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α2-巨球蛋白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有昆 刘萍 +2 位作者 段亚飞 李吉涛 李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70,共8页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α2-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α2-巨球蛋白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α2M基因。该基因全长4823...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α2-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α2-巨球蛋白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α2M基因。该基因全长4823 bp,由4413 bp的开放阅读框、64 bp的5'端非编码区以及346 bp的3'端非编码区组成。开放阅读框编码14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3.0 k Da,理论等电点为5.03。序列分析显示,Ecα2M序列N端含有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Ecα2M氨基酸序列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α2M的同源性最高,达到80%。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Ecα2M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肌肉、鳃、卵巢、眼柄、胃及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和WSSV后,脊尾白虾血细胞中Ecα2M的相对表达量于6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Ecα2M的相对表达量于3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表达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Α2-巨球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有昆 刘萍 +1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34,共8页
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 DNA文库中的C-型凝集素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 CT... 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 DNA文库中的C-型凝集素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 CTL。该基因全长1285 bp,包含104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56 k Da,为甘露糖型凝集素。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 CT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 CTL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6-12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 CT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证明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在其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脊尾白虾免疫系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C-型凝集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14-3-3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有昆 刘萍 +1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2,共9页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DNA文库中脊尾白虾14-3-3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14-3-3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14-3-3。该基因全长2905 bp,包含744 bp的开...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DNA文库中脊尾白虾14-3-3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14-3-3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14-3-3。该基因全长2905 bp,包含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95 kD,理论等电点为4.6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14-3-3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14-3-3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血细胞、卵巢、肝胰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细胞中Ec14-3-3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和WSSV后6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14-3-3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14-3-3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5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陈萍 高保全 徐文斐 王有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9-605,共7页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为EcCatD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D基因与斑节对虾、美洲螯龙虾的相似性分别为86%和80%,与斑节对虾和美洲螯龙虾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胰腺。该基因在鳗弧菌和WSSV感染后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组织蛋白酶D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海马的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
5
作者 王峰 丁剑玲 +2 位作者 王有昆 俞兰良 王绍臻 《水产研究》 2020年第4期188-197,共10页
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是如今海马养殖业热门品种,因其具有高抗病性、繁殖能力强等优势,线纹海马逐渐变成了海马养殖业的首选种。线纹海马在未性成熟前较难分辨雌雄,为了解线纹海马雌雄个体间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及分析... 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是如今海马养殖业热门品种,因其具有高抗病性、繁殖能力强等优势,线纹海马逐渐变成了海马养殖业的首选种。线纹海马在未性成熟前较难分辨雌雄,为了解线纹海马雌雄个体间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及分析了80尾线纹海马5项计量性状及5项标准化性状。对这5项标准化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分析得出线纹海马雌雄外部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形体特征方面。利用逐步判别分析,从5个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长:头长、体长:体宽、体长:尾长3个标准化性状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并将测得样品数据代入方程式重新鉴定,综合准确率为86.25%,经t检验发现,雌雄个体在体长:头长、体长:体宽和体长:尾长上的差异极显著,雄性的体宽、尾长相较于雌性更宽、更长,而雄性的头长相较于雌性则更短。综合此性状差异,可对实现线纹海马快速简便雌雄判别提供一定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海马 形态差异 雌雄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shop条分法的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及应用
6
作者 贺平 王有昆 白永宏 《浙江国土资源》 2023年第S1期83-91,共9页
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具有显著的硬土特征,在大量基坑支护工程中,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实际开挖坡率大于现行规范的设计坡率时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中,引入Bishop条分法... 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具有显著的硬土特征,在大量基坑支护工程中,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实际开挖坡率大于现行规范的设计坡率时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中,引入Bishop条分法,建立了一个新的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模型。模型假定局部安全系数等于整体安全系数,综合考虑了滑动区土条之间的法向作用力及切向作用力。统计了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大量岩土参数,以黏性土质基坑为研究对象对模型展开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ishop条分法的土钉墙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安全系数比现行规范安全系数提高约3%~12%。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土钉墙支护结构中实际安全系数大于现行规范安全系数的原因,并能为金华盆地第四系冲洪积层基坑工程中土钉墙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冲洪积层 基坑支护工程 Bishop条分法 土钉墙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