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庆日 谭永忠 +1 位作者 薛继斌 余振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最好,藏北和藏西北地区最差,其他地区居中。研究结论:优度评价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优度评价法 可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庆日 吴次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福建省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区为例,分析了项目区农地整理的工程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分层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区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工程措施 生态可持续性 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分层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老工业区改造的土地政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庆日 张志宏 许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第9期40-43,共4页
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层次低、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闲置土地盘活难、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对城区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实质是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法规主要是适... 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层次低、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闲置土地盘活难、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对城区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实质是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法规主要是适应于新增建设用地的规范和管理,若完全照搬管理新增建设用地的政策来管理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政策掣肘。为了促进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存量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必须从完善用地手续、创新供地方式、丰富改造模式和明确收益分配等方面创新现行土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区 改造 存量建设用地 再开发 土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庆日 张志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4,共5页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在阐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一...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在阐释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工具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了当前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启示并讨论了其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政策 改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土地定级的Fuzzy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庆日 吕亮卿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农用土地定级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土地资源的基础。本文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和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各定级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用土地 定级 模糊聚类 FUZZY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庆日 黄葆明 余振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48,共3页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西藏可开垦和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了合...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西藏可开垦和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政策创新:实践发展与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庆日 唐健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0,共5页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为实践所证实。然而,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又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每一项改革政策的推...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为实践所证实。然而,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又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每一项改革政策的推出,其影响与效力都是巨大的。正因如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否与地方实践相切合,是检验改革政策能否发挥实际效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政策 地方实践 检验 土地制度改革 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 城镇化进程 基础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主要土地政策回顾暨2016’土地政策展望
8
作者 王庆日 唐健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2015年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政策的特点,一是进一步推进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完善调整。强调对实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做到应保尽保,明确结合实际适度调整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提出了加强对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规划引... 2015年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政策的特点,一是进一步推进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完善调整。强调对实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做到应保尽保,明确结合实际适度调整部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提出了加强对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规划引导。二是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展望 土地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设用地规模 适度调整 基本农田 城市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 年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庆日 郎海鸥 +3 位作者 仲济香 陈美景 张冰松 于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4,共13页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耕地保护与非粮化治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源资...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耕地保护与非粮化治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流转效应及政策延续、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与非正式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绩效、多资源协同配置与土地保护、土地再分配与农地整理、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多主体协同共治的土地管理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科技需求,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安全与高水平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农地制度改革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经济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土地工程与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2
10
作者 谭永忠 韩春丽 +3 位作者 吴次芳 陈正 赵哲远 王庆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4-201,共8页
表土剥离利用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优质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与表土剥离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 表土剥离利用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优质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与表土剥离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归纳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表土剥离的基本情况、组织管理模式和利用模式,并阐述了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归纳起来,这些国家采取的表土剥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模式、联合互动型模式和规划主导型模式;表土剥离利用模式包括原地利用和异地利用二种模式。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目标综合化。各国开展表土剥离的目的从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逐步延伸到保护耕地资源和改善环境;二是主体多元化。除政府外,第三部门、企业、个人积极参与表土剥离;三是资金明确化。保证金制度、复垦基金制度、政府拨款、社会捐款等保证了表土剥离的资金来源;四是技术规范化。许多国家制定了详细的程序、可采用的技术方法、验收标准等;五是实施法治化。各国的表土剥离工作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六是空间分异化。主要表现为表土剥离空间尺度差异和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该文归纳了中国表土剥离的模式,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发达国家表土剥离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壤 生产能力 表土剥离 模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4
11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耕地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耕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9
12
作者 张皓玮 方斌 +2 位作者 魏巧巧 瞿颖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以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以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在各区域间转移的测度,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市域间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 研究目的:探讨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以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以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在各区域间转移的测度,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市域间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各区域间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研究结果:(1)2011年江苏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北高南低,生态超载指数南亏北盈,表现出耕地生态供给和生态消费"空间异位"现象。(2)2011年江苏省整体上向外输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可获得16.99×108元耕地生态补偿费。(3)省内苏南地区及苏中南通市需分别支付104.83×108和2.88×108元耕地生态补偿费,苏中(除南通市)和苏北地区可分别获得24.68×108和100.05×108元的补偿费。研究结论:计算结果与各市的实际情况吻合,可为江苏构建耕地生态补偿路径提供参考,该测算方法对类似地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以区域生态价值量确定耕地保护指标,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价值补偿 参数比照法 生态足迹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被引量:34
13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牟永铭 王庆日 余振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3次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县城周围、各中心镇、重点镇建成区周围以及主要公路干线沿线是耕地非农化的高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对耕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模拟 CLUE—S模型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实现研究——基于“土地征收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实现研讨会”的思考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美球 廖彩荣 +4 位作者 冯广京 王庆日 蒋仁开 张冰松 翁贞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而成员权的高含金量决定了成员身份认定的复杂性;(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与特征表现为:土地是维系成员权的根本,成员权的财产边界意识强烈,成员权强调"家庭"单元,社会成员权应优先于经济成员权,成员权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应遵循自治性、保障性、唯一性和尊重性4个基本原则;(2)成员认定及成员权内涵界定,应综合考虑户籍、承包权、权利义务、土地保障等多种因素;(3)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平衡;(4)土地征收中成员权的实现要坚持村级留存和直接分配两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权 实现 补偿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15
作者 冯红燕 谭永忠 +2 位作者 王庆日 陈佳 余振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6,共6页
研究目的:阐述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历程:(1)分区依据从自然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再到生态环境因素,... 研究目的:阐述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历程:(1)分区依据从自然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再到生态环境因素,由单一走向综合;(2)主要从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单元两种尺度空间开展土地利用分区研究;(3)分区方法经历了由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再过渡到"3S"技术大量应用为主三个阶段;(4)存在土地利用分区理论研究有待深化,面对土地管理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有待统一规范,土地利用分区技术手段需要更新等问题。研究结论:建议结合试点,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善土地利用分区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 分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政府治理下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践困境--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舟 谭荣 +2 位作者 吴次芳 王庆日 许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47,60,共8页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土地整备为例,探寻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研究方法:交易费用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深圳市土地整备在"补偿协商"和"实施方案审批"两个环节存在突出...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土地整备为例,探寻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研究方法:交易费用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深圳市土地整备在"补偿协商"和"实施方案审批"两个环节存在突出问题;(2)法定图则的更新与执行制度、土地整备的年度计划和补偿标准等不完善是导致实践困境具体制度安排层次的原因。研究结论:通过相应具体制度安排的改进,能够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使其走出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二次开发 土地整备 治理效率 制度改进 交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7年展望 被引量:15
17
作者 冯广京 朱道林 +8 位作者 林坚 胡振琪 丰雷 张清勇 陈美景 王庆日 张立新 杜挺 张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0,共18页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6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创新提出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和模...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6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创新提出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和模型;(2)土地经济领域开始关注长时序波动规律等新要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以及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均有所突破,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对不动产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开始侧重工作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探索面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改革构想和建议;(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移动测量技术与设备和便携式管理系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复垦土壤特征及多种新型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研究结论: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系统视角的土地科学专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土地科学问题研究总体框架构建研究,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信息工程等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典型区域土地系统多要素耦合作用与优化机理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资源 综述 土地经济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基于对“土地租金剩余”的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2 位作者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租金剩余 城中村 二元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被引量:73
19
作者 刘新平 严金明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土地 土地再开发 现实困境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许实 王庆日 +1 位作者 谭永忠 余倩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4,共8页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近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配置 土地市场化程度 时空差异 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