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钢板接骨术与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延鹤 成金磊 +3 位作者 吕飞飞 王少滨 赵禹 龚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4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 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顺行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 目的 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顺行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接受MIPO治疗,42例)与对照组(接受顺行LIN内固定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并发症(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85.87±24.02) mL,明显低于对照组[(222.98±23.86) 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1.6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5.31±1.7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分别为(93.19±4.05)、(90.09±4.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67±3.77)、(84.51±3.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顺行LIN内固定术相比,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肩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延鹤 周业金 +1 位作者 谢武昆 龚立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428-429,432,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2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予以皮肤牵引,术中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AD值、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2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予以皮肤牵引,术中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AD值、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1~98(76±12)min;术中出血量50~100(68±19)ml;TAD值21~28(24±1.9)mm。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感染、螺旋刀片贯穿股骨头、退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畸形并发症发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为18/21。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例
3
作者 王延鹤 张逸飞 +3 位作者 牛敬才 江渟 龚立 周业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患者女,5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 d,于2012年7月4日入院,2012年7月9日在局麻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常规消毒、铺中、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以Seldinger法穿刺右侧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为穿刺右侧尺动脉,置入6F动脉鞘,经... 患者女,5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 d,于2012年7月4日入院,2012年7月9日在局麻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常规消毒、铺中、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以Seldinger法穿刺右侧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为穿刺右侧尺动脉,置入6F动脉鞘,经鞘分别以5 F双向共用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LM无明显狭窄,LAD无明显狭窄,LCXm-d 70%~95%狭窄,TIMI 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SELDINGER法 右冠状动脉造影 右侧桡动脉 术后 局部浸润麻醉 反复胸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8
4
作者 龚立 王延鹤 +2 位作者 孔令超 吕飞飞 成金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术后3 d、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后外侧暴露充分、易复位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但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涉及干骺端以远及后内侧髁时,建议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纵直形切口入路 倒L形切口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家宏 谢武昆 +1 位作者 成金磊 王延鹤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38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应用、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照改良的Cassebaum评分... 目的探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38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应用、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照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2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为86.84%。出现桡神经挫伤1例,尺神经炎1例,肱肌异位骨化1例。结论 Y形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力求解剖复位,重建稳定;其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接骨板 肱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延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与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效果。方法:将9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组(以下简称合并利培酮组):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利培酮(0.5~2.0 mg/d)。②帕...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与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效果。方法:将9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组(以下简称合并利培酮组):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利培酮(0.5~2.0 mg/d)。②帕罗西汀组:单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4周。于入组前、入组后第1,2,4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HAMD、HAMA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合并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为66%,痊愈和显效率占52%。帕罗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27%,痊愈和显效率占19%。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在临床治疗中可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帕罗西汀 药物疗法 联合用药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醅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7
作者 王延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醅酮治疗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醅酮组。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醅酮治疗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醅酮组。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1.3%和87.1%,利醅酮组分别为62.5%和84.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2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即有明显下降,而利醅酮组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下降。阿立哌唑在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等小于利醅酮。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醅酮相仿,不良反应轻微,阴性症状改善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醅酮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辅助插打排水板在深层淤泥区的施工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鼎 王延鹤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年第6期253-254,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深层淤泥质土中插打排水板无法留板的机理,采用注水辅助插打塑料排水板技术特点,并对设备改进、施工工艺、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做简要介绍,说明该方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质量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后续施工项目中...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深层淤泥质土中插打排水板无法留板的机理,采用注水辅助插打塑料排水板技术特点,并对设备改进、施工工艺、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做简要介绍,说明该方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质量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后续施工项目中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注水辅助插打排水板的施工方法必将在深层淤泥软基处理工程中得到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土 潜水泵 套管注水 插打排水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用于 ICU 老年感染性休克治疗
9
作者 王延鹤 《益寿宝典》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原位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6
10
作者 龚立 孔令超 +1 位作者 王延鹤 吕飞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原位股骨髁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11例原位股骨髁骨折患者资料。男59例,女52例;年龄20~59岁,平均47岁。根据... 目的探讨CT扫描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辅助内固定治疗原位股骨髁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11例原位股骨髁骨折患者资料。男59例,女52例;年龄20~59岁,平均47岁。根据患者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分为2组:观察组74例患者在获得三维图像后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手术,男38例,女36例;年龄(44.5±4.7)岁;骨折AO分型:C1型20例,C2型40例,C3型14例。对照组37例患者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辅助下完成手术,男21例,女16例;年龄(43.1±4.6)岁;骨折AO分型:C1型8例,C2型19例,C3型1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透视照射次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采用各种固定方式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原位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62.3±4.7)min、骨折愈合时间(21.2±3.4)周、住院时间(14.9±3.3)d均短于对照组(89.5±6.0)min、(25.1±3.5)周、(23.5±3.5)d,术中出血量(84.1±11.1)mL、透视照射次数(2.1±0.3)次、HSS评分(94.1±4.2)分均少于对照组(129.6±14.7)mL、(4.7±0.4)次、(86.5±4.6)分,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L"型髁钢板、动力髁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系统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异常愈合、关节粘连、固定物断裂、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三维重建用于原位股骨髁骨折患者中能实现骨折块多角度观察,而3D打印技术数据源于CT扫描三维重建并进行实物模型打印,二者结合能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利于骨折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成像 三维 治疗 计算机辅助 原位股骨髁骨折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会会 周业金 +2 位作者 张逸飞 宁仁德 王延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肱骨近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有无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肩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获得完整随访的59例肱骨近端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根据术中... 目的 观察肱骨近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有无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肩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获得完整随访的59例肱骨近端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根据术中肱骨近端有无内侧柱支撑分为内侧柱支撑组(31例)及非内侧柱支撑组(28例)。观察2组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内翻角度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5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6~24)个月。末次随访时,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0.149~4.761(1.527±1.042)mm,内翻角度0.046°~6.772°(2.150±1.802)°,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78.129±7.527)分。非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0.343~5.317(2.501±1.290)mm,内翻角度1.429°~22.978°(10.870±4.217)°,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65.250±7.801)分。非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t=3.206,P=0.002)及内翻角度(t=9.962,P〈0.001)明显高于内侧柱支撑组,内侧柱支撑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内侧柱支撑组(t=6.451,P〈0.001)。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内侧柱支撑对于维持术后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改善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肱骨头高度 内翻角度 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立 王延鹤 +4 位作者 孔令超 成金磊 吕飞飞 王叙进 朱万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8期3563-3566,3581,共5页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治疗,非截骨组采用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术后1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麻痹、关节挛缩、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非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非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优良率为84.21%,非截骨组优良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57%、88.23%、85.71%,非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66%、73.33%、62.50%,非截骨组C1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截骨组,截骨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非截骨组,但两组不同AO分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较肱三头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在粉碎较为严重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 内外侧入路 肱骨髁间骨折 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三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锁骨Robinson2型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小伟 何健 +4 位作者 吴强 王延鹤 陈梅 李昊 陈飞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究三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Robinson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8月95例Robinson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解剖锁定钢板Ⅰ型内固定治疗3... 目的:探究三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Robinson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8月95例Robinson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解剖锁定钢板Ⅰ型内固定治疗33例,Ⅱ型内固定治疗32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1与研究组2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研究组1比与研究组2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1与研究组2患者术后4周、3个月、六个月C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1与研究组2术后4周、3个月、6个月CM评分、DAS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1与研究组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研究组1比,研究组2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更有优势,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且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重建钢板 解剖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