天然气处理 模拟 参数优化 敏感性 C3及C3+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在多品位余热发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治红 丁晓明 +1 位作者 吴明鸥 沈晓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89-2196,共8页
低温余热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企业的能耗。本文以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为研究对象,对余热资源品位、余热回收潜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的余热发电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以有机朗肯... 低温余热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企业的能耗。本文以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为研究对象,对余热资源品位、余热回收潜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的余热发电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以有机朗肯循环(ORC)为基础的多品位余热发电方案(MG-ORC),并对该发电方案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借助正交实验手段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不同循环工质条件下MG-ORC发电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质R-600较其余4种工质表现出更优的综合性能,MG-ORC发电系统热效率为17.7%,净输出功率约2600kW。MG-ORC发电方案能够有效合理利用含硫天然气净化厂产生的余热,实现了能源的按质用能和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 多品位余热 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正交实验 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治红 李智 +1 位作者 叶帆 张益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1-566,共6页
针对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实际情况,以该轻烃回收装置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装置参数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模型。选择透平膨胀机膨胀端出口温度、丙烷制冷后温度、低温分离器温度、重接触塔... 针对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实际情况,以该轻烃回收装置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装置参数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模型。选择透平膨胀机膨胀端出口温度、丙烷制冷后温度、低温分离器温度、重接触塔理论塔板数、脱乙烷塔理论塔板数以及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温度为主要因素,讨论这些因素对C3、C+3回收率及装置能耗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以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回收率和能耗为优化目标,结合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确立相关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流程模拟和SQP法的天然气处理装置优化模型,将C3回收率从83.63%提高到96.65%,C3+回收率从92.30%提高到98.43%。同时,液化气中C3+C4摩尔分数增至95%,C5摩尔分数降至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膨胀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油轻烃回收装置C_3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2 位作者 伍申怀 李涛 林雪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6,共7页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压力由3.65 MPa降至约2.8MPa,轻烃厂主要生产参数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此外,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新增对液化气中(C_3+C4)烃类组分体积分数不小于95%的规定,对装置的生产操作参数、液化气产量及C_3收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液化气气质在满足新国标要求的前提下,C_3收率仅61.12%。为此,在不改变现有装置的条件下,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相关参数的敏感性,针对装置现状及主要敏感因素,提出提高原料气压力、降低原料气温度、稳定脱乙烷塔再沸器温度、参数优化及进行工艺改造等措施,以提高装置C3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敏感性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电荷转移和磁屏蔽的研究
11
作者 李怡鑫 彭淋 +3 位作者 邱红荣 王治红 朱云虎 薄茂林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4期56-58,共3页
磁屏蔽是借助高磁导率材料来减弱外部磁场对特定区域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屏蔽区域内的磁性。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的电磁性质,发现I_(h)-C_(80)壳层结构降低了磁性团簇I_(h)-Cr_(13)、I_(h)... 磁屏蔽是借助高磁导率材料来减弱外部磁场对特定区域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屏蔽区域内的磁性。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的电磁性质,发现I_(h)-C_(80)壳层结构降低了磁性团簇I_(h)-Cr_(13)、I_(h)-Ni_(13)和I_(h)-Co_(13)的磁矩。通过对所有电子能态的表征及轨道对自旋涨落的分析,确定这3种核壳结构的总磁矩分别为1.994μB/atom、-3.226μB/atom和9.002μB/atom,为壳层结构调控磁性团簇I_(h)-Cr_(13)、I_(h)-Ni_(13)和I_(h)-Co_(13)的电荷转移和磁屏蔽建立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团簇 核壳结构 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劳斯硫磺回收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优化
12
作者 陈玉 陈星 +2 位作者 向腾龙 张履胜 王治红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危险的高温设备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余热锅炉水温控制系统的时变性、滞后性等特点,进行了控制系统优化研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比较了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串级控制效果,发现各控制方案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利用各控制方案的优点同时减弱其缺陷,提出了复合控制方案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各控制器权重系数的方法将选中的控制器复合为一个控制器。PID控制、串级控制、模糊控制、复合控制和S-函数复合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在230 s、300 s、180 s、130 s和106 s达到稳定。S-函数复合控制响应快、无超调、控制精度较高,达到了使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克劳斯硫磺回收燃烧炉余热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斯硫磺回收 SIMULINK 余热锅炉水温 权重系数 S-函数复合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改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治红 吴青峰 +2 位作者 程晓明 胡志斌 吴成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3-486,共4页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其设计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5×104m3。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大涝坝凝析气田不断开发天然气的日处理逐渐增加至30×104m3左右,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装置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C3及C3+收率降低...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其设计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5×104m3。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大涝坝凝析气田不断开发天然气的日处理逐渐增加至30×104m3左右,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装置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C3及C3+收率降低;另外还存在大约每天10×104m3未经过严格脱烃的天然气直接进入了外输管网,造成外输气烃露点无法保证以及C3+资源未能充分回收。针对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超负荷运行问题,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将分子筛脱水系统改造为四塔流程;制冷系统改造为副冷箱加双膨胀机流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装置的处理能力增加了15×104m3/d,外输干气的烃露点下降了25℃,C3的收率增加了17.4%,C3+收率增加11.8%;液化气产量增加了18.6t/d,稳定轻烃产量增加了2.6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 膨胀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技术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治红 黎冉 +1 位作者 朱江 郑志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5,共4页
介绍了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二氧化硫处理的特点与现状,从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常规技术和天然气净化厂脱硫新技术2个方面综述了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净化厂 二氧化硫 进展 脱硫率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空间位阻基团的选择性脱硫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治红 张诗悦 高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针对胺法脱硫技术选择性不高、生产运行费用高、易发泡、易降解变质等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寻找一种空间位阻胺,解决现有胺法脱硫技术应用于天然气净化的局限性,提高溶剂选择性及脱硫效果,降低溶剂消耗,从而保证生产操作的稳定性。针... 针对胺法脱硫技术选择性不高、生产运行费用高、易发泡、易降解变质等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寻找一种空间位阻胺,解决现有胺法脱硫技术应用于天然气净化的局限性,提高溶剂选择性及脱硫效果,降低溶剂消耗,从而保证生产操作的稳定性。针对1,3-二(二甲基胺)-2-丙醇(简称BDAP)的新型位阻胺进行合成、表征及评价实验,通过开展H_2S和CO_2的选择性吸收实验,表明此种空间位阻胺的天然气脱硫效果较好,合成路线简单,易于分离,经济环保,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空间位阻胺 BDAP 合成 表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厂脱除H_2S的工艺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治红 商丽 +2 位作者 夏勇 刘壮 黄昌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1-195,共5页
采用Amine Sweetening-SRK和Amine Sweetening-PR专用物性模型对净化厂净化装置脱硫单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MDEA循环量、浓度及水蒸汽加热介质等可调参数对净化过程的影响。针对湿净化气温度偏高的现象,提出增加1个气/气换热器的建... 采用Amine Sweetening-SRK和Amine Sweetening-PR专用物性模型对净化厂净化装置脱硫单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MDEA循环量、浓度及水蒸汽加热介质等可调参数对净化过程的影响。针对湿净化气温度偏高的现象,提出增加1个气/气换热器的建议。从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的方面,提出暂停使用大流量泵以及利用净化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水冷器只在夏季使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H2S 气质变化 模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CO_2天然气低温分离防冻堵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1 位作者 王小强 肖乐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4期26-29,98-99,共4页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防冻剂五种工艺的CO2在脱甲烷塔塔液分布、乙烷收率、能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较佳的方案解决富含CO2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的冻堵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残余气再循环工艺及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工艺性能优良,能有效处理富含CO2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CO2 冻堵 乙烷收率 防堵工艺 HY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治红 张锋 +3 位作者 曹洪贵 柳海 陶玉林 吴明鸥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5期1-4,104,共4页
现克拉美丽气田的主要单井集输工艺为"井口注醇初级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和"井口加热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两种,在开采、集输过程中常因天然气水合物冻堵而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天然气组成、凝析油含量... 现克拉美丽气田的主要单井集输工艺为"井口注醇初级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和"井口加热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两种,在开采、集输过程中常因天然气水合物冻堵而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天然气组成、凝析油含量、电解质浓度、抑制剂浓度等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在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克拉美丽气田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改善天然气水合物冻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水合物 凝析油 电解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循环腔进口位置对超音速分离器流场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治红 朱超 +1 位作者 王小强 但小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超音速分离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设备,具有传统分离方式和设备不可比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在相同的结构尺寸下,对传统超音速分离器与再循环超音速分离器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口压力下,再循环分离器的流场分布... 超音速分离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设备,具有传统分离方式和设备不可比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在相同的结构尺寸下,对传统超音速分离器与再循环超音速分离器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口压力下,再循环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较传统分离器好,且能使激波远离喉部,扩大超音速流动的区域范围,有利于气液分离。同时,针对再循环腔不同进口位置对流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位置在Laval喷管出口时,流场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分离器 再循环 数值模拟 激波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改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3 位作者 柳海 张锋 曹洪贵 陶玉林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5期15-20,6-7,共6页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阀节流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但克拉美丽气田自投产后,井口压力差异大、压力递减快、气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越发明显,部分运行参数远偏离设计值,导致外输天然气水露点和烃露点达不...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阀节流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但克拉美丽气田自投产后,井口压力差异大、压力递减快、气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越发明显,部分运行参数远偏离设计值,导致外输天然气水露点和烃露点达不到要求,给天然气处理装置可靠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针对天然气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子筛脱水、外加丙烷制冷和浅冷分离脱烃"工艺改造方案,原料气温度、压力以及气量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装置操作灵活且稳定,满足克拉美丽气田中后期开发的需要。工艺改造后液烃产量由124 t/d提高到156 t/d,产量增加了25.8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0.71 a,回收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处理 节流 露点控制 丙烷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