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肿瘤TER值预测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展怀 张波 +1 位作者 叶垚 韩树高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拟建立基于影像学方法的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入组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9例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测量术前增强CT图像中肿瘤区域的衰减值并计算肿瘤增... 目的拟建立基于影像学方法的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入组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9例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测量术前增强CT图像中肿瘤区域的衰减值并计算肿瘤增强比(tumor enhancement ratio,TER)值。X-tile软件计算肿瘤TER值与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相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作生存分析,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明确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生存分析提示,低TER组(TER值≤1.91,n=64)和高TER组(TER值>1.91,n=45)5年OS率分别为35.2%和67.2%组(P=0.003)。低TER组3年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为35.6%,复发率为64.4%,高TER组5年DFS率为53.1%,复发率为46.9%(P=0.015)。多因素Cox回归提示,TER值是影响肿块型肝内胆管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1.908,95%CI:1.063~3.426,P=0.024)。结论增强CT图像中肿瘤TER值可作为Ⅰ~Ⅲ期肿块型肝内胆管癌根治术预后和复发相关一项独立的风险因素。CT影像中低TER值肿瘤患者OS及DFS低于高TER值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多排螺旋CT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microRNA的差异表达谱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善伟 王展怀 +2 位作者 徐侃伦 阮姝琴 陈丽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肠黏膜共3对,抽提、纯化RNA,加入荧光标记后与miRNA...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肠黏膜共3对,抽提、纯化RNA,加入荧光标记后与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应用SA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采用靶基因分析软件分析miRNA功能。结果:hsa-miR-138,hsa-miR-210,hsa-99a等12个miRNA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中位假基因验出率(FDR)<5%;has-miR-29b、has-miR-494、has-miR-126等28个miRNA显著下调(FDR<5%)。结论:结直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谱,这些miRNA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胃肠间质瘤术后腹腔内广泛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佳炜 赵亚梅 +9 位作者 王健 王展怀 葛晓旭 孔祥兴 王六红 王超 袁瑛 丁克峰 张苏展 孙立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91-396,共6页
本文介绍1例原发灶切除术后7年出现腹腔转移的小肠胃肠间质瘤后续的诊治经过。患者11年前因消化道出血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4年前患者因出现腹腔转移开始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27个月后疾病进展。经多学科... 本文介绍1例原发灶切除术后7年出现腹腔转移的小肠胃肠间质瘤后续的诊治经过。患者11年前因消化道出血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4年前患者因出现腹腔转移开始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27个月后疾病进展。经多学科专家组讨论后,患者选择行伊马替尼增量(600 mg/d)继续治疗,但5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患者遂改用舒尼替尼(37.5 mg/d)继续治疗。2个月后腹腔转移灶明显进展,经多学科专家组再次讨论,患者接受开腹腹腔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术后继续口服舒尼替尼,从初次复发至今,已获得52个月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复发转移 伊马替尼 舒尼替尼 肿瘤减灭术 多学科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焦点与争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思奇 王展怀 丁克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98-202,216,共6页
肝转移是大肠癌最常发生的转移,与大肠癌的高病死率相关。相较于原发性肝癌或其他肝转移癌,大肠癌肝转移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手术切除仍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业界仍存在争论。此外,手术切缘... 肝转移是大肠癌最常发生的转移,与大肠癌的高病死率相关。相较于原发性肝癌或其他肝转移癌,大肠癌肝转移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手术切除仍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业界仍存在争论。此外,手术切缘与预后的关系也是决定手术方式的核心问题。然而,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此,应用日渐广泛的联合肝脏离断及门脉结扎的分次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转移 肝肿瘤 新辅助化疗 手术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转移的结肠癌患者MDT诊治二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展怀 孙立峰 +2 位作者 袁瑛 丁克峰 张苏展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350-353,共4页
本文描述了2例异时性腹膜转移的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1例多发转移,1例单发转移。这两例患者经MDT讨论后都首先采用了肿瘤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模式(cytoreductive surgery,CRS/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opera... 本文描述了2例异时性腹膜转移的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1例多发转移,1例单发转移。这两例患者经MDT讨论后都首先采用了肿瘤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模式(cytoreductive surgery,CRS/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operative chemotherapy,HIPEC),单发转移的患者目前获得了12个月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而多发转移的患者也获得了12个多月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目前发现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OS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减灭术(CRS)完全程度和肿瘤累及的范围(腹膜转移癌指数)等。因此,对于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患者,评估病变范围极其重要,对于较局限的腹膜转移,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和积极的治疗手段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疗经验分享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涵光 宋永茂 +12 位作者 孙立峰 王建伟 李军 徐栋 王六红 唐喆 沈俐 许晶虹 王展怀 郑树 张苏展 丁克峰 袁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二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四位和第三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二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四位和第三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而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诊疗经验 生活方式 发病率 恶性肿瘤 新发病例 死亡病例 膳食结构
原文传递
胞黏蛋白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潘桃 周俊 +5 位作者 孙俊峰 王展怀 付鲜花 付志旋 郑树 张苏展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胞黏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直肠癌HT-29、HCT-116、SW620和SW480细胞中胞黏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阻断剂SecinH3阻断胞黏蛋白,或小分子干扰RNA(smal... 目的:探讨胞黏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直肠癌HT-29、HCT-116、SW620和SW480细胞中胞黏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阻断剂SecinH3阻断胞黏蛋白,或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胞黏蛋白-2(ARNO)表达后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cinH3阻断或ARNO-siRNA干扰对HT-29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分子激活情况的影响,对HCT-116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type I receptor,IGF-IR)通路分子激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胞黏蛋白的4个亚型在HT-29、HCT-116、SW620和SW480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以ARNO的表达量较高;SecinH3处理HT-29细胞后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达(57.22±1.01)%,ARNO-siRNA干扰ARNO蛋白的表达亦能使该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ARNO-siRNA转染HT-29细胞48h后,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8.95±3.4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阻断剂SecinH3及ARNO-siRNA均能下调结直肠癌细胞中ARNO蛋白的表达,使HT-29细胞中EGFR信号通路、HCT-116细胞中的IGF-I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其相应的下游信号通路因子亦出现明显的下调。结论:胞黏蛋白与EGFR或IGF-IR信号通路的活化具有相关性,其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胞黏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
原文传递
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miRNAs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善伟 王展怀 +1 位作者 阮姝琴 陈丽荣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9期1053-1055,共3页
实体肿瘤是高度复杂的组织,由癌细胞和间质内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组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通常简称为肌成纤维细胞,从固有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成为肿瘤间质最重要的成分之一,TAFs... 实体肿瘤是高度复杂的组织,由癌细胞和间质内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组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通常简称为肌成纤维细胞,从固有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成为肿瘤间质最重要的成分之一,TAFs可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在肿瘤发生、增殖、浸润、转移、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以及治疗耐受等复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