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礼定点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价
1
作者 张秀萍 王曰风 +1 位作者 马广庆 王志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张家口地震监测中心站定点形变测项迁至崇礼形变观测山洞,选取2020年1月—2024年3月地倾斜、洞体应变、钻孔应变等观测资料,从台址条件、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干扰因素、观测质量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认为:观测资料连续... 张家口地震监测中心站定点形变测项迁至崇礼形变观测山洞,选取2020年1月—2024年3月地倾斜、洞体应变、钻孔应变等观测资料,从台址条件、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干扰因素、观测质量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认为:观测资料连续、稳定、可靠,固体潮汐观测精度指标优于国内定点形变Ⅰ类台标准,与国内同类先进台站相媲美,尤其是DSQ型水管倾斜仪,其观测资料质量达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建 数据质量 固体潮汐 精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曰风 刁桂苓 +3 位作者 张秀萍 张彦清 朱振兴 马利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对永胜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对永胜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所得发震断层为NWW向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的节面一致,也与余震分布一致,证明结果比较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方向为NNW—SSE,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NNW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云南永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近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4 位作者 李峰 马利军 宋晓煜 刘燕翔 张珊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9,共9页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张家口地区2007—2015年发生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研究震源机制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对张家口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张家...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张家口地区2007—2015年发生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研究震源机制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对张家口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张家口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主压应力轴的走向范围:211°~223°,即NE—SW向;主张应力轴的走向范围:323°~332°,即NNW—SSE向,P轴、T轴都近于水平;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N18°E向和近EW向(N83°E),破裂以水平走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系统聚类分析 网格搜索法 构造应力场 张家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ki模型的张北地震序列Q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1 位作者 韩和平 宋晓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动,这表明该区域目前处于低Qc值的构造活跃期,同时,主震发生后靠近震中区的这个椭球形的散射体内能量大释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正处于应力的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Aki单次散射模型 尾波Q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变震兆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3 位作者 李海孝 王长江 段立新 张常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分析了怀来台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研究了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气压干扰、仪器漂移的剔除方法和预处理后的资料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发现,振幅因子和非潮汐应变速率在 1996 年以来,在首都圈地区中西部发生的中强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 分析了怀来台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研究了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气压干扰、仪器漂移的剔除方法和预处理后的资料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发现,振幅因子和非潮汐应变速率在 1996 年以来,在首都圈地区中西部发生的中强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异常,这些参数可作为怀来地震台今后地震分析和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应变 振幅因子 非潮汐应变速率 中短期预测 震前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4 位作者 王志敏 郑毅 张广莉 李峰 马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地震台线应变测项群井抽水干扰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3 位作者 张珊珊 郑毅 温佳 张广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36-142,共7页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曲线年变形态每年出现2次较大幅度的阶跃型上升,且变化幅度大小不同。对该地震台观测山洞周边4 km范围内抽水井的分布、2016—2017年季节性抽水时间、抽水量、群井开抽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伸缩仪观测曲线异常变化...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曲线年变形态每年出现2次较大幅度的阶跃型上升,且变化幅度大小不同。对该地震台观测山洞周边4 km范围内抽水井的分布、2016—2017年季节性抽水时间、抽水量、群井开抽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伸缩仪观测曲线异常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时间及变化幅度上,二者同步性较好,分析认为形变观测的周期性大幅度上升变化应与观测山洞周边群井抽水有关,非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并对抽水引起的形变观测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干扰消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上升 年变形态 群井抽水 干扰机理 消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眼”雷电预警系统在地震台站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1 位作者 王长江 蒋翠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地震观测仪器防雷击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的首要难题之一。目前,虽然很多台站对仪器做了多级保护的防雷工作,但未起到提前有效的防护作用。本文介绍的"鹰眼"雷电预警系统主要实时监视一定尺度空间的电场值和雷电波,当系统监测... 地震观测仪器防雷击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的首要难题之一。目前,虽然很多台站对仪器做了多级保护的防雷工作,但未起到提前有效的防护作用。本文介绍的"鹰眼"雷电预警系统主要实时监视一定尺度空间的电场值和雷电波,当系统监测值达到设定的预警条件参数,则自动报警,可提前切断仪器与外界的连接,有效预防雷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预警系统 电场值 地震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怀来台地形变数字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2 位作者 张常慧 任晓霞 李海孝 《山西地震》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叙述了河北怀来台固体潮的观测条件、项目以及怀来台形变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的情况和试运行情况,通过水管仪、伸缩仪2002年1月至3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2002年的同期模拟观测资料的内精度计算、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观测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 叙述了河北怀来台固体潮的观测条件、项目以及怀来台形变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的情况和试运行情况,通过水管仪、伸缩仪2002年1月至3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2002年的同期模拟观测资料的内精度计算、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观测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整性、连续性。得出河北怀来台地形变数字化改造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固体潮 数字化地震仪 观测精度 地壳形变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地震台定点形变观测转折异常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5 位作者 张珊珊 屈曼 宋晓煜 池海江 只楠 周亚 《山西地震》 2021年第1期30-33,53,共5页
2020年3月12日河北省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水管仪、垂直摆和水平摆同步出现快速转折破年变的变化,针对这些异常,从观测和供电系统、洞室环境、气象因素等方面开展现场实地调查与异常核实工作。通过对观测环境的勘查,发现3月10日在观测山... 2020年3月12日河北省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水管仪、垂直摆和水平摆同步出现快速转折破年变的变化,针对这些异常,从观测和供电系统、洞室环境、气象因素等方面开展现场实地调查与异常核实工作。通过对观测环境的勘查,发现3月10日在观测山洞西侧约80 m处,原有的2排平房因拆迁被拆除。应用点载荷模型对拆迁房屋引起的形变理论值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应变、倾斜受载荷干扰的理论值与仪器记录异常幅度在量级上一致。因此,此次形变异常为非地震前兆异常,与房屋拆迁引起的荷载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形变测量 异常幅度 破年变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台2008年汶川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1 位作者 张彦清 王锐锋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8年第2期40-47,共8页
一、台站概况张家口地震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地处京西北、晋冀蒙交界地区,海拔高程850m,位于阴山东西向构造带与山西地震带北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北端的交汇部位(图1),是河北省及首都圈地区最大的综合地震观测台站之一。
关键词 张家口 钻孔应变仪 体应变 伸缩仪 地震波 地热 记录 阶跃变化 河北省 同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张家口及怀来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1 位作者 王锐锋 马利军 《山西地震》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探索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进一步认识其映震能力,使得数字化观测资料在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收集2002年至2005年华北地区发生的M>5.0、张家口地区4.0级以上地震目录,对河北张家口、怀来台的形变数字化观... 为探索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进一步认识其映震能力,使得数字化观测资料在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收集2002年至2005年华北地区发生的M>5.0、张家口地区4.0级以上地震目录,对河北张家口、怀来台的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各个观测项目均记录到固体潮畸变、高频脉冲、抖动、转折等异常形态,并对其映震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形态 映震能力 形变 数字化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地震台线应变观测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2 位作者 王锐峰 马利军 宋晓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2期80-83,共4页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中存在一种干扰,此干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干扰变化幅度每年基本相当。本文就引起此干扰的因素、干扰机理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剔除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后,发现与地震...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中存在一种干扰,此干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干扰变化幅度每年基本相当。本文就引起此干扰的因素、干扰机理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剔除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后,发现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提高了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应变观测 干扰机理 消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垂直摆倾斜仪标定数据的合理选取及计算程序
14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3 位作者 段立新 王长江 任晓霞 韩和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垂直摆标定格值普遍存在超限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标定数据的选取不合适,没有消除标定电压差值中的潮汐变化量,本文通过推导、计算,介绍一种新的标定数据选取方法,该方法能够剔除潮汐变化量和一些高频的干扰变化,并编写了标定数据... 针对垂直摆标定格值普遍存在超限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标定数据的选取不合适,没有消除标定电压差值中的潮汐变化量,本文通过推导、计算,介绍一种新的标定数据选取方法,该方法能够剔除潮汐变化量和一些高频的干扰变化,并编写了标定数据处理和格值计算程序,该计算方法已经得到了武汉地震研究所胡国庆教授的认可。目前,在张家口台、怀来台、阳原台、赤城台投入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标定格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摆 标定数据 格值误差 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整时值观测资料处理程序
15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华北地震科学》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结合地热观测的要求和台站的实际情况,作者运用VB语言编写了本程序,输出图表与规范要求一致,处理结果与取位符合规范要求。本程序应用于台站实际工作,减轻了台站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地热观测 VB程序 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库首区蓄水后震源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刁桂苓 王曰风 +6 位作者 冯向东 王晓山 冯志仁 张洪智 程万正 李悦 王利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4-657,共14页
目前世界第三大水库溪洛渡的库首区遍布碳酸盐岩、灰岩,存在溶洞,蓄水后水位升高140m左右,随之发生6 000多次地震,但绝大多数是1级以下微震,最大震级仅仅ML3;集中在库岸两侧10km、深度5km、从大坝向上游沿库盆40km长度的范围内。微小地... 目前世界第三大水库溪洛渡的库首区遍布碳酸盐岩、灰岩,存在溶洞,蓄水后水位升高140m左右,随之发生6 000多次地震,但绝大多数是1级以下微震,最大震级仅仅ML3;集中在库岸两侧10km、深度5km、从大坝向上游沿库盆40km长度的范围内。微小地震对于水库、大坝的安全没有产生影响。使用较为密集的水库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反演得到蓄水前后700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并进一步反演了全区和分区的应力场,发现:震源机制空间取向复杂、破裂类型多样,应力状态不均匀、不稳定。与他人使用大量天然地震资料反演的区域应力场不一致,表明水库诱发地震没有受到区域应力场的严格控制。分析认为库水涌入溶洞、渗透到裂隙、节理,原来存在的小断层面或者间断面的孔隙压力增加,摩擦强度、岩石破裂强度降低以及库水载荷加大造成弹性变形等共同作用是地震的成因。并且首先主要释放的是已经积累的区域应力、局部应力,然后才表现出以库水载荷产生的附加应力为主。库首区没有较大的活动断层,2014年库水位将再度升高数十m,伴随裂隙的贯通,应力场的调整,回流的库水淹没库盆上游,还会发生中小地震乃至中等强度地震。溪洛渡水库大坝抗震设防水准较高,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建议在诱发地震继续活动期间,尽早实施详细的水文地质、地球物理探测,提供精细的科学资料,为确定诱发地震的成因、寻找控制诱发地震的技术条件,以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为其他类似水库发挥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库 诱发地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向家坝水库震源机制探讨诱发地震的成因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向东 岳秀霞 +6 位作者 王曰风 王晓山 刁桂苓 张洪智 程万正 李悦 冯志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575,共11页
金沙江向家坝水库是目前中国第三大水库,2012年底水库开始蓄水,水位升高71m;2013年6月底再次蓄水,升高的水位淹没到库尾段。该水库以及上游的溪洛渡水库布设了地震台网,有35台仪器连续记录,能够很好地控制库区及周边的地震。水库地震台... 金沙江向家坝水库是目前中国第三大水库,2012年底水库开始蓄水,水位升高71m;2013年6月底再次蓄水,升高的水位淹没到库尾段。该水库以及上游的溪洛渡水库布设了地震台网,有35台仪器连续记录,能够很好地控制库区及周边的地震。水库地震台网在2007年9月—2013年6月记录了库尾一带1级以上地震共计38次,平均每月发生0.66次。而2013年7—9月则记录ML≥1.0地震186次,平均水平达到每月62次,已经接近以往月均值的100倍,可判别为诱发地震。同期还记录1级以下地震553次,在强震背景区发生大量小地震已经引起巨大反响。震源位置采用3维速度模型进行重新修订,发现这些地震有94%发生在0~5km深度范围。利用水库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取垂直向记录到直达P、S波的最大振幅,得到库尾一带蓄水之前9个、蓄水后69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并进一步利用这些震源机制反演了南、北2个区的应力场,以期通过分析震源机制和应力场变化,探索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特点及成因。结果显示,在蓄水后69个震源机制中走向滑动类型占最多,存在较多过渡类型,倾向滑动的正断层、逆冲断层数目较少,震源机制空间取向复杂、破裂类型多样,显示区域应力场对小震的控制较弱。利用这些震源机制反演得到南、北2个区的应力场差别较大,状态不均匀,北区呈现挤压应力状态,而南区呈现弱拉张状态,均与区域应力场不一致。穿过库尾的猰子坝断裂是活动断裂,却没有控制诱发地震,有可能表明水库蓄水抑制了逆断层的活动。库尾区分布碳酸盐岩、灰岩,存在溶洞。分析认为库水涌入溶洞,渗透到裂隙、节理,导致孔隙压力增加,摩擦强度、岩石破裂强度降低以及库水载荷加大造成弹性变形等共同作用是诱发地震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向家坝水库 诱发地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地震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地震台CO_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秀萍 王曰风 +3 位作者 马利军 张彦清 王锐锋 任佳 《华北地震科学》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分析了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 1991-2006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与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2与地温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傅立叶去年周期方法消除观测中的干扰,提取震前异常信息,在2002年8月3日怀来4.4、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 分析了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 1991-2006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与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2与地温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傅立叶去年周期方法消除观测中的干扰,提取震前异常信息,在2002年8月3日怀来4.4、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均提取到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再结合2002年以前的震例,分析与探讨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气 异常特征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城井水温趋势转折上升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子广 盛艳蕊 +3 位作者 马利军 王曰风 朱振兴 丁志华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赤城井水温2010年底至2011年初由下降趋势转折上升,最大上升幅度约0.02℃,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通过环境因素对比分析,认为该井水温转折上升与赤城县城区白河湾公园蓄水有关。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推测赤城井水温后续... 赤城井水温2010年底至2011年初由下降趋势转折上升,最大上升幅度约0.02℃,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通过环境因素对比分析,认为该井水温转折上升与赤城县城区白河湾公园蓄水有关。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推测赤城井水温后续变化的可能特征是持平或恢复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地温 蓄水 异常 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体应变仪高采样对比观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江 薛兵 +3 位作者 孙汉荣 李小军 王曰风 周银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6,共6页
为分析提高应变观测采样率及拓展观测频带对低频观测的影响,在张家口地震台、怀来地震台选择TJ-2型体应变仪进行台站对比观测实验,并在时域和频域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体应变与测震观测频带的特性。
关键词 形变观测 高采样率 对比观测 观测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