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DCA联合SAM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疗效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改存 朱喜增 闪海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疗效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疗效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0例(UDCA联合SAMe治疗)和对照组46例(单药UDC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92.5%)高于对照组(76.1%),肝功能相关指标两组均得到改善但联合组更佳(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4.3%)无差异(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联合组(7.5%)低于对照组(23.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功能指标ALT、AST、HbsAg升高均是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DCA联合SAM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疗效提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ALT、AST、HbsAg升高均是慢性乙肝合并妊娠期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临床疗效 不良妊娠结局 肝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163、CK18、25-(OH)D_(3)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孟 王凤超 +3 位作者 贾静 刘义锋 王改存 俞致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细胞角蛋白18(CK18)、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细胞角蛋白18(CK18)、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14例肝硬化合并EVB患者,根据入院10 d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78例)。比较两组血清sCD163、CK18、25-(OH)D_(3)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_(3)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评价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_(3)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EVB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感染组血清sCD163、CK18水平较非感染组高,25-(OH)D_(3)水平较非感染组低(P<0.05);入院时血清CD163、CK18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均呈正相关,25-(OH)D_(3)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sCD163(>5.16 mg·L^(-1))、CK18(>14.25μg·L^(-1))水平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5-(OH)D_(3)(>8.62μg·L^(-1))水平为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_(3)水平联合预测EVB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单一指标(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EVB患者血清sCD163、CK18、25-(OH)D_(3)水平与医院感染有关,是影响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医院感染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 细胞角蛋白18 25-羟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合并感染发生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孙孟 王凤超 +3 位作者 贾静 刘义锋 王改存 俞致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219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4例)和未感染组(135例)。分析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性别、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219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4例)和未感染组(135例)。分析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消化道出血、低钾血症、胆碱酯酶、胆固醇、肌酐、血糖、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Presepsin)、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logistic多因素分析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血清指标对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19例重型肝炎患者中,合并感染者84例,感染率为38.36%。两组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resepsin、sTRAIL、IL-15、PTX3、H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resepsin、sTRAIL、IL-15、PTX3、HBP水平为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resepsin、sTRAIL、IL-15、PTX3、HBP联合预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单项指标(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使用抗菌药物及血清Presepsin、sTRAIL、IL-15、PTX3、HBP水平等因素有关,血清Presepsin、sTRAIL、IL-15、PTX3、HBP可作为早期筛查项目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改存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3期3217-322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ICU病人的CVCRI的防治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ICU住院治疗期间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510例病人为...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ICU病人的CVCRI的防治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ICU住院治疗期间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51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监测CVCRI发生情况,观察入住ICU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共59例发生CVCRI,感染率为11.57%,其中42例导管病原菌定植、12例导管局部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CRBSI),感染率分别为8.24%、2.35%、0.98%;CVCRI病人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26株、真菌8株,分别占53.43%、35.62%、10.96%,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分别占19.18%、13.70%、12.33%、9.59%;CVCRI病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分别为(73.23±24.68)分、(7.86±3.94)分,明显高于无CVCRI病人的(63.35±23.79)分、(6.18±3.47)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4例病人死亡,其中CVCRI病人病死率为44.07%,无CVCRI病人病死率为8.4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人CVCRI率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病死率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病人容易发生CVCRI,其中导管病原菌定植率最高,CRBSI率相对低,CVCRI病人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改存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3673-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内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专人对患...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内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专人对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历进行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分析结果。结果16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率为14.28%,其中6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合并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合并腹腔感染;合并糖尿病史、合并有胆汁性肝硬化、肝切除范围≥3个肝段、合并胆肠吻合术的感染患者分别占37.50%、37.50%、56.25%、56.25%,高于无感染患者5.21%、11.46%、28.13%、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感染患者低于无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无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史、合并胆汁性肝硬化、胆肠吻合术、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是引起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史、合并胆汁性肝硬化、胆肠吻合术、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改善及控制这些不利因素,以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