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1
作者 王尚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多样化生源给一线任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如何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亟待研究。以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开...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多样化生源给一线任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如何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亟待研究。以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任务驱动、能力训练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有效地达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为汽车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销售实务 任务驱动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病原微生物研究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尚 冯凯 +5 位作者 李曈 王洁 顾松松 杨兴盛 李春格 邓晔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232,共12页
环境生物安全与社会稳定、人类健康及国防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密切相关。鉴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断加大的压力,未知病原体从环境中溢出的风险显著增加。当前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已知病原体的检测与分析,然而,组学技术及其... 环境生物安全与社会稳定、人类健康及国防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密切相关。鉴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断加大的压力,未知病原体从环境中溢出的风险显著增加。当前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已知病原体的检测与分析,然而,组学技术及其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识别未知环境病原体及预警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对微生物与动物、人类以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更是实现“同一健康(One Health)”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全球变化对环境病原体逸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从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到数据挖掘三个维度对生物信息学在环境病原体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当前领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利用大数据进行环境病原体检测与风险评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安全 大数据 病原微生物 全球变化 环境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系统PPP-RTK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尚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支撑车辆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使得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PPP-RTK技术具备了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从PPP-RTK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车辆定位系统等方面开展论述,对PPP-RTK技术在车辆...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支撑车辆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使得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PPP-RTK技术具备了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从PPP-RTK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车辆定位系统等方面开展论述,对PPP-RTK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卫星导航定位 PPP-RTK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4
作者 展宗冰 靳奇峰 +6 位作者 刘迪 吕迎春 郭莹 张雪婷 虎梦霞 王尚 杨芳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份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极低/异质性高。(2)全部材料的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B3均为隐性等位变异;6份老芒麦和卷芒和尚头携带显性等位变异Vrn-D1,这些品种春播后抽穗期明显提早,但秋播时未表现早抽穗。仅1个品种(代号5)携带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Rht-B1、Rht-D1和Rht8矮秆基因位点均携带高秆等位变异;5个品种在Rht-24位点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且降秆作用不明显,但穗粒数多于高秆等位变异品种。(3)所有材料抗倒性差,仅4份老芒麦品种抗寒性强,其中3份为冬性品种,1份为春性品种。2份老芒麦品种(代号7和9)和对照卷芒和尚头携带抗性基因Yr18/Lr34/Sr57/Pm38,3份品种(代号1、4和10)高抗条锈病。(4)面筋强度弱,仅4份品种(代号5、6、7和8)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所有材料携带高黄色素含量和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5)携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的材料可在甘肃中西部春麦区、嘉陵江上游冬麦区及类似生态区域应用;5份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的品种可在赤霉病常发区甘肃陇南及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育种中应用;携带Yr18/Lr34/Sr57/Pm38和高抗条锈病的品种可在陇南、天水、陇东等条锈病常发区的抗病育种中应用;4份低PPO等位变异品种可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应用。研究结果明确了甘肃省同名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老芒麦的异质性,评价了其重要性状的优劣,提出了研究品种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种 老芒麦 AFLP 分子标记检测 异质性 性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最小化的CCGA焊点形态仿真研究
5
作者 张威 刘坤鹏 +3 位作者 王宏 杭春进 王尚 田艳红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8期51-57,共7页
为了确定某陶瓷柱栅阵列(CCGA)器件实现高焊接可靠性时的工艺参数组合范围,并研究焊点形态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以钎料润湿角、钎料体积以及焊柱偏移量作为关键变量因素,利用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的Surface Evolver软件,计算了不同因素... 为了确定某陶瓷柱栅阵列(CCGA)器件实现高焊接可靠性时的工艺参数组合范围,并研究焊点形态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以钎料润湿角、钎料体积以及焊柱偏移量作为关键变量因素,利用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的Surface Evolver软件,计算了不同因素水平组合下的实际焊点形态,并对参数化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比形态结果与焊点可接收标准,寻找能够产生合格焊点的参量范围,为实际焊点微连接生产工艺提供合理的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技术 Surface Evolver 焊点形态 C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A焊点形态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6
作者 张威 刘坤鹏 +3 位作者 张沄渲 于沐瀛 王尚 田艳红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8期40-46,共7页
通过Surface Evolver软件预测了塑料球栅阵列(PBGA)焊点形态,将焊点形态结果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55~125℃热循环仿真实验,通过Coffin-Masson模型预测焊点寿命。选取焊点钎料量、焊点高度、下焊盘直径作为影响焊点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 通过Surface Evolver软件预测了塑料球栅阵列(PBGA)焊点形态,将焊点形态结果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55~125℃热循环仿真实验,通过Coffin-Masson模型预测焊点寿命。选取焊点钎料量、焊点高度、下焊盘直径作为影响焊点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通过均值响应分析得到了影响凸点寿命的最敏感因素及最优形态尺寸组合。结果表明对焊点寿命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下焊盘半径,其次是钎料量,最后是焊点高度,且上下等大的焊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volver 塑料球栅阵列 焊点形态预测 热循环 疲劳寿命 封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花生壳炭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7
作者 文金攀 赵淑蘅 +3 位作者 胡建军 王尚 蔺叔阳 路振洹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采用KOH对花生壳炭(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花生壳炭(MBC)并优化制备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等表征方法分析MBC的理化性质,并考察了MBC投加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 采用KOH对花生壳炭(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花生壳炭(MBC)并优化制备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等表征方法分析MBC的理化性质,并考察了MBC投加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等对MBC吸附溶液中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BC制备优选条件为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1 h,BC、KOH和去离子水3者之比1∶1∶25(g∶g∶mL)。该优选条件下制备的MBC的比表面积最大(488.830 m^(2)/g),约为BC的11.90倍,平均孔径为2.002 nm。相比于BC,MBC的含氧官能团增加,芳香性增强。在投加量为0.1 g、溶液pH值为7、振荡时间为24 h、吸附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转速160 r/min和吸附温度30℃条件下,MBC对氯化铵溶液中铵态氮的吸附量为6.137 mg/g,比相同条件下的BC对铵态氮吸附量(2.116 mg/g)高约190%;MBC对磷酸二氢钾溶液中总磷的最大吸附量为1.731 mg/g,比相同条件下的BC对总磷吸附量(0.512 mg/g)高约238%。MBC对氮磷吸附类型均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氮磷 吸附特性 动力学 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生物煤层气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尚 董海良 +4 位作者 侯卫国 蒋宏忱 万云洋 魏晓芳 帅燕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甲烷产生途径 产气速率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丽金龟科(昆虫纲: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尚 孙宇 +3 位作者 杨巽 王军 许国庆 席景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了解吉林省丽金龟科Rutelidae昆虫物种多样性以及其在不同农业昆虫地理区域之间差异,2010-2012年连续三年对吉林省5个亚区38个取样地点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丽金龟科昆虫标本2913号,隶属6属13种,其中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 chamaeleon(5... 为了解吉林省丽金龟科Rutelidae昆虫物种多样性以及其在不同农业昆虫地理区域之间差异,2010-2012年连续三年对吉林省5个亚区38个取样地点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丽金龟科昆虫标本2913号,隶属6属13种,其中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 chamaeleon(56.7%)、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 exoleta(16.2%)和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12.0%)是优势物种。吉林省不同地理区域丽金龟科昆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吉东南区(A区)优势种是多色异丽金龟,吉中西区(B区)优势种是黄褐异丽金龟和中华弧丽金龟;吉林省中部的A3亚区和B1亚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吉林省最西部B2亚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A区中3个亚区之间相似性系数较高,而A区各亚区和B区各亚区间相似系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金龟科 物种多样性 吉林省 地理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尚 王柏凤 +4 位作者 严杜升 王军 武奉慈 席景会 宋新元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的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剂还是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的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节肢动物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尚 田艳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集成电路不断向短小轻薄的高集成方向发展,推动着器件封装尺寸不断缩小,也使器件封装结构发生着改变.同时,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电路技术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如微机电系统、精密仪表以及柔性器件等,... 近年来,集成电路不断向短小轻薄的高集成方向发展,推动着器件封装尺寸不断缩小,也使器件封装结构发生着改变.同时,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电路技术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如微机电系统、精密仪表以及柔性器件等,而作为电子元器件封装中的关键技术,微纳连接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电子工业中新型封装结构的研发与技术革新.因此,集成电路中微纳连接技术的发展也与多个技术领域密切相关.本文针对电子组装中微连接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阐述纳米连接技术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微纳连接技术在不同互联尺度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明确了微纳连接技术在电子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目前和未来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微连接 纳连接 电子元器件 软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器件超细引线键合射频性能仿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尚 马竟轩 +3 位作者 杨东升 徐佳慧 杭春进 田艳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I0001,共8页
随着雷达性能指标不断提高、体积不断压缩,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成之一的T/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组件也不断向小型化和高密度方向发展.采用超高密度引线键合技术能够实现高密度射频器件封装,但也会带来键合焊点可靠性下降、电路射... 随着雷达性能指标不断提高、体积不断压缩,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成之一的T/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组件也不断向小型化和高密度方向发展.采用超高密度引线键合技术能够实现高密度射频器件封装,但也会带来键合焊点可靠性下降、电路射频性能差等问题.针对键合线尺寸减小而引起射频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HFSS软件探究了在0~20 GHz金带尺寸变化对电路射频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ANSYS Q3D和ADS软件对超细引线键合的电路进行阻抗匹配.结果表明,对于金丝和金带而言,插入微带双枝短截线匹配结构均能明显提高电路的射频性能.对于类型1结构,S21与S12的传输功率能达到-0.049 dB.对于类型2结构,S21与S12的传输功率能达到-7.245×10-5 dB,说明类型2结构下的信号传输几乎无损耗.该结果为超细引线键合技术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引线键合 射频性能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Si2CrVAT钢弹簧疲劳试验断裂的原因
13
作者 李浩 王尚 周康 《热处理》 CAS 2024年第5期57-59,共3页
60Si2CrVAT钢弹簧疲劳试验时断裂。对断裂的弹簧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检测、硬度检测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结果表明:弹簧的硬度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均符合要求,但有因热处理工艺不当而产生的两种显微组织,即回火托氏体加少量铁素体和保... 60Si2CrVAT钢弹簧疲劳试验时断裂。对断裂的弹簧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检测、硬度检测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结果表明:弹簧的硬度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均符合要求,但有因热处理工艺不当而产生的两种显微组织,即回火托氏体加少量铁素体和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的回火托氏体,导致其疲劳性能较差而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CrVAT钢 弹簧 显微组织 疲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农耕区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尚 蒋宏忱 +2 位作者 黄柳琴 余涛 杨忠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其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受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连作系统下,菜地>粮地;而在轮作系统下,粮食-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轮作。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微生物碳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碳(Micro-C)与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年均温、含水率、TOC和TN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土壤微生物碳 土壤微生物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尚 田艳红 丁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2,共1页
导电薄膜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等器件中,并有望应用于柔性显示和可穿戴电子器件中.然而,导电薄膜使用的氧化铟锡材料存在造价高、储备少、脆性大等缺点.目前,铜纳米线薄膜以其低廉的价格、
关键词 图片 封面 导电薄膜 电子器件 发光二极管 太阳能电池 柔性显示 氧化铟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尚 郑秀英 《中国医药》 2009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瑞芬太尼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蝇,丙泊酚每次1.5—2.0mg/kg;联合组静...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瑞芬太尼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蝇,丙泊酚每次1.5—2.0mg/kg;联合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每次0.2~0.3ms/kg。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至检查结束不同时点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观察其苏醒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组患者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不适感明显;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大,与检查前相比较分别升高或降低(P〈0.05或P〈0.01);联合组则变化较小,与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主诉症状局部疼痛者9例(30.0%),联合组3例(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瑞苏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麻醉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灭活水中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尚 王华然 +4 位作者 孙欣 王福玉 李迎凯 刘超 尹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评价臭氧灭活水中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效果,为研制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后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制成悬液,采用动态通入臭氧方式进行消毒试验。分别观察臭氧浓度、作用时间、水温、pH和色度对卵... 目的评价臭氧灭活水中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效果,为研制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后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制成悬液,采用动态通入臭氧方式进行消毒试验。分别观察臭氧浓度、作用时间、水温、pH和色度对卵囊灭活效果的影响。利用DAPI和PI荧光活体染色方法进行活性评价,计算灭活率。结果提高臭氧浓度和作用时间均有利于隐孢子虫卵囊的灭活,0.3 mg/L臭氧消毒60 min,灭活率达到99.81%,3 mg/L臭氧消毒10 min,灭活率达到99.99%。水温、pH和色度均对臭氧灭活隐孢子虫卵囊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臭氧灭活微小隐孢子虫卵囊速度快、效果好,是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卵囊较理想的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卵囊 臭氧 灭活 荧光活体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隐孢子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尚 刘超 尹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912-1914,共3页
关键词 隐孢子虫 水传播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市房屋基础数据建设谈地理信息项目监理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尚 唐晓旭 刘宇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9,共4页
根据北京市房屋基础数据建设项目实践及经验,分析了地理信息数据普查与加工监理的工作重点与难点,介绍了房屋基础数据建设监理的技术流程及具体工作措施,讨论了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组织协调、质量评价中监理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项目监理 房屋普查 基础数据 地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皮肤真菌病活性化合物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尚 肖忠海 +7 位作者 彭辉 牛超 王静 王涛 李佩尧 刘颖 赵小玲 汪海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筛选抗皮肤真菌病活性化合物,并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对接模型,通过Auto Dock软件模拟化合物与靶标的结合,确定待筛选化合物库;以氟康唑(FCZ)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微量液基... 目的筛选抗皮肤真菌病活性化合物,并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对接模型,通过Auto Dock软件模拟化合物与靶标的结合,确定待筛选化合物库;以氟康唑(FCZ)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观察54个新型化合物库对8株标准菌株的抑制效果,通过酶标仪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判断抑菌活性;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活性化合物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量效关系。结果筛选出3个新型活性化合物(编号分别为b-ch3、p-8和p-10)对8株不同致病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b-ch3对部分真菌菌株MIC均≤0.125μg/ml。纸片法评价结果显示,随着bch3浓度的升高,抑菌环直径在增加,具有较好的剂量依赖性。50 mg/L和100 mg/L b-ch3对白色念珠菌抑菌环直径明显大于相同剂量FCZ抑菌环直径(P<0.05)。b-ch3与β碳酸酐酶(β-CA)分子对接分析显示,两者间相互作用能为-16.60 k J/mol。结论成功筛选出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抗皮肤真菌病新型化合物,为研发靶向β-CA的特异、安全、有效的皮肤真菌病防治药物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真菌 β碳酸酐酶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