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次松 吴才来 +4 位作者 郑坤 吴迪 单士锋 李翔 古全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7-1250,共14页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0.6~144.7 Ma和142.2~143.4 Ma,反映岩体侵位时代为140.6~144.7 Ma。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含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等,岩体内部常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1.1,Na_2O>K_2O,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呈较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壳幔混合源,形成岩体的岩浆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富碱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凤凰山岩体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矿田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次松 吴才来 +4 位作者 郑坤 吴迪 单士锋 李翔 古全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5-1216,共22页
铜陵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上一个重要的矿集区,凤凰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七大矿田之一,位于铜陵市东南部,近东西向铜陵-戴家汇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中部。为了探讨凤凰山矿田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 铜陵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上一个重要的矿集区,凤凰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七大矿田之一,位于铜陵市东南部,近东西向铜陵-戴家汇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中部。为了探讨凤凰山矿田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田内仙人冲铜矿、清水塘铜矿、铁山头铜矿、金山冲铜矿、龙潭肖铜矿、朱家山铜矿、药园山铜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碳、氧、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山矿田成矿时代为140.9~142.2 Ma,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凤凰山矿田成矿流体δ^(13)C_(V-PDB)值为-4.3‰~+2.9‰,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具多来源特征,部分来自岩浆,部分来自沉积碳酸盐围岩;测试样品的δ^(18)O_(V-SMOW)值为+10.7‰~+13.2‰,反映成矿流体中的水以岩浆热液为主;矿田内主要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0.2‰~+6.5‰,硫具有岩浆来源特征,且部分可能来自幔源,铅同位素也显示了相似的特征。辉钼矿样品中的w(Re)为47.1×10^(-6)~103.2×10^(-6),显示出壳幔混合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凤凰山矿田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安庆月山岩体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岩石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次松 陈林杰 +2 位作者 简东川 方德 谢建成 《安徽地质》 2017年第1期11-17,38,共8页
安徽月山地区是我国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年来,安庆月山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仍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安庆月山岩体新的锆石U-Pb年龄、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月山闪长岩... 安徽月山地区是我国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年来,安庆月山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仍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安庆月山岩体新的锆石U-Pb年龄、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月山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38.2±1.7Ma(MSWD=0.61)。月山岩体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一致的重稀土富集、Ce正异常和弱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高Th/U比值和(Sm/La)N值,低La含量。锆石HHf(t)值为-10.0^-5.4(平均值-7.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30~1822Ma。结合高δEu比值、锆石Ti温度(691~777℃)、Yb-U-Y和Ti-Hf等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这些表明月山岩体可能来源于幔源和壳源岩浆的混合。月山岩体的形成可能与洋壳俯冲相关,Cu-Au矿化与岩浆的高氧逸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山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安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市凤凰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次松 华旭东 《安徽地质》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凤凰山铜矿是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本文结合危机矿山最新成果,分析该矿的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5
作者 王次松 陈林杰 谢建成 《安徽地质》 2019年第2期89-93,共5页
铜陵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单相包裹体和含液相CO2的气液包裹体4种类型。其均一温度变化在150~576℃,盐度为4%~56.6%。伴随一致的均一温度,各成矿阶段均存在低盐度与高盐... 铜陵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单相包裹体和含液相CO2的气液包裹体4种类型。其均一温度变化在150~576℃,盐度为4%~56.6%。伴随一致的均一温度,各成矿阶段均存在低盐度与高盐度包裹体群簇共生,说明各成矿阶段曾经发生过沸腾现象。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富含CH4;液相成分以Cl^-和Na^+占绝对优势,高F^-含量。从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δ^18O值逐渐降低,而δD值却变化相反。以上表明,成矿流体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NaCl-H2OCO2体系,由封闭向开放体系转变过程中减压造成流体的不混溶。降温、减压和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金元素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矽卡岩型 铜、金矿床 狮子山矿田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南陵县戴家汇铜矿地质特征
6
作者 王次松 华旭东 何晓霞 《安徽地质》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戴家汇铜矿位于铜陵矿集区戴公山背斜与宣南坳陷接合部位,本文通过分析该矿的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铜矿 戴家汇 南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东部西格拉高Sr/Y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4 位作者 王次松 李欣 雷敏 刘春花 李名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59-3771,共13页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4.8Ma,其中,前者与祁连洋俯冲极性发生转变的时限(~463Ma)相近,而后者与祁连洋闭合的时间(~445Ma)相似。早期淡色花岗闪长岩具正铕异常(δEu=2.44),晚期暗色花岗闪长岩则为弱负/正铕异常(δEu=0.94~1.32),两者均显示出高Si、Al,富Na贫K,富集Ba、Sr、LREE,高Sr/Y值,低Y、HREE含量,亏损HFSE(Nb、Ta、Ti、P)的特征,与Martin et al.(2005)划分的高硅埃达克岩(HSA)相似。其源区可能均残留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金红石,而斜长石则大量参与部分熔融过程,推测早期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深度可能超过50km;整体上,由早期→晚期反映出加厚地壳减薄、地幔组分贡献增强的趋势;两者可能均为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正铕异常 祁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才来 郭祥焱 +7 位作者 王次松 武秀平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刘春花 李名则 陈其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28,共18页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其次为辉长闪长岩。本文报道该系列侵入岩最新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南洪冲和沙滩脚花岗闪长岩、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缪家石...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其次为辉长闪长岩。本文报道该系列侵入岩最新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南洪冲和沙滩脚花岗闪长岩、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缪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8±1.3)Ma、(144.1±1.2)Ma、(147.2±1.5)Ma和(142.8±1.6)Ma,沙滩脚岩体和缪家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4.1±1.5)Ma、(143.2±1.3)Ma,与SHRIMP定年结果一致。一般来说,区内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年龄大于同类无斑状结构的岩石,但狮子山矿田的南洪冲花岗闪长岩年龄比区域上其他的同类岩石偏小,可能反映了区域上此类岩浆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铜陵地区岩浆侵位的大致顺序为花岗闪长斑岩/第一次花岗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第一次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第二次花岗闪长岩→第二次辉石二长闪长岩。本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是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世期间岩浆事件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东部区域构造由晚侏罗世的挤压转变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 构造转换 岩石圈伸展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深部发现126Ma的正长花岗岩:来自3000m科学钻探的证据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才来 董树文 +3 位作者 王陆太 王次松 雷敏 吴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5-1513,共19页
铜陵矿集区3000 m科学钻揭示,舒家店地区在1775 m以下存在红色的正长花岗岩,从该深度继续钻进约700 m后仍为这种岩石,而这种岩石在地表或其他钻孔中从未见到过。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以富硅、富碱,富含高场强元素如Zr、Nb、Y和轻稀土元素... 铜陵矿集区3000 m科学钻揭示,舒家店地区在1775 m以下存在红色的正长花岗岩,从该深度继续钻进约700 m后仍为这种岩石,而这种岩石在地表或其他钻孔中从未见到过。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以富硅、富碱,富含高场强元素如Zr、Nb、Y和轻稀土元素(Eu除外)和较低的Mg O、Ba和Sr的含量为特征,全岩的10000Ga/Al比值为>2.6,Zr+Nb+Ce+Y>350×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型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具有明显的Ba、Sr、P、Ti亏损,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A型花岗岩的年龄为126 Ma,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A型花岗岩的时代一致,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期岩浆活动当中的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3次岩浆作用与岩石圈的多次拆沉作用密切相关,而且每一次拆沉作用都会使壳幔附近的深位岩浆房向地壳浅部迁移,而A型花岗岩则是迁移到浅部的深位岩浆房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沿断裂带侵位而形成,也标志着本区的构造背景在126 Ma时处于拉张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A型花岗岩 铜陵舒家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发现:来自凤凰山岩体ZK66钻孔岩心辉绿岩锆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才来 董树文 +8 位作者 王次松 高前明 闫永涛 李翔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刘春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5-729,共15页
凤凰山花岗闪长岩是铜陵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约10 km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位于该岩体西北角的朱家山附近ZK66钻孔揭示,岩体超覆于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之上。除在浅部见到花岗闪长岩之外,深部主要见到晚泥盆世—二叠纪地层。特别是在... 凤凰山花岗闪长岩是铜陵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约10 km2,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位于该岩体西北角的朱家山附近ZK66钻孔揭示,岩体超覆于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之上。除在浅部见到花岗闪长岩之外,深部主要见到晚泥盆世—二叠纪地层。特别是在石炭纪大理岩中见到辉绿岩和花岗斑岩,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04 Ma和132 Ma,证明本区存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而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持续到132 Ma。晚石炭世辉绿岩的发现,说明该时期海底是一种拉张环境,海底喷流作用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为该时期形成大型矿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辉绿岩 花岗斑岩 钻孔ZK66 铜陵朱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质体、海相镜质体和镜质体反射率及其研究实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万峰 张旗 +6 位作者 张成火 戴圣潜 陈林杰 王次松 康文凯 王金荣 焦守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2-419,共8页
镜质体是一种由高等植物木质素经过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和凝胶化作用形成的胶状体,在煤和炭质泥页岩中含量高,仅出现在志留纪及其以后的地层中。此外,还有一种海相镜质体,主要由海洋低等生物(藻类、菌类及某些海洋低等动物)经腐殖化作用而... 镜质体是一种由高等植物木质素经过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和凝胶化作用形成的胶状体,在煤和炭质泥页岩中含量高,仅出现在志留纪及其以后的地层中。此外,还有一种海相镜质体,主要由海洋低等生物(藻类、菌类及某些海洋低等动物)经腐殖化作用而形成,主要存在于早古生代及晚古生代页岩和碳酸盐岩地层中。研究表明,海相镜质体反射率(R^o_m)可作为成熟度指标加以应用。海相镜质体成熟作用轨迹不同于镜质体,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使用时需把海相镜质体反射率换算为镜质体反射率(R_o)。镜质体反射率是一个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作者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对铜陵地区开展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全部数值均超过地热增温率理论曲线,说明铜陵地区深部可能有较大的隐伏岩体,深度大约在4~5 km左右。此外,在ZK113号钻孔深度200~260 m处R_o很高(>2%~3%),可能预示钻孔旁侧有规模较小的隐伏侵入体,推测距钻孔距离不超过100 m,但具体方位不详。上述研究表明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寻找隐伏岩体是可行的,它的最大优点是解释的唯一性,R_o数值仅与温度有关,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海相镜质体反射率 铜陵 隐伏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训诚 刘良根 +2 位作者 郭祥焱 周育才 王次松 《安徽地质》 2007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铜陵地区C2+3/D3w层间的块状硫化物具有雏形堆积,断续分布,受基底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为多旋回的沉积-喷流(Sedex)成矿作用产物,发育有完整的喷出相、通道相、补给带等。它不仅是“矿胚层”,更是独立的金、铅锌矿体,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关键词 金矿床 沉积-喷流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金矿成矿特点、找矿前景及下步工作重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祥焱 刘良根 +2 位作者 陈林杰 王次松 吴多元 《安徽地质》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铜陵地区是安徽省主要金成矿区。本文根据铜陵地区地质背景、成矿特点,分析了该区金矿找矿前景及下步工作重点。
关键词 金矿找矿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下古城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3 位作者 王次松 雷敏 刘春花 李名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2-1842,共11页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O2,高CaO、FeOT和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87.22×10-6~150.54×10-6,ΣLREE/ΣHREE为6.24~11.11,表明轻重稀土弱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说明下古城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εHf(t)=-5.7^-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1~1.83Ga,暗示源岩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下古城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505.4±4.1Ma(MSWD=0.78,n=21),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的柯柯里花岗岩(512Ma^501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似,均属于北祁连洋向南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花岗岩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U-Pb年代学 岛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微量元素铊与金在成矿中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太平 阎永涛 +1 位作者 黄文明 王次松 《安徽地质》 2007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古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中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有着独特的多位一体、"层""带"结合、多矿种、多种成因类型复合的成矿地质环境,产生了丰富的接触交代与层控式夕卡岩—热液充填交代的块状硫化物型的铜、金、银、... 古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中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有着独特的多位一体、"层""带"结合、多矿种、多种成因类型复合的成矿地质环境,产生了丰富的接触交代与层控式夕卡岩—热液充填交代的块状硫化物型的铜、金、银、硫等内生矿产,成为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从铊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探寻其作为金(铜)矿床的探途元素的可能,从本区一些主要矿床中过铊与金(铜)相关性的研究,得出铊与金(铜)密切正相关的结论,并进行了微量元素铊在找矿方面应用的一些初步探读者论坛,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及预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金(铜)矿床 铊与金的相关性及找矿方面的应用 找矿方向与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西峰牌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忆南 王次松 《安徽地质》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安徽铜陵西峰牌地区位于铜陵矿集区西南边部,新发现的蛤蟆岭铜金钼矿床具有层控型+斑岩型+矽卡岩型“三位一体”特征。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成矿条件良好,显示该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在铜陵地... 安徽铜陵西峰牌地区位于铜陵矿集区西南边部,新发现的蛤蟆岭铜金钼矿床具有层控型+斑岩型+矽卡岩型“三位一体”特征。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成矿条件良好,显示该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在铜陵地区探索第二成矿空间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牌地区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石永红 王次松 +2 位作者 康涛 徐旭峰 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89-3402,共14页
宿松变质杂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一致为人们所关注,且争论较多。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宿松变质杂岩中3个石榴云母片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岩相学分析显示,该杂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 宿松变质杂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一致为人们所关注,且争论较多。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宿松变质杂岩中3个石榴云母片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岩相学分析显示,该杂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帘石+金红石+方解石+磷灰石,没有任何超高压或蓝片岩相变质特征的印迹。温压评价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峰期变质条件为T=460~540℃和P=0.85~1.10GPa,属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范畴。对这3个岩石标本的锆石U-Pb测年研究则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具有4组年龄,其中来自锆石核部的年龄有3组,年龄分别为2.38~2.56Ga、1.97~2.19Ga和0.78~0.9Ga,均为碎屑锆石年龄,反映了该杂岩的物源的构成复杂性。来自锆石边部的年龄范围为248~255Ma,其Th/U比值为0.01~0.05,均<0.1,CL图显示边部锆石为片状和云雾状,为典型的变质增生锆石。根据矿物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和岩相学分析,这些变质增生锆石为峰期变质阶段形成的,其加权平均年龄251±4Ma应为宿松变质杂岩的峰期变质时间。结合前人岩石学、年代学和构造背景的分析,宿松变质杂岩的北界应位于柳林-麻石沟-山龙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变质杂岩 石榴云母片岩 绿帘角闪岩相 拉曼光谱分析 峰期变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市鸡冠石银(金)矿地质特征
18
作者 华旭东 王次松 《科技风》 2013年第14期132-132,共1页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接合部位。鸡冠石银(金)矿位于著名狮子山矿田南侧(外带),是一个以银为主,共生有金、硫、铜、铅、锌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首先...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接合部位。鸡冠石银(金)矿位于著名狮子山矿田南侧(外带),是一个以银为主,共生有金、硫、铜、铅、锌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然后介绍了成矿地质规律及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石银(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