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手术室患者坠床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祝苹 王帅颖 杨方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目的:评价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手术室患者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RCA小组,通过访谈和现场考察收集事件相关资料,通过时间序列表罗列手术室患者坠床事件过程,识别近端原因,借助鱼骨图进行分... 目的:评价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手术室患者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RCA小组,通过访谈和现场考察收集事件相关资料,通过时间序列表罗列手术室患者坠床事件过程,识别近端原因,借助鱼骨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根本原因,制定改善行动计划表,组织实施并评估改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改善行动后,约束带使用规范率、手术安全管理培训完成率、防坠床/跌倒指示牌正确放置指定位置比例均达到100%。结论:应用RCA分析手术室患者坠床这一不良事件,有助于促进医院系统安全,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优化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 手术室 坠床 不良事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帅颖 刘琴 +3 位作者 栾涛 王庆喜 肖梅玉 韩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胃与小肠外科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胃与小肠外科收治的96例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4C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1、3个月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出院前,出院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出院3个月除社会健康外,生理、心理、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出院前,且出院3个月的心理健康及总分高于出院1个月,出院1个月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出院前,且出院3个月心理、社会、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出院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出院1个月精神健康评分,实验组出院1、3个月其余维度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除出院1个月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出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除出院1个月自我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1、3个月造口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4C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延续性护理 互联网 个案管理 家庭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帅颖 刘琴 +2 位作者 栾涛 韩媛 张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4期68-70,90,共4页
肠造口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结局,由于患者正常排便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续性护理是针对肠造口患者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移动技术在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起到至... 肠造口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结局,由于患者正常排便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续性护理是针对肠造口患者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移动技术在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所采用的移动技术包括移动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等。本文阐述了移动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推动移动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肠造口 移动技术 社交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帅颖 刘琴 +2 位作者 韩媛 张楠 栾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1期41-44,共4页
4C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美国的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为理论框架,其内容涉及一系列具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合作性(collaboration)、协调性(coordination)及延续性(continuity)的护理活动。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 4C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美国的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为理论框架,其内容涉及一系列具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合作性(collaboration)、协调性(coordination)及延续性(continuity)的护理活动。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延续性护理,弥补了既往护理模式忽视患者心理状态的缺陷,注重全身心护理,已在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妇产科等患者中得以应用。本文总结了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起源及框架、应用、优势和不足等,以期该模式更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奥马哈系统 个案管理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帅颖 栾涛 刘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4期196-198,共3页
20世纪7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卡利斯塔·罗伊提出Roy适应模式,其构建基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赫尔森的适应理论、约翰逊的行为系统模式等,由于Roy适应模式内容简洁、逻辑性强,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 20世纪7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卡利斯塔·罗伊提出Roy适应模式,其构建基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赫尔森的适应理论、约翰逊的行为系统模式等,由于Roy适应模式内容简洁、逻辑性强,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该文总结了Roy适应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并分析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该模式的完善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医院门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帅颖 刘琴 +1 位作者 栾涛 王自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9期3037-3039,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我国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管理。在综合医院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门诊是首要关卡。该文总结了某二级综合医院门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控工作部署和管理经验,旨在为基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我国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管理。在综合医院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门诊是首要关卡。该文总结了某二级综合医院门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控工作部署和管理经验,旨在为基层医院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门诊 医院 防控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新冠”综合征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栾涛 杨罡 +6 位作者 王帅颖 刘辰 普丹丹 秦剑 谢晓鸿 周承志 张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主要累及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本文对“长新冠”综合征展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长新冠”综合征的重视,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长新冠”综合征 并发症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媛 刘琴 王帅颖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构建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肠造口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及半结构化访谈,形成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初稿,经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形成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结果:2轮函... 目的:构建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肠造口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及半结构化访谈,形成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初稿,经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形成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和0.846,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06和0.457(P<0.001)。最终形成的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肠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框架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延续性护理 结直肠癌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延续性护理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的发展现况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媛 刘琴 王帅颖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6期136-139,共4页
本分析了目前国内延续性护理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现况,包括延续护理的发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善方案,为延续性护理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和一体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工作体系 评价体系 老龄化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颈动脉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例
10
作者 栾涛 廉坤 +5 位作者 王振 王帅颖 高永军 徐蔚 叶宝琴 张曙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1912-1914,共3页
2019年12月26日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收治小脑出血患者1例,无呼吸道症状和流行病学接触史,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颈内动脉瘤。2020年2月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见脑室扩张,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 2019年12月26日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收治小脑出血患者1例,无呼吸道症状和流行病学接触史,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颈内动脉瘤。2020年2月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见脑室扩张,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在10 d内仍迅速恶化,死亡前3 d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Hb、PLT、乳酸脱氢酶、CRP、AST、ALT、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出现大幅度波动,最终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脑出血 动脉瘤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因子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延续性护理发展现状
11
作者 韩媛 刘琴 王帅颖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延续性护理主要运用于慢性疾病护理,近年来在外科术后、PICC置管后、产褥期等方面应用广泛。国内延续性护理对护理人员尚未有明确要求,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多为临床各科室护士担任。虽然国内延续性护理正在快速普及和发展,但发展过程中... 延续性护理主要运用于慢性疾病护理,近年来在外科术后、PICC置管后、产褥期等方面应用广泛。国内延续性护理对护理人员尚未有明确要求,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多为临床各科室护士担任。虽然国内延续性护理正在快速普及和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医院在大力推行延续性护理时,要着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延续性护理,进而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发展现况 培训 慢性疾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栾涛 谢晓鸿 +9 位作者 林心情 邓海怡 李逸佳 孙君璐 杨罡 张云辉 王帅颖 王长春 钟南山 周承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2797-2804,共8页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的61例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组。每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3年10月1日。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NSCLC患者中,男49例(80.3%);年龄23~88(65.3±7.4)岁;TNM分期为ⅢC期14例(23.0%),Ⅳ期47例(77.0%);非一线治疗40例(65.6%)。客观缓解率为24.6%(15/61),疾病控制率为52.5%(32/61)。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7.8个月,中位PFS为6.0个月(95%CI:5.5~6.4个月),中位OS为17.0个月(95%CI:14.8~19.2个月)。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的中位PF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7.0个月(95%CI:6.0~7.9个月)比4.0个月(95%CI:3.3~4.6个月),P<0.001];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中位O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19.0个月(95%CI:18.1~19.9个月)比13.0个月(95%CI:10.8~15.1个月),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远处转移(HR=1.414,95%CI:1.253~1.725)、非一线双免疫疗法(HR=1.412,95%CI:1.184~1.652)、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HR=1.328,95%CI:1.151~1.546)是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HR=0.917,95%CI:0.823~0.984)是PFS的保护因素。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41例(67.2%),其中3~4级不良反应21例(32.8%),停药8例(13.1%),无死亡病例。结论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疗法可作为晚期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肿瘤远处转移、非一线双免疗法、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是影响患者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是影响患者PF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双免疫疗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栾涛 王帅颖 +5 位作者 高永军 王振 李研寸心 徐蔚 叶宝琴 张曙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期54-58,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疾病。研究发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低温治疗有助于其预后。在大脑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缺血阶段,低温会从兴奋毒性、细胞凋亡、炎症、自由基产生、血液流动...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疾病。研究发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低温治疗有助于其预后。在大脑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缺血阶段,低温会从兴奋毒性、细胞凋亡、炎症、自由基产生、血液流动、新陈代谢和血脑屏障等方面影响大脑,因此本文就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缺血性脑卒中 PI3K/AKT信号通路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年度进展2024
14
作者 栾涛 沈盼晓 +8 位作者 张云辉 谢晓鸿 林心情 刘明 彭婧 邓海怡 王帅颖 王长春 周承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针对2024年国内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的临床进展进行回顾。在靶向治疗领域,特别是针对罕见突变的研究,继EGFR、ALK、ROS1等突变后的新靶点,KRAS G12C、HER2和MET等突变的靶向药物在2024年获得了更多临床验证和批准。KRAS G... 本文针对2024年国内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的临床进展进行回顾。在靶向治疗领域,特别是针对罕见突变的研究,继EGFR、ALK、ROS1等突变后的新靶点,KRAS G12C、HER2和MET等突变的靶向药物在2024年获得了更多临床验证和批准。KRAS G12C抑制剂对患者疾病控制率也有显著改善。新型双靶点抑制剂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些药物不仅针对主要驱动突变,同时还能作用于与耐药性相关的次级突变,避免传统靶向药物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这一策略在临床中显示出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在2024年继续成为晚期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单一的免疫治疗对某些患者反应有限,新的联合疗法和组合疗法显示一定的潜力,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靶向治疗的联合方案被证明可显著提高疗效。针对HER2突变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得到应用批准。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在不断更新,新的组合策略也正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疗法 联合方案 患者反应 临床进展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