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级评价
1
作者 王春伟 杨俊 +4 位作者 赵东睿 杜焕福 孙鑫 王晔磊 孟方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罗系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明确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并以流体可动孔隙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及微裂缝,孔隙半径较小,为0.005~5.000μm,以毛细管压力实验曲线标定后不同驱替状态的核磁共振T_(2)谱确定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为0.100μm,进而明确了含油岩石的流体可动孔隙度。综合考虑岩电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含油性特征,结合典型井的产能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通过Ⅰ类、Ⅱ类和Ⅲ类储集层的分级评价,为后续油气田开发及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对于该地区超深层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与邻区储集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征沙村地区 侏罗系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集层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水位对三角洲前缘主要砂体类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隆伟 杨保良 +4 位作者 张阳 师政 王晔磊 田美荣 隋淑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950,共12页
通过露头剖面研究,能够从二维或三维角度直观地了解沉积实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预测以及地下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相浅水三... 通过露头剖面研究,能够从二维或三维角度直观地了解沉积实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预测以及地下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相浅水三角洲露头剖面为例,在沉积微相的研究基础上,主要针对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统计单砂体宽度及厚度,分析砂体间接触关系,总结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认为,对于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两类砂体而言,与湖泊低水位期相比,高水位期砂体宽厚比较大;在湖泊水位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距物源变远,A/S值增加,砂体宽厚比增大。受湖泊水位及距物源远近不同A/S值影响,剖面中发育拼接式、切叠式和孤立式3种砂体叠置样式,从拼接式向孤立式A/S值变大,砂体间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浅水三角洲 湖相 露头 水位 砂体叠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东地区优质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邱隆伟 畅通 +4 位作者 张营革 师政 王晔磊 高秋菊 师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义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易被溶蚀物充填、成因机理和分布演化复杂。选取该地区寒武—奥陶系为研究对象,根据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等,利用钻井、岩心、镜下薄片等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在确定主控因素... 义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易被溶蚀物充填、成因机理和分布演化复杂。选取该地区寒武—奥陶系为研究对象,根据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等,利用钻井、岩心、镜下薄片等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在确定主控因素对优质储层发育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义东地区碳酸盐储层储集空间发育类型多样,以裂缝—孔洞型为主,不同区域、不同层系间物性差异显著。优质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岩相组合、不整合和断裂活动及岩溶作用,其中岩性岩相组合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不整合和断裂活动是储层发育的有利保障;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该结论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发育模式 主控因素 义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晔磊 邱隆伟 +3 位作者 杨勇强 吴宛秋 杨保良 乔雨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682,共7页
济阳坳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油气资源十分富集,为丰富砂岩储集层孔隙成因的认识,以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及孔渗测试等,对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 济阳坳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油气资源十分富集,为丰富砂岩储集层孔隙成因的认识,以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及孔渗测试等,对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整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通过对研究区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明确储集层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强度都以中等到强为主,不同取心井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压实作用为储集层孔隙破坏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为储集层孔隙破坏的次要因素。通过分析储集层孔隙演化差异性,将研究区储集层总体上分为“先破坏,再溶蚀”和“破坏后,未溶蚀”2种类型,前者储集层物性明显较好,形成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层甜点段,得益于发育广泛的裂缝与凝灰质杂基溶蚀,其形成的次生孔隙保存较好;后者储集层物性较差,缺少裂缝沟通,可溶物质未发生大规模溶蚀,次生孔隙发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二叠系 上石盒子组 凝灰质溶蚀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I测井相的岩溶发育模式--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晔磊 邱隆伟 +2 位作者 师政 曹中宏 张红尘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是南堡凹陷最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岩溶作用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为了增强对南堡凹陷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以FMI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常规测井、录井以及岩石薄片等地质资料,总结岩溶发育控制因素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 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是南堡凹陷最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岩溶作用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为了增强对南堡凹陷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以FMI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常规测井、录井以及岩石薄片等地质资料,总结岩溶发育控制因素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高阻裂缝相、高导裂缝相、溶蚀扩大缝相、溶蚀孔隙相和洞穴垮塌相5种FMI测井相。通过数据统计,建立了岩溶发育特征与FMI测井相的配置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上部表生岩溶带和下部埋藏岩溶带,表生岩溶带主要发育高导裂缝相、溶蚀孔隙相和洞穴垮塌相,其中,洞穴垮塌相是表生岩溶带特有;埋藏岩溶带主要发育高阻裂缝相、溶蚀扩大缝相、溶蚀孔隙相。岩性与断层是岩溶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南堡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古潜山 岩溶作用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乔雨朋 邱隆伟 +5 位作者 邵先杰 王军 宋璠 王晔磊 汤丽莉 张以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2,共9页
储层构型表征是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由于辫状河沉积机制复杂,砂体叠置关系多样,致使其内部构型模式复杂。针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在野外地质解剖、测井曲线识别、探地雷达分析以及室内模拟... 储层构型表征是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由于辫状河沉积机制复杂,砂体叠置关系多样,致使其内部构型模式复杂。针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在野外地质解剖、测井曲线识别、探地雷达分析以及室内模拟实验等多方面均已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依据储层构型层次界面分析法,辫状河储层构型共划分出6级储层构型单元;其中主要的储层构型研究对象为3级和4级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内容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单砂体的沉积模式、构型参数表征,心滩内部增生体与夹层的发育模式及构型参数特征。辫状河储层构型主要受构造运动、河水能量、气候条件以及沉积基准面变化4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 构型参数 表征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特征及识别 被引量:11
7
作者 师政 邱隆伟 +3 位作者 田琨 杨勇强 王晔磊 畅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0,3,共9页
综合野外、岩心、地震、钻、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总结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溶识别标志,确立识别方案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可划分为晚印支—早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表生溶... 综合野外、岩心、地震、钻、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总结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溶识别标志,确立识别方案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可划分为晚印支—早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表生溶洞多呈倒置漏斗形,内部多形成岩溶塌陷体或被各种黏土充填;表生岩溶带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弱振幅的杂乱反射特征;泥浆漏失段发育在距不整合面30m范围内;测井曲线上为高伽马—高声波—高井径—低密度—低电阻率—暗色成像斑块的组合特征;表生溶孔在阴极射线下显示明亮的橙色发光条带,碳、氧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向偏移的特点.以钻井响应和测井组合特征为主要识别标志,岩石学特征和地震反射标志为次要识别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为辅助识别标志,在NP280井中识别3个表生岩溶带.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针对表生岩溶储层进行精细识别,为相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表生岩溶 岩溶储层 岩溶特征 岩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津洼陷北部陡坡带水下扇搬运机制及发育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保良 邱隆伟 +5 位作者 杨勇强 王晔磊 南佳盟 徐宁宁 徐爽 张华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在高角度退积反射相、前积反射相、低角度退积反射相等地震相类型;研究区砂砾岩沉积主要发育地震活动相关的突发性洪水触发的异重流,扇体末端发育低密度浊流与湖相沉积,伴随少量滑塌沉积;其发育受控于断层幕式构造活动和洪水注入强度;早期伴随边界断裂幕式活动,基底沉降速率快,砂砾岩垂向上呈退积式叠置;边界断层倾角约为26°~32°;晚期构造活动减弱至稳定,随着早期扇体沉积,地形逐渐变缓,陡坡面斜坡角度小于18°,洪水注入强度影响砂砾岩垂上叠置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搬运机制 地震活动相关的异重流 利津地区 陡坡带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地区碳酸盐岩内幕储层特征及测井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师政 陆建林 王晔磊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4期1187-1196,共10页
应用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南堡地区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内幕储层的精细标定,在标定段内系统分析储层特征并划分储层类型,通过优选出的敏感测井参数建立识别函数,最终实现全井段内各类内幕储层的精细识别。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潜山内发育多套... 应用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南堡地区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内幕储层的精细标定,在标定段内系统分析储层特征并划分储层类型,通过优选出的敏感测井参数建立识别函数,最终实现全井段内各类内幕储层的精细识别。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潜山内发育多套低孔-低渗的内幕储层。储层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构造缝和溶蚀扩大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依据储层评价标准将内幕储层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优选出内幕储层段的敏感测井参数包括密度值、浅侧向、双孔隙度差和双侧向电导率绝对差等4种。选取以上4个测井参数建立归一化加权识别函数,当函数值> 0. 32时,解释为内幕储层段。经过预留的数据验证,该方法的识别平均准确率达88%,其中Ⅰ类储层识别精度最高,Ⅱ类储层次之,Ⅲ类储层再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地区 内幕储层 储层特征 测井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a lake, river dominated delta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阳 邱隆伟 +2 位作者 杨保良 李际 王晔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58-2971,共14页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present in a river delta's formation are a highly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variation between its sedimentary reg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se of the lacustrine basin river-dom...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present in a river delta's formation are a highly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variation between its sedimentary reg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se of the lacustrine basin river-dominated delta,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and fluviation, are both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n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this delta, the Fangniugou section in the east of the Songliao Basin was selected for study. Based on an outcrop investigation of the lacustrine basin river-dominated delta, combining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and trace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sediment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water depth, through architecture bounding surfaces and lithofacies divisi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recognition and architectural element research, 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effec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n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nd established sedimentary models for the lacustrine basin river-dominated delta under various water leve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8 lithofacies in the Fangniugou section. The fan delta front, which is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study, develops fou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hat include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river mouth bar, sheet sand and interdistributary bay. The effec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n different orders geographic architecture elements are respectively reflected in the vertical combination of the composite sand bodies, the plane combination of the single sand bodies, the particle size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of hyperplasia in the single sand body, the coset and lamina. In the case of the sand body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iferous basin, varying water level conditions and research location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and bodies in the lacustrin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architecture river dominated delta lacustrine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中地区清水河组低位三角洲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师政 邱隆伟 +3 位作者 杨勇强 张阳 解超 王晔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综合应用地震、岩芯、测井和录井资料,在准中地区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SQ1低位三角洲岩性为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分选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包括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发育冲刷充填、磨圆泥砾等沉积构造,沉积相... 综合应用地震、岩芯、测井和录井资料,在准中地区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SQ1低位三角洲岩性为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分选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包括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发育冲刷充填、磨圆泥砾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体。SQ2低位三角洲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多跳一悬式为主,发育爬升层理、波状复合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为主。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厚层泥岩,发育有效输导体系,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三角洲 清水河组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晔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0-083,共4页
探究上消化道出血运用三黄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2.1~2023.12时间阶段中,提取82名病人,将其实行划分,西药治疗予以对照组,三黄泻心汤治疗予以观察组,数值对比分析。结果 给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止血时间降低,病人中医证候分值降低... 探究上消化道出血运用三黄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2.1~2023.12时间阶段中,提取82名病人,将其实行划分,西药治疗予以对照组,三黄泻心汤治疗予以观察组,数值对比分析。结果 给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止血时间降低,病人中医证候分值降低,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量降低,凝血功能增强,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为其予以三黄泻心汤,在治疗之后,可缩短病人的住院以及止血时间,并降低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值。同时在药物使用之后,病人的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量缩短,并且凝血功能提高,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泻心汤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潜山储层埋藏-抬升-再埋藏的成岩响应:以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为例
13
作者 王晔磊 邱隆伟 +3 位作者 刘卫红 杨勇强 滕宝刚 吴宛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1495,共15页
为深化对碎屑岩潜山储层的认识,以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等技术,结合潜山成山过程、埋藏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对储层的埋藏-抬升-再埋... 为深化对碎屑岩潜山储层的认识,以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等技术,结合潜山成山过程、埋藏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对储层的埋藏-抬升-再埋藏过程中的成岩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层成岩演化从早到晚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Ⅰ:晚三叠世与早、中侏罗世,受印支运动影响,孤北潜山抬升二叠纪地层遭受剥蚀,以地层浅埋藏和抬升暴露剥蚀为主要成岩环境,以长石溶蚀、高岭石胶结、①期石英胶结以及褐铁矿侵染发育为主要成岩响应.阶段Ⅱ:晚侏罗世与白垩纪,郯庐断裂带发生左旋走滑运动,强烈的构造活动伴随活跃的火山活动,与火山活动相伴生热液活动对储层改造巨大,以发育①期碳酸盐胶结、②期石英胶结、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长柱状磷灰石为成岩响应.阶段Ⅲ:新生代,在区域扭张应力的作用下,孤北潜山埋深增大,有机质成熟度升高,以有机酸主导的酸性成岩环境为主,以②期碳酸盐胶结、石英溶蚀过渡到碳酸盐溶蚀、晚期长石溶蚀为主要成岩响应.孔隙演化定量恢复结果显示,阶段Ⅰ和Ⅱ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大,孔隙度从40%降至19%;阶段Ⅲ早期碱性环境下成岩作用对储层产生破坏性作用,使储层孔隙度从19%降至6.7%;之后酸性环境下溶蚀改造使储层孔隙度从6.7%升高到9.1%;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且保存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构造演化 埋藏史 上石盒子组 孤北潜山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