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风险评分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周小明 倪伟伟 +4 位作者 许哲 翁杰 王志翊 林佳颖 陈莹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974-97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AIS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AI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AIS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高龄、入院时GCS评分低、既往卒中病史、糖尿病史、吞咽障碍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IS患者住院期间并发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0.786~0.876),内部验证预测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的AUC为0.827(0.782~0.873)。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585,P=0.127。结论 本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AIS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吸入性肺炎 预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全科团队对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志翊 王仲 +8 位作者 翁杰 侯若南 吴和 胡公义 林飞克 林策 陈芳 周旋 陈大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89-3392,共4页
目的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目的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基于医院的 医院管理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治疗实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志翊 邱俏檬 +2 位作者 卢中秋 刘刚 梁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灌流(HP)治疗兔急性草乌中毒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4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中毒模型组、HP组和假HP组,每组8只。中毒模型组及HP组用草乌酒灌胃制作急性中毒模型;假HP组及HP组经颈内动脉、颈外静脉插管,建立HP装置后进行H...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灌流(HP)治疗兔急性草乌中毒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4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中毒模型组、HP组和假HP组,每组8只。中毒模型组及HP组用草乌酒灌胃制作急性中毒模型;假HP组及HP组经颈内动脉、颈外静脉插管,建立HP装置后进行HP2h,假HP组吸附柱内无吸附剂。用液相-质谱联用仪检测中毒模型组与HP组灌流前后相同时间点血中乌头碱的浓度;检测假HP组灌流前后血液有形成分及电解质、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HP组灌流2h后血中乌头碱浓度为(2.02±1.46)μg/L,明显低于中毒模型组(36.97±8.30)μg/L(P〈0.05);假HP组灌流前、后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电解质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可明显降低血中乌头碱浓度,HP实验装置对兔血液系统无不良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相容性 草乌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灭多威中毒毒代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翊 汪春龙 +3 位作者 王贤亲 陈进 孙来芳 马建设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观察兔急性灭多威中毒的毒代动力学,探讨其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作用。方法:一次性予灭多威剂量12 mg/kg灌胃染毒,观察其不同时间点的症状与体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兔血浆中灭多威吸收、代谢过程,并绘制浓... 目的:观察兔急性灭多威中毒的毒代动力学,探讨其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作用。方法:一次性予灭多威剂量12 mg/kg灌胃染毒,观察其不同时间点的症状与体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兔血浆中灭多威吸收、代谢过程,并绘制浓度-时间曲线;用DAS 2.0软件分析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兔脑、心、肝、肾脏器病理学改变;生化仪分析各时间点的血生化指标。结果:灭多威毒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t(1 209.734±219.542)μg/h·L、MRT0-t(1.731±0.144)h、t1/2z(1.471±0.277)h、Tmax 0.25 h、CLz/F(9.576±1.816)L·h-1·kg-1和Vz/F(20.225±4.703)L/kg;光镜下观察,心肌、肝、脑组织均可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在染毒后6 h时升高,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c Tn-I)在染毒后2 h时升高,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碱酯酶(Ach E)活性在染毒后0.25 h迅速降低,与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灭多威灌胃染毒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其体内半衰期短,中毒后代谢迅速,对脑、心、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毒物代谢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翊 卢中秋 +3 位作者 邱俏檬 洪广亮 梁欢 吴斌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溴苯腈急性中毒时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以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能的毒理机制。方法将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溴苯腈灌胃染毒急性中毒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小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酸(ATP)、二... 目的通过检测溴苯腈急性中毒时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以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能的毒理机制。方法将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溴苯腈灌胃染毒急性中毒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小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酸(ATP)、二磷酸腺苷酸(ADP)、一磷酸腺苷酸(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含量及细胞能荷(EC)值;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和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ATPase)活性。结果急性中毒组脑组织ATP、TAN含量、EC水平和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或0.01)。A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脑组织AD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导致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溴苯腈急性中毒的中枢毒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苯腈 急性中毒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与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翊 孙来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5期22-24,共3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严重感染的全身反应,研究表明其易感性和临床转归与机体的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对与脓毒症相关的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翊 翁杰 +1 位作者 周培森 李科莹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581-1583,1588,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炎症、免疫、凝血等系统。当病情进展至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时,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2]。因此,在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出现感...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炎症、免疫、凝血等系统。当病情进展至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时,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2]。因此,在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出现感染迹象或症状,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全身性感染反应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即疑似脓毒症阶段),快速诊断预测脓毒症,并尽早给予有效干预,阻止脓毒症发生进展,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3]。由于脓毒症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有效诊断措施,疑似脓毒症阶段的评估难度较大[4]。生物标志物是机体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一些异常分子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为各种脏器功能损害提供早期预警[5]。近年来,越来越多生物标志物已经被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在预测脓毒症发病情况及改善其预后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本文对疑似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 机体病理 生物标志物 严重脓毒症 死亡风险 危重症患者 脓毒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泛素化机制的肺纤维化关键基因筛选与鉴定
8
作者 王志翊 周培森 +3 位作者 李科莹 杨静雯 翁杰 徐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952-955,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微阵列分析,筛选出重要的肺纤维化相关泛素化基因,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采用GEO数据库中GSE47460和GSE70866两个数据集,利用R语言limma包获取肺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微阵列分析,筛选出重要的肺纤维化相关泛素化基因,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采用GEO数据库中GSE47460和GSE70866两个数据集,利用R语言limma包获取肺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DEGs中选出泛素化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Hub)基因,并对后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Kaplan-Meie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生存率。同时,构建博来霉素(BLM)诱导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Hub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38个泛素化相关的DEGs,5个是泛素化相关的Hub基因,其中UCHL1是肺纤维化较好的生存预测基因,其在肺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也较正常组升高(P<0.05),抑制UCHL1可明显改善肺纤维化。结论泛素化相关Hub基因可能参与肺纤维化进程,其中UCHL1在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分子靶点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泛素化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刚 邱俏檬 +2 位作者 卢中秋 王志翊 梁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98-200,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8只,给予草乌酒灌胃染毒制备急性草乌中毒模型。记录心电及血压变化,并于染毒后0.5、1、2、3和6 h采血测定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取心室... 目的观察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8只,给予草乌酒灌胃染毒制备急性草乌中毒模型。记录心电及血压变化,并于染毒后0.5、1、2、3和6 h采血测定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取心室肌、肝脏、大脑皮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染毒后动物迅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的进行性加重趋势[染毒前:(121.98±16.77)/(110.66±8.78)mm Hg,染毒1 h:(102.98±8.34)/(90.22±5.85)mm Hg,染毒2 h:(66.81±9.13)/(53.40±6.32)mm Hg,1 mm Hg= 0.133 kPa,P均<0.01];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均持续升高,以染毒1 h和2 h的差异最为显著[乌头碱:(4.72±3.26)μg/L比(18.48±12.46)μg/L,新乌头碱:(21.52±10.18)μg/L比(345.12±81.36)μg/L,次乌头碱:(2.33±0.70)μg/L比(23.66±19.30)μg/L,P<0.05或P<0.01];两者呈正相关。光镜下观察,心肌、肝、脑组织均可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草乌毒性剧烈,吸收快,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血浆毒性成分浓度呈正相关,早期清除血浆毒性成分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中毒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俏檬 梁欢 +3 位作者 洪广亮 卢中秋 刘刚 王志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兔血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方法,研究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方法:普通级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8只,体重(2.5±0.2)kg,予草乌酒1.0 mL/kg灌胃(i.g.)染毒,染毒后0.25 h...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兔血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方法,研究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方法:普通级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8只,体重(2.5±0.2)kg,予草乌酒1.0 mL/kg灌胃(i.g.)染毒,染毒后0.25 h予血液灌流2 h。分别于染毒后0.5、1、1.5、2、3、4、6、12、24 h取血浆。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浆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应用DAS 2.0程序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新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1±0.8)h、Cmax(11.5±2.1)μg/L、Ka(1.6±0.9)h、Ke(0.13±0.05)h、t1/2(5.9±1.7)h、V/F(85.4±20.9)L/kg、CL/F(10.28±1.46)L.h-1.kg-1;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2±0.5)h、Cmax(18.7±5.5)μg/L、Ka(1.2±0.4)h、Ke(0.10±0.03)h、t1/2(7.5±2.4)h、V/F(2.7±1.0)L/kg、CL/F(0.25±0.08)L.h-1.kg-1;次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0±0.8)h、Cmax(14.6±11.0)μg/L、Ka(1.4±1.2)h、Ke(0.09±0.03)h、t1/2(8.3±2.1)h、V/F(10.7±6.9)L/kg、CL/F(0.85±0.38)L.h-1.kg-1。结论: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液灌流治疗后的毒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血液灌流 HPLC-MS 毒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血管化过程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俊杰 王志斌 +6 位作者 陈纳 张建色 王志翊 黎婷 戴开宇 梅劲 楼新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703-707,共5页
目的:观察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AHS)大网膜包埋移植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方法:采用Triton X-100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AHS,HE染色、扫描电镜、铸型、DNA含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去细胞效果;通过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分别于术后1、3... 目的:观察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AHS)大网膜包埋移植后的血管新生过程。方法:采用Triton X-100灌注法制备大鼠肝脏AHS,HE染色、扫描电镜、铸型、DNA含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去细胞效果;通过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肝脏AHS血管新生过程。结果:灌注法制备的肝脏AHS空间结构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细胞成分基本被去除,AHS组D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网膜包埋移植肝脏AHS术后3d,靠近网膜移植区的支架内出现血窦,术后7d出现新生血管,并逐渐向移植支架中心区域延伸,血管逐步分化成熟,14d以后形成血管化网状组织,28d以后血管化网状组织仍存在。结论:大网膜包埋移植促使肝脏AHS再细胞化,最终可形成血管化的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去细胞 血管 组织工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兔血浆中3种草乌成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俏檬 刘刚 +3 位作者 梁欢 卢中秋 洪广亮 王志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血浆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200系列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和Bruker esquire HCT质谱仪检测。兔血浆在碱性条件下经乙醚萃取,以乙腈:0.1%碳酸氢铵(60:40)为流动相,ZOR...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血浆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200系列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和Bruker esquire HCT质谱仪检测。兔血浆在碱性条件下经乙醚萃取,以乙腈:0.1%碳酸氢铵(60:40)为流动相,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质谱电喷雾离子化源(ESI),选择离子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宽,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1.0、0.4和0.5μg/L;血浆的萃取回收率高,在84.17%-98.06%;3种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该色-质联用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急性草乌中毒患者的血浓度监控及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对灭多威中毒兔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宝华 汤鲁明 +3 位作者 马建设 王贤亲 王志斌 王志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灭多威中毒兔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方法 24只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中毒组(P组)、血液灌流组(HP组),每组8只,建立HP治疗兔灭多威中毒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兔脑组织超氧化物...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灭多威中毒兔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方法 24只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中毒组(P组)、血液灌流组(HP组),每组8只,建立HP治疗兔灭多威中毒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兔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P组实验兔脑组织SOD活性较HP组、N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较HP组、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下,P组脑组织可见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HP组与N组脑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早期血液灌流可减轻灭多威中毒所致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灭多威 脑组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肺损伤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雷雷 林晨 +1 位作者 卢阳阳 王志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8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肺损伤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参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将38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中毒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心理...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肺损伤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参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将38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中毒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心理、饮食、呼吸、肝肾功能监测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肺损伤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肺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054、-3.137,P=0.000、0.003),且综合护理组护理后的肺损伤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3.432,P=0.001);综合护理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t=-8.389,P=0.000),综合护理组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156,P=0.041)。结论 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感染等合并症和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肺损伤 百草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俊南 王荣荣 +3 位作者 王志翊 孙来芳 陈大庆 李忠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9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男女比例1.9∶1,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主要为无业人员(34.8%),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164例),毒物类型前三位依次是有机磷农药(32.6%)、抗精神药物(12.2%)和镇静安眠药(11.5%),中、重度中毒患者比例1.7∶1,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35.6%,最常受累器官为肺(38.6%)和脑(36.0%),中毒死亡率5.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重度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去污剂制备肺去细胞支架的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虞青 吴和 +3 位作者 陈婵 徐恩盼 叶晓婷 王志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1-74,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离子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脱氧胆酸钠针对肺去细胞支架制备的性能,寻找一种合适的肺去细胞方法以得到模拟可以促进细胞附着和分化天然细胞外基质的肺功能架构。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去细胞SDS组、去细胞... 目的:比较离子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脱氧胆酸钠针对肺去细胞支架制备的性能,寻找一种合适的肺去细胞方法以得到模拟可以促进细胞附着和分化天然细胞外基质的肺功能架构。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去细胞SDS组、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分别取心、肺联合体,两组去细胞组均经右心室置入留置针至肺主动脉。去细胞SDS组使用肝素、Triton X-100、SDS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灌注;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使用肝素、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溶液和去离子水依次灌注。各组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残留细胞、细胞核成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组织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保留情况,并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去细胞SDS组支架肺泡结构较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完整;H-E染色显示去细胞SDS组肺支架未见明显细胞及细胞核成分残留,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可见少量细胞核成分残留;Masson染色显示去细胞SDS组弹性纤维保留优于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免疫荧光显示去细胞SDS组层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结构较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完整,保留度较高;去细胞SDS组DNA含量为(35.28±8.20)ng/mg,明显低于去细胞脱氧胆酸钠组(52.33±7.67)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去污剂均可有效清除肺内细胞成分,较好地保留细胞外基质,其中SDS溶液灌注法优于脱氧胆酸钠溶液灌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支架 十二烷基磺酸钠 脱氧胆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鲁明 王林霞 +3 位作者 孙来芳 王志翊 陈大庆 李忠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Q12 h;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利用酶联...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Q12 h;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HMGB1浓度,同时监测血气分析,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pH值及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24 h内血清HMGB1浓度较正常健康组显著升高;治疗7 d后,与常规组相比,血必净组血清HMGB1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必净组较常规组pH值、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死亡率及ARD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HMGB1即开始明显升高,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其外周血HMGB1水平及改善缺氧状态,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IL-1β和CD163/HO-1信号通路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宝华 白光辉 +4 位作者 邬伟 林海燕 商萍 王志翊 王小同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CD163/HO-1信号通路与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24小时、72小时、7天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HO-1、CD163、IL-1β的表达,并...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CD163/HO-1信号通路与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24小时、72小时、7天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HO-1、CD163、IL-1β的表达,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ICH大鼠模型组24h后灶周可见IL-1β、HO-1、CD163阳性细胞增多,IL-1β阳性细胞数脑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增多(P<0.01),假手术组IL-1β阳性细胞数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HO-1阳性细胞数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在72小时明显增多(P<0.01),CD163假手术组在72小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时间点脑出血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脑组织含水量72小时最高,与HO-1、CD163正相关(P<0.05)。结论 CD163、HO-1与ICH后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相关,CD163/HO-1信号通路与ICH后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D163/HO-1通路 脑水肿 白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来芳 王志翊 +3 位作者 蒋益 龚裕强 孔万权 陈大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1期2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浙江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11e)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的关系。方法在50例创伤后脓毒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中,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ASPCR-RLFP)检测T... 目的探讨我国浙江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11e)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的关系。方法在50例创伤后脓毒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中,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ASPCR-RLFP)检测TLR4 Asp299Gly和Thr39911e基因多态性,分析TLR4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TLR4 Asp299Gly和Thr39911e基因突变。结论浙江汉族人群TLR4 Asp299Gly和Thr39911e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创伤性脓毒血症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对灭多威中毒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婷 曹云刚 +1 位作者 王征 王志翊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2期2070-207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灭多威中毒兔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中毒组(P组)、血液灌流组(HP组),每组8只,P组灭多威中毒模型,假血液灌流2h,HP组兔灭多威中毒模型,行血液灌流2 h,观察光镜...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灭多威中毒兔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中毒组(P组)、血液灌流组(HP组),每组8只,P组灭多威中毒模型,假血液灌流2h,HP组兔灭多威中毒模型,行血液灌流2 h,观察光镜下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特点,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兔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应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下,P组心肌组织可见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HP组与N组心肌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不明显;与N组,HP组比较,P组实验兔心肌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MDA含量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液灌流可减轻灭多威中毒所致心肌组织损伤,其机制与血液灌流的抗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灭多威 心肌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