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4 位作者 杨惠林 姜为民 汪恒 严清 俞胜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25例患者采用ROI-C作为内置物(A组),32例患者采用cage和前路钛板作为内置物(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术前颈痛VAS评分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41.3±49.9min,术中出血量123.6±54.1ml,B组分别为168.3±44.4min和126.2±32.6ml,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JOA及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6°±7.3°、21.9°±6.2°;B组分别为14.3°±9.3°、19.6°±7.3°,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3.4°±5.6°、9.6°±5.5°;B组分别为4.4°±4.3°、9.1°±4.1°,两组手术节段术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有2例诉轻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8%(2/25),B组术后有10例诉轻度吞咽困难,1例诉中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34.4%(11/32),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8%(22/25),B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5%(28/32),末次随访两组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A组50个邻近节段中有6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64个邻近节段中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后应用ROI-C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获得与传统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使用ROI-C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材料在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治栋 夏天 +1 位作者 栗振华 邵明飞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7,共14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巨大挑战。通过将电解水体系与热力学上更有利的有机氧化反应耦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效提升阴极... 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获取“绿氢”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电解水制氢仍面临电解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巨大挑战。通过将电解水体系与热力学上更有利的有机氧化反应耦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效提升阴极产氢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在阳极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用于进一步分摊并降低制氢成本)。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关键在于制备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材料。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等优点,在高性能有机电氧化和电解水析氢催化剂方面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总结了碳基材料在电解水制氢耦合有机氧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材料在这一新兴电催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挑战,以推进新型炭材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氢气 电解水 有机物氧化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检查监测围关节置换期的凝血状态 被引量:26
4
作者 耿玮 张志刚 +9 位作者 皮斌 程宇 张磊 王雪明 虞秀兰 周立宇 吴贵忠 王治栋 杨同其 徐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09-7716,共8页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骨科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凝血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患者204例,分别收集置换前、置换后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血小板等数据。将血栓弹力图结果分别与传统的凝血检查,即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等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反应时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φ=0.713,Kappa值=0.647);凝血酶原时间与反应时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一致性一般(φ=0.392,Kappa值=0.362);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φ=0.392,Kappa值=0.488);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其余参数相关性及一致性差;而髋关节组除了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较弱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外,其余相关性均差。但是也有部分参数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凝血趋势一致的比例较高,髋关节组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67.6%,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78.3%。提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参数在数据上的趋向性更一致,血栓弹力图可以作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监测凝血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血栓弹力图 全膝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传统凝血功能检查 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 凝血状态 深静脉血栓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敏杰 袁泉 +3 位作者 王治栋 干旻峰 王根林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浮肘损伤的机制及加压锁定钢板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4.6岁;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2例(GustiloⅡ型7例,GustiloⅠ型3例,GustiloⅢ型2... 目的探讨浮肘损伤的机制及加压锁定钢板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4.6岁;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2例(GustiloⅡ型7例,GustiloⅠ型3例,GustiloⅢ型2例)。结果 24例获得6个月~3年随访,平均18.4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根据Khalfayan上肢功能评分,优10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平均84.7分(54~96分),优良率83.3%。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8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4例残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2例臂丛神经损伤二期行手术治疗,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具有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浮肘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肘损伤 加压锁定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置换后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振恒 王治栋 +4 位作者 刘乃澄 陈广东 高懋峰 施卫东 朱若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297-5302,共6页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试验组(n=35)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对照组(n=34)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评估患者休息与行走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对应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次数;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天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天行走及术后第1天休息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患者术后0-6 h,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膝关节单髁置换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缓解单髁置换后患者早期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 人工关节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疼痛 围术期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宇 冯德宏 +3 位作者 王凌 李雅欣 王治栋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62-1968,共7页
背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在骨科已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PubMed... 背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在骨科已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增材制造,计算机辅助,髋关节,关节置换,翻修”;英文检索词为“3D printing,rapid prototyp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computer aided,computer-assisted,hip,hip replacement,hip arthroplasty,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初检文章1833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05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髋关节置换领域中,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制作临床教学或术前规划用的解剖模型、手术辅助导板、个体化的植入物或假体等;②3D打印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治疗的不足,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精确度和临床效果;③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个体化治疗将成为髋关节置换领域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人工关节 髋关节 关节置换 翻修 快速成型 增材制造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湖湘医家与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
8
作者 王治栋 范建民 张稳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湖湘医家与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挖掘《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及网络数据库中关于癫痫的医案,运用Excel 2010创建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Venn...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湖湘医家与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挖掘《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及网络数据库中关于癫痫的医案,运用Excel 2010创建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Venny 2.1.0进行关联规则与集合分析。结果: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168首,中药22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半夏、茯苓、朱砂、人参;排前3位的功效为补虚、清热、安神;排前3位的归经依次为脾、肺、心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药对支持度最高。现代医家治疗癫痫的处方93首,中药176味;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半夏、甘草、茯苓、石菖蒲、天南星;排前3位的功效分别为平肝息风、补虚、化痰止咳平喘;排前3位的归经为肝、肺、脾经;药物关联规则以半夏-陈皮-茯苓药组支持度最高。两者药性均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其共同关联药对及药组为陈皮、茯苓、半夏、甘草等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结论:古代湖湘医家治疗癫痫善补虚治本,重在补脾胃后天之本,兼顾祛湿化痰,若神机气乱,则需治神,标本兼顾。现代医家认为肝风内动致其病者多,故重视从肝论治,平肝息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古代湖湘医家 现代医家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 刘建涛 +2 位作者 高运华 王治栋 段学欣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选择寡聚核苷酸、鲑鱼精单链DNA、小牛胸腺双链DNA标准物质为样本,系统研究了溶液pH、苯酚、丙酮、蛋白质、多糖等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情况,另外考察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基于分光光... 选择寡聚核苷酸、鲑鱼精单链DNA、小牛胸腺双链DNA标准物质为样本,系统研究了溶液pH、苯酚、丙酮、蛋白质、多糖等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情况,另外考察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基于分光光度法的核酸定量分析,易受溶液pH、苯酚、丙酮、蛋白质、多糖等的影响,另外,DNA和RNA之间也会相互干扰。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时,特别是该方法用于核酸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确定时,需要样品高度纯化,pH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核酸 含量 影响因素 PH 有机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下数学与计算机的交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治栋 《经贸实践》 2018年第2X期329-329,共1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软硬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提高,计算机的便携性越来越高,而且与最初相比,计算机价格的大幅度降低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家庭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到人们...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软硬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提高,计算机的便携性越来越高,而且与最初相比,计算机价格的大幅度降低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家庭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甚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是信息时代下社会建设者的必备技能,并且十分迫切。然而,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看,不难看出计算机的设计初衷就是数学,可以说数学知识促进了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同样,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数学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本文基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就数学与计算机二者的交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了有效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数学 计算机 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检测的虾过敏源标准物质研究
11
作者 李春 高运华 +1 位作者 王治栋 黄文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9-53,共5页
选择最常食用的海产对虾作为虾过敏源标准物质的候选物,提取并纯化其基因组DNA,采用序列测定法对设定的目标基因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用数字PCR技术精确确定海虾16S基因、虾真核生物18S基因、胡萝卜真核生物18S基因的拷贝数,以胡萝卜基因... 选择最常食用的海产对虾作为虾过敏源标准物质的候选物,提取并纯化其基因组DNA,采用序列测定法对设定的目标基因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用数字PCR技术精确确定海虾16S基因、虾真核生物18S基因、胡萝卜真核生物18S基因的拷贝数,以胡萝卜基因组DNA为本底,重量法配置虾16S基因拷贝数/真核生物18S基因组拷贝数比值为1%。评定虾16S基因拷贝数/真核生物18S基因拷贝数比值的定值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为0.09%。并利用数字PCR仪对配置的标准物质进行特性量值验证,结果一致性良好。可为基于核酸检测的食物过敏源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过敏源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前壁锁定钢板固定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治栋 王振恒 +4 位作者 陈广东 高懋峰 施卫东 杨惠林 朱若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壁伴后半横型骨折6例,横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12例,... [目的]探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壁伴后半横型骨折6例,横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12例,T型骨折7例。通过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髋臼,选择骨盆前壁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总结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5.84±10.95)个月。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11.93±3.62)周。随时间推移,患髋伸屈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按Merled'Aubigné⁃Postel评级,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0%(28/32);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解剖复位23例(71.88%),满意复位7例(21.88%),不满意复位2例(6.25%),满意率为93.75%(30/32),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松动等不良表现。[结论]骨盆前壁锁定钢板固定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方形区 入路 钢板
原文传递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减少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5 位作者 杨惠林 王振恒 陈广东 李茂 朱旭 施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重复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及手术开始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10 mg/kg);对照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前壁,前柱,后壁,后柱,横型)和复杂骨折(后壁伴后柱,横型伴后壁,双柱,T型,前方伴后半横型),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的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分别为14/11例、13/12例、12/13例。比较三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手术相关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血小板、PT、APTT、髋臼骨折类型、术前Hb、术前输血率及术前输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926.0±161.4)ml、(873.2±155.2)ml、(754.0±149.1)ml;术中出血量为(606.0±97.1)ml、(565.6±124.4)ml、(502.8±78.7)ml;术后Hb下降值为(35.0±7.2)g/L、(28.2±6.4)g/L、(23.5±5.7)g/L。治疗组(单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单次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输血率分别为56.0%(14/25)、24.0%(6/25)、20.0%(5/25),对照组输血率高于(单次/重复)治疗组。三组均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且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臼骨折手术中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b下降值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单次静滴TXA,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 h重复使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 手术
原文传递
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若夫 王治栋 +3 位作者 陈广东 高懋峰 施卫东 徐耀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15-221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疼痛部位及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科采用内侧单髁置换术(Oxford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56例(5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疼痛部位及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科采用内侧单髁置换术(Oxford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56例(5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50~82岁,平均(63.68±8.23)岁。体重指数21~30kg/m^2,平均(25.81±4.52) kg/m^2。术前伴有膝前痛的16膝(有膝前痛组),不伴有膝前痛的40膝(无膝前痛组)。采用OKS评分、AK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髌股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5.47±8.96)个月。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有或无膝前痛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KS和WOMAC评分均显著下降,而AKSS临床和功能评分,髌股关节评分评均显著增加,两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有与无膝前痛患者组间上述指标在相应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前痛和髌股关节退变并不影响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疗效,术前影像学表现有髌股关节退变不应作为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髌股关节 膝前痛
原文传递
踝损伤的后踝骨折块由前向后空心螺钉固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懋峰 王治栋 +2 位作者 朱若夫 施卫东 干旻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探讨由前向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9月,对53例患者采用由前向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踝损伤的后踝骨折块,其中男24例,女29例。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由前向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9月,对53例患者采用由前向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踝损伤的后踝骨折块,其中男24例,女29例。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7.23±9.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05.25±21.60) ml。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2.08±0.78)个月。随平均随访(13.57±4.08)个月的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以及踝背伸-跖屈ROM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移位距离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根据Burwell-Charnley评级,47例解剖复位,6例复位可。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关节退变Kellgren-Lawrence评级0级45例,1级5例,2级3例。[结论]由前向后空心拉力螺钉可牢靠固定后踝骨折块,相对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后踝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生存素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骶骨脊索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超 杨惠林 +4 位作者 陈康武 王根林 陆俭 王治栋 胡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人骶骨脊索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Survi...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人骶骨脊索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在瘤旁组织中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Caspase.3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显著低于瘤旁组织的90.0%(P〈0.05),Caspase-3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63,P〈0.05)。结论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索瘤 生存素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原文传递
单开门术后前方残留压迫阻碍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泉 杨惠林 +5 位作者 陈广东 刘凌 朱若夫 陈超 沈敏杰 王治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后路单开门成形术后脊髓前方残留压迫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残留压迫与术前椎管侵占率以及致压物最大径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单开门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 [目的]研究后路单开门成形术后脊髓前方残留压迫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残留压迫与术前椎管侵占率以及致压物最大径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单开门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2~52个月)。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存在前方残留压迫;B组:38例术后不存在前方残留压迫。比较和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影像学资料,如JOA总体评分及改善率,JOA各项评分及改善率,术前及术后颈椎曲度,前方压迫物最大径以及椎管侵占率。[结果]两组平均年龄、病程、随访时间、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JOA改善率(52.7±19.2)%,B组改善率(69.8±9.8)%,两组间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s B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率(44.6%vs76.3%),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43.2%vs57.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迫物最大径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7.2±1.4)mm和(58.2±10.7)%,B组分别为(5.9±1.3)mm和(49.5±10.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术后脊髓受到前方残留压迫时会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在四肢运动功能方面。单开门手术对伴有前方巨大占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椎管侵占率 前方残留压迫
原文传递
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欧阳林志 王治栋 +3 位作者 杨惠林 朱若夫 姜为民 陈广东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Zero-p椎间融合器组(A组,20例)和PCB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 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Zero-p椎间融合器组(A组,20例)和PCB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97.7±16.2)min vs.(107.6±12.5)min和(86.5±11.5)ml vs.(93.7±9.1)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均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5%vs.35%)(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和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口服与静脉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术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振恒 王治栋 +7 位作者 刘乃澄 安雅玲 吕蓓蓓 陈淼 林俊 施卫东 徐耀增 朱若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口服TXA(口服组),31例静脉应用TXA(静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地行走时间、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 Hb均显著下降(P<0.05),口服组患者Hct术后1~3 d显著下降(P<0.05),静脉组患者Hct术后1~3 d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Hb、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方面,两组患者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患者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出血量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